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聊天的功夫,已经走到了两片摆放在架子上的、还没来得及装回去的机翼旁边。
“对了,师姐。”
常浩南盯着面前的机翼看了许久,突然回过头来:
“你们在改这两架飞机的时候,记得增强一下挂架上电气接口的数据传输能力。”
停顿一下之后,又紧接着补充道:
“如果老机翼内部的空间实在不够,至少也要给3/7号两个挂架专门升级一下,并且跟后座的多功能显示器连上。”
“啊,这个当然没问题,单给两个挂架做升级的余量还是有的。”
相比于之前只负责给八三工程打打下手的情况,姚梦娜现在负责的工作要多上不少,甚至勉强算是和唐长鸿一起统领全局,对改装情况的了解自然要全面的多:
“不过专门升级挂架的话……是有什么特别的弹药需要挂载么?”
1997这会,华夏的机载武器型号还相当贫瘠,歼轰7目前唯一的精确制导弹药就是射程50km、因为应对杂波能力很差所以基本只能用来反舰的鹰击81导弹,在发射之前并不需要与载机之间有太多的数据沟通。
实际上鹰击81甚至可以在没有目标信息的情况下发射,到末端雷达开机之后碰碰运气。
“弹药么……差不多吧”
严格来说,干扰吊舱大概应该算作是设备,不过要是用文艺一点的说法,那把电磁波看作无形的弹药也不是不行:
“我们这次过来测试的那个东西,如果正常搞出来的话,应该能安在歼轰7上面。”
“知道了。”姚梦娜点了点头。
“师姐这边有什么需要在技术上需要帮忙的地方么?”
事关电子战平台的选择,常浩南还是不由得问了一下。
“目前还没什么,其实我们目前定下来的这套升级方案很保守了,几乎都是你之前在盛京那边带着我做过的东西,所以总的来说还算顺利,按照目前的计划,大概下个月就能把这两架飞机改好,交给部队试用。”
姚梦娜脸上挂着淡淡的骄傲。
如果说最开始,她选择留在镐京还是为了能不被常浩南的脚步甩开太远,那么经历了这近一个月的工作之后,她已经开始对这两架经由自己之手诞生的飞机产生了些许感情。
……
吊舱的空中测试选在多云但无雨第二天下午进行。
主要是工程样机暂时也没有相应的运输和储存标准,被一架运8空运到镐京之后还需要进行一次完整的检查,耽误了半天时间。
午饭过后,常浩南总算在停机坪末端看到了那架颇为神秘的713号电子设备验证平台。
此时它的机头正顶着一个黑色的雷达罩,从外形判断应该是在测试歼10上面用的1473型雷达。
也是未来歼轰7A计划换装的型号。
不过常浩南他们的吊舱不需要占据最宝贵的机头空间,小号的那个吊舱挂在翼下,大号的则挂在机腹下面即可。
刚刚结束地面检查的常浩南等一行人在不远处看着地勤把两具吊舱安装在那架运7上面。
相比于飞机本身的试飞,这种电子平台测试对于飞行人员来说基本没有太大风险,所以整体的气氛比较轻松,三名飞行员依次和常浩南以及郭林握了握手,然后转身登机。
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响起,713号机拖着两道淡淡的黑烟离开跑道,逐渐消失在云层之中。
正常来说,这种测试最好是起飞几架战斗机作为被干扰目标,这样测试的高度和位置就可以基本不受限制,避免对地面的居民或者其它设备产生影响。
但这年头整个华夏也就有数的那几架飞机有超视距作战能力,肯定不可能随便借出来,加上常浩南他们的时间表都很紧,所以最后只好以空地联合演训的名义,让附近一个高射炮团的炮瞄雷达作为“蓝军”的假想敌。
爬升到足够高度,进入平飞状态之后,713号机迅速调转机头,向东北方向弘农市的预定测试地带飞去。
那里驻扎着47军139师的高炮团。
与此同时,这个高炮团的团长沈彦正略显紧张地站在指挥阵位后面,看着眼前预设阵地上面呈半环形排列开的18门74式双37mm高炮。
这是陆军其它同类单位都能馋哭了的装备。
虽然外表跟过去的65式双37差不多,但新增了1035模拟式指挥仪、两米测距机和瞄10型炮瞄雷达,高炮本身也安装了随动电机,可以自动获取并解算目标诸元,也无需靠人力驱动高低机和方向机。
除了还得用卡车拖着跑,以及花时间布置阵地之外,似乎跟那些现代化的全自动高炮系统已经没什么太大差别。
并且沈彦还专门派上了手里平时训练成绩最好的一个高炮营。
事实上,他本人过去就是这个营的营长,因为在一次军区级的大比武中带队拔得头筹,才被提拔为副团长,最终晋升团长。
虽然他早就知道所谓联合演训的实际目的是给试飞院做测试,对手并不是他一直以来都期望着能正面较量一番的空军,但是管它呢。
这个年代陆军实在太艰苦了,高炮团平时连打靶机的机会都少,很多时候只能对着空气练习,现在有活人开着真飞机陪练,沈彦简直求之不得。
反正各级指战员的斗志已经被激发起来了,而且他已经承诺如果对抗演习获胜,明天中午就给全团加餐。
随着预计的演习时间一分一秒接近,沈彦抬手看表的频率也变得愈发频繁,并且时不时还要看一眼不远处雷达屏幕的情况。
显然,他也是有点紧张的。
倒是一直站在他身后的试飞院工作组心态稳定。
他们又不是军人,只负责忠实地记录所发生的一切情况,不会有也不能有沈彦的这种好胜心。
“报告,雷达发现目标,数量6架,方向34,距离20km,高度1000,速度350!”
雷达操作员的大声报告打破了指挥所里面的沉寂。
本来由于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存在,是不需要这个步骤的。
不过考虑到现场还有未必看得懂雷达数据的试飞院人员,所以还是报了出来。
“6架?”
沈彦表情一僵,回头看向那几个穿着便装的工程师。
为首一人摇摇头表示我们试飞院根本没那么多同型号飞机,只起飞了1架。
“TMD……”
听到这个回答,沈彦再怎么样也知道自己的雷达这是被干扰了。
操作员动作娴熟地按照标准程序处理了一遍,但并没有起到效果。
目标离阵地只有14公里了。
“对全部目标解算诸元,让测距手准备人工处置,今天就算蒙也要蒙下来!”
沈彦把头上的帽子摘下来攥在手中,另一只手拿起对讲机下令道。
作为全军评过优的指挥员,他自然有一套自己随机应变的东西,而不是离了技术装备就进退失据的菜鸟。
原本沉寂着的阵地瞬间火热起来。
随后高炮阵地以三门一组的形式,在雷达指挥下分别进行了几轮射击。
不同岗位人员之间行云流水的配合让沈彦的脸色总算好了一些。
但好景不长,观察员却报告并没有看到任何目标飞过来。
“报告团长,雷达显示目标飞机已经临空!”
雷达操作员的声音又一次响了起来。
很明显,刚刚他抓住的六个全部都是假目标。
“快,准备重新装填弹药!”
“……”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一个小黑点就从34方向的天边出现,并在众人的视野中不断变大。
手里拿着测距仪的观测员很快报告了飞机的型号。
一架运7,速度大约350,斜距大约3km左右。
这下,沈彦的脸色彻底白了——
如果这是在战场上,并且飞过来的不是慢吞吞的一架运输机而是一架攻击机的话,他的这个营级防空阵地,恐怕就要报销了。
(本章完)
“对了,师姐。”
常浩南盯着面前的机翼看了许久,突然回过头来:
“你们在改这两架飞机的时候,记得增强一下挂架上电气接口的数据传输能力。”
停顿一下之后,又紧接着补充道:
“如果老机翼内部的空间实在不够,至少也要给3/7号两个挂架专门升级一下,并且跟后座的多功能显示器连上。”
“啊,这个当然没问题,单给两个挂架做升级的余量还是有的。”
相比于之前只负责给八三工程打打下手的情况,姚梦娜现在负责的工作要多上不少,甚至勉强算是和唐长鸿一起统领全局,对改装情况的了解自然要全面的多:
“不过专门升级挂架的话……是有什么特别的弹药需要挂载么?”
1997这会,华夏的机载武器型号还相当贫瘠,歼轰7目前唯一的精确制导弹药就是射程50km、因为应对杂波能力很差所以基本只能用来反舰的鹰击81导弹,在发射之前并不需要与载机之间有太多的数据沟通。
实际上鹰击81甚至可以在没有目标信息的情况下发射,到末端雷达开机之后碰碰运气。
“弹药么……差不多吧”
严格来说,干扰吊舱大概应该算作是设备,不过要是用文艺一点的说法,那把电磁波看作无形的弹药也不是不行:
“我们这次过来测试的那个东西,如果正常搞出来的话,应该能安在歼轰7上面。”
“知道了。”姚梦娜点了点头。
“师姐这边有什么需要在技术上需要帮忙的地方么?”
事关电子战平台的选择,常浩南还是不由得问了一下。
“目前还没什么,其实我们目前定下来的这套升级方案很保守了,几乎都是你之前在盛京那边带着我做过的东西,所以总的来说还算顺利,按照目前的计划,大概下个月就能把这两架飞机改好,交给部队试用。”
姚梦娜脸上挂着淡淡的骄傲。
如果说最开始,她选择留在镐京还是为了能不被常浩南的脚步甩开太远,那么经历了这近一个月的工作之后,她已经开始对这两架经由自己之手诞生的飞机产生了些许感情。
……
吊舱的空中测试选在多云但无雨第二天下午进行。
主要是工程样机暂时也没有相应的运输和储存标准,被一架运8空运到镐京之后还需要进行一次完整的检查,耽误了半天时间。
午饭过后,常浩南总算在停机坪末端看到了那架颇为神秘的713号电子设备验证平台。
此时它的机头正顶着一个黑色的雷达罩,从外形判断应该是在测试歼10上面用的1473型雷达。
也是未来歼轰7A计划换装的型号。
不过常浩南他们的吊舱不需要占据最宝贵的机头空间,小号的那个吊舱挂在翼下,大号的则挂在机腹下面即可。
刚刚结束地面检查的常浩南等一行人在不远处看着地勤把两具吊舱安装在那架运7上面。
相比于飞机本身的试飞,这种电子平台测试对于飞行人员来说基本没有太大风险,所以整体的气氛比较轻松,三名飞行员依次和常浩南以及郭林握了握手,然后转身登机。
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响起,713号机拖着两道淡淡的黑烟离开跑道,逐渐消失在云层之中。
正常来说,这种测试最好是起飞几架战斗机作为被干扰目标,这样测试的高度和位置就可以基本不受限制,避免对地面的居民或者其它设备产生影响。
但这年头整个华夏也就有数的那几架飞机有超视距作战能力,肯定不可能随便借出来,加上常浩南他们的时间表都很紧,所以最后只好以空地联合演训的名义,让附近一个高射炮团的炮瞄雷达作为“蓝军”的假想敌。
爬升到足够高度,进入平飞状态之后,713号机迅速调转机头,向东北方向弘农市的预定测试地带飞去。
那里驻扎着47军139师的高炮团。
与此同时,这个高炮团的团长沈彦正略显紧张地站在指挥阵位后面,看着眼前预设阵地上面呈半环形排列开的18门74式双37mm高炮。
这是陆军其它同类单位都能馋哭了的装备。
虽然外表跟过去的65式双37差不多,但新增了1035模拟式指挥仪、两米测距机和瞄10型炮瞄雷达,高炮本身也安装了随动电机,可以自动获取并解算目标诸元,也无需靠人力驱动高低机和方向机。
除了还得用卡车拖着跑,以及花时间布置阵地之外,似乎跟那些现代化的全自动高炮系统已经没什么太大差别。
并且沈彦还专门派上了手里平时训练成绩最好的一个高炮营。
事实上,他本人过去就是这个营的营长,因为在一次军区级的大比武中带队拔得头筹,才被提拔为副团长,最终晋升团长。
虽然他早就知道所谓联合演训的实际目的是给试飞院做测试,对手并不是他一直以来都期望着能正面较量一番的空军,但是管它呢。
这个年代陆军实在太艰苦了,高炮团平时连打靶机的机会都少,很多时候只能对着空气练习,现在有活人开着真飞机陪练,沈彦简直求之不得。
反正各级指战员的斗志已经被激发起来了,而且他已经承诺如果对抗演习获胜,明天中午就给全团加餐。
随着预计的演习时间一分一秒接近,沈彦抬手看表的频率也变得愈发频繁,并且时不时还要看一眼不远处雷达屏幕的情况。
显然,他也是有点紧张的。
倒是一直站在他身后的试飞院工作组心态稳定。
他们又不是军人,只负责忠实地记录所发生的一切情况,不会有也不能有沈彦的这种好胜心。
“报告,雷达发现目标,数量6架,方向34,距离20km,高度1000,速度350!”
雷达操作员的大声报告打破了指挥所里面的沉寂。
本来由于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存在,是不需要这个步骤的。
不过考虑到现场还有未必看得懂雷达数据的试飞院人员,所以还是报了出来。
“6架?”
沈彦表情一僵,回头看向那几个穿着便装的工程师。
为首一人摇摇头表示我们试飞院根本没那么多同型号飞机,只起飞了1架。
“TMD……”
听到这个回答,沈彦再怎么样也知道自己的雷达这是被干扰了。
操作员动作娴熟地按照标准程序处理了一遍,但并没有起到效果。
目标离阵地只有14公里了。
“对全部目标解算诸元,让测距手准备人工处置,今天就算蒙也要蒙下来!”
沈彦把头上的帽子摘下来攥在手中,另一只手拿起对讲机下令道。
作为全军评过优的指挥员,他自然有一套自己随机应变的东西,而不是离了技术装备就进退失据的菜鸟。
原本沉寂着的阵地瞬间火热起来。
随后高炮阵地以三门一组的形式,在雷达指挥下分别进行了几轮射击。
不同岗位人员之间行云流水的配合让沈彦的脸色总算好了一些。
但好景不长,观察员却报告并没有看到任何目标飞过来。
“报告团长,雷达显示目标飞机已经临空!”
雷达操作员的声音又一次响了起来。
很明显,刚刚他抓住的六个全部都是假目标。
“快,准备重新装填弹药!”
“……”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一个小黑点就从34方向的天边出现,并在众人的视野中不断变大。
手里拿着测距仪的观测员很快报告了飞机的型号。
一架运7,速度大约350,斜距大约3km左右。
这下,沈彦的脸色彻底白了——
如果这是在战场上,并且飞过来的不是慢吞吞的一架运输机而是一架攻击机的话,他的这个营级防空阵地,恐怕就要报销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