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大斯拉夫计划
“梅特涅!你这个缺乏远见的家伙!贝尔格莱德是那么好拿的吗?是谁给你的权利,去签如此愚蠢的条约!”
科罗拉夫伯爵虽然是个克罗地亚人,但是他对他那些受苦受难的同胞们毫无兴趣。
科罗拉夫伯爵是一个大德意志主义者,他现在反而更担心,在奥地利得到贝尔格莱德和波斯尼亚地区之后,俄国会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他觉得自己这一次一定能将梅特涅扳倒,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刚才的话已经将奥地利帝国政府得罪了个遍。
实际上,和科罗拉夫伯爵担心的一样,沙皇虽然表面上答应了交易,但他还是和普鲁士方面接触了。
对于沙皇的支持,威廉四世当然是愿意接受的。虽然沙皇曾经在粮食危机中,坑过普鲁士一次,甚至间接导致了威廉三世的死,但是在奥地利这个恶邻的强大威压之下,腓特烈·威廉四世急需盟友。
另一方面,只要英法不继续反对俄国在海峡的霸权,俄国也没必要维持和奥地利的盟友关系。
毕竟奥地利人拿走的可是斯拉夫人的土地,作为第三罗马的皇帝,早晚要光复所有斯拉夫人的土地。
尼古拉一世的野心,从来不只是黑海的霸权而已。
尼古拉一世名义上是要光复君士坦丁堡,完成第三罗马帝国近五百年的梦想,但实际上他要的是整个巴尔干,以及一切和俄国接壤的土地。
亚历山大一世还在位时,尼古拉曾经提出过一个《西斯拉夫计划》,目的是建立一个从易北河到近东,从亚得里亚海到北冰洋的斯拉夫帝国,只不过由于过于疯狂被否决了。
现在尼古拉一世已经成为了沙皇,再也没有人可以否决他的提议了。
为了实现西斯拉夫计划,在沙皇的授意下,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专家们配合特别第三科,编写了一本小册子,在四处散播。
他们鼓吹建立一个泛斯拉夫联盟,和欧洲对抗。俄国打着解放斯拉夫各种兄弟、保护东正教徒免受迫害的旗号,给巴尔干地区人民进行洗脑。
这个小册子上有六大核心内容。
第一,所有斯拉夫人必须被“解放”,他们所生活的地区都应该和俄国合并。
第二,这个联盟必须包括君士坦丁堡,连同它周围的马尔马拉海,博斯普鲁斯海峡和亚得里亚海。
第三,君士坦丁堡将作为联盟的第三首都。
第四,泛斯拉夫联盟必须忠于沙皇,沙皇是联盟的首领,其他各王国则由沙皇选定的君主进行统治。
第五,联盟将包括八个王国:沙皇俄国、波西米亚—摩拉维亚—斯洛伐克王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罗马尼亚王国、匈牙利王国、希腊王国、君士坦丁堡王国。
第六,波兰、阿尔巴尼亚、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应该直接隶属于俄国。
这个计划虽然在当时看起来有些荒诞可笑,但在其被提出后的数百年间,俄国从未放弃实现这个计划。
与西斯拉夫计划相对应的,还有东斯拉夫计划,只不过涉及到部分地区本书不做讨论。
为了实现罗曼诺夫家族的光荣与梦想,俄国和奥地利之间必有一战。
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也就是多瑙河两公国此时已经是俄国的保护国,并且有喀尔巴阡山脉阻隔,所以沙皇不认为奥地利会进攻这两个区域。
所以奥地利的东进方向只有一个,而作为巴尔干之钥的贝尔格莱德已经落入其手中,那么塞尔维亚就成了阻止奥地利帝国染指巴尔干的最后屏障。
俄国自然会为其提供军事训练,出售给其先进的武器和技术,但仅凭塞尔维亚就想挡住奥地利还是有些太天真了。
所以俄国要大力支持普鲁士,让其成为牵制奥地利的重要力量。
虽然奥地利人用他们的行动和话语,告诉世人他们的重心在意大利半岛,但沙皇不会相信这些,他只相信自己的判断。
俄国与奥地利的短暂同盟关系,不过是想要独霸海峡的俄国与想要夺取贝尔格莱德的奥地利,达成的交易而已。
历史上,1833年俄国对奥斯曼的“军事援助”事实上把黑海变成了俄国的内湖。
俄土同盟条约的秘密条款中,奥斯曼帝国承认,黑海海峡对俄国军舰开放,并为了俄国利益,封锁达达尼尔海峡,禁止任何其他国家的舰队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借口,驶入黑海海峡。
再加上涅谢尔洛夫这个亲英派的误导,俄国始终认为他们与英国有和平,共同称霸的可能,而奥地利才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这一世,在弗兰茨的干预下,英国没能让俄国放弃《俄土同盟》,所以俄国依然保持着黑海的霸权和对海峡的控制权。
这让俄国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英国人不再是他们在近东的主要威胁,而与他们一样的传统陆权国奥地利才是。
于是乎开始对奥地利严防死守,但没有达到目的的英国人并不满足,驱逐法国势力,只达成了他们一半的目标。
英国人要的是近东霸权,法国、俄国一个都不能留,历史上打击奥地利不过是顺手为之。
现在埃及海军已经覆灭投降是早晚的问题,法国人的近东影响力基本归零,能与英国争夺近东霸权的便只剩下俄国了。
至于所谓的俄土同盟,不过是一张随时可以被抛弃的废纸而已。
恐怕相信这纸盟约会起作用的,只有俄国人自己。
历史上,在帕麦斯顿的巧妙运作下,利用伦敦会议成功制定了《海峡公约》,废除了俄国人在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两海峡的特权。
取而代之的是将黑海海峡置于在国际社会的监督之下,直接葬送俄国人近百年的努力,同时也留下一堆有争议的问题,最终成为了克里米亚战争的导火索之一。
暂代外交大臣的坎宁虽然不像帕麦斯顿那样激进,但长期在奥斯曼帝国工作的他十分了解俄国的威胁性。
想要保持英国的世界海洋霸主地位,就决不能让俄国冲出黑海。但当务之急是逼迫埃及投降,至于单方面制裁俄国是不可能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再次召开五国会议商谈如何对付俄国。
科罗拉夫伯爵虽然是个克罗地亚人,但是他对他那些受苦受难的同胞们毫无兴趣。
科罗拉夫伯爵是一个大德意志主义者,他现在反而更担心,在奥地利得到贝尔格莱德和波斯尼亚地区之后,俄国会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他觉得自己这一次一定能将梅特涅扳倒,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刚才的话已经将奥地利帝国政府得罪了个遍。
实际上,和科罗拉夫伯爵担心的一样,沙皇虽然表面上答应了交易,但他还是和普鲁士方面接触了。
对于沙皇的支持,威廉四世当然是愿意接受的。虽然沙皇曾经在粮食危机中,坑过普鲁士一次,甚至间接导致了威廉三世的死,但是在奥地利这个恶邻的强大威压之下,腓特烈·威廉四世急需盟友。
另一方面,只要英法不继续反对俄国在海峡的霸权,俄国也没必要维持和奥地利的盟友关系。
毕竟奥地利人拿走的可是斯拉夫人的土地,作为第三罗马的皇帝,早晚要光复所有斯拉夫人的土地。
尼古拉一世的野心,从来不只是黑海的霸权而已。
尼古拉一世名义上是要光复君士坦丁堡,完成第三罗马帝国近五百年的梦想,但实际上他要的是整个巴尔干,以及一切和俄国接壤的土地。
亚历山大一世还在位时,尼古拉曾经提出过一个《西斯拉夫计划》,目的是建立一个从易北河到近东,从亚得里亚海到北冰洋的斯拉夫帝国,只不过由于过于疯狂被否决了。
现在尼古拉一世已经成为了沙皇,再也没有人可以否决他的提议了。
为了实现西斯拉夫计划,在沙皇的授意下,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专家们配合特别第三科,编写了一本小册子,在四处散播。
他们鼓吹建立一个泛斯拉夫联盟,和欧洲对抗。俄国打着解放斯拉夫各种兄弟、保护东正教徒免受迫害的旗号,给巴尔干地区人民进行洗脑。
这个小册子上有六大核心内容。
第一,所有斯拉夫人必须被“解放”,他们所生活的地区都应该和俄国合并。
第二,这个联盟必须包括君士坦丁堡,连同它周围的马尔马拉海,博斯普鲁斯海峡和亚得里亚海。
第三,君士坦丁堡将作为联盟的第三首都。
第四,泛斯拉夫联盟必须忠于沙皇,沙皇是联盟的首领,其他各王国则由沙皇选定的君主进行统治。
第五,联盟将包括八个王国:沙皇俄国、波西米亚—摩拉维亚—斯洛伐克王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罗马尼亚王国、匈牙利王国、希腊王国、君士坦丁堡王国。
第六,波兰、阿尔巴尼亚、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应该直接隶属于俄国。
这个计划虽然在当时看起来有些荒诞可笑,但在其被提出后的数百年间,俄国从未放弃实现这个计划。
与西斯拉夫计划相对应的,还有东斯拉夫计划,只不过涉及到部分地区本书不做讨论。
为了实现罗曼诺夫家族的光荣与梦想,俄国和奥地利之间必有一战。
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也就是多瑙河两公国此时已经是俄国的保护国,并且有喀尔巴阡山脉阻隔,所以沙皇不认为奥地利会进攻这两个区域。
所以奥地利的东进方向只有一个,而作为巴尔干之钥的贝尔格莱德已经落入其手中,那么塞尔维亚就成了阻止奥地利帝国染指巴尔干的最后屏障。
俄国自然会为其提供军事训练,出售给其先进的武器和技术,但仅凭塞尔维亚就想挡住奥地利还是有些太天真了。
所以俄国要大力支持普鲁士,让其成为牵制奥地利的重要力量。
虽然奥地利人用他们的行动和话语,告诉世人他们的重心在意大利半岛,但沙皇不会相信这些,他只相信自己的判断。
俄国与奥地利的短暂同盟关系,不过是想要独霸海峡的俄国与想要夺取贝尔格莱德的奥地利,达成的交易而已。
历史上,1833年俄国对奥斯曼的“军事援助”事实上把黑海变成了俄国的内湖。
俄土同盟条约的秘密条款中,奥斯曼帝国承认,黑海海峡对俄国军舰开放,并为了俄国利益,封锁达达尼尔海峡,禁止任何其他国家的舰队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借口,驶入黑海海峡。
再加上涅谢尔洛夫这个亲英派的误导,俄国始终认为他们与英国有和平,共同称霸的可能,而奥地利才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这一世,在弗兰茨的干预下,英国没能让俄国放弃《俄土同盟》,所以俄国依然保持着黑海的霸权和对海峡的控制权。
这让俄国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英国人不再是他们在近东的主要威胁,而与他们一样的传统陆权国奥地利才是。
于是乎开始对奥地利严防死守,但没有达到目的的英国人并不满足,驱逐法国势力,只达成了他们一半的目标。
英国人要的是近东霸权,法国、俄国一个都不能留,历史上打击奥地利不过是顺手为之。
现在埃及海军已经覆灭投降是早晚的问题,法国人的近东影响力基本归零,能与英国争夺近东霸权的便只剩下俄国了。
至于所谓的俄土同盟,不过是一张随时可以被抛弃的废纸而已。
恐怕相信这纸盟约会起作用的,只有俄国人自己。
历史上,在帕麦斯顿的巧妙运作下,利用伦敦会议成功制定了《海峡公约》,废除了俄国人在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两海峡的特权。
取而代之的是将黑海海峡置于在国际社会的监督之下,直接葬送俄国人近百年的努力,同时也留下一堆有争议的问题,最终成为了克里米亚战争的导火索之一。
暂代外交大臣的坎宁虽然不像帕麦斯顿那样激进,但长期在奥斯曼帝国工作的他十分了解俄国的威胁性。
想要保持英国的世界海洋霸主地位,就决不能让俄国冲出黑海。但当务之急是逼迫埃及投降,至于单方面制裁俄国是不可能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再次召开五国会议商谈如何对付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