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的表现让吕不韦明白了一个真相。

    嬴政他是真不担心嬴成蟜啊!

    至少在内有忧患、外有敌国环境中的嬴政根本没把嬴成蟜当成敌人过,而是视作最为亲密的战友。

    吕不韦不知道等嬴政彻底掌握大秦后会不会重新定义他与嬴成蟜之间的关系。

    但吕不韦清楚,至少目前,他已经不需要再在挑拨嬴成蟜和嬴政关系这件事上花费心思了。

    没用!

    心累的叹了一声,吕不韦迅速转换进攻方向。

    “王上。”吕不韦看向嬴政,温声发问:“今日来这大狱,可有何所思?”

    嬴政欣慰的看着嬴成蟜:“寡人本以为王弟之才在于唇舌,却发现王弟于军略一道同样有才。”

    “寡人本以为王弟之才仅此而已,今日方知王弟于医术一道亦有天分!”

    “寡人甚喜之!”

    吕不韦目光看向门外:“王上的目光不应该仅仅落于长安君、落于缝合术,更应落于天下万民!”

    “王上可愿随本相一起在这大狱之中走走?”

    嬴政最后看了那女囚一眼,拱手而礼:“固所愿也。”

    吕不韦当先迈步而出,嬴政并肩同行,嬴成蟜等人对视一眼后也尽数跟上。

    只有李斯故意落在后面,对赵高低声吩咐:“去请昌平君、廷尉去疾。”

    赵高了然点头,匆匆离去,李斯也赶紧跟上队伍。

    在吕不韦的带领下,一行人重新回到了行刑区。

    “因丢弃垃圾于路,故判黥面。”

    “因窃二十钱,故判斩脚指、脚掌。”

    “因当街辱骂他人,故判仗责三十。”

    “因叔父盗伐桑木,故斩左臂。”

    路过一个又一个正在行刑的受刑人,介绍着每一个人所犯的罪责,吕不韦突然看向嬴政发问:

    “王上,此盛世耶?”

    嬴政轻轻摇头:“此绝非盛世之景。”

    吕不韦再问:“王上可曾听闻这些受刑之人的哭诉?”

    “王上以为他们果真应该承受如此之重的刑罚吗!”

    吕不韦问话的声音很大,不少等待行刑的受刑者都听到了。

    虽然他们不认识朝服,但他们能看得出衣服的好赖,知道这是一群贵人。

    如今贵人垂怜,他们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疯狂的哭嚎求救:

    “贵人,俺只是未曾出手搭救百丈之内的被杀之人而已,但俺真的只是不知道有歹人在杀人啊,俺是非端之罪,求贵人手下留情,救俺一命吧!”

    “我家中还有三个娃娃,我若先被斩脚指,再城旦舂一年,他们可怎么办!”

    “求求贵人,帮帮我们吧,我们再也不敢了!”

    很少有人会去主动说对自己不利的话。

    这些刑徒的阐述很大程度上都是在避重就轻,但数百名待受刑者的悲鸣却不由得让人闻之心酸,听之落泪。

    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不舒服,嬴政温声回答:“寡人之意并不重要。”

    “我大秦以秦律治国。”

    “秦律是如何论断的,他们便应当被如何审判。”

    “若因寡人的心中不忍便减轻、甚至赦免他们的罪行,这本就是不公之举。”

    吕不韦认真的说:“本相并非是想请王上赦免他们的罪行。”

    “本相之意,在于为天下人求王上。”吕不韦拱手作揖:“请宽政缓刑!”

    这句话自从吕不韦将《吕氏春秋》送给嬴政的那一刻起他就想说了。

    在吕不韦的设想中,嬴政应该会问起《吕氏春秋》中的法律观念。

    毕竟《吕氏春秋》的法治思想和《商君书》的法治思想截然不同。

    但让吕不韦没想到的是,时至今日嬴政竟然一直都没有发问。

    吕不韦已经有些急了。

    恰巧今日有机会,吕不韦便直接将这个问题甩给了嬴政。

    本相希望大秦能宽政缓刑,王上你愿也不愿?

    然而不等嬴政回答,李斯突然拱手开口:“臣以为,宽政缓刑,秦民亲而和之。”

    “严刑峻法,秦民敬而畏之。”

    嬴政看向李斯发问:“卿亦以为大秦该当宽政缓刑?”

    李斯却摇了摇头:“非是臣以为该当如何,而是王上以为该当如何。”

    “敬畏与亲和并无孰对孰错之分,只在于王上之决断。”

    这就是李斯和吕不韦的区别所在。

    李斯内心深处同样埋藏着宽政缓刑的心思,更不愿见天下人受苦。

    但除非事关自身利益,否则李斯绝对不会跟嬴政对着干,而是把路告诉嬴政。

    国家该怎么发展,大王您说了算,您说啥就是啥!

    您来掌舵,我就是个划桨的。

    但在划桨的过程中,也即具体拟定章程的时候,李斯就会选择更温和的具体方法交由嬴政来决断。

    如果嬴政依旧坚持严刑,那李斯也会立刻照做,等之后有机会了再上谏书。

    嬴政若有所思的发问:“如何进行决断?”

    李斯沉声回应:“据王上之志而决,据治国之图而断!”

    “若王上之志在强兵息争,一统天下,则当施严刑峻法。”

    “若王上之志在做诸侯盟主,与六国共处天下,则当施宽政缓刑!”

    嬴政心脏猛地一颤。

    若志在一统天下,便当施严刑峻法吗?

    看着那一双双哀求的目光,嬴政心中的怜悯缓缓转向坚定。

    今日,数百人哀求于寡人,求寡人减轻罪责。

    但诸雄争霸时,死伤数万的大战何其多也!

    孰轻?

    孰重?

    嬴政目光复杂的看向吕不韦:“这便是至仁忘仁之道吗?”

    “寡人,受教!”

    看着嬴政拱手而礼,吕不韦人麻了。

    本相教你‘至智弃智,至仁忘仁,至德不德’,主要是为了让你理解至德不德,该对嬴成蟜下狠手的时候就别犹豫。

    结果伱却重在钻研至仁忘仁,而且还有了属于自己的理解?

    吕不韦当即驳斥:“李郎中此言大谬矣!”

    “若王上之志在强兵息争,一统天下,亦当施宽政缓刑!”

    “否则民心何存?”

    “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

    “古代当君主的人,用仁和义治理黔首,用爱和利使黔首安定,用忠和信引导黔首,致力于为民除害,想着为民造福,这就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于天下的原因!”

    突然间,一道高呼自门外传入。

    “但他们都已经死了!”

    吕不韦循声望去,便看到熊启、冯去疾等人匆匆而来。

    “御史大夫熊启、奉常熊茂、廷尉冯去疾,拜见王上!”

    嬴政略略颔首:“诸位来的正好,可以一起听听吕相所言。”

    冯去疾对吕不韦的思想并没有那么抵触,甚至支持吕不韦的忠孝等思想。

    但作为新任廷尉,冯去疾坚定的支持着嬴政。

    在冯去疾心中,天下大治、天下一统等等问题都不是当今大秦的主要问题。

    当今他们要做的仅有一件事,那就是保护嬴政加冠亲政!

    冯去疾很清楚商君法在大秦的影响力,改革商君法必将生出动乱,对嬴政加冠不利。

    所以冯去疾对吕不韦拱手一礼后就毫不留情的连番开炮:

    “相邦诚有治国之思,但所思所想并不适合我大秦,听之何用?”

    “五帝三王固然圣人也,但时移世易。”

    “鲁国尊周礼而治国,鲁国何在!”

    “诸尊周礼而今何在!”

    “周,今安在!”

    冯去疾踏前一步,正声开口:“周,为我大秦所灭!”

    吕不韦坦然道:“周诚亡矣。”

    “然周之亡,亡于礼乐之崩坏!”

    “周亡之事应当让天下人明白,君王的仁义应当有所限度。”

    “就好像盐之于味道,缺之不可,但若随意加盐,那么这道菜就吃不了了。”

    “同样,君王之威也当有所限度,什么限度?爱利!”

    “君王在制定律法之际当怀有爱利之心,让黔首们感受到君王的尊重,感受到君王如此行事是为了国家大治,也是为了维护每一名黔首的利益。”

    “如此,国才能兴盛!”

    冯去疾摇了摇头:“何以兴盛?”

    “黔首并不愚昧,黔首们很清楚什么是真正的仁善,什么才是虚假的仁善。”

    “想要让黔首们感怀王上恩德,首先就要让黔首们吃饱饭,过上好日子。”

    吕不韦当即道:“那便让黔首们都过上好日子!”

    嬴傒也上前参战:“黔首们过上好日子了,民强矣,那国呢?”

    “若是所有黔首都能吃饱喝足,身心满足,他们何苦去为国征战?”

    “民强,则国弱!”

    “若想国强,唯有弱民!”

    嬴傒加重语气:“重刑而轻赏,是君主对民众真正的爱护。”

    “黔首们会拼命争夺奖赏,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

    “即便是高官厚禄者也必须遵循律法,否则他的后代也会成为黔首。”

    “减刑而重赏才是君主对民众的苛待。”

    “黔首们不会为了奖赏去拼死奋斗,生生世世都是黔首。”

    “身居高位者反倒可以凭借更多的赏赐,甚至是截留君主赐予黔首的赏赐而越发壮大!”

    吕不韦无奈长叹:“民进则欲其赏,退则畏其罪。”

    “当黔首知道自己能力不足却畏惧惩罚时就会去弄虚作假。”

    “做了虚假的事后君主会进行惩处,这岂不是因畏罪而获罪?”

    “君主与黔首之间的仇恨由此而始!”

    吕不韦诚恳的看着嬴政:“王上,昔子阳(郑国相邦驷子阳)为人严苛,有一个人犯错后担心会被子阳杀死,于是就趁着追赶疯狗的机会杀害了子阳。”

    “严律而轻赏不一定是君主对民众的苛待,但一定会让君主和民众站在对立面,成为仇人!”

    “谁会愿意为仇人而战?”

    “畏于兵锋,平日里黔首们不敢作乱。”

    “可一旦大秦出现颓势,天下皆反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