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大众性的社交平台,就像是一家超级市场,售卖的货物非常的全面,却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商品。

而学海app则像是一家专卖店,只要是在这个领域范围内的,去学海app肯定是更好的选择。

在学海app做起来之后,宁晨也逐渐减少了在学海app上面的精力投入,把公司那边的事情,都交给了陆明昊等人,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科研和论文上面。

依靠这些天的研究,宁晨已经准备好了五篇非常不错的论文,随时都可以将论文公开发表。

这个时候,创办学术期刊的时机也终于成熟了。

这一天,宁晨找到刘旭,说明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宁老师,现在你已经准备好创办学术期刊的事情了?”

其实之前宁晨就跟刘旭提过这件事情,当时刘旭也对于宁晨的这個想法表示支持。

以盛州大学的名义,去创建一家学术期刊,这在以前是刘旭和盛州大学的其他校领导,所完全无法想象的一件事情。

毕竟放眼全国的高校,有这个号召力的也只是屈指可数。

但现在的盛州大学,已经完全不可以与过去的盛州大学同日而语了。

虽然现在盛州大学的综合水平,还比不上国内的几所顶级高校,但排名也是飞快的上升着。

特别是宁晨的留校,对盛州大学带来了质的改变,即便是国外的顶级高校,也不会对盛州大学有任何的轻视。

“是的,刘院长,我已经准备好这件事情了。现在我积攒了五篇还算尚可的论文,学海这边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相信新的学术期刊创建之后,还是会获得国内外的一些关注的。”

宁晨的话说得比较保守,不过刘旭还是能够从中听出来,宁晨的确是已经准备得非常充分了的。

能够让宁晨自认为“尚可”的论文,至少也是能够发表在《Nature》、《Sce》这种级别学术期刊的论文,宁晨选择将这种论文用于学术期刊的创建上面,可以说直接放弃了上百万的论文奖励。

而学海现在的影响力也非常巨大,大部分国内做科研的人,都已经注册了学海的账号,甚至连一些国外的学术大佬级人物,也在使用学海进行学术内容的浏览和交流。

“好的,宁老师,既然你已经准备好了,学校这边会对学术期刊的创建,尽到最大的支持的。对了,宁老师,你想好这家学术期刊的名字了吗?”

“刘院长,我想了一个名字,叫做《学术星空》。”

“《学术星空》吗?一个很不错的名字嘛。”

刘旭心说宁晨似乎特别喜欢“星辰”、“星空”之类的名字,不过在人类文明诞生以来,确实在不断的努力去探索深邃的宇宙,这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终极目标。

“起名这块儿我也不是太擅长,如果刘院长和其他校领导有什么更好的名字,那我们还是选择一个最好听的名字吧。”

“我倒是觉得《学术星空》这个名字就很好了,反正我是想不到什么更好的名字了,回去之后我再问问其他校领导的意见吧。”

接下来的时间里,宁晨又和刘旭讨论了一些这家学术期刊中的各种细节问题。

宁晨希望能够把这家学术期刊,做成一家精品的学术期刊,不求每期发表论文的数量,而是要格外注重论文发表的质量。

期刊创建的前期,宁晨只想做一本主刊,这本主刊不限制任何的论文研究方向,只要论文的质量足够优秀,就是可以被期刊接收的。

宁晨暂定期刊每个月发布一期杂志,里面收录10篇左右的论文,如果期刊接收的出色论文比较多的话,宁晨也会考虑提升每期论文发表的数量。

等到之后期刊的关注度上升,宁晨会再考虑增加子刊的事情。

听完了宁晨的想法后,刘旭点了点头,说道:

“不错,宁老师,你对于创建学术期刊的事情,已经考虑得十分全面了。回去我再和其他校领导商议一下,没问题的话,就准备推进这件事情了。”

“好的,那就麻烦刘院长了。”

以宁晨一个人的力量,还是没法办成一家学术期刊的,因为其中涉及到的东西很多,宁晨也只能在其中起到带头的作用,还是需要以高校作为期刊的创建单位。

盛州大学的校领导在经过商议之后,完全通过了宁晨的这些想法,甚至连任何的学术期刊细节也没有更改,也没有再起其他的名字。

这家学术期刊的创建,对于盛州大学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都会有很大的提升,这也是为什么学校愿意支持宁晨这个想法的主要原因。

往大了说,这家学术期刊的创建,甚至能够提升整个华国的学术影响力,而不仅仅是对盛州大学有益的一件事情。

为了创建这家学术期刊,盛州大学安排了多个新的工作岗位,这里有全职的岗位,也有兼职的岗位。

而宁晨则是作为《学术星空》的重要人物出现,不仅作为期刊的主编之一,同时也将担任期刊首席审稿人的工作。

期刊编辑同时担任审稿人的事情,在学术界并不算多见,但以专业能力来看,宁晨确实非常

适合作为审稿人的角色出现。

准备好了这些工作之后,盛州大学正式对外公布了,《学术星空》创建的消息,并欢迎国内外的科研人员,向《学术星空》进行投稿。

与此同时,宁晨也安排自己的星辰科技,在学海上面同步宣传了这个消息。

这个消息引起了非常大的关注,很多人都乐观的认为,这会是一家华国最优秀的学术期刊。

“真没想到,盛州大学竟然也创建了自己的学术期刊了。不过有宁晨在,这家学术期刊至少能够保证很高的下限,同时也拥有无限的上限。”

“这是否代表着,从此以后我们不再需要往国外的学术期刊投递论文了?希望国内各大高校也能够增加将论文发表在国内学术期刊上的奖励金额,这可以提升论文作者将论文投递向国内学术期刊的意向。”

“太好了,我们终于可以拥有一家国际顶级的学术期刊了。希望《学术星空》也能够吸引一些国外科研者来投递论文,不仅仅将影响力局限在国内。”

在《学术星空》正式成立之后,很快便收到了一些论文的投递。

能够这么早就进行论文的投递,足以说明这些论文投递者早就完成了论文的撰写,甚至在这之前已经有了其他的理想投递期刊。

但他们能够将论文投递向《学术星空》,足以说明《学术星空》已经引起了很多科研者的关注。

作为期刊主编之一和期刊的首席审稿人,《学术星空》的创建,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宁晨的工作量。

不过宁晨还是非常享受这些工作的,对别人的期刊进行审稿,宁晨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新的灵感。

另外,这件事情一直是宁晨多年以来的一个梦想,当这个梦想真的实现的时候,宁晨自然是愿意花费精力投身于其中的。

当然,这些第一批投递向《学术星空》的论文,整体的质量还是稍微差一些的,宁晨觉得应该是期刊刚刚成立的事情,很多学术界大佬还处于观望状态,而也有一些论文,应该是其他期刊退稿之后,再投递向《学术星空》的。

宁晨也并不急着去发布第一期的期刊,宁晨更倾向于宁缺毋滥的观点,如果真的凑不出十篇高质量的论文,宁晨也不会强行找一些质量不够的论文去凑数。

让宁晨有些没有想到的是,一段时间之后,陶辙轩竟然主动向期刊的邮箱投递了一篇论文。

惊讶之余,宁晨也并没有因为论文投递者是陶辙轩,便放松对论文审稿的严格程度,而是保持着一视同仁的态度。

而最后的结果,也没有让宁晨感到失望,这篇论文的确是一篇研究价值非常高的论文。

甚至即使这篇论文投递向数学界的四大期刊,也是有很大可能被期刊所接收的。

宁晨不知道,陶辙轩之所以会在《学术星空》刚刚成立的时候,就向《学术星空》投递论文,是因为和自己的私交,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

但对于陶辙轩的捧场,宁晨还是非常的感激的。

又过了一段时间,宁晨又收到了一篇来自于苏国物理学家——弗拉基米尔投递的论文。

因为宁晨同时擅长多个学科,所以很多方面的论文,宁晨都具有审稿的能力。

这篇论文同样是一篇质量很高的论文,宁晨觉得足以达到发表顶刊的水平。

对于国外专家投递的论文,宁晨也会降低一些硬性的标准,暂时不会强制使用汉语进行论文的撰写。

毕竟推广汉语的事情还是得一步一步的来,一开始就强制使用汉语的话,会劝退绝大多数的国外学者的。

终于,经过一个阶段的审稿工作,期刊第一期的论文数量,已经积累得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