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经在返航的巴尼亚中校当然不会知道自己的座机已经被两个不愿担责的飞行员定义成了“神秘隐身飞机”,他只是兴奋地回想着刚刚的整个任务过程。

    虽然并没有机会跟对手发生目视接触,但无论如何,这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一场大胜。

    自从1988年之后,巴尼亚已经将近十年没有执行过什么正经的实战任务了。

    尤其是进入90年代之后,随着两种主力型号战机的机况逐年变差,他们甚至连升空训练的时间都开始减少。

    否则也不会去找华夏来给飞机做延寿升级。

    要知道,因为两伊战争的缘故而对华夏装备存在偏见的人可不止巴尼亚一个人。

    无论是正规军还是革命卫队,起初都更倾向于找俄国人进行合作。

    至于最后为什么还是去了华夏……

    因为眼下的波斯本身也没有太多黄金和美元之类的硬通货,而莫斯科显然不可能接受用石油付款这种离谱的要求。

    好在从结果来看,华夏人提供的升级方案也并不赖。

    这次虽然也不能说是真正的“作战”,但至少算个代餐。

    返航过程自然没必要继续开着加力一路狂奔,因此当这架特殊天蓝色涂装的F4重新降落在TFB1基地的跑道上时,已经是当天接近中午的时候了。

    拦截任务顺利完成,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对于波斯空军来说,至少算是在持续近十年的低谷之后重新有了证明自己的机会。

    “我说老杨,他们这是庆祝什么呢?”

    韩林平手里端着一个餐盘,里面放着一碗鱼汤、一份鸡肉抓饭和一份烤羊肩。

    这是他第一次来波斯,尽管此前对这个国家没多少了解,并且也听不懂波斯语,但哪怕仅凭气氛,以及手里这丰盛的食物种类,也能判断出似乎有什么不一样。

    “还记着今天早上咱们看见的那架F4EC么?”

    杨晋带着韩林平来到二楼露台找到一个位置坐下:

    “刚才我听说是那架飞机执行了一次成功的拦截任务,是整个TFB1基地最近几年来的第一次,自然得庆祝一番。”

    “刚刚被我们升级过的?”

    刚刚喝了一口汤的韩林平动作顿在半空中。

    “对,听说是拦截了土耳其人的另外一架F4。”杨晋说着打开一瓶石榴汁,给自己和对面的韩林平分别倒了一杯。

    虽然波斯人的禁酒令在执行层面并不严格,但在这种官方场合还是不可能公开提供酒精类饮品,一般都是用果汁代替。

    当然,至于有没有人在果汁里面掺酒解馋,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我去?”

    听到这个消息的韩林平直接一惊,差点手一抖把杯子里的饮料撒出来。

    自顾自地喝了一口之后,杨晋满不在乎地解释道:

    “我们升级之后的F4EC实际上就是一架长得很像F4的歼8C,雷达方面应用了一些1473的技术,性能甚至还要更好点,土耳其人的F4E哪怕经过升级,顶天也就是后期型的F4J或者F4S的水平,除了外壳长得像,怎么着也得有20年左右的代差,肯定是可以轻松压制。”

    韩林平当即摆了摆手:

    “重点不在这里,土耳其可是个北约国家,虽然是北约边缘国家,但是这种机会如果能利用好,那也是咱们出口装备打翻身仗的一个机会啊……”

    华夏装备的名声在两伊战争之后几乎跌落到谷底,这个影响一直到将近十年后都没能被完全消除。

    尽管对于一些像波斯或者老巴这样囊中羞涩的国家来说,华夏的空军装备已经能够让他们实现战斗力的飞越,但眼下毕竟已经是90年代末,米格21哪怕改出花来,也已经不可能入得了真正有钱的金主法眼了。

    而要想在更高档次的军火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光靠性价比一条显然是不够的。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像马岛战争的飞鱼导弹那样,打出一个举世瞩目的战果来,不过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而且很多时候就算打出来了也不能公开,就像年初击落那架米格25一样,对于军售宣传并没有什么直接的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相互之间并未开火的“冷冲突”也可以作为很好的宣传素材。

    像这种边境拦截,双方基本上都不会去大肆声张,但武器装备本来也没指望着卖给吃瓜群众,只要能在附近几个国家的高层心里挂上号就足够了。

    这里面的信息差相当大。

    比如海湾战争之后,虽然苏制装备的名声一落千丈,但实际上受到负面影响最大的是法国……

    ……

    相比于目前还需要苦思冥想寻求高端突破的空军装备,华夏军工在陆军方面的情况还是要更好一些。

    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国家靶场。

    芮晓亭教授正带着自己课题组的几名核心成员,和同样远道而来的川省航天工业总公司项目团队进行着装备测试之前的最后准备工作。

    如果常浩南也在场的话,那么他应该会对不远处停在一片空地上的火箭炮非常熟悉。

    正是不到两个月前芮晓亭到他那里完成了设计优化的卫士2。

    虽然还用着铁马提供的卫士1同款加长型6*6轮式底盘,但上面的发射箱已经结结实实地换成了3*2的方形。

    “老张!试验准备的怎么样了?”

    芮晓亭把手中的本子合上,交给身边的一名研究生,然后快步来到火箭炮旁边大声询问道。

    一个头发半白的工程师从驾驶舱后面的操作室里探出头来:

    “别急,正在按照靶场这边给的数据设定诸元,马上就好了!”

    张宏银,卫士系列火箭炮的设计师。

    一般情况下,常规炮兵武器装备的测试工作会安排在镐京附近的华阴兵器试验中心进行,不过他们这次要试射的武器实在有些特殊。

    在离开京城回到金陵之后,芮晓亭又用之前常浩南提供的方法对定向管喝火箭弹进行了优化,进一步提高长径比并优化弹形,结合刚刚开发出的新型推进剂,把武器系统的极限射程从原计划的约240km直接提高到了350km左右。

    而华阴中心距离镐京市区也还不到150km,自然没办法放在那里做测试。

    要知道,五年前才进入部队服役的东风11短程弹道导弹,射程也大概就是这个水平罢了。

    当然,火箭弹的战斗部装药大概只有正经弹道导弹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对于点目标的杀伤能力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并不是纸面射程差不多就能够取代了。

    对于装备序列里本来就有弹道导弹的解放军来说,未来远程火箭炮的主要目标仍然是追求快速反应和面杀伤能力,所以在几个月前进行的装备选型中,川省航天工业总公司的方案最终落败于北方工业集团参考9K58龙卷风设计的竞争对手。

    后者虽然射程较短,但精度、火力密度和反应速度都更快,最终获得了装备系统的青睐。

    然而在出口市场上,对于那些手头没有弹道导弹的国家来说,射程,就是一切。

    因此卫士系列自打第一个型号推出,就获得了诸多国家,尤其是急需远程威慑武器国家的青睐。

    而卫士2,更是在设计阶段就已经有了不少意向买家。

    就比如此时此刻正站在芮晓亭身后不远处的几个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