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诸夏破徐淮
许邑,这座横亘在颖水东岸的城池宛如一颗钉子般,牢牢的将淮夷人的大军钉在了这里。
不拔掉这颗钉子,没有人敢跨过颖水去进攻洛邑。
总说残阳如血,洛仲数却觉得比不上现在的许邑,城中的士兵们,私下里都叫它血邑。
从攻打许邑到现在,洛仲数不知道自己打退了多少次淮夷人的进攻,光是他自己手刃的淮夷精锐就不下百人。
这么多年来淮夷人积攒的底子是真的厚,这么重的伤亡竟然还没有退却,这是一定要乘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彻底将邦周车翻。
洛仲数自己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淮夷的精锐只有洛国的精锐才能扛得住。
所以这些时日以来付出的伤亡很大,这都是年轻的劳动力,也都是洛国最精华的一批人,再这么下去,洛国至少要数十年的休养生息才能恢复过来。
至于那些贵族,如果不是这些贵族的子嗣已经送到洛邑之中,而且一旦逃跑就是夺爵除国全族族灭的残酷后果。
这些贵族只怕已经纷纷逃走了。
洛国的精锐越战越勇,同袍族人的伤亡只会让他们更加凶狠的对待淮夷人,尤其是洛国的敢战士,整片战场之上最强的士卒,他们的战斗力已经达到了让淮夷人都感觉害怕的地步。
又一次打退了淮夷人的进攻,听着执法官在自己的耳边泣声道:“将军,又有十三个敢战士战死了,您的……庶长子也在其中。”
这一段时间以来,这些的汇报已经听了很多次了,他在心中对着素王祈祷了无数次,祈求祖宗保佑。
听到自己的庶长子阵亡,洛仲数心中悲伤,有些无力的挥挥手,“按照旧例抚恤。”
洛国敢战士阵亡,除了洛国从国库中划拨的抚恤金,公室还会额外给一份。
而且敢战士的子嗣会直接进入公学之中,吃住全免,基本上解除了所有敢战士的后顾之忧。
但是至亲之人伤亡所产生的悲痛是无法忘却的,他已经战死了三个儿子,他大哥的庶子也已经战死了两个。
公室嫡系成年的本来就不多,实在是承担不起这些伤亡,因为老祖宗曾经严格规定一定要保证至少同时有五个嫡系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洛成将自己的嫡长子和亲弟弟派来就已经是他的私心。
应国传来消息,洛国下一代的继承人洛仁受了重伤,高烧了数日,现在还卧床不起,生命垂危。
实际上如果不是姬昭花费气运点使用祖宗保佑,洛仁大概率已经没了。
洛仲数也是凭借着强横的身体素质才撑到了现在,但是精神已经很疲累了。
这些公族之中身份最高的人都已经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战况到底有多么惨烈可以想象了。
“将军,洛邑来信!”
洛仲数霍得坐直身子,以为是洛邑支援的人和物资又到了。
这些时日能坚持下来,不仅仅依靠士兵们作战英勇,洛邑的支持也很是重要。
结果展开竹简一看,洛仲数瞬间大笑出声,整个人都恨不得直接跳了起来。
“仲弟:这些日子你在许邑幸苦,洛国的儿郎们辛苦。
宴儿出使楚国,已经成功与楚国达成盟约,楚国从申国随国退兵,我已经向申国、随国、唐国下发了调令,勒令他们带着两国的军队前往应国和许国支援你和仁儿。
楚国也会派出一支军队绕道淮夷人后面,配合你们,再坚守一段时间,淮夷距离败亡不远了。”
匆匆看完信件,洛仲数完全无法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终于不用每日都听到执法官向自己汇报又有多少洛国人战死,简直太折磨了。
“立刻将这封信中的内容向所有的士兵公布,再坚持一段时间,大量的援军马上就要来了,到时候就能找那些淮夷报仇!”
随着这封信件被传播出去,整个许邑响起了震天的欢呼声。
希望,是比黄金还要宝贵的东西。
申随唐三国的援兵来得比洛仲数想象之中还要快,洛成给他们下了死命令,如果敢逾期,即使他们是姬姓侯爵,也要直接将他们绑到洛邑之中抽打。
除了应国方向的诸侯,几乎所有的诸侯都聚集到了许国之中,光是侯爵就有三个,申侯、随侯、唐侯,都是姬姓的小宗,由洛苏册封,其他的伯子男、附庸更是极多。
洛仲数以总摄汉阳诸姬管事,征夷上将军的名义统帅所有的大军,即使是侯爵也要听从他的命令。
淮夷已经感觉到不对劲了,许邑之中的守军越来越强,和之前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直到他们收到了楚国竟然与周朝和谈的消息,还派出了军队来进攻他们。
紧接着就是洛仲数等到了王畿运来的粮食,在许邑之中誓师之后,率领着所有的军队第一次踏出了许邑的城池。
这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淮夷还没有强到能比大半个汉阳诸侯的联合起来的实力更强,之前能够势如破竹,也不过是因为汉阳诸侯互相之间没有配合,才被各个击破。
尤其是现在负责防备楚国的申随唐三国的生力军加入了进来,这股实力已经完全超过了进攻的淮夷的实力。
尤其是楚国同时出现在了他们的背后,两面夹击之下淮夷就是砧板上的肉。
当实力可以碾压对方的时候,就一定要稳扎稳打,用硬实力和对方去拼,洛仲数深谙此道,进攻的阵型被摆的密不透风,而且他一向喜欢上阵冲杀,这一次也不再上前,留在中军之中指挥,让其他的勇士上阵冲杀。
“各军之间注意保持距离,任何一军都不能贸然脱离队伍,不得冒进,听令行事,按鼓声行军。”
“咚咚咚!”
三通鼓,每一次战鼓声响起,就是一波箭雨,最前排的盾兵则掩护着后面的弓箭手,战车吊在后面游弋着,只要洛仲数一声令下,他们就会开始加速,直接将所有的淮夷人全部冲垮。
几十步的距离不过是转瞬就到,弓箭手还没能射出几轮,就开始向着后军抛射,至于前军已经撞到了一起。
前军都是从申随唐三国调来的精锐,仅仅是刚刚接触,就掀翻了淮夷人,淮夷兵很快稳住,伤亡还是极具增加,青铜的兵器是比较容易卷刃的。
洛仲数望着前军的形势,一轮轮的预备队不断替换,现在他手中的军队数量和精锐程度都超过淮夷军,凭借着车轮战,也能将对面耗死。
联军这边战死的士兵大部分都是被弓箭射杀,在白刃战的格斗之中战死的反而不多,因为在白刃战中很少有那种能一剑杀人的勇士。
洛仲数估算着士兵们的体力,在他们的体力可能会影响到战力的时候就会调下来,换另外一队上去。
这样就能保证联军的士兵始终保持体力的旺盛,而淮夷一方没有这么多的预备队,就会面临己方越来越弱,敌方却越来越强的窘境。
战车兵直到现在还没有上场,淮夷的战车倒是在战场之上很是威风,如果不是洛国早就有意识的在发展克制战车的战法,恐怕伤亡比现在至少要提高两层。
不断有人来问洛仲数什么时候上阵,洛仲数一直说再等一等,他要看到淮夷人的颓相,才会用战车给予致命一击。
这就是优势方的打法,终于,他看到了时机!
淮夷人的战车兵已经明显的疲累,车上的弓箭手杀伤力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使用长戈的士兵挥舞的力道也变慢了,最重要的是每一个战车所配备的辅兵数量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减少。
“所有的战车兵,从西北方向出击,给我狠狠的撕裂他们的阵型!”
早就迫不及待的士兵们嗷嗷叫着扑向了淮夷人,这些体力充沛的士兵们,不论是弯弓搭箭,还是挥舞长戈,战斗力都远远不是已经鏖战过一场的淮夷人所能媲美。
战斗的场面堪比痛打落水狗,整个联军的战车将淮夷人的队伍一分为二,那些毁坏的战车让他们行动不便,被分割的战车兵被持盾的士兵们包围起来,然后殒命在弓箭手手中。
本就已经处于极限状态的淮夷人随着第一个人崩溃,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全军崩溃,争相逃跑,不论多么精锐的军队一旦溃败起来都是一个样子。
眼见淮夷人彻底溃败,洛仲数下令全军保持阵型追击,务必要将更多的淮夷人留在这片平原之上。
军队一旦溃败就是待宰的牛羊,在联军的一路掩杀之下,根本不知道有多少淮夷人死在了这片土地上,洛仲数只能看到整片大地都被鲜血染红,甚至就连不远处的湖泊都被汇聚成小溪的血水染红。
淮夷人攻城那么多天的伤亡都没有今天这一场大,无数的尸体横陈,几乎所有人的脸上都是惊恐的表情。
尤其是楚国就在他们身后,想要逃跑都堪称上天无路,一场击溃战硬生生的打成了歼灭战。
随着淮夷人退去,联军中受伤严重的士兵就地治疗,留下一部分人继续驻守应国、许国,虽然淮夷人已经基本上不可能卷土重来,但处于谨慎还是要预防一下。
剩下的军队在洛仲数的率领之下,穿越陈国国境,来到了宋国与徐国的战场之上。
宋国、郑国、陈国都是诸夏中的大国,尤其是宋国、郑国,都是不逊色于洛国的大国,郑侯更是有万夫不挡之勇,但是却都在徐国面前吃了大亏。
原因第一是徐国实力确实雄厚,在很多方国的支持之下,有了与三国掰手腕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僭越称王的徐国君主太猛了,就连郑伯这种自持勇武的在他面前也不是对手,一把长戈纵横无敌,一手箭术堪称神射,就是因为他,现在根本没有任何一个将领敢上前冲锋。
相反对方的将领率领着精锐在战阵之中纵横来去,每每都能撕开己方的防线,造成巨大的杀伤,甚至有一次差点让对方把前军打炸,这之后就再也没用过奴隶兵,生怕奴隶兵被对方裹挟着直接冲击己方的营地。
洛仲数来到这里之后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不过随着洛仲数的到来,联军的实力增强了一倍不止,已经能够凭借硬实力碾压徐国军队。
徐王很明显与淮夷不同,淮夷是退无可退,不得不与拥有优势兵力的洛仲数决战,希望能够战而胜之。
但是徐王是有退路,只要退回徐国,周军若是敢追来,便借着徐国的地利痛击这些中原的军马,若是周人非要死磕,徐国可以退到南边的城邑之中,联合淮夷部落,隔着大江天险,不熟悉水站的中原诸侯只能望而却步。
这时的徐王已经收到了淮夷败退的结果,就连原因也已经得到。
“楚王真是目光短浅的人啊,难道周人会真的接纳你吗?
他们是如此的傲慢,自以为得到了上天的眷顾。
想要贪婪的将所有的土地都纳入自己的统治,想要让所有的部族都匍匐在周礼之下。
大邑商永远不会屈服!”
徐王在军帐之中发泄着自己的情绪,但虽然嘴上叫嚣的利害,但对于现在的局势他还是很清楚的,毫不犹豫的将贵族们叫来,让他们准备撤军。
好汉不吃眼前亏,徐王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
但是洛仲数他们当然不可能让徐王就这么简简单单的退走,立刻指挥着士兵们追杀,徐王不得不留下三分之一的军队断后,他自己则试图带着大部分的精锐乘坐渡船离开这里。
没想到身后突然传来了喊杀的声音,一看当先飘扬的旗帜竟然是吴国!
徐王这一下真是亡魂皆冒,吴国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周朝是什么时候调动吴国前来勤王的。
他一个殷商后裔,又怎么懂周礼的伟大呢?
两百多年的夏夷之辨,在诸夏与夷人之间划出了一条泾渭分明的沟壑。
所以洛成只要派出一个幼子在楚王面前论证一番,就能让楚国放下与周王室之间的百年恩怨。
同样,他只要修书一封,允诺吴国重新回到诸姬的阵营之中,就能让吴国兴兵伐徐。
这就是周天子所行走的王道之路!
……
礼以道其治,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
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礼记》
不拔掉这颗钉子,没有人敢跨过颖水去进攻洛邑。
总说残阳如血,洛仲数却觉得比不上现在的许邑,城中的士兵们,私下里都叫它血邑。
从攻打许邑到现在,洛仲数不知道自己打退了多少次淮夷人的进攻,光是他自己手刃的淮夷精锐就不下百人。
这么多年来淮夷人积攒的底子是真的厚,这么重的伤亡竟然还没有退却,这是一定要乘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彻底将邦周车翻。
洛仲数自己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淮夷的精锐只有洛国的精锐才能扛得住。
所以这些时日以来付出的伤亡很大,这都是年轻的劳动力,也都是洛国最精华的一批人,再这么下去,洛国至少要数十年的休养生息才能恢复过来。
至于那些贵族,如果不是这些贵族的子嗣已经送到洛邑之中,而且一旦逃跑就是夺爵除国全族族灭的残酷后果。
这些贵族只怕已经纷纷逃走了。
洛国的精锐越战越勇,同袍族人的伤亡只会让他们更加凶狠的对待淮夷人,尤其是洛国的敢战士,整片战场之上最强的士卒,他们的战斗力已经达到了让淮夷人都感觉害怕的地步。
又一次打退了淮夷人的进攻,听着执法官在自己的耳边泣声道:“将军,又有十三个敢战士战死了,您的……庶长子也在其中。”
这一段时间以来,这些的汇报已经听了很多次了,他在心中对着素王祈祷了无数次,祈求祖宗保佑。
听到自己的庶长子阵亡,洛仲数心中悲伤,有些无力的挥挥手,“按照旧例抚恤。”
洛国敢战士阵亡,除了洛国从国库中划拨的抚恤金,公室还会额外给一份。
而且敢战士的子嗣会直接进入公学之中,吃住全免,基本上解除了所有敢战士的后顾之忧。
但是至亲之人伤亡所产生的悲痛是无法忘却的,他已经战死了三个儿子,他大哥的庶子也已经战死了两个。
公室嫡系成年的本来就不多,实在是承担不起这些伤亡,因为老祖宗曾经严格规定一定要保证至少同时有五个嫡系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洛成将自己的嫡长子和亲弟弟派来就已经是他的私心。
应国传来消息,洛国下一代的继承人洛仁受了重伤,高烧了数日,现在还卧床不起,生命垂危。
实际上如果不是姬昭花费气运点使用祖宗保佑,洛仁大概率已经没了。
洛仲数也是凭借着强横的身体素质才撑到了现在,但是精神已经很疲累了。
这些公族之中身份最高的人都已经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战况到底有多么惨烈可以想象了。
“将军,洛邑来信!”
洛仲数霍得坐直身子,以为是洛邑支援的人和物资又到了。
这些时日能坚持下来,不仅仅依靠士兵们作战英勇,洛邑的支持也很是重要。
结果展开竹简一看,洛仲数瞬间大笑出声,整个人都恨不得直接跳了起来。
“仲弟:这些日子你在许邑幸苦,洛国的儿郎们辛苦。
宴儿出使楚国,已经成功与楚国达成盟约,楚国从申国随国退兵,我已经向申国、随国、唐国下发了调令,勒令他们带着两国的军队前往应国和许国支援你和仁儿。
楚国也会派出一支军队绕道淮夷人后面,配合你们,再坚守一段时间,淮夷距离败亡不远了。”
匆匆看完信件,洛仲数完全无法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终于不用每日都听到执法官向自己汇报又有多少洛国人战死,简直太折磨了。
“立刻将这封信中的内容向所有的士兵公布,再坚持一段时间,大量的援军马上就要来了,到时候就能找那些淮夷报仇!”
随着这封信件被传播出去,整个许邑响起了震天的欢呼声。
希望,是比黄金还要宝贵的东西。
申随唐三国的援兵来得比洛仲数想象之中还要快,洛成给他们下了死命令,如果敢逾期,即使他们是姬姓侯爵,也要直接将他们绑到洛邑之中抽打。
除了应国方向的诸侯,几乎所有的诸侯都聚集到了许国之中,光是侯爵就有三个,申侯、随侯、唐侯,都是姬姓的小宗,由洛苏册封,其他的伯子男、附庸更是极多。
洛仲数以总摄汉阳诸姬管事,征夷上将军的名义统帅所有的大军,即使是侯爵也要听从他的命令。
淮夷已经感觉到不对劲了,许邑之中的守军越来越强,和之前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直到他们收到了楚国竟然与周朝和谈的消息,还派出了军队来进攻他们。
紧接着就是洛仲数等到了王畿运来的粮食,在许邑之中誓师之后,率领着所有的军队第一次踏出了许邑的城池。
这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淮夷还没有强到能比大半个汉阳诸侯的联合起来的实力更强,之前能够势如破竹,也不过是因为汉阳诸侯互相之间没有配合,才被各个击破。
尤其是现在负责防备楚国的申随唐三国的生力军加入了进来,这股实力已经完全超过了进攻的淮夷的实力。
尤其是楚国同时出现在了他们的背后,两面夹击之下淮夷就是砧板上的肉。
当实力可以碾压对方的时候,就一定要稳扎稳打,用硬实力和对方去拼,洛仲数深谙此道,进攻的阵型被摆的密不透风,而且他一向喜欢上阵冲杀,这一次也不再上前,留在中军之中指挥,让其他的勇士上阵冲杀。
“各军之间注意保持距离,任何一军都不能贸然脱离队伍,不得冒进,听令行事,按鼓声行军。”
“咚咚咚!”
三通鼓,每一次战鼓声响起,就是一波箭雨,最前排的盾兵则掩护着后面的弓箭手,战车吊在后面游弋着,只要洛仲数一声令下,他们就会开始加速,直接将所有的淮夷人全部冲垮。
几十步的距离不过是转瞬就到,弓箭手还没能射出几轮,就开始向着后军抛射,至于前军已经撞到了一起。
前军都是从申随唐三国调来的精锐,仅仅是刚刚接触,就掀翻了淮夷人,淮夷兵很快稳住,伤亡还是极具增加,青铜的兵器是比较容易卷刃的。
洛仲数望着前军的形势,一轮轮的预备队不断替换,现在他手中的军队数量和精锐程度都超过淮夷军,凭借着车轮战,也能将对面耗死。
联军这边战死的士兵大部分都是被弓箭射杀,在白刃战的格斗之中战死的反而不多,因为在白刃战中很少有那种能一剑杀人的勇士。
洛仲数估算着士兵们的体力,在他们的体力可能会影响到战力的时候就会调下来,换另外一队上去。
这样就能保证联军的士兵始终保持体力的旺盛,而淮夷一方没有这么多的预备队,就会面临己方越来越弱,敌方却越来越强的窘境。
战车兵直到现在还没有上场,淮夷的战车倒是在战场之上很是威风,如果不是洛国早就有意识的在发展克制战车的战法,恐怕伤亡比现在至少要提高两层。
不断有人来问洛仲数什么时候上阵,洛仲数一直说再等一等,他要看到淮夷人的颓相,才会用战车给予致命一击。
这就是优势方的打法,终于,他看到了时机!
淮夷人的战车兵已经明显的疲累,车上的弓箭手杀伤力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使用长戈的士兵挥舞的力道也变慢了,最重要的是每一个战车所配备的辅兵数量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减少。
“所有的战车兵,从西北方向出击,给我狠狠的撕裂他们的阵型!”
早就迫不及待的士兵们嗷嗷叫着扑向了淮夷人,这些体力充沛的士兵们,不论是弯弓搭箭,还是挥舞长戈,战斗力都远远不是已经鏖战过一场的淮夷人所能媲美。
战斗的场面堪比痛打落水狗,整个联军的战车将淮夷人的队伍一分为二,那些毁坏的战车让他们行动不便,被分割的战车兵被持盾的士兵们包围起来,然后殒命在弓箭手手中。
本就已经处于极限状态的淮夷人随着第一个人崩溃,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全军崩溃,争相逃跑,不论多么精锐的军队一旦溃败起来都是一个样子。
眼见淮夷人彻底溃败,洛仲数下令全军保持阵型追击,务必要将更多的淮夷人留在这片平原之上。
军队一旦溃败就是待宰的牛羊,在联军的一路掩杀之下,根本不知道有多少淮夷人死在了这片土地上,洛仲数只能看到整片大地都被鲜血染红,甚至就连不远处的湖泊都被汇聚成小溪的血水染红。
淮夷人攻城那么多天的伤亡都没有今天这一场大,无数的尸体横陈,几乎所有人的脸上都是惊恐的表情。
尤其是楚国就在他们身后,想要逃跑都堪称上天无路,一场击溃战硬生生的打成了歼灭战。
随着淮夷人退去,联军中受伤严重的士兵就地治疗,留下一部分人继续驻守应国、许国,虽然淮夷人已经基本上不可能卷土重来,但处于谨慎还是要预防一下。
剩下的军队在洛仲数的率领之下,穿越陈国国境,来到了宋国与徐国的战场之上。
宋国、郑国、陈国都是诸夏中的大国,尤其是宋国、郑国,都是不逊色于洛国的大国,郑侯更是有万夫不挡之勇,但是却都在徐国面前吃了大亏。
原因第一是徐国实力确实雄厚,在很多方国的支持之下,有了与三国掰手腕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僭越称王的徐国君主太猛了,就连郑伯这种自持勇武的在他面前也不是对手,一把长戈纵横无敌,一手箭术堪称神射,就是因为他,现在根本没有任何一个将领敢上前冲锋。
相反对方的将领率领着精锐在战阵之中纵横来去,每每都能撕开己方的防线,造成巨大的杀伤,甚至有一次差点让对方把前军打炸,这之后就再也没用过奴隶兵,生怕奴隶兵被对方裹挟着直接冲击己方的营地。
洛仲数来到这里之后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不过随着洛仲数的到来,联军的实力增强了一倍不止,已经能够凭借硬实力碾压徐国军队。
徐王很明显与淮夷不同,淮夷是退无可退,不得不与拥有优势兵力的洛仲数决战,希望能够战而胜之。
但是徐王是有退路,只要退回徐国,周军若是敢追来,便借着徐国的地利痛击这些中原的军马,若是周人非要死磕,徐国可以退到南边的城邑之中,联合淮夷部落,隔着大江天险,不熟悉水站的中原诸侯只能望而却步。
这时的徐王已经收到了淮夷败退的结果,就连原因也已经得到。
“楚王真是目光短浅的人啊,难道周人会真的接纳你吗?
他们是如此的傲慢,自以为得到了上天的眷顾。
想要贪婪的将所有的土地都纳入自己的统治,想要让所有的部族都匍匐在周礼之下。
大邑商永远不会屈服!”
徐王在军帐之中发泄着自己的情绪,但虽然嘴上叫嚣的利害,但对于现在的局势他还是很清楚的,毫不犹豫的将贵族们叫来,让他们准备撤军。
好汉不吃眼前亏,徐王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
但是洛仲数他们当然不可能让徐王就这么简简单单的退走,立刻指挥着士兵们追杀,徐王不得不留下三分之一的军队断后,他自己则试图带着大部分的精锐乘坐渡船离开这里。
没想到身后突然传来了喊杀的声音,一看当先飘扬的旗帜竟然是吴国!
徐王这一下真是亡魂皆冒,吴国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周朝是什么时候调动吴国前来勤王的。
他一个殷商后裔,又怎么懂周礼的伟大呢?
两百多年的夏夷之辨,在诸夏与夷人之间划出了一条泾渭分明的沟壑。
所以洛成只要派出一个幼子在楚王面前论证一番,就能让楚国放下与周王室之间的百年恩怨。
同样,他只要修书一封,允诺吴国重新回到诸姬的阵营之中,就能让吴国兴兵伐徐。
这就是周天子所行走的王道之路!
……
礼以道其治,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
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