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的兵部衙门与礼、吏、户、工四部衙门都在皇城外东南边不远处。

至于刑部衙门却是因刑部大牢等配套设置,与大理寺、都察院等具备审讯系统的部门,一起坐落在皇城(外)北边的钟山与后湖(玄武湖)之间。

刘升带着众人到五部衙门看了看,发现里面一个官吏都没有,只有长江水师的将士在各部衙门外面看守。

于是将王铎、侯恂叫了过来,问:“这五部衙门中的官吏呢?”

王铎一时不知如何说。

倒是旁边侯恂反应快些,答道:“回大王,听闻左梦庚离京,外面起了兵乱,官吏们担心家小,都回家去了。”

刘升知道,那些官吏怕的不止是乱兵,主要还是他们这些“崋贼”。

不过,他若想尽快掌控南直隶诸府乃至江南诸省,总是要从原大明官吏中挑选些可用之才的。

或许这些人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甚至暗中贪腐弄权等,但毕竟熟悉各项政务,总比他猛然派一些完全没经验的新手强。

在过渡时期,他所需要做的,除了从这些人中选拔可用之才,便是严加督查。

发现有问题的官吏,抄家砍头就是了。

既能平民怨,又能获取钱财,一举两得。

等崋部确实掌控了诸府县,在南直隶及江南其他省份建立起崋部的行政体系,培养出自己的官员,再把那些不堪用的大明官吏换掉便是。

想到这里,刘升又问:“南京六部尚书如今有几个?”

侯恂道:“目前只有三位,吏部兼户部尚书张慎言、礼部兼兵部尚书王铎,还有便是工部尚书何应瑞。”

“张慎言、何应瑞呢?”

一旁刘长河抱拳道:“启禀大王,张慎言跳莫愁湖被救,后被我军俘虏,不降,目前关押在大校场的军营中。一同被关押的还有凤阳总督马士英等人。”

侯恂则道:“何应瑞听闻义军进城,便挂印回家去了。”

刘升听完微微点头,带众人回往兵部衙门。

心里则在思考着对侯恂、王铎等降臣的安排。

他之所以对侯恂没好感,主要因为另外两人。一是左良玉,二是侯方域。

左良玉就不说了,崇祯中后期军阀一個,历史上明军数次围剿流寇,都因为左良玉逃跑或见死不救而大败。

至于侯方域,刘升主要是记得此人似乎后来曾为清军出谋划策,献上了火烧榆园林木、引黄河之水淹榆园地道的毒计,协助清军围剿榆园义军,致使百万百姓流离失所。

不过,此事最早出自清末官员赵尔巽撰写的《清史稿》。

因此也有种说法,是赵尔巽觉得张存仁这位清初大将罪孽太重,担心有损清朝形象,便让侯方域背黑锅。

侯方域之事,能捶实的是曾参加顺治八年乡试,写了《勤于读书》、《开经筵》等五道策论。

但侯方域在类似自传的《壮悔堂文集》中说,是因当时的清河南巡抚以家人逼迫,不得不参加清庭组织的河南乡试。

他故意只做了半卷,哪曾想还是中了乡试副榜(正榜补充,以示对读书人的激励,不算中举)。

所以,侯方域仕清之事也是真假难辨。

关于侯恂本人,刘升只通过一些网络小说,记得左良玉是其书童出身,有可能给侯恂暖过床。

但网络小说上的内容有几分真实,值得商榷。

眼下侯恂降了崋,又态度积极,刘升虽感情上不喜,但还准备了解、试用。

在兵部衙门大堂坐下后,刘升便问侯恂,“听说左良玉曾做过阁下书童?”

侯恂微微愕然,随即神色尴尬,他明白,刘升多半是听说了某些关于他和左良玉的流言蜚语。

当即解释道:“并非书童——左良玉天启年间便至辽东从军,官至辽东车右营都司,崇祯元年因宁远兵变丢官,被贬为小卒。

在下崇祯二年巡边,因军中遭遇火灾,火药爆炸而受伤。当时左良玉在帐前为杂役伺候,在下觉得其为人机灵,身手不凡,便帮他复官,算是有恩于他。”

侯恂、左良玉崇祯二年才认识?

刘升听了略感意外。

若侯恂所说是真的,那两人间确实不可能有桃色——因为崇祯二年左良玉都三十岁了,又从军数年,多半成了糙汉子,侯恂就算有龙阳之好,也不可能那么重口味。

当然,若是侯恂撒了谎,两人早年就认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刘升并没有深挖此事的想法,只是想找个由头给侯恂安排试用任务。

他道:“据我军侦骑汇报,左良玉逃出大胜关后,便向东南而去。如今左梦庚也带领一万多兵马逃出了南京城。

左良玉若是汇合了左梦庚,我军在东南一带的部署未必能拦得住他们。

若让左良玉率领残部进入浙江,对于我军后续攻略南方诸省的计划怕是多有阻碍。

侯督师可愿为我军使者,待侦骑探得左良玉残部踪迹,前往劝降左良玉?”

听刘升安排任务,侯恂心中暗喜,以为将要获得刘升重用。

于是态度更积极了,问:“只要大王许以官爵,在下必能劝降左良玉!”

刘升摇头,“左良玉如今只剩残兵败将,本王只是担心他逃走造成麻烦才招降,怎可以官爵许之?

更何况,我崋部对待降将自有一套规矩,若为左良玉破了规矩,其他降将怎么想?”

听到这话,侯恂隐约感觉不对劲,试探着问:“不知崋部对待降将有何规矩?”

“章参赞,你来说。”

“是。”章旷应了声,当即将崋部改造降将的流程说了遍。

侯恂听完人都傻了。

这才意识到,刘升给他出了个难题。

他有些怀疑刘升是在故意刁难,可又觉得,刘升之前跟他无冤无仇,没理由刁难他。

而且,崋部对待降将的规矩是真是假,事后他稍微打听下便能知道。

‘难不成这位想考验我是否真心降崋,又是否有能力?’

想到这里,侯恂再次振奋,起身拱手道:“微臣领命!”

听侯恂直接改口称“微臣”,刘升略感无语,却也没多说什么。

他接着看向王铎:“眼下我崋部在南京缺少官吏,王尚书便负责劝说南京各衙门官吏回来任事。如何?”

王铎胆小,根本不敢违抗刘升命令,虽然觉得事情难办,但还是硬着头皮道:“是。”

随后,刘升让侯恂、王铎留在五部衙门,他则带领章旷等人去看了看同在洪武门外的原五军都督府衙门。

因闲置多年,五军都督府衙门跟皇城一样,房屋多有需要修补之处。

不过此处建筑规模小,倒是比皇城好修,收拾一番,勉强可用。

章旷跟在旁边,忍不住问:“左良玉军纪败坏,每驻一地,骚扰地方,不知造下多少罪孽,大王真的要招降他?”

刘升反问,“怎么,章先生认为左良玉会无条件投降?”

“若其陷入绝境,为求保命,未必不会。”

刘升听了一笑,“放心,我已让讯风卫收集其罪证,即便其投降,也会被论罪处置。”

从五军都督府出来,刘升又带着侍卫团巡视了应天府衙、南京国子监、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以及最重要的后湖黄册库!

大明黄册相当于后世的户籍档案,关乎人口,重要性不言而喻。

虽说明末吏治腐朽败坏,后湖黄册库多半不能按规矩十年一更新,人口、土地数据和真实情况肯定有颇大出入,但仍有不小的参考价值。

来到后湖边上的户科管湖公署(专门管理后湖黄册的独立衙门),刘升发现这里的官吏竟大部分都在。

估计是地方太偏僻,没能及时得知崋军进城的消息,就让赶过来的崋军将士给控制住了。

刘升见十几个官吏中只有三个绿袍小官,便问:“这里主官是何人?”

一名绿袍小官上前道:“公署受南京户科给事中及清吏司主事管辖,两位上官皆不在此。”

刘升并不意外——后世都有不少部门主官只是挂名,日常事务都交给下面的人办,更别说明朝了。

他见这绿袍小官眼神清明、并无多少畏惧之色,便问:“你又是何人?”

“管湖公署副使陈于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