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国祥下意识屏住了呼吸。
这是一个老型号的歼8根本不敢想的速度,他过去只有在飞失速性能的时候才尝试过。
然而对于现在这架飞机来说,既然试飞站能让他在第一次试飞中就尝试,说明这个速度仍然相对保守。
“收到。”
很快,在场的所有人——当然也包括远处看热闹的两个苏霍伊工程师,就目睹了04号验证机以一个极低的速度进行了一次带迎角的低空通场。
在发动机的咆哮声再次逐渐远去之后,方才被掩盖住的人声瞬间重新沸腾了起来。
“刚刚那个速度,我怎么感觉……连350都未必能到啊?”
“350?”
或许是因为刚刚的发动机声音太过震耳欲聋,还没恢复过来的众人说话声音都下意识地提高了不少:
“怎么可能有350,这绝对连300都到不了,而且还飞得四平八稳,一点挣扎的感觉都没有!”
“不只是速度,你们刚刚注意到飞机的姿态了么,通场的过程中至少保持了15°左右的可控迎角。”
大家都是601的工程师,对于过去的歼8在低速下的操纵性是个什么德行多少都是有数的。
300km/h,理论上倒是也能飞,但那个状态下的飞机会肉眼可见的摇摇欲坠,危险性极高。
哪可能有刚刚那种从容不迫的样子?
“这个性能……有点离谱了啊。”
“先不要急,这次毕竟不是真的首飞,应该还会有其它试飞项目,等试飞结束以后,看看综合性能能提高多少!”
对于固定翼飞机来说,想要飞得很快固然是一大难题,但真要是想飞得慢下来,难度也并不会小上多少。
而要想在很快或者很慢这样的极端速度下维持对飞机的有效操纵,甚至保证一定的机动性来应付空战,那就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了。
尤其对于一架第二代战斗机来说,就更是一件需要取舍的事情。
君不见为了让飞机同时具备高速和低速性能,美苏等国家都在一个特定时期选择了极其复杂的可变后掠翼结构,以巨大的死重和可靠性为代价换来了一定程度上的二者兼顾。
一直到了以F15和苏27为代表的第三代战斗机这里,才算是找到了个比较可以令人接受的平衡点。
歼8-3作为一个二代改,尽管底子决定了没办法完全做到三代机的水平,但从今天的表现来看,综合飞行性能说是个2.75代飞机绝对不成问题。
站在窗前的杨奉畑没有说话,只是拍了拍常浩南的肩膀,重重地晃了晃后者的身体。
一切尽在不言中。
相比于单纯因为这架飞机的性能而惊喜的杨奉畑,重生回来的常浩南面对这歼8低空通场的一幕就完全是另外一番感触了。
歼8的低空低速性能,在原来时间线上对于任何一个华夏的航空人、乃至任何一个华夏的军迷来说都是一个过不去的心结。
2001年的那一撞,留下了太多永远无法弥补回来的遗憾。
“这下,我们的飞机应该不会再有那样的缺陷了……”常浩南看着窗外的地平线,眼角微微有些湿润。
此时,站在另一边的姚梦娜刚好转过头。
……
正如常浩南昨天在京航跟杜义山和刘振响二人所说的那样,有了他的帮助,试飞流程的进度是可以很大程度上加快的。
这也是杨奉畑敢于在本次试飞中给付国祥直接安排复杂科目的原因之一。
总之这次不算首飞的首飞最终持续了近一个小时,才随着04号原型机后机轮接触跑道时腾起的一股青烟而顺利结束。
“走,去停机坪!”
试飞数据自然有试飞站的人员负责采集和处理。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去欢迎试飞员凯旋。
十几分钟之后,04号原型机缓缓停在了停机坪的指定区域上。
付国祥关闭发动机,等待打开座舱盖,然后等待着地勤人员把登机梯搬过来。
在这个过程中,他已经看到了从远处汹涌而来的人潮。
尽管参与八三工程的绝大多数成员都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飞机首飞这种事情了,但面对刚刚从座舱里爬出来的付国祥,所有人都还是异常兴奋。
一方面,这架经过改进之后的飞机性能实在是好的有些出乎预料。
很多人昨天晚上都是不太敢相信风洞吹出来的那个数据的。
但在试飞结束之后,尽管详细数据还没有完成整理,但至少在失速速度和起飞距离这块,简直是肉眼可见的比风洞结果还强。
这是很少见的情况。
另一方面,对于参与到其中的所有人来说,这次改进完成的速度都实在有点太快了。
从提出改进思路到确定方案再到制造、总装和首飞。
加在一起也不过一个月出头的时间。
而且这可不是什么小改动,包括常浩南主持设计的新型机翼、姚梦娜主持设计的座舱盖以及航电和座舱人机功效方面的一系列升级。
什么概念呢?
搁在过去,这种级别的改进,没有一年时间基本上是走不完这个流程的。
所以尽管每个流程都已经检查确认过不少次,但大家就是……
心里有点没底。
一束鲜花被送到了付国祥的手中。
因为这毕竟不算是个新型号,所以现场也没有什么领导,总设计师杨奉畑和主导了这次改进的常浩南在人群的最中心,分别和他拥抱了一下。
“飞机感觉怎么样?”
杨奉畑询问道。
试飞这种事情,数据只是一个方面。
飞行员的主观感受,其实也很重要。
而付国祥开口的第一句话就震惊了周围所有人。
“比幻影2000强,强得多!”
要知道,付国祥曾经前往法国进行过培训和交流,是真正飞过幻影2000的。
他这么说,可谓是相当有说服力。
当然,幻影2000说到底还是一种以第二代战斗机为基础,按第三代战斗机标准重新设计制造的准三代战斗机。
但是跟F4或者米格21这种典型二代机比起来,那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要知道,大约十年前,华夏空军甚至还考虑过引进幻影2000B/C型。
而现在,我们的新飞机即便在相对不擅长的领域,都已经实现了反超。
考虑到法国人的最新型战斗机“阵风”此时尚未正式服役……
在场的不少人脑中都出现了同样一个念头:
华夏空军的战斗机或许很快就不再是五常中最弱的了。
加更照例下午
(本章完)
这是一个老型号的歼8根本不敢想的速度,他过去只有在飞失速性能的时候才尝试过。
然而对于现在这架飞机来说,既然试飞站能让他在第一次试飞中就尝试,说明这个速度仍然相对保守。
“收到。”
很快,在场的所有人——当然也包括远处看热闹的两个苏霍伊工程师,就目睹了04号验证机以一个极低的速度进行了一次带迎角的低空通场。
在发动机的咆哮声再次逐渐远去之后,方才被掩盖住的人声瞬间重新沸腾了起来。
“刚刚那个速度,我怎么感觉……连350都未必能到啊?”
“350?”
或许是因为刚刚的发动机声音太过震耳欲聋,还没恢复过来的众人说话声音都下意识地提高了不少:
“怎么可能有350,这绝对连300都到不了,而且还飞得四平八稳,一点挣扎的感觉都没有!”
“不只是速度,你们刚刚注意到飞机的姿态了么,通场的过程中至少保持了15°左右的可控迎角。”
大家都是601的工程师,对于过去的歼8在低速下的操纵性是个什么德行多少都是有数的。
300km/h,理论上倒是也能飞,但那个状态下的飞机会肉眼可见的摇摇欲坠,危险性极高。
哪可能有刚刚那种从容不迫的样子?
“这个性能……有点离谱了啊。”
“先不要急,这次毕竟不是真的首飞,应该还会有其它试飞项目,等试飞结束以后,看看综合性能能提高多少!”
对于固定翼飞机来说,想要飞得很快固然是一大难题,但真要是想飞得慢下来,难度也并不会小上多少。
而要想在很快或者很慢这样的极端速度下维持对飞机的有效操纵,甚至保证一定的机动性来应付空战,那就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了。
尤其对于一架第二代战斗机来说,就更是一件需要取舍的事情。
君不见为了让飞机同时具备高速和低速性能,美苏等国家都在一个特定时期选择了极其复杂的可变后掠翼结构,以巨大的死重和可靠性为代价换来了一定程度上的二者兼顾。
一直到了以F15和苏27为代表的第三代战斗机这里,才算是找到了个比较可以令人接受的平衡点。
歼8-3作为一个二代改,尽管底子决定了没办法完全做到三代机的水平,但从今天的表现来看,综合飞行性能说是个2.75代飞机绝对不成问题。
站在窗前的杨奉畑没有说话,只是拍了拍常浩南的肩膀,重重地晃了晃后者的身体。
一切尽在不言中。
相比于单纯因为这架飞机的性能而惊喜的杨奉畑,重生回来的常浩南面对这歼8低空通场的一幕就完全是另外一番感触了。
歼8的低空低速性能,在原来时间线上对于任何一个华夏的航空人、乃至任何一个华夏的军迷来说都是一个过不去的心结。
2001年的那一撞,留下了太多永远无法弥补回来的遗憾。
“这下,我们的飞机应该不会再有那样的缺陷了……”常浩南看着窗外的地平线,眼角微微有些湿润。
此时,站在另一边的姚梦娜刚好转过头。
……
正如常浩南昨天在京航跟杜义山和刘振响二人所说的那样,有了他的帮助,试飞流程的进度是可以很大程度上加快的。
这也是杨奉畑敢于在本次试飞中给付国祥直接安排复杂科目的原因之一。
总之这次不算首飞的首飞最终持续了近一个小时,才随着04号原型机后机轮接触跑道时腾起的一股青烟而顺利结束。
“走,去停机坪!”
试飞数据自然有试飞站的人员负责采集和处理。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去欢迎试飞员凯旋。
十几分钟之后,04号原型机缓缓停在了停机坪的指定区域上。
付国祥关闭发动机,等待打开座舱盖,然后等待着地勤人员把登机梯搬过来。
在这个过程中,他已经看到了从远处汹涌而来的人潮。
尽管参与八三工程的绝大多数成员都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飞机首飞这种事情了,但面对刚刚从座舱里爬出来的付国祥,所有人都还是异常兴奋。
一方面,这架经过改进之后的飞机性能实在是好的有些出乎预料。
很多人昨天晚上都是不太敢相信风洞吹出来的那个数据的。
但在试飞结束之后,尽管详细数据还没有完成整理,但至少在失速速度和起飞距离这块,简直是肉眼可见的比风洞结果还强。
这是很少见的情况。
另一方面,对于参与到其中的所有人来说,这次改进完成的速度都实在有点太快了。
从提出改进思路到确定方案再到制造、总装和首飞。
加在一起也不过一个月出头的时间。
而且这可不是什么小改动,包括常浩南主持设计的新型机翼、姚梦娜主持设计的座舱盖以及航电和座舱人机功效方面的一系列升级。
什么概念呢?
搁在过去,这种级别的改进,没有一年时间基本上是走不完这个流程的。
所以尽管每个流程都已经检查确认过不少次,但大家就是……
心里有点没底。
一束鲜花被送到了付国祥的手中。
因为这毕竟不算是个新型号,所以现场也没有什么领导,总设计师杨奉畑和主导了这次改进的常浩南在人群的最中心,分别和他拥抱了一下。
“飞机感觉怎么样?”
杨奉畑询问道。
试飞这种事情,数据只是一个方面。
飞行员的主观感受,其实也很重要。
而付国祥开口的第一句话就震惊了周围所有人。
“比幻影2000强,强得多!”
要知道,付国祥曾经前往法国进行过培训和交流,是真正飞过幻影2000的。
他这么说,可谓是相当有说服力。
当然,幻影2000说到底还是一种以第二代战斗机为基础,按第三代战斗机标准重新设计制造的准三代战斗机。
但是跟F4或者米格21这种典型二代机比起来,那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要知道,大约十年前,华夏空军甚至还考虑过引进幻影2000B/C型。
而现在,我们的新飞机即便在相对不擅长的领域,都已经实现了反超。
考虑到法国人的最新型战斗机“阵风”此时尚未正式服役……
在场的不少人脑中都出现了同样一个念头:
华夏空军的战斗机或许很快就不再是五常中最弱的了。
加更照例下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