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其疾如风,侵略如火!留给大赵的时间不多了!
就在燕王喜和齐王建各怀心思的筹谋布置之际。
赵国,已经悍然挥出了自己的重拳!
秦王政十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一条滏口陉,见证了赵国的诞生、崛起、兴盛与衰落。
而今日,一名名精锐悍勇的赵国士卒再次踏上了这条对于赵国而言有着诸多意义的山路,踩着埋葬过他们祖辈的泥土,嘶声怒吼。
“先登!先登!”
“弩矢漫射,压制敌军!”
“左侧山路有敌,围而包夹!”
二十四万赵军列阵于涉县的东、南、北三面,将本就狭窄的山地地形彻底堵死。
李牧策马立于涉县东的一处山巅,目光平静的俯视整片战场,并不断调动麾下士卒奔赴四面八方。
秦国各个方面奔赴而来的援军被李牧所部完全堵死了进军的路线。
涉县不得不仅凭城内的万余守军,硬抗赵国每轮六万、从日出到日落绵延不休的强攻!
仅仅只是三天时间,涉县外便已是遍地尸骸!
突然间,李牧目光右转,断声喝令:“令!”
“北城所有兵马停止休息,强攻!”
一声令下,列阵于北城门外的近两万赵军同声怒吼:
“杀!”
呼喝间,近两万赵军毫不犹豫的冲锋向前,沿着袍泽们竖起的云梯强攻城墙。
而囤驻于北城门外的六万赵军也迅速钻出营房、拿起兵刃,向着北城门增援而去。
在赵军不吝牺牲的猛攻之下,涉县北城方向那微不可查的疏漏被不断扩大、扩大,最终形成无法弥补的巨大漏洞!
“守住云梯,向外扩张!”
“袍泽们,随本将夺下瓮城马道!”
“大赵,万胜!”
伴着赵军将士们的嘶吼,越来越多的赵军士卒通过云梯攀上城墙,不断将涉县晕染成为赵国的颜色。
终于,涉县城头的大秦玄鸟旗坠落于尘埃之中。
涉县北城门、北瓮城门接连开启。
囤聚于涉县北侧的数万士卒顺着开启的城门蜂拥而入。
颓势,再难逆转!
都尉司马尚振奋的一挥右拳:“彩!”
“大彩!”
“三日取涉县,此实乃振奋军心之大喜也!”
副将乐间更是发自内心的感慨道:“仅只半个月,我军便拿下了大半滏口陉。”
“此举,可慑天下!”
“更可令朝中诸卿侧目!”
“武安君,何其勇也!”
一场突袭战,将李牧的闪击之能展现的淋漓尽致。
乐间不由得换位思考。
倘若自己站在李牧的对立面,自己该如何抵挡李牧的进攻?
可饶是乐间冥思苦想,却也拿不出一个对策!
无论眼光、敏锐还是硬实力,曾经自诩为燕国顶级大将的乐间都难以与李牧相提并论。
乐间没有哪一刻比现在更庆幸于自己当年选择弃燕投赵。
否则,倘若李牧他日领兵攻燕,等待乐间的也注定会是一场惨败!
余下将领也尽数振奋拱手而呼:“末将,为主帅贺!”
然而李牧的表情却十分平静:“一城一地之失,并不重要。”
“我军必须在秦军主力抵达之前以最快的速度夺取黎城、镣阳城。”
“如此,才能拿下滏口陉,并借滏口陉之险与秦军对峙!”
“本将已收到军报,此战秦军主帅乃是秦长安君公子成蟜。”
“本君虽不曾与长安君正面对战,但却多闻长安君之名。”
“前番秦赵之战中,长安君突袭邯郸城之举更是令本君念之心惊。”
“且算算时间,秦太行大营守军理应已经抵近滏口陉周边。”
“秦太行大营守将乃是秦将杨翁子,此人亦是老成持重之将。”
“切莫大意!”
李牧不觉得自己此战有什么值得夸赞的地方。
闪击作战,不过是李牧在对匈奴作战时就惯用的战术。
通过闪击战术取得的战果也都不是此战最终的目的,而只是达成目的所需要使用的手段。
李牧需要趁着秦、燕、齐等国都还没反应过来之前,以闪击的方式迅速夺取多个战略要地。
并借由黎城、镣阳城这几座重城掌控滏口陉和清漳河,如此才能打通从赵国到太行山腹地的道路,在接下来的战事中获取先机!
所有将领肃然拱手:“唯!”
然而呼声刚落,一伍斥候却策马狂奔而回,口中高呼:“报!”
“秦将杨端和已率秦太行大营守军抵达镣阳城!”
“今镣阳城内有秦军约八万!”
听到这個消息,赵国将领们面露肃色。
八万秦军相较于赵军的六十万大军而言并不算多。
但在狭窄的山地地形内,这八万兵马却足以阻挡赵军一段时间。
更重要的是,这八万秦军意味着秦国已经反应了过来,并完成了初步的军略布置。
于这八万秦军抵达战场后不久,秦军主力部队也将迅速奔赴战场。
赵国的先手优势,即将消失!
乐间毫不犹豫道:“涉县向西数十里便是一个岔路口。”
“岔路向北,则为镣阳城。”
“岔路向西,则为黎城。”
“而镣阳城与黎城之后,皆为长治地。”
乐间肃然拱手:“末将请命,领一支精兵连夜奔袭,过岔路口西进,直取黎城!”
“而后,末将所部西进长治地,自长治地绕行北上,断绝秦将杨端和所部粮草。”
“主帅领主力沿岔路口北上镣阳城。”
“我军左右夹击、断绝粮草之下,镣阳城必破!”
乐间给出了一个很稳妥的战略。
乐间领先锋避开杨端和麾下的秦军先遣部队,迅速攻破黎城。
在夺取黎城之后,赵军进可漫入长治地,脱离山地地形,最大化发挥赵军的兵力优势。
退可沿长治地北上侧击,配合李牧所部彻底包住杨端和所部,将这支兵马吞噬殆尽!
然而李牧却摇了摇头:“镣阳城、黎城皆重镇也。”
“秦将杨端和尤善守也。”
“此将既然已达镣阳城,便不会放松对黎城的防备。”
“此将所部若欲抵达黎城,其速度比之我军更快。”
“所以若是本将所料不错,黎城已有秦国重兵把守。”
“且黎城的防备恐怕比之镣阳城更重!”
杨端和的性格特征很明显,李牧不认为这样一名偏科将军会在他最擅长的防守一道出现这么大的破绽。
当这个明显的破绽摆在李牧面前,李牧毫不犹豫的便认定了这不是破绽,这定是圈套!
斥候连声道:“启禀主帅!”
“我等亲眼看到秦将杨端和立于镣阳城头。”
“秦将杨端和,确在镣阳城无疑!”
“镣阳城守军也确有八万!”
乐间微微皱眉:“太行大营守军仅只七万。”
“镣阳常备县兵再加上除贼曹等各。”
“若是镣阳果真有八万秦军,则秦将杨端和恐无力再增援黎城。”
“主帅,末将再请领兵先往黎城,夺取先机。”
“末将会发千名斥候先行,探明黎城虚实后再攻城。”
不怪乐间急切。
实在是黎城的意义太过重大。
而在这以快打快的阶段,半个时辰的纠结就可能左右黎城的归属!
李牧却是轻声一笑:“秦将杨端和善守而不善攻,喜万全而恶行险。”
“今秦将杨端和非但将全数兵马尽数派驻镣阳城,更是主动被我军察觉,这定是惑敌之策。”
“若是本将所料不错,秦长安君已至黎城!”
李牧麾下只是斥候,不是候者,他们能通过将旗判断出此军将领已是不易,如何能亲眼看到杨端和本人?
不是李牧轻视、怀疑候者。
而是他们没那个能力!
但偏偏,赵军候者把杨端和所部查的一清二楚。
毫无疑问,杨端和此举就是故意的!
杨端和就是希望赵军认为黎城空虚,引导赵军去攻打黎城!
杨端和凭什么敢引导赵军去攻打黎城?
唯一的理由,就是嬴成蟜已经抵达黎城,正张开大网等着李牧!
司马尚不敢置信的说:“然,时间来不及啊!”
“纵然我军招募青壮、输送粮草多日,但我军距离滏口陉的距离比之秦长安君与滏口陉之间的距离近了太多!”
“即便秦长安君一路急行,也不可能于此刻领秦军主力抵达黎城啊!”
李牧肃声道:“莫要以寻常将领的所作所为去思虑长安君所作所为。”
“在长安君踏足沙场至今,有多少天下人想不到的事被长安君做了出来。”
“旁人做不到的事,不代表长安君做不到!”
乐间微怔,而后后怕的说:“武安君所言,有理!”
“能让秦将杨端和胆敢如此行险的,唯有秦长安君!”
“既然长安君已经领兵抵达,那我军该当何如?”
李牧沉吟片刻后,缓声开口:“我军无论如何都必须要越过太行山,才能化被动为主动。”
“令!”
“昌国君率军十万撤出滏口陉,走漳水长城南下,沿淇县入白陉,经白陉入太行!”
“都尉司马尚领兵八万往黎城,探明黎城虚实。”
“后军打扫战场、稳固涉县。”
“余下各部立刻休整,明日平旦初(3:00)造饭,平旦末(5:00)启程!”
“抓紧时间!”
“速破镣阳!”
李牧环顾众将,肃声道:“留给我大赵的时间,不多了!”
一些关注朝中事的将领听得出李牧心中所忧,更多将领却只能听出李牧罕有的急迫与焦急。
但所有将领全都轰然拱手:“唯!”
(本章完)
赵国,已经悍然挥出了自己的重拳!
秦王政十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一条滏口陉,见证了赵国的诞生、崛起、兴盛与衰落。
而今日,一名名精锐悍勇的赵国士卒再次踏上了这条对于赵国而言有着诸多意义的山路,踩着埋葬过他们祖辈的泥土,嘶声怒吼。
“先登!先登!”
“弩矢漫射,压制敌军!”
“左侧山路有敌,围而包夹!”
二十四万赵军列阵于涉县的东、南、北三面,将本就狭窄的山地地形彻底堵死。
李牧策马立于涉县东的一处山巅,目光平静的俯视整片战场,并不断调动麾下士卒奔赴四面八方。
秦国各个方面奔赴而来的援军被李牧所部完全堵死了进军的路线。
涉县不得不仅凭城内的万余守军,硬抗赵国每轮六万、从日出到日落绵延不休的强攻!
仅仅只是三天时间,涉县外便已是遍地尸骸!
突然间,李牧目光右转,断声喝令:“令!”
“北城所有兵马停止休息,强攻!”
一声令下,列阵于北城门外的近两万赵军同声怒吼:
“杀!”
呼喝间,近两万赵军毫不犹豫的冲锋向前,沿着袍泽们竖起的云梯强攻城墙。
而囤驻于北城门外的六万赵军也迅速钻出营房、拿起兵刃,向着北城门增援而去。
在赵军不吝牺牲的猛攻之下,涉县北城方向那微不可查的疏漏被不断扩大、扩大,最终形成无法弥补的巨大漏洞!
“守住云梯,向外扩张!”
“袍泽们,随本将夺下瓮城马道!”
“大赵,万胜!”
伴着赵军将士们的嘶吼,越来越多的赵军士卒通过云梯攀上城墙,不断将涉县晕染成为赵国的颜色。
终于,涉县城头的大秦玄鸟旗坠落于尘埃之中。
涉县北城门、北瓮城门接连开启。
囤聚于涉县北侧的数万士卒顺着开启的城门蜂拥而入。
颓势,再难逆转!
都尉司马尚振奋的一挥右拳:“彩!”
“大彩!”
“三日取涉县,此实乃振奋军心之大喜也!”
副将乐间更是发自内心的感慨道:“仅只半个月,我军便拿下了大半滏口陉。”
“此举,可慑天下!”
“更可令朝中诸卿侧目!”
“武安君,何其勇也!”
一场突袭战,将李牧的闪击之能展现的淋漓尽致。
乐间不由得换位思考。
倘若自己站在李牧的对立面,自己该如何抵挡李牧的进攻?
可饶是乐间冥思苦想,却也拿不出一个对策!
无论眼光、敏锐还是硬实力,曾经自诩为燕国顶级大将的乐间都难以与李牧相提并论。
乐间没有哪一刻比现在更庆幸于自己当年选择弃燕投赵。
否则,倘若李牧他日领兵攻燕,等待乐间的也注定会是一场惨败!
余下将领也尽数振奋拱手而呼:“末将,为主帅贺!”
然而李牧的表情却十分平静:“一城一地之失,并不重要。”
“我军必须在秦军主力抵达之前以最快的速度夺取黎城、镣阳城。”
“如此,才能拿下滏口陉,并借滏口陉之险与秦军对峙!”
“本将已收到军报,此战秦军主帅乃是秦长安君公子成蟜。”
“本君虽不曾与长安君正面对战,但却多闻长安君之名。”
“前番秦赵之战中,长安君突袭邯郸城之举更是令本君念之心惊。”
“且算算时间,秦太行大营守军理应已经抵近滏口陉周边。”
“秦太行大营守将乃是秦将杨翁子,此人亦是老成持重之将。”
“切莫大意!”
李牧不觉得自己此战有什么值得夸赞的地方。
闪击作战,不过是李牧在对匈奴作战时就惯用的战术。
通过闪击战术取得的战果也都不是此战最终的目的,而只是达成目的所需要使用的手段。
李牧需要趁着秦、燕、齐等国都还没反应过来之前,以闪击的方式迅速夺取多个战略要地。
并借由黎城、镣阳城这几座重城掌控滏口陉和清漳河,如此才能打通从赵国到太行山腹地的道路,在接下来的战事中获取先机!
所有将领肃然拱手:“唯!”
然而呼声刚落,一伍斥候却策马狂奔而回,口中高呼:“报!”
“秦将杨端和已率秦太行大营守军抵达镣阳城!”
“今镣阳城内有秦军约八万!”
听到这個消息,赵国将领们面露肃色。
八万秦军相较于赵军的六十万大军而言并不算多。
但在狭窄的山地地形内,这八万兵马却足以阻挡赵军一段时间。
更重要的是,这八万秦军意味着秦国已经反应了过来,并完成了初步的军略布置。
于这八万秦军抵达战场后不久,秦军主力部队也将迅速奔赴战场。
赵国的先手优势,即将消失!
乐间毫不犹豫道:“涉县向西数十里便是一个岔路口。”
“岔路向北,则为镣阳城。”
“岔路向西,则为黎城。”
“而镣阳城与黎城之后,皆为长治地。”
乐间肃然拱手:“末将请命,领一支精兵连夜奔袭,过岔路口西进,直取黎城!”
“而后,末将所部西进长治地,自长治地绕行北上,断绝秦将杨端和所部粮草。”
“主帅领主力沿岔路口北上镣阳城。”
“我军左右夹击、断绝粮草之下,镣阳城必破!”
乐间给出了一个很稳妥的战略。
乐间领先锋避开杨端和麾下的秦军先遣部队,迅速攻破黎城。
在夺取黎城之后,赵军进可漫入长治地,脱离山地地形,最大化发挥赵军的兵力优势。
退可沿长治地北上侧击,配合李牧所部彻底包住杨端和所部,将这支兵马吞噬殆尽!
然而李牧却摇了摇头:“镣阳城、黎城皆重镇也。”
“秦将杨端和尤善守也。”
“此将既然已达镣阳城,便不会放松对黎城的防备。”
“此将所部若欲抵达黎城,其速度比之我军更快。”
“所以若是本将所料不错,黎城已有秦国重兵把守。”
“且黎城的防备恐怕比之镣阳城更重!”
杨端和的性格特征很明显,李牧不认为这样一名偏科将军会在他最擅长的防守一道出现这么大的破绽。
当这个明显的破绽摆在李牧面前,李牧毫不犹豫的便认定了这不是破绽,这定是圈套!
斥候连声道:“启禀主帅!”
“我等亲眼看到秦将杨端和立于镣阳城头。”
“秦将杨端和,确在镣阳城无疑!”
“镣阳城守军也确有八万!”
乐间微微皱眉:“太行大营守军仅只七万。”
“镣阳常备县兵再加上除贼曹等各。”
“若是镣阳果真有八万秦军,则秦将杨端和恐无力再增援黎城。”
“主帅,末将再请领兵先往黎城,夺取先机。”
“末将会发千名斥候先行,探明黎城虚实后再攻城。”
不怪乐间急切。
实在是黎城的意义太过重大。
而在这以快打快的阶段,半个时辰的纠结就可能左右黎城的归属!
李牧却是轻声一笑:“秦将杨端和善守而不善攻,喜万全而恶行险。”
“今秦将杨端和非但将全数兵马尽数派驻镣阳城,更是主动被我军察觉,这定是惑敌之策。”
“若是本将所料不错,秦长安君已至黎城!”
李牧麾下只是斥候,不是候者,他们能通过将旗判断出此军将领已是不易,如何能亲眼看到杨端和本人?
不是李牧轻视、怀疑候者。
而是他们没那个能力!
但偏偏,赵军候者把杨端和所部查的一清二楚。
毫无疑问,杨端和此举就是故意的!
杨端和就是希望赵军认为黎城空虚,引导赵军去攻打黎城!
杨端和凭什么敢引导赵军去攻打黎城?
唯一的理由,就是嬴成蟜已经抵达黎城,正张开大网等着李牧!
司马尚不敢置信的说:“然,时间来不及啊!”
“纵然我军招募青壮、输送粮草多日,但我军距离滏口陉的距离比之秦长安君与滏口陉之间的距离近了太多!”
“即便秦长安君一路急行,也不可能于此刻领秦军主力抵达黎城啊!”
李牧肃声道:“莫要以寻常将领的所作所为去思虑长安君所作所为。”
“在长安君踏足沙场至今,有多少天下人想不到的事被长安君做了出来。”
“旁人做不到的事,不代表长安君做不到!”
乐间微怔,而后后怕的说:“武安君所言,有理!”
“能让秦将杨端和胆敢如此行险的,唯有秦长安君!”
“既然长安君已经领兵抵达,那我军该当何如?”
李牧沉吟片刻后,缓声开口:“我军无论如何都必须要越过太行山,才能化被动为主动。”
“令!”
“昌国君率军十万撤出滏口陉,走漳水长城南下,沿淇县入白陉,经白陉入太行!”
“都尉司马尚领兵八万往黎城,探明黎城虚实。”
“后军打扫战场、稳固涉县。”
“余下各部立刻休整,明日平旦初(3:00)造饭,平旦末(5:00)启程!”
“抓紧时间!”
“速破镣阳!”
李牧环顾众将,肃声道:“留给我大赵的时间,不多了!”
一些关注朝中事的将领听得出李牧心中所忧,更多将领却只能听出李牧罕有的急迫与焦急。
但所有将领全都轰然拱手:“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