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5 章 “ 我的狼丢了 【[2 合 1]

沃勒从院子里跳离 , 奔向草原的第二天 , 草原上飘起了小雪 。

早饭后它仍未回返 , 林雪君只得先带队出发去捡牛粪 , 没有黑脸大狼随侧 , 心里

又过一天 , 沃勒仍未回来 , 林雪君心里愈发焦急 , 再上草原上捡牛粪时 , 便沿途纵马呼号沃勒的名字 , 企图引迷路的孩子找到方向 。

但她并没有得到回应 , 沃勒仿佛消失在了茫栩草原 。

接下来的几日 , 每天上午林雪君都坚持去草原上捡牛粪 , 即便驻地的燃料已足够多 。

大队长知道 , 她不是去捡牛粪 , 是去寻找沃勒的 。

不放心她自己一个人出发 , 便叮嘱阿木古楠 、 托娅和塔米尔几人陪伴 , 其他学员们则留在生产队做其他工作 。

可是 , 天地辽阑 , 该去哪里找 ?

狼消失在草原 , 就像鱼消失在大海 。

林雪君上午上草场捡牛粪找沃勒 , 下午教课 , 课后还要思考旱情之后草原上各种状况的应对方法 。

到了该入睡的时候 , 她总想沃勒 。

有时梦到它终于回来了 , 拱在她颈部磨蹭她的面颊 , 碚她的下巴 。 梦里那种跟大狼挨挨蹭蹭玩闹的触感都清晰 , 醒来却只有空寂的黑房间 。

耳边有衣秀玉和孟天霞平稳的呼吸 , 没有大狼扎人的毛发和涨溏溏的鼻子 。

庄珠扎布老人说 , 冬天母狼发 FQ 情 , 沃勒一定是被母狼的气味和声音吸引走的 , 等发 FQ 情季结束 , 沃勒就会回来 。

林雪君偷偷在夜里别人看不到的黑暗中哭了几鼻子 , 之后努力振作 , 将精力集中在工作和生活上 , 以减淡自己对沃勒的担忧与思念 。

偶尔夜半听到遥远的狼嚎 , 她还是会披上羊皮德勒奔出小院 , 可惜那都不是沃勒的叫声 。

没有了大狼陪伴 , 边牧糖豆都显得低落了 , 常常远眯草野 , 不知在想什么 。

朋友们为了帮助林雪君转移注意力 , 晚饭后常来知青瓦屋作宰 。

今天来的是穆俊卿 , 询问她关于写作和投稿的事宜 。

他最近几个月也写过稿子 , 但是投稿都没过 。 明明写的也是知青生活 , 也有草原劳动 , 怎么就不行呢 ?

林雪君在阅读他写的稿件时 , 的确会忘却烦恼 。

专注工作 , 已成了她的忘忧良药 。

“ 其实写得很好 , 但是文绘绘了些 , 不够简单明快朗朗上口 。 “ 林雪君认真读之后 , 将稿子放在桌上 , 抽出几份报纸找到一些文章指给穆俊卿看 :

“ 现在国家在撂扫盲活动 , 同时也在推行赤脚医生 、 赤脚兽医下乡 , 其实就是想将文化知识 、 精神文明 、 重要技术 , 都向边疆和农村普及 , 以拉低城市和农村断层般的差距 。

“ 在这样的环境下 , 我们要写的文章 , 也绝不是只给少数有资源从小上学读书的人看的 。 而且现在我国才从混乱中走出来没多少年 , 真正有文采 、 看得懂文言文词句的 , 太少了 。

“ 所以要保持文字的优美 , 但要注意遣词造句的口语化 , 不能给报纸的阅读受众设置阅读门榜 。

“ 记得 , 站在劳动者的立场 , 写劳动者看得懂 、 爱看 , 路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文

“ 嘶一一 “ 穆俊卿听过她的话 , 再看自己的文章 , 对比过报纸上的文章 , 立时信读出了巨大的差异 。

之前他还觉得报纸上许多文章文笔和知识储备远不及自己 , 纳闷怎么人家能登 , 自己却不行呢 。

当事者迷 , 这会儿一下便被林雪君点醒了 。

之前堵塞的文思忽而泉涌 , 恨不得站起来跑回家重写这些内容 。

林雪君见他露出茅塞顿开的表情 , 察觉自己的话得到了他的理解和认同 , 感觉帮到朋友 , 心里也很愉悦 。

于是笑着再次提议道 :

“ 穆大哥不是在研究建筑书籍嗽 , 其实乡下 、 边疆有许多城里人都看不到的 “ 建筑

“, 是非常好的创作题材 。“

“ 什么题材 ? “ 穆俊卿受到林雪君点拨后情绪高昂 , 一听她还有建议 , 当即坐身体 , 做出洗耳恭听的架势 。

林雪君被他的样子逗笑 , 喝了口水才道 :

“ 大自然不止人类会建屋造桥 , 其实动物们 、 昆虫也可能是建筑大师 。 人类甚至常常需要向动物学习建筑之法 。

“ 比如鸟 , 每种鸟筑的巢都不太一样 , 有的鸟会给自己的窝做外墙 、 防蹄层 、 内墙 , 还会选用柔软的棉絮等植物铺床 。

“ 再比如蚂蚁 , 会在地下拮掘不同功用的穴洞 。

“ 燕

子有时会筑圆形的只有一个小小孔洞的巢 , 有时会筑碗状的巢 , 它懂得在不同的环境下改变自己的巢穴形状 。

“ 狐狸也会拮掘自己可以正常出入 , 狼却追不进来的洞穴 。 兔子会给自己的洞穴挖不止一个出口 …...

“ 说远了 , 只讲你的创作的话 , 其实可以走进森林和草原 , 认真观察和研究不同环境下不同鸟类的筑巢方法 , 以此分析出在潮湿 、 十早 、 大风 、 森林等各种不同环境下 , 要如何建房才能使房屋发挥最强功效 。

“ 比如我们这的土坯房年年都要补房顶糊墙 , 不然就会漏雨 。 比如南方很多平房顶 , 可以存放东西 , 甚至做视野好的天台 。 可北方却都是尖房顶 , 因为这边雪大 , 如果房顶是平的 , 积雪过重会压塌房顶 。

“ 这是你的专业所能观察到的特殊角度 , 一则观察的过程中会在大自然中遥到许多趣味性的事和现象 , 这个一定很好玩 , 读者会因为有趣而喜欢阅读 。

“ 再则你可以通过写文章将自己的名气跟 「 建筑师 「 挂钩 , 方便你以后在建筑方面的发展 。 说不定会有伯乐看到你 , 如果你未来要离开边疆去做大建筑师 , 这时的名气和经历也能成为很好的助力和跳板 。“

穆俊卿一边听一边记录 , 时不时因她的话而兴奋得面红耳赤 。

真是很好的想法 , 不仅能帮助他写文章 , 还能帮助他在建筑这个层面上进步 。

之前读建筑专业书籍的时候 , 外国的书写着的确会常常提及动物筑的巢或屋 , 给他启发很大 。

在林雪君讲述的过程 , 他已经灵感爆棚 , 又恨不得立即冲进森林 、 爬上树梢 ,

寻找鸟窝做观察和研究了 。

光是想想 , 就已经觉得奇趣无穷 , 如果写出来 , 一定会有很多人爱看的 。

“《 为什么喜鹊要这样做窗 ? 》 《 从燕子窝中人类可以学到什么 ? 》 《 河边鸟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 鸟类如何做到将巢筑在树梢 , 大风撼树仍屹立不倒 》...... 我随便举几个例子 , 当然我没有认真研究过鸟巢 , 穆同志一定能找到更多有意思的点 , 和一些能在建筑等层面上帮到人类的知识 。“

人类的建筑真的多种多样 , 热带 、 寒带气候不同建筑不同 , 各个国家文化不同

建筑不同 , 当年读书的时候 , 林雪君每次出门旅游 , 都会被各个地区特殊的建筑所吸引 。

徽派的马头墙 、 小青瓦 , 江南的亭台楼阁 、 九曲环廊 , 乃至黄土高原上的宝洞 、 新疆的地窗子 …...

所有人都渴望自己所处环境的文化 、 习俗被认同 , 被看见 。

穆俊卿如果能将这个内容钻研深入 , 同样能令阅读的人感觉到被尊重 , 也会有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出现 。

她这个给他出主意的人 , 都不由得兴奋起来 。

穆俊卿书写记录罢 , 盯着面前的本子陷入天马行空的畅想 , 许久后 , 他忽然拙头望向她 :

“ 你觉得将来我会窗开合 7 “

她刚才提到 …... 如果他要离开边疆做大建筑师 , 现在的一些相关文章的发表 ,

会有帮助 。 所以 , 她其实也觉得他会走 …...

林雪君转头对上他的视线 , 沉默了几秒才莞尔道 :“ 穆大哥是很理性很聪明的人 , 我们刚到生产队的时候 , 你就有意识地带着大家配合生产队里的社员们工作 , 不歆尖儿不露头 , 安抚着每个人的不安和不满 , 努力带着我们融入新社群 。

“ 蛎然我帮大母牛产犊打开了牧民们充满防备和审视的门 , 但其实你比我的规划性更强 。

“ 包括后面你跟陈木匠学习 , 写信请家里人给你邮寄建筑学书籍 。

“ 我是在首都时就喻欢动物医学相关和草原相关的知识 , 提前带着技术来到这里 , 所以自然而然地融入 。

“ 穆大哥其实更不容易 , 来这里后快速接受了自己的不习惯 , 调适过心态后又立即在现有的环境中寻找对自己有力的方向 。 一旦找到 , 就毫不犹豫地抓住机会 , 朝着自己的方向努力 。

“ 这样的人 , 不可能一辈子只做桌子椅子 。“

有的人看似风风火火 , 心里其实很平和 , 没有悄悄下狠心 , 咬着牙要出人头地的野心 。

穆俊卿是另一种让 , 他看似温和沉稳 , 脾气也好 , 但心里其实一直有一团火 ,

充满了不甘 , 和渴望腾飞的欲 - 望 。

“......“ 穆俊卿静静地听林雪君讲话 , 在寒风呼啸的夜晚 , 忽然觉得心里某些浩躁的东西平静了 。

那种无论热火朝天的盛夏 , 还是枯燥孤然的长冬 , 都干柴烈火煎熬灵魂的孤独

感 , 在她的慢声细语中 , 渐渐平复 。

在穆俊卿得到林雪君的建议后 , 他开始了抽空就爬树看鸟窝 、 取冰时在河边芦苇荡里找鸟窝的忙碌日常 。

他的画不如阿木古楞好 , 便在阿木古楞紧锣密鼓赶工 《 中草药图鉴 》 的间隙 ,

请阿木古楞帮他画一些不同角度的鸟窝图 , 作为自己投稿文章时分析例证的参考 。

当然 , 阿木古楞这些画的原稿 , 穆俊卿是不舍得邮寄出去的 , 怕邮丢 。 他都会找藕一点的纸张放在阿木古楞的原画上面 , 在纸张下打光后描画 , 再把自己描的那幅画一并投稿 。

在林雪君等待狼群发 FQ 情期结束的这段时间里 , 额仁花带人赶马车去场部采补物资 , 回来时又捎来许多信件邮包 , 其中以林雪君的最多 。

大部分竟都是她写养牛和种苛蓓的文章的转载 「 稿费 “, 大量的信纸 、 邹票 、 本子 、 墨水和书籍等 「 稿费 「 再次摆满了整张桌 。

这些转载的报社大多数都是内蒙和东北三省农牧区的报社 , 这还在林雪君的推理范围内 。

惊异的是居然还有家新疆报社也转载了她的文章 , 回函的 「 稿费 「 中 , 居然还有一些 《 新疆牧区报 》 的历往旧刊 , 上面登载着许多关于西北土壤种植 、 养殖经验的文章林雪君欣喜地将所有笔墨纸砚分类收敛 , 又仔细整理了所有 《 新疆牧区报 》,

准备有空时仔细读过 。

所有信件中最薄的一封 , 是来自偏南方沾海城市的陌生人信件 。

对方写的收件人地址也是笼统的 【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呼色赫公社林雪君同志 】 , 应该是公社邮局的人认识她 , 才将这封未写清生产队的信件送到她手中 。

信封里除了一封信外 , 居然还夹着 5 分钱 。

抖开信件 , 林雪君这两日来难得露出欣然笑容 。

写信的人是来自一个吃到羊肉 、 读到过她文章的 , 住在海边的陌生同胞 , 他读到过林雪君写草原生活的文稿 , 也读到过她讲养牛和种草的文章 , 他知道林雪君来自养育牛羊的大草原 。

是以 , 他将这封感谢信邮寄给了她 。

【...... 来自呼伦贝尔草原牧民喂养的牛羊肉 , 在寒冷的冬天 , 坐着货运列车 ,

来到了距离你们天遥地远的海边 。 我也得以买到一块羊肉 , 像您文章中所说那般炒煮 , 这天院上 , 我们全家人都尝到了只在你文章中读到过的美味 。

来自一个我们从没去过 、 甚至想象不出的土地上的美味 。

我所生活的地区从没养过牛羊 , 仅小时候在远海的山区见过稀稀落落的羊群 ,

并不知道在祖国的北方 , 还有像海一样辽阔的只生长花草的平原 , 更难以想象成千上万牛羊无忧无虑漫步在草原的景象 …...】

【...... 您和牧民们养殖的牛羊 , 正运往全国十家万户 , 如我家一样的乡亲们的餐桌上 …...】

【...... 也希望有一天 , 在草原上的牧民们 , 也能尝到来自海边的鱼虾螃蟹 。 】

林雪君轻轻抚摸纸张上并不很工整的字迹 , 因沃勒离家而冷飚飚的心 , 又温暖起来 。

仔细收好这封来自陌生人的问候信件 , 林雪君又展开下一封来自首都农大的邮包 。

这一次 , 杜凤池老师制作了关于草原 、 牧草种植等相关的诸多文献的剪报 , 剪报边还有不少他写下的补充标注 , 比如国家当下一些地区的各项数据 , 或他针对一些理论的见解 。

都是很重要的资料和数据 , 对分析牧草种植等都有很大帮助 。

林雪君再次体会到如获至宝 , 只觉得这位杜凤池考师仿佛手眼通天般 , 总是能拿出她最想要的东西 , 而且显然都是很难摘到的东西 。

当年她考研的时候如果有一个人能帮她做出这样的知识点剪报 , 还附有详解 ,

那还不无往而不利 。

收起剪报 , 邮包里除了信外还有一个包得很仔细很结实的小包 。 用剪刀拆了好几层 , 才翻出里面的盒子 , 是一只钢笔 。

令林雪君震惊的是 , 它是一只英雄牌的钢笔 ,59 年的上海华孚英雄金笔 !

林雪君不敢置信地捏起这只深红色笔身 、 银盖的金币 , 八十年代这样一只笔要 1

00 块钱 , 相当于小康家庭半个月的工资 。 在六十年代 , 物资更匮乏 , 人民更穷 , 它皋价值也就更贵重了 。

而且还是只金尖钢笔 , 这太珍贵了 。

林雪君手指抚摸过笔身 , 摸到下方凹凸不平的触感 。 转过笔身 , 借着灯光她看到上面手刻的字一一

【 雪君小友存 , 凤池 】

字迹折角锋利 , 显然

是笔友杜凤池老师的字 。

旧时代的东西用料足 , 制作精致认真 , 比后世的东西看起来更有质感 。 尤其在这样粗糙的环境中握着这样一只精致的笔 , 更令人心潮澎涌 , 珍爱不已 。

手指抚摸过笔盖夹上雕刻的箭羽 , 这在当下绝对称得上奢侈品中的奢侈品了 ,

这位杜凤池考师就这样将它送给了自己这个素未谋面的在边疆放羊的 「 小友 「 一一仅用 -

个邮包 。

小包裹里还有一瓶蓝色钢笔水 , 一瓶红色钢笔水 。

林雪君当即将自己的旧钢笔洗干净后吸饱红墨水 , 用来给文章做批注 。 英雄金笔则吸饱了蓝色钢笔水 , 用来日常书写 。

差生文具多 , 林雪君两世为人都爱这些文具 , 有不同印字的来自不同报社的稿纸 、 不同版的邮票 、 旧式笔记本 、 宝贵的老书等等都很爱 , 钢笔就不用说了 。

为了尽快用新钢笔给他回信 , 林雪君迫不及待地展开了他的信 。

在信中 , 杜凤池大力夸赞了林雪君上封信中针对苜蓿种植效果一直不好的三大点看法 , 以及对这三点看法的详解分析 , 表示对他很有帮助 。

这一次 , 他又列出了许多针对草原沙化的困扰问题 , 其中也包括之前许多年连呼伦贝尔在内的内蒙草原 、 新疆草原等的沙化问题 、 牲畜过载问题的解决思路 。

林雪君读过之后 , 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提笔抽信纸 , 用上新钢笔刷刷书写起来 。

人沉浸在书写的内容中 , 很快便忘掉了使用的到底是金笔还是银笔 , 只剩要表达的内容 。

书写了近一个小时 , 停停写写 , 时而沉思 , 时而翻看书架上的书或笔记 , 时而埋头奋笔疾书 。

衣秀玉没有打扰她 , 孟天霞也只在林雪君面前水杯中没水时悄悄帮她续上 。

在信的未尾 , 林雪君撑腮简单分享了几句自己在生产队中的生活 。

忽起惆怅 , 便留下了一句倾诉 :

【 最近总是提不起劲 , 我的狼丢了 。 】

许久后 , 手腕都开始发酸发痛了 , 信件才终于写完 。

林雪君啪一声盖上笔盖 , 又通读一遍自己的回信 , 用红笔改掉错别字后 , 才将之折好放进信封 。

又坐了一会儿 , 她拿起来自父母的家书 。

父亲的字迹苍劲 , 母亲的字娟秀 。 父亲说他工作的单位最近总是有些冷 , 不得不在脚边点小炉子 , 又常担心二氧化碳和通风问题 。

母亲提起爷爷入冬后有些咳嗽 , 是几十年的考毛病了 , 在医院开了些中药在喝 , 有所好转 。 并叮嘱她在北方 , 呼吸道受干冷空气考验 , 一定要注意保重身体 。

林雪君咀嚼过每一个充满关切的温馨字句 , 耳边忽听到炉灶里的火焰声音 , 人像泡在温水中般幸福起来 。

读到文章最后时 , 她看到了父亲关于她上封信中提及的杜凤池其人的回复 :

[ 凤池源自柳永的 《 望海潮 》, 被誉为柳永的代表作之一 , 有称 「 一首 《 望海潮 》, 看尽江南景 「,, 是广泛传诵的名篇 。 凤池 , 凤凰池 , 有收拢济济人才的朝廷之意

杜川生取了诗句 「 异日图将好景 , 归去凤池夸 「 中 「 凤池 「 做字 , 同他的名字成配 。

生于山川 , 归于凤池 。 颇有源远流长之意 。

他是我的好友 , 你出生百日时他还来看望过你 , 后来我们二人工作皆忙 , 才少有家庭方面的走动 。 他从英国留学归来后便任职大学老师 , 如今早已是农大教授 , 你怎么提起杜叔叔呢 ? 可是有畜牧方面的知识需要他帮忙 ?

望复 …...】

林雪君盯着这几行字 , 反复阅读后 , 忽然啊一声低呼 。

她捏着信纸 , 不敢置信地障大眼睛 , 兀自啊啊直叫 。

孟天霞和衣秀玉皆从自己阅读的书本上拿起头 , 担心地问她怎么了 。

林雪君拙头与两人对望 , 张开嘴巴却完全说不出话 。

天呐 !

杜凤池 ! 杜川生 ! 这个名字她前世经常见啊 , 国家畜牧业的奠基人 , 领军人物之一 , 泰斗人物啊啊啊 !

她选修课学的多少知识都是他留下的啊 ! 那些开创性的理论和知识 , 那些他提出的帮助国家畜牧业发展的举措 …...

她学的都是他留下的精华 !

她在信中写下来的许多论点 , 都是杜院土的研究成果 。

天呐一一

她的笔友 , 那个说受她启发的 、 称她为小友的人 , 是她们一代一代学子膜拜的院士爷爷 !

林雪君振住脸 , 震惊地在屋中反复瞄步 。

再看书架上她珍重地摆放着的他送的书和剪报 , 一切都明

了了 。

杜川生啊 ! 他拥有这样的书当然不稀奇了 !

林雪君脑内不断出现一个又一个大大的感叹号 , 无数尖啸声在脑内嚎鸣不休 。

放下父亲的信 , 她面红耳赤 , 久久无法平静 。

直到孟天霞和衣秀玉确定她没什么事 , 又看回她们的书 。

直到窗外黑暗中忽起一阵狼嚎声一一

抽纸准备给父母回信的林雪君忽然定住 , 一动不动地倾听 。

下一瞬 , 她跳起来搜上挂在门口的羊皮袄子 , 直奔出屋 , 快速跑向上风口 。

狂风呼啸着将狼嚎扭曲得变了调 , 但这声音她听了干万次 , 绝不会认错 。

拾头睁大眼睛 , 极目四望 。 忽见阿木古楞从驻地口疾跑而来 , 口中大喊 :“ 沃勒 , 是沃勒一一 “

林雪君心急如焚 , 爆发出百米冲刺的速度 , 向狼嚎发出的方向 , 几乎要飞掠起来 。

驻地外高草地里 , 面对跑出来查看情况的庄珠扎布考人吨牙低吼 , 站得笔直 ,

炸起浑身毛发威吓对方 。

待它远远看到从驻地门口奔出的林雪君 , 身上的力气忽然卸掉 , 狼身摇晃几下 , 便倒进高草丛 。

林雪君路伏在它身边的瞬间 , 刚才还吨牙低吼的大狼忽然变成委屈的孩子 。

它竭力想再拙起头都做不到了 , 躺在那里 , 一双狼眼望着林雪君 , 口中不断发出喙哼鸣咽 。

仿佛远归的孩子在向母亲哭诉它曾受过的委屈 。

月华如芒 , 射在沃勒身上 , 照亮它一身血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