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用刀)

万历四十七年七月初,熊廷弼终于奉旨离京,带着尚方宝剑前往辽东。同行的自然少不了熟知辽东情况的陆总旗。

当然,此时的陆诚,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小小的总旗。而是一跃成为大明王朝的一位千户大人。

从总旗直接跨过试百户、百户、副千户,连升几级,达到千户,这升职的速度不可谓不快。

边军的总旗,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官,千户大人却已经是正五品的武官了。

之所以能够升迁这么快,自然少不了熊廷弼亲自开口为陆诚请封,也离不开陆文昭的从中运作。

如今,朝廷已经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熊廷弼身上,指望着熊廷弼能够力挽狂澜。对于熊廷弼的一些请求,朝廷自然是立刻答应了下来。

反正只是一个小小的千户而已,在朝堂上那些大臣们眼中,也只是一个小小武官。又不是要钱要兵,有什么不能答应的?

而且,如今辽东一片糜烂,大家躲着还来不及,谁也不愿意去辽东。陆诚这个主动想要送死的,也没人会在乎。

当然,陆诚这个千户现在也是个光杆司令,朝廷只给了一份任命文书,一套铠甲一把刀,一匹战马,一块腰牌。

至于兵马,要陆诚到了辽东,自行招募。

即便如此,陆诚也已经很满足了。有了千户这个职位,起码可以光明正大的拥有一支千人的队伍。

至于兵马,辽东有的是溃兵,关外有的是战马。

而且,真要说起来,陆诚现在也不是一无所有,起码还有丁修和丁显两个兵。

跟随熊廷弼出了京都城,朝着辽东进发,陆诚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一段戏词:“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

熊廷弼毕竟已经是50岁,又是文臣出身,赶路的速度自然不可能太快。

在没有离开京城之前,朝廷就已经收到辽东传来的消息,后金已经攻下了开元。

当陆诚与熊廷弼一行人刚走出山海关,就又收到前方传来的战报,后金已经攻下了铁岭。至此,整个辽东的局势变得更加危急。

八月初,熊廷弼终于赶到了海州,与杨镐完成交接,第二天便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往辽阳。

一路上,到处都是往西边逃窜的辽东军民。

看到这种景象之后,熊廷弼立刻下令,派出所有的人手,劝止逃难的军民。

如果让辽东的军民都逃向关内,整个辽东无人可用,那就彻底完了。

早在10年之前,熊廷弼就曾奉命安抚辽东,在辽东军民心中也是有一定威望的。

故而,也有一部分军民被劝阻,不再逃难,反而跟着熊廷弼赶往辽阳。

毕竟,如果还有最后的一丝希望,谁也不愿意离开故土逃难。

在此期间,陆诚也收拢了一些逃兵,暂时让丁修和丁显两人带着。

等赶到辽阳的时候,陆诚已经收拢了七八十个逃兵,总算不再是光杆司令了。

当然,这些逃兵年龄参差不齐,大多因为吃不饱饭,瘦弱不堪,根本没多少战斗力。

好在离开京城的时候,陆诚特意提醒熊廷弼,让他尽可能的购置一些粮草带着。

有了这些粮草,让那些逃兵们吃饱了饭,他们才愿意一直跟着。

一行人进入辽阳城之后,才发现整个辽阳城一片冷冷清清,街道上没有多少行人,沿街的店铺也大多都已关闭。

看到这种景象,熊廷弼忍不住一声感叹:“10年之前,老夫安抚辽东之时,辽阳城虽不算富庶,也算是繁华。可如今这等景象,实在是让人堪忧。”

陆诚看了眼周围的情况,开口劝道:“大人,如今您已经来了,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一行人进入辽阳衙门之后,才发现衙门都已经空了,除了守门的和几个差役,整个衙门都是冷冷清清。

熊廷弼大怒,叫来一个衙役,开口责问道:“你们的知州大人呢?府衙的人手呢?”

“回大人,我们的知州大人害怕女真人攻过来,已经带着一家老小躲到城外去了。”

“真是岂有此理,身为地方主官,不失守土保民,反而率先逃跑。陆千户,你立刻带人前去城外,把知州李尚存及其家眷都给我抓回来。”

“是,大人。”

陆诚一挥手,丁修、丁显立刻带着几十个兵丁,跟随陆诚一起出了城。

这几十个兵丁,自然不可能都是最近收拢过来的溃兵,主要还是熊廷弼离开京都之时,带过来的护卫队。

不说具体的战斗力如何,这些护卫队起码都是青壮,且配备了刀、枪、弓箭等武器,有不少还着了甲。

听说要去抓知州,衙门里立刻跑出来一个衙役,要给他们带队。

陆诚带着人马来到城外一处位置隐蔽的庄园门口,大手一挥,就把这一处庄园给围了起来。

庄园门口的护卫立刻戒备起来:“这里是知州大人的府邸,你们是什么人?竟然敢来这里捣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