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招兵买马
一双鞋、一个鸡腿、一个鸡蛋,本来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却是他人的认可。
这也是他们当兵的初衷。
他们当兵时,想当的就是这样的兵,而非是在孙兴手下欺男霸女。
“之前我们和孙兴去接管唐家军的时候,百姓们虽然人人称赞唐家军,可我也没见有百姓给他们送过礼,由此可见,咱们现在比唐家军还威风。”
他们虽然跟着孙兴欺负了唐家军,但不代表他们厌恶唐家军。
其实他们嫉妒、羡慕的很。
羡慕唐家军受到了百姓的敬重,嫉妒唐家军有唐施这样的好将军,可以护着他们,保护着他们。
如今他们比唐家军一点也不差!
“我算是理解唐家军为啥那么拥护唐施了。”
一个将军可以让将士们千古流芳,一个让将士们遗臭万年,换他们也选那个可以让他们千古流芳的。
“弟兄们,既然都是当兵,当谁手下的兵不一样。”
“咱们的家,几乎都是潼门关的,咱们出来不就是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吗?”
“跟着狗皇帝混,三天饿九顿,跟着咱们这位新陛下混,顿顿有酒有肉,咱们何不踏踏实实的跟着他?”
将士们想通以后,训练比以前更认真了。
以前他们训练也是白训练,一身本领都用在了百姓身上。
但现在他们知道,早晚有和朝廷开战的那一天,现在多训练一刻钟,就有可能多在朝廷的军队手上多活一刻钟。
大家训练的刻苦,唐觉见了也会时不时的奖赏大家。
甘梵仁见大家吃饱喝足,便开始张贴告示,招兵买马。
甘甜经常缠着甘梵仁,抱着她坐在桌前招兵。
许多人路过,本来没打算参军,都忍不住过来看两眼。
想跟着甘梵仁做事的大有人在,招兵的告示一出,就有许多人报名。
有不认字的大娘路过,还以为是像以前那样发东西呢,急忙跑过去问。
“咱们这是要发啥呀,咋这么多人呢!”
有人哈哈大笑:“我们啥也不发,我们是要报名参军的。”
大娘皱眉:“参军!上了战场那可是要丢命的,你们不怕死吗?”
“怕!可若不是大人,我们我们早就饿死了。”
“大人让我们吃饱穿暖,我们要报答大人的恩情,我们也要守住这份幸福。”
一个黑壮的汉子说道:“我们可以死,但我们的家人要好好活着,只要我们上了战场,帮咱们这位陛下守住了潼门关,那我们的家人就可以继续过现在这样的日子,可以吃饱穿暖。”
“我家隔壁的邻居,把女儿卖了,也才换了半袋糠米,如今陛下给我们一人一石粮,还给我们的家人免费治病,还有银子拿,我们为啥不参军。”
这话算是说到大家的心里了。
经历过前段时间,为了口吃食烧杀抢掠的时光,大家都不想再像以前那样苟活了。
他们想活出一个人样来。
想让自己的家人也过上好日子。
大娘沉默了一会儿,不知想起了什么,眼眶微微湿润。
“之前修路时,潼门关只许进不许出,粮食被炒出了天价,恰逢我儿媳生产,可家中一点粮食也没有,儿媳没有奶,我四处求人也没借到粮,孙子因为没有奶没有粮吃,没活下来,儿媳也抑郁成疾就那么去了。”
“若那个时候能遇到陛下多好。”
大娘提到儿媳,忍不住落下泪。
有人安慰道:“之前木北县的百姓来支援时我听他们说,陛下那时就在木北县救了好多百姓的性命,陛下在那建了神女庙,和神女祷告,神女赐下了粮食,救了他们的命。”
“陛下是被神明认可之人,我相信跟着陛下,我们潼门关一定能越来越好!”
大娘点了点头:“说的对,我这就把我儿子押来,让他也来参军!”
“对了,你们刚才说参军给钱,给多少钱啊?”
“一次性给一百石粮,而且参军后每个月还给十两银子。”
大娘听了,眼前一亮:“这么多!”
一石粮就够全家人吃一个月的了。
一百石够他们吃许久的了。
更不要提一个月还有十两的银子拿。
“早说给这么多啊,我早就把我儿子押来了。”
“我得赶快回家把人带来,要不然一会儿该不招人了。”
大娘匆匆忙忙的走了。
不多时,带回来一大串人。
甘甜目瞪口呆的看着大娘。
【大娘好厉害,说好的只带儿子来,这么一会儿竟然带来了这么多人。】
甘甜忽然有点紧张。
【等一下,这么多人,岂不是说我之前准备的那些粮根本不够用,我还要从系统中变出许多粮食才是!】
【这么多人,我要兑换多少次啊,还不如多解锁一些仓库划算。】
甘甜看着自己之前偷偷摸摸存下的那些金币,忍不住肉痛。
她将那些金币全都用来解锁了仓库。
换来了大量的粮食。
她委屈的忍不住咬了一下甘梵仁的胳膊。
她就长了几颗牙,咬起人来也没什么力气。
甘梵仁知道女儿这是心疼银子了,其实他也心疼。
自古以来招兵买马就是费钱的。
如今他们只是用粮食招兵,没用多少银子,就已经让他感受到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未来几个月的军饷也是笔不小的开支。
他必须要想办法弄到更多的钱才行。
想要钱,就需要让经济活跃起来。
他叹了口气抱着甘甜向下一个招兵的地方走去。
他招来的能人义士,都参与了进来。
招兵招得最多的毫无疑问,是邱向元。
他舌灿莲花,把参军说的无比荣耀,仿佛只要参了军就能被载入史册光宗耀祖。
甘梵仁听了都恨不得马上报名了。
他的话给了甘梵仁一些启发。
他忽然想起了小叶城百姓之前编书,骂贪官之事。
除了吃饱穿暖以外,百姓们十分在意面子。
若是能按照邱向元的说法,给予他们奖励,将他们的名字记录下来,编撰进县志中,或者立碑,这些百姓岂不是更有荣誉感,更愿意为他做事。
这也是他们当兵的初衷。
他们当兵时,想当的就是这样的兵,而非是在孙兴手下欺男霸女。
“之前我们和孙兴去接管唐家军的时候,百姓们虽然人人称赞唐家军,可我也没见有百姓给他们送过礼,由此可见,咱们现在比唐家军还威风。”
他们虽然跟着孙兴欺负了唐家军,但不代表他们厌恶唐家军。
其实他们嫉妒、羡慕的很。
羡慕唐家军受到了百姓的敬重,嫉妒唐家军有唐施这样的好将军,可以护着他们,保护着他们。
如今他们比唐家军一点也不差!
“我算是理解唐家军为啥那么拥护唐施了。”
一个将军可以让将士们千古流芳,一个让将士们遗臭万年,换他们也选那个可以让他们千古流芳的。
“弟兄们,既然都是当兵,当谁手下的兵不一样。”
“咱们的家,几乎都是潼门关的,咱们出来不就是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吗?”
“跟着狗皇帝混,三天饿九顿,跟着咱们这位新陛下混,顿顿有酒有肉,咱们何不踏踏实实的跟着他?”
将士们想通以后,训练比以前更认真了。
以前他们训练也是白训练,一身本领都用在了百姓身上。
但现在他们知道,早晚有和朝廷开战的那一天,现在多训练一刻钟,就有可能多在朝廷的军队手上多活一刻钟。
大家训练的刻苦,唐觉见了也会时不时的奖赏大家。
甘梵仁见大家吃饱喝足,便开始张贴告示,招兵买马。
甘甜经常缠着甘梵仁,抱着她坐在桌前招兵。
许多人路过,本来没打算参军,都忍不住过来看两眼。
想跟着甘梵仁做事的大有人在,招兵的告示一出,就有许多人报名。
有不认字的大娘路过,还以为是像以前那样发东西呢,急忙跑过去问。
“咱们这是要发啥呀,咋这么多人呢!”
有人哈哈大笑:“我们啥也不发,我们是要报名参军的。”
大娘皱眉:“参军!上了战场那可是要丢命的,你们不怕死吗?”
“怕!可若不是大人,我们我们早就饿死了。”
“大人让我们吃饱穿暖,我们要报答大人的恩情,我们也要守住这份幸福。”
一个黑壮的汉子说道:“我们可以死,但我们的家人要好好活着,只要我们上了战场,帮咱们这位陛下守住了潼门关,那我们的家人就可以继续过现在这样的日子,可以吃饱穿暖。”
“我家隔壁的邻居,把女儿卖了,也才换了半袋糠米,如今陛下给我们一人一石粮,还给我们的家人免费治病,还有银子拿,我们为啥不参军。”
这话算是说到大家的心里了。
经历过前段时间,为了口吃食烧杀抢掠的时光,大家都不想再像以前那样苟活了。
他们想活出一个人样来。
想让自己的家人也过上好日子。
大娘沉默了一会儿,不知想起了什么,眼眶微微湿润。
“之前修路时,潼门关只许进不许出,粮食被炒出了天价,恰逢我儿媳生产,可家中一点粮食也没有,儿媳没有奶,我四处求人也没借到粮,孙子因为没有奶没有粮吃,没活下来,儿媳也抑郁成疾就那么去了。”
“若那个时候能遇到陛下多好。”
大娘提到儿媳,忍不住落下泪。
有人安慰道:“之前木北县的百姓来支援时我听他们说,陛下那时就在木北县救了好多百姓的性命,陛下在那建了神女庙,和神女祷告,神女赐下了粮食,救了他们的命。”
“陛下是被神明认可之人,我相信跟着陛下,我们潼门关一定能越来越好!”
大娘点了点头:“说的对,我这就把我儿子押来,让他也来参军!”
“对了,你们刚才说参军给钱,给多少钱啊?”
“一次性给一百石粮,而且参军后每个月还给十两银子。”
大娘听了,眼前一亮:“这么多!”
一石粮就够全家人吃一个月的了。
一百石够他们吃许久的了。
更不要提一个月还有十两的银子拿。
“早说给这么多啊,我早就把我儿子押来了。”
“我得赶快回家把人带来,要不然一会儿该不招人了。”
大娘匆匆忙忙的走了。
不多时,带回来一大串人。
甘甜目瞪口呆的看着大娘。
【大娘好厉害,说好的只带儿子来,这么一会儿竟然带来了这么多人。】
甘甜忽然有点紧张。
【等一下,这么多人,岂不是说我之前准备的那些粮根本不够用,我还要从系统中变出许多粮食才是!】
【这么多人,我要兑换多少次啊,还不如多解锁一些仓库划算。】
甘甜看着自己之前偷偷摸摸存下的那些金币,忍不住肉痛。
她将那些金币全都用来解锁了仓库。
换来了大量的粮食。
她委屈的忍不住咬了一下甘梵仁的胳膊。
她就长了几颗牙,咬起人来也没什么力气。
甘梵仁知道女儿这是心疼银子了,其实他也心疼。
自古以来招兵买马就是费钱的。
如今他们只是用粮食招兵,没用多少银子,就已经让他感受到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未来几个月的军饷也是笔不小的开支。
他必须要想办法弄到更多的钱才行。
想要钱,就需要让经济活跃起来。
他叹了口气抱着甘甜向下一个招兵的地方走去。
他招来的能人义士,都参与了进来。
招兵招得最多的毫无疑问,是邱向元。
他舌灿莲花,把参军说的无比荣耀,仿佛只要参了军就能被载入史册光宗耀祖。
甘梵仁听了都恨不得马上报名了。
他的话给了甘梵仁一些启发。
他忽然想起了小叶城百姓之前编书,骂贪官之事。
除了吃饱穿暖以外,百姓们十分在意面子。
若是能按照邱向元的说法,给予他们奖励,将他们的名字记录下来,编撰进县志中,或者立碑,这些百姓岂不是更有荣誉感,更愿意为他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