刘升拿起眼前的火绳枪。

只见其主体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枪管、枪床、枪托、枪机。

枪管长约一米三几,外为八棱柱形,内为圆形。前细后粗,好像一门微型红夷大炮。

枪床木制,长约一米。

加上枪托,整杆火绳枪长约一米七左右,恰与大多数士卒身高差不多。

枪机为龙头夹火绳构造,另外还有带盖火门。

枪床下面还设计有插放通条的木制卡槽,与枪床是一体构造的。

看刘升抚摸、调试火绳枪,寇根生或许是出于职业习惯,在一旁介绍起来。

“枪管长四尺二寸,为两份精铁卷制、套接打造而成。为了防止炸膛,后半部分用料要比前半部分稍多。

装首领规制的颗粒火药三钱,用三钱重铅弹,射程最远可达一百八十步。

七十步至一百步,可破一层甲;四十步至六十步可破两层甲;要是抵近三十步以内打发,三层甲亦可击破!”

说这话时,寇根生灰白的胡子一翘一翘的,明显对其所打造的这杆火绳枪颇为骄傲。

事实上,在用料充足的情况下,这杆火绳枪于他而言确实可称精品佳作。

刘升对这杆火绳枪也颇为满意。

觉得除了没有刺刀,其外形已经相当接近近代步枪了。这让惯于玩步枪的刘升,摸着很有种与前女友共赴山海的感觉。

就刘升了解,明代仿制的火绳枪枪管大多在一米至一米五之间,整枪长则在一米三至两米之间。

寇根生打造的这一杆长度算是中等。

枪管太长虽然可以增加射程,却不方便士卒扛枪和打枪;枪管太短则会导致射程短,威力也变小。

刘升印象最深刻的是,后世带清在重新仿制西洋枪炮前,火枪发展走了一条很奇葩的路线。

军中常用的火绳枪为两种,一众是长近两米五的抬枪。

其优点是射程远,可达三四百步,威力也不错。

却重达三四十斤,相当于明代一些轻小型号虎蹲炮了。

需要两个人抬着走,打发时让另一人当枪架子。

最主要的是,因为仍是前装滑膛枪,打发后换药极慢,要五六分钟才能打一发。

就这,还不如虎蹲炮呢。

而另一种火绳枪则又太短,枪管大多只三尺余,威力小、射程近,跟西洋火枪对阵时毫无用处。

同样走入歧途的还有带清的火炮,也即是由红夷大炮衍变成的红衣大炮。

不再以口径、炮弹重量来算等级,而是纯以火炮重量。

到了带清中后期,更是一味追求火炮重量——很多大炮重达上万斤,挪都挪不动,可口径却还没人家几千斤的炮大。

在枪炮发展上,带清是典型地自己把自己忽悠瘸了。

大萌其实也没好多少。

嘉靖朝就开始仿造火绳枪,后来不想着怎么将火绳枪研制得更好用、更低价,却反而费尽心思研制了如十眼铳、迅雷铳、五雷神机等花样百出的火器。

不了解的人去看相关资料是觉得真牛批,看着就唬人。

可在实战中根本就不好用。

关于这点戚继光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便被这些花样火器坑过。

设计这些花样火器的主要是一些士绅文人——这些文人大都不了解士卒在前线用火器战斗是怎么回事,便想当然的设计出这些花样火器。

若都是质量好的精品还好点。

可问题是,大明中后期的系统性腐败,让这类花样火器更容易偷工减料,最后直接成了劣质火器代名词。

像著名的三眼铳,明末很多时候官兵宁愿拿来当锤子用,也不敢尝试打发。

刘升有后世经验,在制造火器方面自然不会走入歧途,直接规定了火绳枪枪管长度、重量、内径等规格。

所以,对这杆火绳枪的性能,他并不担心。

他更在意的是生产效率。

调试一番后,他便问:“造一杆这样的火绳枪最快需要多久?”

这才是刘升吩咐的任务。

寇根生自然是试验过的,当即答道:“按首领吩咐道,将枪床、枪托、枪机都分出去交给其他工匠制作,枪炮匠只负责打造铁管和组装。

组装几乎不费时间,所以造这火绳枪主要看打造枪管用多久。

若是以十炼以上的精铁,由熟练铁匠打造,五天便可打造一杆合格枪管。

比俺们为官府打造火绳枪时,至少快了一倍!”

寇根生言语间习惯性的称官府,完全没注意到他儿子寇四郎正狂使眼色——如果义军的敌人是官府,那义军是什么?

义军内部现在都称呼明军、明廷好吧?

刘升却并不在意。

他在思考,若是改用水力钻床,直接钻枪管,能不能再提升火枪质量的同时再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据他所知,此时普通工匠用生铁打造鸟铳,很多时候都需要一个月——绝大多数时间都用来锤炼铁料了。

熟练铁匠用上好闽铁打造一根枪管,则只需十天。

所以直接使用十炼以上的精铁打造枪管,能省去更多时间。

如今义军精铁储备充足(抄缴了18万斤),倒还好说。

等以后没了精铁储备,还是要将锤炼精铁的时间算进去。

目前既然不缺精铁,他倒是可以让工匠们放开手脚,先打造一批火枪出来。

具体是火绳枪还是燧发枪,就得看铁工坊的试验数据了。

刘升放下火绳枪后,便拿起了旁边的燧发枪。

燧发枪是在火绳枪基础上改进而来的。

起先是将龙头夹火绳点火的枪机,改成簧轮加燧石点火,原理跟砂轮打火机差不多,因此才叫燧发枪。

但簧轮枪机结构太复杂、制作也比较难,还容易出故障,点火率也没火绳高。

优点是在雨天受影响比火绳枪小很多,有很大几率打发,乃至正常使用。

等到后来冶炼技术进步,出现更加靠谱的板簧,燧发枪就进化为2.0版本。

即可以直接在药池上安装火镰,依靠簧撞击发火的撞击式燧发枪。

之前刘升在别墅中利用個人手工机床与钢管,手搓的三十杆燧发枪,用的基本都是板簧。

问题是,板簧他也储备得不多——之前他储备物资,都是按个人需求采购的,很多东西都有,但都不多。

考虑到以后在其他地方还需要用到板簧,刘升当然不愿意浪费太多去制作燧发枪。

所以,铁工坊此次试验的有两大重要项目:一是尝试打造适用于制作枪机的板簧,二是测试生产簧轮枪机燧发枪所需时间。

板簧这个东西据说早在罗马时代就曾出现,而有确切文字记载,则是十七世纪的法国。

但只是应用于马车上,当做减震配件。

用于枪机的板簧要比用于马车的小得多,可不是那么容易打造出来的。

在刘升观察、调试这杆燧发枪时,寇根生又介绍道:“这杆燧发枪,用的便是首领所说板簧撞击发火。

但板簧很难打造,如今铁工坊中手艺最好的罗三烔师傅,也需要用三四天功夫,才能打造出一枚小小的板簧。”

要将板簧缩小,涉及到材料问题。也即是说,必须冶炼工艺有所突破才行。

缺乏工业基础的情况下,刘升哪怕有一些相关资料,也只能让老铁匠通过磨时间的方式,来制造几少量适用于枪机板簧的精钢。

罗三烔是七位来自舞阳军器局的匠师级铁匠中技艺最好的一位。

其他匠师甚至一致认为,罗三烔技艺已经接近刘升制定的大匠标准。

若罗三烔都需要三四天才能打造出一枚枪机板簧,其他铁匠恐怕需要四五天,甚至更久。

刘升问:“按寇师傅所讲,制造一杆板簧燧发枪耗时是火绳枪的两倍?”

“嗯~,不止。”寇根生摇头,“板簧枪机更机巧,不论是打造还是组装,都要耗费更多时间。就这杆燧发枪,算工时可是有十八天左右。”

工时并非耗时。

因为在一位铁匠打造枪管的同时,可以让另一位铁匠打造板簧,同时还可让人利用已经打造好的枪管、板簧等组装燧发枪。

所以,在人手充足的情况下,用十炼以上的精铁,理论上制造一杆燧发枪只需五天。

可惜工匠再多,人数也是一定的,所以总产量得看各个打造环节加在一起的工时是多少。

刘升放下燧发枪,又问:“打造一个簧轮枪机需要多长时间?”

寇根生道:“制簧轮对精钢品质要求远不如板簧,熟练铁匠一两日便打造一个。”

“也就是说,制造一把簧轮燧发枪,也就比火绳枪多一两天?”

“若都用精铁为原材,便是这样;若是用生铁,怕是得多三天以上。”

综合之后,刘升发现还真难以抉择。

于是又问了个关键问题。

“火绳枪造好后可以改装簧轮或板簧枪机吗?”

“若是打造枪管时注意下,应该是可以的。”

听见这话,刘升心里有了决定。

那便是常备军先装备火绳枪,每个营预定一百杆到三百杆——即先所有营装备一百杆,然后在一批批的增加装备率。

最高达到一半就行了,毕竟如今的战斗中冷兵器接战概率很高。

至于说刺刀,刘升准备等以后全体换装燧发枪再考虑,现阶段给火枪兵配备腰刀或长矛更方便。

另外,给亲卫军装备燧发枪。

虎贲营预定两百杆,胜捷营则预定三百杆。

骁骑营则预定三百杆骑枪——也是燧发枪,只不过枪管短而粗,方便骑马携带,乃至在马上射击(即西方的卡宾枪)。

当然,在马上射击准确率很低,必须与敌人足够近才行。且无论是骑手还是战马,都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

在训练成熟之前,只能当做龙骑兵来用,即骑马火枪兵。

不过,想要真正发挥火枪骑兵威力,除了足够的训练,还是得研制更方便骑手使用却威力不俗的骑枪才行。

了解过火绳枪、燧发枪的生产实验数据后,刘升又顺便跟铁工坊的匠师们讨论了下义军盔甲规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