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清国战舰,辽西辽东
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后,最初立都赫图阿拉,别名兴京。
后来攻下了沈阳,便迁都沈阳,改名盛京。
如今清廷迁都咸兴,将其改名咸京倒也符合清廷习惯。
济尔哈朗、豪格都无意在这种虚名上与多尔衮较劲,便同意了。
至于福临,当吉祥物就好了,自是不敢提出什么意见的。
就这样。
清国迁都咸镜道咸兴,绝大部分势力也转移到了的朝鲜半岛。
“况且,要建造更大的海船,恐怕得去西洋聘请更高明的船匠,一来一回起码需要两三年时间。”
大抵包括了后世的承德、朝阳、阜新等地。
···
南京。
拉弗森见状立马介绍道:“这艘是按王爷要求建造的运输船,挤一挤的话,足可运载三千人。当然,正常运载的话,一千多人最为合适。”
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好去传教,拉弗森在海参崴造海船还是很用心的。
他先是为清廷联络荷兰人,购买了好几次火绳枪、红夷炮之类的火器。
刘升又在看地图——大崋全域图。
多尔衮站在船坞旁边,仰头看着高大的战舰,满意之余,也为几年前做出的英明决定暗暗得意。
同时也是前明最后几十间经营的重镇,作为辽西省治还是颇为合适的。
这艘战舰好是好,就是造起来太贵了,加上火炮等,花费了好几十万两银子。
辽西行省主要包括辽河以西的大片土地,除了前明辽长城以南的各个卫所,还有长城之外多个臣服于大崋的蒙古部落。
负责建设造船厂与海船的,乃是原来在朝鲜传道的西洋传教士拉弗森。
行政方面,只派遣了一个省衙班子和几个县衙班子——这么做主要还是为了给辽东打基础,好方便将来不断充实人口。
辽东行省目前则囊括辽河以东的大片区域,但实际控制区,其实就是辽长城以南的前明诸卫所。
紫禁城,天心殿。
果然,多尔衮眉头皱得更紧了些。
他想了想,道:“那就再造十艘这样的大海船。”
“这···”拉弗森犹豫了下,解释道,“造得更大自然是可以,却也会出现更多问题。”
这次海参崴船厂也仅建造了这一艘而已。
辽西还好点——大崋攻取辽西时,清廷虽然有所预料,却没有想到会败那么快,且当初还是抵抗了一番的,自然也就没时间强迁百姓。
时间进入五月。
自去年大崋攻略东北始,新设了辽西、辽东两大行省。
从地图上收回目光,刘升不禁叹道。
拉弗森听了一瞪眼,“哦,主啊,这真是疯狂···王爷,我必须提醒你,这并不是个好主意。”
拉弗森也知道清廷造大海船是为了不低崋军时逃命。
多尔衮不悦道,“拉弗森教士,我们出钱,你只管造就是,其他的不用操心。”
可在大崋攻打辽东之前,清国便有了放弃辽东的打算,提早迁走了大部分百姓。
不过,小冰期仍有一两百年,便是气候最冷的高峰期也还有好几十年,大崋朝廷目前是不会向辽东大规模移民的。
两三年过去,拉弗森终于是造出了几艘大海船。
并非皇帝不想拥有更多的领土,而是要保持对某些地方的占有,在当时来看确实得不偿失。
随后,多尔衮又亲自登上舰船,上上下下看了一个遍,这才离开。
他扭过头来,问:“这艘战舰去日本没问题()
吧?”
此人在南洋、中国广州、日本、朝鲜传道十数年,信徒没发展几个,却熟悉了东方文化,练出了不错的汉字、汉话功底,便是日语、朝鲜语也会一点。
“一艘只能装载三千人?”多尔衮听了却是皱起眉头,“不能建造得更大些吗?”
辽东人口稀少,又属于以后与清军交战的前头堡,治理方法自是不能跟内陆行省相同。
在拉弗森看来,这种纯粹的运输船,如果没有战舰护卫,进入大洋,就是海盗们的猎物。
“建设辽东,任重而道远啊。”
拉弗森笑道,“日本才多远,乘坐这艘战舰,顺风的话一日就到了。即便是要去南洋、去美洲,也是毫无问题的。”
所以,目前辽东行省主要以军管为主。
此地在小凌河畔,离海边不算远,离大凌河也不算远。
拉弗森在朝鲜混了好几年,眼见难以传播主的荣光,原本准备转战他处的,结果被清廷看上。
几十年内,充实人口都只能以流放罪民为主。
根据辽东传来的消息,目前辽东行省百姓可能只有区区几万人。
省治自然是设在沈阳。
当初他是不建议多尔衮建造这种大海船的,但多尔衮不听劝,他也就懒得再劝了。
“这么多的运输大船,必须有足够的护卫舰才行,可是清国目前只有一艘战列舰,三艘护卫舰,以及几十艘炮艇而已。”
多尔衮又看向另一艘更大的海船。
多尔衮点点头,随即又感到有些遗憾。
拉弗森无赖摊手,“好吧,我明白了——希望你们能够战胜邪恶的崋国人。”
而且颇耗工时。
“王爷请看,这是我们西洋最流行的盖伦船,可安装四五十门舰炮,便是西班牙、荷兰,在东方也只有十几艘这样的战舰而已。”
说实话,在刘升与政务院讨论辽西、辽东的治理与建设问题时,倒是有些理解当年明廷为什么会放弃某些土地了。
东北老林子中也不缺能建造大海船的巨木,只是存储木料花费了些时间。
趁着天气正好,多尔衮率领几位心腹到海参崴视察造船厂建造成的大海船。
后来更是与多尔衮达成协议——他招募人手帮多尔衮建造船厂、大海船,清廷则允许他在国内传教、建立教堂。
请人花两三年,造船再花个一年半载,等到完成,也许清国都没了。
说起来,因为清国早有准备,大崋的辽西、辽东人口都极为希少。
至于省治,则选择了锦州。
李氏朝鲜对待西洋传教士要比大明更加抵触。
当然,刘升来自后世,知道小冰期终会过去。
况且,严寒之地也有严寒之地的生存方法——小冰期的辽东再冷,总不至于比后世的大兴安岭以北更冷吧?
另外,大崋目前对煤炭的开发与应用已经超过了历史上的明清。
有煤炭,日后还将有铁路,辽东肯定不会像明朝一般再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