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学术星空》是一家新的学术期刊,在期刊发布的第一年,是没有任何的影响因子的。

这也让《学术星空》无法被划分进SCI的任何一个分区之中,无法得到准确的评价。

但在六月份之后,一切就将变得不同了。

相关的学术评价机构,会根据两年内期刊中论文的被引量,来计算期刊的影响因子。

其实这对于《学术星空》来说,是一件比较吃亏的事情,因为《学术星空》发布的时间还不到一年,其中的很多论文还来不及被其他的论文作者去引用。

不过毕竟每一家学术期刊,总都得经历它们的第一年,宁晨对于《学术星空》第一年的影响因子,也没有任何硬性的要求。

可当《学术星空》的影响因子正式出炉之后,却引起了大家的极度震惊。

“《学术星空》第一年的影响因子……竟然达到了102.862?”

大家都知道,这个数据有多么的可怕。

这代表着,《学术星空》期刊发表的论文,平均每一篇论文的被引量达到了一百左右。

这对于一家刚刚成立不到一年的学术期刊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其中,论文在上面投递的几篇论文,大大的拉高了这個数据的平均数。

宁晨的每一篇论文,都获得了数百次的被引量,而每一个研究对应领域的学者,基本都要引用宁晨论文中的部分内容。

要知道,即便是《自然》、《科学》、《细胞》这三家国家上的顶级学术期刊,它们的影响因子也只有六七十左右。

这代表着,单从论文的影响因子来看,《学术星空》完全已经达到了世界学术顶刊的水准。

当这个消息传播开来之后,很快引起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

“虽然影响因子并不能完全代表一家学术期刊的论文水平,但这已经是衡量一家学术期刊的重要依据了。除了少数专业性非常强、非常小众的学术期刊之外,《学术星空》几乎是影响因子最高的学术期刊了。”

“从这之后,《学术星空》恐怕将要和‘NSC’划分到同一个级别了。很多优秀的论文,除了《学术星空》之外,在其他的学术期刊上是根本看不到的。”

“作为《学术星空》的主编之一及首席审稿人,宁晨也是《学术星空》的主要作者。自从创办了这家期刊之后,宁晨就再也没有在其他的学术期刊上面发表论文了。”

不出大家所料的是,在这之后,很多高校便更改了他们发表论文的奖励。

如果能将论文成功发表到《学术星空》的主刊上面,论文作者可以得到的奖励将是独一档的,甚至超过了发表到《自然》、《科学》和《细胞》的奖励。

即使是发表在《学术星空》的子刊上面,论文作者也可以得到一笔不菲的奖励。

当然,这样的奖励也并不容易得到,因为现在的《学术星空》投稿难度非常大。

本来《学术星空》就对每一期论文的发表数量进行严格的限制,而且因为《学术星空》火热,现在每天向《学术星空》投递的论文数量都很多。

除非是质量特别出众的论文,否则的话,是很难获得期刊的接收的。

而随着影响因子的更新,《学术星空》也正式被划分为SCI一区的学术期刊,并成为世界学术界公认的综合类学术顶刊。

……

不知不觉中,宁晨已经留校有一段时间了。

这个时候,盛州大学也认为,宁晨应该承担一些教学任务了。

虽然科研成果对于高校来说,是更容易看见的成绩,但教学方面的工作同样也不容忽视。

只有提升了教学质量,才能够保证学生的能力,长远看来,是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而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上,盛州大学不希望宁晨和其他的老师一样,只是正常的进行一些课程的讲解,这样的话,就太浪费宁晨的能力了。

经过学校领导的商议,最终决定希望宁晨能够每周进行一节数学和一节材料类课程的授课。

这种课堂的规模,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大课,而是直接在礼堂里进行。

这样的话,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将宁晨的作用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得知了学校这边的建议之后,宁晨也是对于这个方案非常的赞同。

这让宁晨不需要仅仅教授某几个班级而已,而是可以同时教授这两个专业几乎所有的学生,讲课的效率将大大的提升。

而对于宁晨具体的授课内容,盛州大学也是给予了宁晨足够的发挥空间。

只要是包含在这个两个专业之内的知识,宁晨便可以自由的选择,不必拘泥于某一本教材。

不过当宁晨正式开始准备起这项工作的时候,也感觉到了这项工作的困难之处。

虽然盛州大学对于宁晨的具体教学内容,并没有进行任何的限制,但因为宁晨需要面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这让宁晨很难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如果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课程,那部分低年级的学生并没有相应的基础,恐怕无法听懂宁晨讲解的内容。

而如果是那些较为基础的内容,对于研究生来说,又会显得太过简单。

思考了一番之后,宁晨最终决定,以自己的这些科目知识的理解,重新编写一些教材。

这些教材并不会忽略基础知识,但会从一些与之前教材不同的角度,重新对知识进行深度的挖掘。

这样一来,即便是高年级的学生,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新的收获。

之前宁晨在对这些教材自学的时候,就发现很多的大学教材,在编写方面并不算是合理。

即便是以宁晨这样的学习能力,也很难仅仅凭借教材去理解知识,还需要结合很多的课外资料。

宁晨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件事情。

经过数日的撰写之后,宁晨总算是完成了一部分的教材编写工作。

在教材的命名上,宁晨也没有去考虑什么复杂的名字,直接命名为《数学(一)》和《材料学(一)》了,甚至连“大学”的字样都没有添加。

因为这些教材的学习,并不会对学生的年级有任何的限制,宁晨觉得就算是一些特别优秀的中学生,也完全有能力理解这些课程。

完成了这两套教材的编写之后,宁晨将这些两本教材的电子版文件,向学校提交了上去。

当杨连华看到宁晨编写的这本《数学(一)》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极其惊讶的。

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创造力非常强大的教材,整个教材的编写思路,没有任何的局限性,而是单通过宁晨的个人理解,单纯的从数学本身出发,进行的教材编写。

按照宁晨的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数学的底层逻辑,而不是机械的按照教材的内容学习,以通过应试为目的。

而当刘旭等人,看到宁晨编写的《材料学(一)》的时候,心中也是与杨连华有着类似的感受。

其实不少大学教材的编写者,在教材的编写上面较为敷衍,夸张的说,甚至只是把一些内容进行排列、组合与删改,最后便成为了一本新的教材。

相比之下,宁晨编写的教材则是进行了很多全新的工作,并不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删改的层面上。

9月份,新的学年到来,随着新生军训的结束,大家都准备好开始新的学期了。

宁晨这边,也即将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大学授课生涯。

宁晨大学教学生涯的第一节课是数学课,上课的地点在盛州大学的礼堂。

包括数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在内的上千名学生齐聚礼堂,准备好了上这节别开生面的课。

各种不同年级的学生,聚在一起听同一节课,这在教育领域算是非常少见的事情。

由于这门课程的特殊性,这门课程并不是必修课,甚至也不算是考查课,对于学生是否来听课,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

可即便如此,礼堂下面还是坐满了学生,连很多没有工作安排的老师,都来到了现场进行听课。

宁晨来到礼堂台前,微笑的说道:

“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宁晨正要开始讲课,不知下面谁突然喊了一声“起立”,转而礼堂下面坐着的学生全都站了起来,齐声喊道:“老师好!”

宁晨对于这样的场面,也是感到非常的意料之外。

看大家整齐配合的样子,宁晨知道这样的场面应该并不是突然发生,而是早就准备好的。

其实这样的上课仪式感,在大学课堂中并不多见,大部分大学课堂上,都默认取消了上课起立的仪式,而是直接开始上课。

不过作为老师,宁晨对于这样的场面还是感到非常的感动。

“同学们好,请坐!”

这样的上课仪式,让大家都有了更好的精神头,认真严肃的对待这次的课程。

第一次进行大学授课,就是在如此大的场合,台下坐着这么多的学生,这对于宁晨来说,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好在宁晨之前就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而且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最终宁晨还是顺利的完成了这一次的课程。

整整两个小时的课程,中间没有任何的休息,可下面的学生,并没有一个人感到疲惫,而且全程认真听完了宁晨的课程。

听完了宁晨的这节课,他们都感觉收获满满。

从礼堂里出来的是,同学之间都不禁议论起了这一门全新的课程。

“原以为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应该很难听懂宁老师的课,毕竟宁老师可是未来的菲尔兹奖获得者。但是宁老师的课却并不晦涩,甚至讲得比其他老师还要更加生动形象。”

“这套教材编写得确实非常有水平,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能够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并从中得到很多的收获。”

“只可惜,这样的课一周也就只有一节而已了。如果每周这样的课多一点儿就好了,那样其他的数学课就可以取消了。”

除了对宁晨的课程非常满意之外,大家也对于宁晨编撰的这本教材非常的认可。

这本教材编写得简略得当,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内容,而在一些难点的部分,又添加了许多宁晨自己的理解。

即便是对这本教材进行

自学,只要是学习能力不差的学生,都可以至少学懂个大半。

很快,宁晨编撰这本教材的消息,就传到了外界。

秋成同在看到宁晨编写的这本《数学(一)》的时候,不禁感觉到大为震撼。

这本教材对于学生应付各种考试,或许没有直接的帮助。

但如果能够参透教材中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未来在数学上的研究,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阅读完了这本教材之后,秋成同心里有了在水木大学推广这本教材的想法。

不过因为这是宁晨自己编写的教材,秋成同担心宁晨只想在盛州大学内部进行这本教材的教学,所以还是需要先提前确定一下自己的想法。

想到这,秋成同与宁晨进行了联系。

秋成同先是对宁晨编撰的这本教材进行着肯定,并期待宁晨能够继续完成下一部分的教材的编写。

在这之后,秋成同也询问起宁晨有关这个教材的教学对象的问题。

“宁老师,这套教材你是否只想在盛州大学内部使用?如果你愿意开放这套教材的授权的话,我希望也能够在水木大学推广这套教材,与盛州大学开展相似的授课方式。”

得知了秋成同的想法,宁晨爽快的回答道:

“秋教授,只要您愿意的话,我也非常愿意推广这套教材。在我编写这套教材的时候,就没有过把它当作是内部教材的想法。”

宁晨所说的话并不假,即便宁晨是盛州大学的老师,但在培养人才的问题上,宁晨并不会仅仅局限在盛州大学这样一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