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麓山抗清根据地的历史因为王五的出现已经改变,全家殉国的虎帅李来亨犹在,本该与刘体纯、郝摇旗等一同被杀的袁宗第也活着,代表明朝正统所在的韩王、东安王、洪部院、潘监军也都健在。

这无疑是中国历史的一大幸事。

既然蝴蝶翅膀已经扇动,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那更多可能的事情理所当然也会发生。

顺系为主的忠贞营历史发生改变,吴周集团的历史也会发生变化。

所以,王五怀疑汪士荣所说被阻于潼关的那位王爷至亲就是他的大舅子吴应熊。

结合前世吴三桂举兵前后的种种顾虑来看,如果真是大舅子吴应熊从燕京逃出来的话,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他老丈人吴三桂已经着手起兵,准备北上推翻满清!

否则,没有任何理由召回长子。

毕竟,在清廷眼中吴应熊是否在燕京,直接关系吴三桂是不是会造反。

质子存在的意义就是如此。

但目前形势比任何时候都要有利于吴三桂,昔日的八旗名将死的没剩几个,所谓八旗精兵也在入关二十年后处于极度虚弱的青黄不接时段。

穆里玛的黄龙山之战、富喀禅的竹山之战、荆州满城被屠等一系列让清廷为之震动的大事件都确切表明一桩事实——八旗,不堪战也!

甚至可以说同废物没什么两样。

被清廷寄予厚望的康亲王杰书于荆州一役的表现也是一塌糊涂,不管从哪方面看,清廷此时看起来仍就是一头凶猛的老虎,但这头老虎其实是纸做的。

那么,还未老糊涂的吴三桂不顺应形势果断起兵反清,将自己这个大汉奸身份彻底洗白,那真就活该他背负千万年的汉奸骂名。

更别提吴周集团那帮大将十个有九個都是一门心思杀到燕京的主。

如果说过去的满洲大兵凶悍异常,那现在的吴周大将那就是桀骜不驯。

形势有利于吴三桂,迟反,不如早反!

谁让天下人都知道清廷迟早要削藩,也始终猜忌打压吴三桂。

说吴三桂会造反的人,比相信吴三桂不会造反的人要多出无数倍。

夔东如果彻底覆没,吴三桂或许对清廷存在忌惮。

可如今夔东不仅没有覆没,反而叫王五领着明军残兵打出一片新天地来,且王五还是吴三桂的女婿,那他就更没道理不起兵。

作为荆襄明军最大的金主,吴三桂应该下场了。

如果吴应熊的回归是打消吴三桂起兵的最后顾虑,那么其回归也必定是压倒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

王五可以肯定,只要吴三桂起兵,长江以南半年之内便要易帜一片。

如此一来,他的压力就要小的多,甚至于还能凭借荆襄的特殊地理优势,成为新三国中的一国。

那么不管是为抗清大业,还是对吴三桂的人情回报,王五都必须营救吴应熊。

将来的事,将来再说。

眼前的事情都搞不定,何谈将来。

然而让他错愕的是,被阻于潼关的并不是吴应熊,而是其次子吴世璠。

一个才一岁的娃娃。

按这个时代对于孙辈的说法,吴世璠就是吴三桂的庶孙。

不过王五知道这个庶孙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吴周王朝的第二位皇帝——洪化帝。

这位死时才十六岁的洪化皇帝比其父祖更有气节,清军攻破昆明时表现极为镇定,登临大殿举刀自刎。

一刀未死,不叫疼,不嚎哭,不后悔,再照喉管猛刺一刀。

论坚毅,论果决,远甚其父祖!

相关史料对吴世璠的评价也颇高,认为这是个极为聪慧的帝王,也很有才能,读书一遍就能背诵,可谓天才。

可惜因为年纪太小,吴世璠始终无法主持吴周政局,一直为其岳父郭壮图所制。

而郭壮图为了私人利益不顾大局,不肯听从吴国贵、胡国柱、王屏藩、张国柱、马宝等人渡江北上的战略,只知守着云南当富翁,终致吴周集团败亡,皇帝女婿连同皇后女儿身死国灭。

对吴三桂,王五没多少好感,有的只是利用。

也有意利用女婿身份插手将来吴周集团“产业”划分,至少要将错误的战略纠正过来,先灭了满清再说。

看起来,倒有点像明太祖朱元璋。

如果不是岳父郭子兴给予的“第一桶金”,便没有后来的洪武大帝。

对吴世璠,王五却有些好感,这好感便来源于这孩子的气节。

客观来说,吴世璠多多少少给他的汉奸爷爷加了分。

疑惑的是大舅子吴应熊怎么没跑出燕京,反而是襁褓中的次子跑出来呢。

这会又不是吴三桂起兵,清廷看管严密,且是鳌拜当政,吴应熊真要跑的话肯定能跑出来。

就算他深爱建宁不忍夫妻离散,也真心不希望父亲造反,也没必要一家都等死,完全可以把嫡子送出。

何至送出个次子的。

这年头,讲究嫡庶之分的。

因此王五很是不解。

汪士荣也不瞒着,直言世子不欲返回昆明,奉命接人的侍卫鲁虾和李恕不得已只好将王爷庶孙强行

带回,本来沿途都安排妥当,入陕西后直接从汉中入四川南下。

问题出在不久前潼关所在的潼关厅发生灾民闹事,陕西按察使田厥茂亲自前往弹压,为免事态扩大灾民流窜到河南,田厥茂便命人封关,不准任何人等出入潼关,任由灾民在家乡活活等死。

敢出来乞讨的也一律劝返,不听劝的就视为贼匪加以捕杀,一时间人头滚滚,倒让田大人得了个能吏的评价。

田厥茂的“一刀切”苦了急于通过潼关返回昆明的鲁虾和李恕等人,在关下等了几天也不见开关。

此时吴三桂一个孙子突然不见的事早被鳌拜知晓,意识到情况不对的鳌拜立时派人快马通知各地设卡拦截,严加盘查。

如此一来,倒让田厥茂封关举措变得堂而皇之。

眼见无法通过潼关,担心被清兵发现的李、鲁二人只得带着襁褓中的庶孙折道河南,欲从南阳进入湖广境内返回云贵。

但这条南下之路同样被燕京方面严加封锁,河南巡抚张自德接燕京通报后立即于官道设卡盘查,凡是襁褓中的婴儿一律扣下核查。

搞得出行在外带有婴儿的百姓人心惶惶。

一些无知百姓甚至私下流言说有人算出河南今年新生儿中要出天子,所以朝廷这才大力缉查,要是孩子被官兵抱去多半就回不来。

流言越传越远,越传越离谱,某些地方甚至搞出境内无婴的惨剧来。

眼见无法上路,鲁虾、李恕等人只好带着庶孙潜藏在南阳府淅川县境的李官桥一带,同时通过秘密驿道将消息发回昆明,希望昆明能够派人营救,否则再拖下去尽早要被清廷发现。

昆明那边收到鲁虾急报后,吴三桂既失望又心痛。

失望的是长子应熊不肯回昆明父子团聚,心痛的是经此事应熊与长孙世霖恐怕再也难以离京,很有可能祖孙三代从此永不能见面,甚至于是天人永隔。

作为父亲和爷爷,吴三桂于嫡子嫡孙十分看重,难过之余竟然一日不进米饭。

深知老友心思的方光琛却提醒道:“如今之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三军将士皆已准备,十数万人将抛头颅、洒热血随王爷北上,如此关键时候,王爷岂能以世子一人而置三军将士于险地!”

并提醒好友其长孙吴世霖为满洲公主建宁所生,如果鲁虾、李恕他们带回的不是非建宁所生的庶孙世璠,而是建宁所生嫡孙世霖,恐怕将来这位嫡孙也难以承继爷爷的事业。

言下之意吴周将士若随王爷推翻清廷,哪个会容有皇太极血统的太孙继承王爷大位。

前例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子吴王李恪。

正因李格是隋炀帝杨广外孙,所以不能为太子。

二女婿胡国柱在边上想了想,说了一句:“不让世霖回来,只让世璠回来,许应熊故意而为。”

继而也提醒岳父诸将私下里都在准备起兵一事,要是久久不决耽搁下去,清廷肯定会有所察觉,届时恐怕会有变数。

吴三桂听后沉默许久,问方光琛当如何营救庶孙世璠。

方光琛说荆州汪士荣密报额驸王永康已复襄阳,不如便叫额驸领兵入南阳接应。

吴三桂听后也不再犹豫,即让方光琛给汪士荣写信告知庶孙一事。

汪士荣接到信后不敢怠慢,将荆州事务稍作交待即带人前往襄阳。

到后却被告知额驸带人去了西山,汪士荣听后眉头不由微皱,心知这位额驸心里还是向着山里那帮老顺贼,强忍不快随张天望一起前来接应。

大致了解事情前因后果后,王五首先向汪士荣表明态度,那就是他会派兵前往淅川营救庶孙,但却担心经庶孙一事仍在燕京的世子会出事。

汪士荣只是叹了口气,不好说。

稍后又迟疑道:“若王爷起兵,清廷为留一线谈判机会,当不会杀害世子、世孙。”

这个谈判机会可能渺茫,但未必没有。

现在清廷当政的是鳌拜,此人虽以勇猛著称,但于国家大事处理起来也极是得心应手,所以不会在局势明朗前杀掉吴应熊父子,那样只会让吴三桂和清廷不死不休。

王五也不认为鳌拜会杀吴应熊父子,因为杀这父子俩的是小麻子康熙。

论政治智慧,十几岁的孩子又懂什么。

如果不是对手吴三桂人老糊涂,哪有什么狗屁清圣祖,顶多一个清哀宗。

有亲兵进来换药,待药换完后,王五随口问了句:“若燕京世子爷俩出事,那这位庶孙就是我岳父唯一继承人?”

“这?”

汪士荣叫这个说法听的一愣,但不得不点头说是。

“恕我直言,庶孙不过一岁,说句难听点的,一个娃娃懂什么?若岳父真的起兵北伐,继承之人无论如何也不能为一娃娃,我听说岳父另有两个亲侄,一唤应期,一唤应麟”

王五这话听着像是随便说说,实际却是想弄清楚吴周集团“法定继承人”的顺位。

“额驸有所不知,吴应麟其实是王爷骨肉,与世子皆为王爷正室张王妃所生,当年因怕应麟也被清廷召入燕京为质,故而顺治二年时王爷将应麟过继给了早死大哥吴三凤名下,对外以侄相称。”

汪士荣将

吴应麟是子非侄真相说出。

王五听后点了点头,面上没有什么,心里却在盘算。

吴应期作为侄子虽然有吴周集团继承权,但除非他侄子吴世璠和兄弟吴应麟都挂了,否则没戏。

但这个名为侄子实为儿子的吴应麟理论上的继承权其实是排在吴世璠前面的。

因为吴世璠并非嫡长孙,而是庶孙。

吴应麟却是嫡子。

于吴周集团而言,吴三桂死后,一个强悍正当年的领袖肯定要比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更有利于吴周这条大船向前航行。

主少国疑的悲剧,历史不乏多幕。

因汪士荣这会尚未归心,王五也无意与其多说吴周集团继承一事,送走汪士荣后,马上命人叫来张天望和瞎子万四。

让张天望率两千人攻打守备空虚的谷城,后由瞎子万四领一队骑兵前往营救被困的吴世璠一行。

得知竟是要救吴三桂个老王八的孙子,张天望内心肯定有所排斥,但眼下明军又离不开吴三桂的支持,真要和吴三桂“脱钩”,襄阳这边还好,荆州和汉阳那边恐怕马上就要变天。

瞎子万四也有些不乐意,嘟囔道:“吴三桂个老东西后人全死光才好,救那个龟孙干什么?”

王五没好气的看了眼万四:“你说的老东西把女儿嫁给了我,还给我送了几千精兵,支援了大批军械,没有老东西的支持,咱们能有今天?人呐,要感恩。”

其实更想对万四说这会千万不能犯战略错误。

什么才是正确的战略?

那就是绝对不能在现在同吴三桂翻脸!

“好了,我知道了,那孙子我去救便是。”

万四也是个直性子,说归说,做归做。

完了问一句那龟孙子救回来送哪。

这个问题让王五突然心中一动,说了句:“我那内侄太小,爹娘又不在身边,我这个姑父不能对不住岳父和舅子,我看这孩子最好是由他姑姑抚养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