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身先士卒
“陛下真乃神人也!”
话说霍恂那日与萧恪定下偷渡阴平绕过阳平关和剑门关奇袭蜀中之策,便率三万精兵轻装简行从沓中出发,走阴平小道,直取蜀中腹地的涪城而去。
可虽说阴平道名为道,可实际上人迹罕至,根本没有什么可行之路,就连不少来往于蜀中和陇右的商旅都嫌弃阴平道难行,宁可绕道去走祁山道。
正因为阴平道难行,所以龙璟和宁国一众将领都没有想过会有兵马走阴平小道杀进蜀地,因而根本就没有加以防备,只是在阴平道尽头的涪城部署了三千兵马,还都是招募不久的新兵。
而霍恂率领三万精兵在阴平小道行军七百余里,一路上凿山开道,造桥修路,每一步都走得很是艰难。
虽说沿途并没有遭遇任何敌军的滋扰伏击,可一路上艰险恶劣的环境还是让不少士兵掉了队,甚至因为各种原因而命丧在这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之中。
尽管前路艰难,他们身上携带那点为数不多的粮食又几乎要消耗殆尽,可霍恂还是咬着牙率军继续义无反顾前行,丝毫没有任何退却之意。
而下面的众将士也知道天下即将一统,此战很有可能就是他们建功立业封妻荫子的最后机会,因此全都在咬牙坚持,从不说一个苦字。
直到他们穿过数不清的崇山峻岭和河流森林,来到一处山崖边上,再没有找到任何一条可以走下山的道路之时,霍恂才明白萧恪为什么在他出发之前特意叮嘱他和将士们要带上厚一点的毯子,一时忍不住有感而发,大加感慨。
眼见再无路可走,不少将士都将目光投放到主将霍恂身上。
他们本是霍恂从十万齐军中精挑万选出来的精锐,可经过几个月来夜以继日的长途跋涉,身上的衣甲早就破烂不堪,看起来就跟那些逃难的流民无异,哪里还有半点大齐精锐的模样。
更为严重的是,一路走来的艰险,导致不断有士兵掉队和丧命,出发时的三万精兵如今只剩下了不到两万人。
但尽管吃了这么多苦头,这些将士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他们神色却依旧坚毅,眼神依旧充斥着杀气。
副将姚成扫了一眼这些将士,随即上前几步,在霍恂耳边轻声道:“将军,末将已经派斥候在附近四处探查过了,这一带都是悬崖峭壁,根本没有路可以下去,就连当地的樵夫和猎户都只能通过攀爬山崖上下山,看来我们也只能如此了。”
霍恂没有回头,一双眼睛一直遥望着远处的涪城,随即轻轻摇了摇头道:“既然要奇袭涪城,自然讲究兵贵神速,出其不意,若是我们这么多人同时攀爬山崖,很容易引人注目,一旦有人跑去通风报信,到时涪城的敌军杀来,我军上不得下不得,反而凶险。”
姚成听完也觉得霍恂说得有几分道理,便忍不住皱着眉头道:“若是不攀爬山崖,我们如何下得了山?”
霍恂闻言脸上不由露出一抹奇怪的笑容:“当初我提出要偷渡阴平小道直取蜀中之时,陛下就叮嘱我务必要将士们带上厚一点的毯子。”
“当时我还不明白陛下的意思,可如今走到这山崖边上,我便明白了这张毯子的用处。”
姚成闻言不由微微一怔,随即有些不敢相信道:“据我所知,陛下从未踏足过蜀地,竟也对阴平小道的情况了如指掌,实在是叫人匪夷所思。”
霍恂轻轻一笑:“所以我才说陛下是神人,有时候我甚至有些怀疑他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因为我发现世上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事。”
“将军所言极是,陛下的深谋远虑,确实是我等望尘莫及的。”
姚成附和了几句,迟疑了片刻,还是忍不住开口道:“将军,我看这山崖又高又陡,即使我们带来毯子再厚,从此处滚落下去恐怕也是凶多吉少呀。”
霍恂转过身,轻轻拍了拍姚成的肩膀,笑笑道:“我们走偷渡阴平道奇袭蜀中,本身就是一场凶多吉少甚至有去无回的冒险,如今我们再冒一次险又如何?”
看姚成还有些犹豫,霍恂便继续笑了笑劝道:“姚副将,大丈夫立于世,自当扬名立万,方不负此生,你是希望世人都说你是姚大都督之子,还是希望他们说姚大都督是你的父亲。”
听霍恂提到自己的父亲姚襄,姚成眼中的迷茫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决绝。
虽说从小到大,父亲姚襄都是他最敬佩的人,可他最不喜欢的就是旁人在提到自己之时,总是会加一句“此乃姚大都督之子”,似乎自己拥有的一切荣耀,都来自于他的父亲,与自己反而关系不大。
他也是个年少气盛的将军,他有自己的自尊和骄傲,为此他不惜放弃父亲的庇护,跟着霍恂东征西讨,就是想要闯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名堂,好让将来别人谈到他的父亲姚襄之时,会由衷说一句“原来是姚少将军的父亲”之类的话呀。
想到此处,他不再犹豫,当即冲霍恂一拱手,神情郑重道:“将军身为大军主将,岂可以身赴险,就让末将带人先滚下山崖,为大军开辟出一条道吧。”
虽然知道姚成是在为自己着想,但霍恂却还是摇了摇头,用一种不容商量的口吻道:“正因为我是军中主将,才更应该身先士卒,我先尝试带一部分人滚落下山,若是可行,你再安排其他将士滚落下去,若是不可行,你再给将士们找找其他的路吧,今后这两万将士也托付给你了。”
“总之,陛下一统天下的大业,绝不能坏在你我二人手中。”
姚成看着眼前一脸决绝的霍恂,最终还是缓缓点了点头。
不多时,在一万多双眼睛的注视下,霍恂和几百名自告奋勇的士兵用毯子紧紧裹着自己的身子,从陡峭的山崖上滚落了下去……
话说霍恂那日与萧恪定下偷渡阴平绕过阳平关和剑门关奇袭蜀中之策,便率三万精兵轻装简行从沓中出发,走阴平小道,直取蜀中腹地的涪城而去。
可虽说阴平道名为道,可实际上人迹罕至,根本没有什么可行之路,就连不少来往于蜀中和陇右的商旅都嫌弃阴平道难行,宁可绕道去走祁山道。
正因为阴平道难行,所以龙璟和宁国一众将领都没有想过会有兵马走阴平小道杀进蜀地,因而根本就没有加以防备,只是在阴平道尽头的涪城部署了三千兵马,还都是招募不久的新兵。
而霍恂率领三万精兵在阴平小道行军七百余里,一路上凿山开道,造桥修路,每一步都走得很是艰难。
虽说沿途并没有遭遇任何敌军的滋扰伏击,可一路上艰险恶劣的环境还是让不少士兵掉了队,甚至因为各种原因而命丧在这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之中。
尽管前路艰难,他们身上携带那点为数不多的粮食又几乎要消耗殆尽,可霍恂还是咬着牙率军继续义无反顾前行,丝毫没有任何退却之意。
而下面的众将士也知道天下即将一统,此战很有可能就是他们建功立业封妻荫子的最后机会,因此全都在咬牙坚持,从不说一个苦字。
直到他们穿过数不清的崇山峻岭和河流森林,来到一处山崖边上,再没有找到任何一条可以走下山的道路之时,霍恂才明白萧恪为什么在他出发之前特意叮嘱他和将士们要带上厚一点的毯子,一时忍不住有感而发,大加感慨。
眼见再无路可走,不少将士都将目光投放到主将霍恂身上。
他们本是霍恂从十万齐军中精挑万选出来的精锐,可经过几个月来夜以继日的长途跋涉,身上的衣甲早就破烂不堪,看起来就跟那些逃难的流民无异,哪里还有半点大齐精锐的模样。
更为严重的是,一路走来的艰险,导致不断有士兵掉队和丧命,出发时的三万精兵如今只剩下了不到两万人。
但尽管吃了这么多苦头,这些将士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他们神色却依旧坚毅,眼神依旧充斥着杀气。
副将姚成扫了一眼这些将士,随即上前几步,在霍恂耳边轻声道:“将军,末将已经派斥候在附近四处探查过了,这一带都是悬崖峭壁,根本没有路可以下去,就连当地的樵夫和猎户都只能通过攀爬山崖上下山,看来我们也只能如此了。”
霍恂没有回头,一双眼睛一直遥望着远处的涪城,随即轻轻摇了摇头道:“既然要奇袭涪城,自然讲究兵贵神速,出其不意,若是我们这么多人同时攀爬山崖,很容易引人注目,一旦有人跑去通风报信,到时涪城的敌军杀来,我军上不得下不得,反而凶险。”
姚成听完也觉得霍恂说得有几分道理,便忍不住皱着眉头道:“若是不攀爬山崖,我们如何下得了山?”
霍恂闻言脸上不由露出一抹奇怪的笑容:“当初我提出要偷渡阴平小道直取蜀中之时,陛下就叮嘱我务必要将士们带上厚一点的毯子。”
“当时我还不明白陛下的意思,可如今走到这山崖边上,我便明白了这张毯子的用处。”
姚成闻言不由微微一怔,随即有些不敢相信道:“据我所知,陛下从未踏足过蜀地,竟也对阴平小道的情况了如指掌,实在是叫人匪夷所思。”
霍恂轻轻一笑:“所以我才说陛下是神人,有时候我甚至有些怀疑他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因为我发现世上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事。”
“将军所言极是,陛下的深谋远虑,确实是我等望尘莫及的。”
姚成附和了几句,迟疑了片刻,还是忍不住开口道:“将军,我看这山崖又高又陡,即使我们带来毯子再厚,从此处滚落下去恐怕也是凶多吉少呀。”
霍恂转过身,轻轻拍了拍姚成的肩膀,笑笑道:“我们走偷渡阴平道奇袭蜀中,本身就是一场凶多吉少甚至有去无回的冒险,如今我们再冒一次险又如何?”
看姚成还有些犹豫,霍恂便继续笑了笑劝道:“姚副将,大丈夫立于世,自当扬名立万,方不负此生,你是希望世人都说你是姚大都督之子,还是希望他们说姚大都督是你的父亲。”
听霍恂提到自己的父亲姚襄,姚成眼中的迷茫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决绝。
虽说从小到大,父亲姚襄都是他最敬佩的人,可他最不喜欢的就是旁人在提到自己之时,总是会加一句“此乃姚大都督之子”,似乎自己拥有的一切荣耀,都来自于他的父亲,与自己反而关系不大。
他也是个年少气盛的将军,他有自己的自尊和骄傲,为此他不惜放弃父亲的庇护,跟着霍恂东征西讨,就是想要闯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名堂,好让将来别人谈到他的父亲姚襄之时,会由衷说一句“原来是姚少将军的父亲”之类的话呀。
想到此处,他不再犹豫,当即冲霍恂一拱手,神情郑重道:“将军身为大军主将,岂可以身赴险,就让末将带人先滚下山崖,为大军开辟出一条道吧。”
虽然知道姚成是在为自己着想,但霍恂却还是摇了摇头,用一种不容商量的口吻道:“正因为我是军中主将,才更应该身先士卒,我先尝试带一部分人滚落下山,若是可行,你再安排其他将士滚落下去,若是不可行,你再给将士们找找其他的路吧,今后这两万将士也托付给你了。”
“总之,陛下一统天下的大业,绝不能坏在你我二人手中。”
姚成看着眼前一脸决绝的霍恂,最终还是缓缓点了点头。
不多时,在一万多双眼睛的注视下,霍恂和几百名自告奋勇的士兵用毯子紧紧裹着自己的身子,从陡峭的山崖上滚落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