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时期之后的各朝古人,纷纷打起十二分精神。

他们知道,接下来的重头戏要来了。

说起大唐,说起李世民,就不可避免的要说起玄武门之变。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玄武门之变是整个大唐历史最重要的转折点。

正是因为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才有了之后的贞观之治,才有了之后的盛世大唐。

各朝古人尽管知道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上台的,但对这段历史了解的不多,只是有个模糊的认识。

现在正好可以趁着这次机会,从主播开口详细的了解玄武门之变的来龙去脉。

“主播接下来要说的是玄武门之变,作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宫门血案,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李渊一生的噩梦,也是唐太宗李世民不忍提及的阴暗角落。”

“玄武门之变的波及范围从文武百官到后宫嫔妃,弑兄,弑弟,逼宫,血战,在仅仅几個小时里,就让大唐的历史强行拐了弯。”

“为了掩盖这场宫变的真相,李世民甚至不惜去篡改史书。”

李世民:朕虽然不愿提起,但是朕也绝不后悔,即便时光倒流,朕依旧会发动玄武门之变。

他的目光很复杂,回想起玄武门之变的一幕幕场景。

那个时候,他被逼上了绝路,不得不发动玄武门之变。

可尽管他是被逼无奈,但弑兄杀弟也是事实,这个无从抵赖。

他登基之后,之所以勤政爱民,兢兢业业,也是为了弥补这一切。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大唐治理得井井有条,这样百姓也不会非议他。

“公元620年,年仅二十二岁的李世民一战擒双王,只用一场战争便帮父亲李渊荡平了北境。”

“凯旋归来那天,李世民身着黄金甲踏进长安城,身后绑着两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反王头子。”

“拥簇的将士和看热闹的百姓们无不是喜笑颜开,整个长安城都在为李世民狂欢。”

“李渊很开心,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并允许李世民开府,招揽属于自己的势力。”

“可有一个人,怎么也笑不出来,他就是李世民的大哥,大唐的太子李建成。”

“此刻的李建成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焦虑的原因很简单。”

“他是堂堂大唐帝国的储君,却彻底的淹没在了二弟李世民的光芒之下。”

“李建成比李世民大十岁,小时候父亲李渊政务繁忙,弟弟李世民总喜欢跟在他屁股后面。”

“后来兄弟俩一起上了战场,年近三十岁的李建成和十七岁的李世民兄弟齐心,并肩作战。”

“对李建成来说,那些时光恐怕再也回不来了。”

“那个曾经对他无比崇拜的小弟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如此遥不可及。”

“李世民赢得了多少荣誉,李建成就要承受多少诋毁。”

“在很多人眼中,李建成早就成了那个不成器的哥哥。”

“甚至有传言说,父皇李渊已经私下允诺要改立李世民为太子。”

赵匡胤:一个战功卓著的天策上将,一个大唐的太子储君,两人早已命中注定会走向你死我活的结局。

他身为皇帝,自然再清楚不过皇位的诱惑力有多大。

李世民通过一场场战争的胜利,帮助大唐打下了半壁江山。

完全可以说大唐能够统一天下,全都是李世民一个人的功劳。

对于战功赫赫的李世民而言,让他放弃大唐的皇位之争,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

同样的,李建成身为大唐太子,又是李渊的嫡长子,天然就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要让李建成放弃皇位,拱手相让,这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大唐统一天下后,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玄武门之变也成了必然。

“焦虑的可不止李建成一个人,他手下的文管集团里没一个不焦虑的。”

“难道这只是太子李建成和二皇子李世民个人之间的战斗吗?”

“不,这是李建成集团和李世民集团之间的战争。”

“赢的一方鸡犬升天,输的一方就只剩升天了。”

“为了整个集团的明天,李建成集团里一个人终于出手了,他就是时任太子洗马的魏征。”

“太子洗马可不是给马搓澡的,而是太子的助理加导师。”

“魏征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后来还辅佐二皇子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不过此时的魏征还是李建成阵营的人。”

“魏征给李建成出主意,想要稳住太子之位,主要分两步。”

“第一步,抢军功。”

“第二步,枕边风。”

魏征:虽说我现在是皇上的人,但当初是李建成的手下,自然也要帮助李建成出谋划策。

他回想起给李建成担任太子洗马的时候,尽管钦佩当今皇上的卓越军功,但也不得不出手对付皇上。

毕竟他那个时候是李建成阵营的人,理所应当的帮助李建成坐稳太子之位。

他给太子李建成出的两个主意,可以说是正中要害。

那个时候秦王之所以如此耀眼,稳稳地压过太子李建成一头,主要是因为秦王军功卓著。

所以他要太子李建成做的第一步,就是同样要去立军功。

唯有如此,才能让老百姓看到太子李建成也可以建功立业,不输秦王李世民分毫。

不过即便如此,他也知道太子李建成就算立了军功,也不可能在军功方面的成就盖过秦王李世民。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太子李建成要是不去立军功的话,那就更没有机会了。

“可这时候天下已定,没有多少仗可打,根本就没有机会立军功。”

“好巧不巧,属于李建成建功立业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当初李世民一战擒双王,把河北地区的反王窦建德抓回长安给杀了。”

“窦建德的老部下刘黑闼(ta)接替窦建德,在河北拉起了反唐大旗,誓要为窦建德报仇血恨。”

“李世民带兵前去平叛,辛苦对峙一年以后,刘黑闼兵败逃去了突厥。”

“不过这刘黑闼在突厥仅仅安生了一年,竟然联合突厥一起卷土重来。”

“对于李建成来说,这是个好机会。”

“魏征赶紧劝说李建成抓住这个天赐良机,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就没有了。”

“李建成去向李渊请战,李渊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当即就同意了李建成的请求。”

“于是太子李建成夺过了李世民的平叛总指挥之职,率领大军去往河北平叛。”

“在魏征的建议下,李建成采用剿抚并用的策略。”

“仅仅用了两个月,就平定了刘黑闼之乱,河北之地重归大唐。”

“李渊很开心,使劲夸赞了李建成一番。”

“就连长安城的百姓都说,原来不止二皇子李世民能打仗,太子李建成也很能打仗。”

“李建成自然是喜笑颜开,这次不仅向大家证明了自己,还意外的得到了一位强有力的政治盟友,也就是他的四弟李元吉。”

“李元吉当时也被派去河北平叛了,在这个过程中,李建成和李元吉达成了统一战线,两人一起联手打压李世民。”

李渊:老二去平叛,结果第二年敌人就卷土重来,就连老二都没有彻底摆平的事,要是太子可以搞定,那战功可就大了,也有助于老大坐稳太子之位。

随着老二立下泼天大功,他自然知道太子肯定会慌张的。

毕竟老二越厉害,老大的太子之位就越不稳。

老大和老二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不希望看到两人兵戎相见的一天。

也正因如此,他才选择让太子去平叛,借此机会立下战功。

只要太子可以胜利凯旋归来,凭借着战功可以制衡老二的威望。

“这下军功有了,该第二步枕边风了。”

“此时的李渊,已经年近六十岁了,不服老的他一茬一茬的搞起了黄婚恋。”

“不过李渊找的可不是老太太,他的小老婆们是一个比一个年轻,一个比一个漂亮。”

“这些小老婆们想的很明白,这李渊也活不了多少年。”

“等李渊死后怎么安身立命是她们最迫切的,所以她们需要在皇子中押宝,给自己在未来找个新靠山。”

“这就给李建成创造了机会,他开始使劲讨好李渊的嫔妃。”

“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李建成的小妈们开始在李渊面前使劲说李世民的坏话。”

“魏征的两步走起了不小的作用,李渊心里越来越偏向李建成了,国家的大小事物都先交给太子处理。”

“李建成此刻是志得意满,在他看来,皇位已经在向自己招手了。”

李渊:朕心里原本就偏向太子,有没有枕边风都没有影响。

太子是嫡长子,一直是他看重的储君人选。

不管是为了江山社稷,还是为了正统礼法,他都会支持太子登上皇位。

大唐本就刚刚建立,要是轻易改换太子,容易造成江山动荡。

再说了,老二虽然打仗厉害,太子打仗同样不差。

只不过在老二的光辉下,太子的战功有所不及,但不代表着太子一无是处。

所以,他心中皇位的继承者一直是太子。

“就在李建成以为胜券在握时,一场阴谋正在悄悄酝酿。”

“公元624年,正值盛夏酷暑,李渊带着家眷去铜川的仁智宫避暑。”

“长子李建成,因为能力强,就被留在了长安监国。”

“这一天,两个人匆忙的赶到仁智宫,说有要事必须要当面向李渊禀报。”

“两人一见到李渊就直呼大事不好,直言太子李建成要造反。”

“李渊虽说震惊,但有些不敢相信太子会造反。”

“毕竟他再过几年就会把皇位传给太子,根本就用不着谋反。”

“尽管李渊不相信此事,但还是让两人把话说清楚。”

“这两个报信的人都是太子府的人,前几天太子命令他们两人运送一批铠甲到庆州,送给一个叫杨文干的人。”

“而杨文干原本是太子的守卫,前些日子被提拔做了庆州的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