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播出,立刻在全国各地引发不小的轰动和热议。

    很快地,就把之前备受争议的首届优秀新诗奖活动的热度压了下去。

    这年头的报纸报道说华夏电视机的销量,正在以每年12%的速度暴增,仅仅1982年一年,就销售了超过840万台,现如今,华夏大城市的电视机普及率已经到了86%。

    小城市的电视普及率也有70%以上。

    虽然大多是黑白电视,但每100户华夏城市家庭里,就有至少75台电视机,当然那,农村电视的普及率就没这么高,还不到5%。

    因此,80年代的电视收视率的统计,主要集中在城市里。

    偏偏非常契合《舌尖上的中国》的目标受众,毕竟这年头能买得起电视机的,哪怕是黑白电视机的,不能说是“人均万元户”,但也至少是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的富户。

    《舌尖上的中国》所展示的华夏传统家常菜,立刻就把观众们变成了“美食的俘虏”。

    甚至有的专门把吃饭的时间,调整到节目播出的时间,就着《舌尖上的中国》才下饭!

    《自然的馈赠》、《民以食为天》、《味蕾的乡愁》、《五味的调和》,以及《时间的滋味》,每一集的时长,都在40分钟左右,然而观众非但不觉得长,反而还嫌弃有点短。

    一个接一个的电话,打到了中央台准备好的热线上,男女老少都有,特别是老干部。

    除此之外,中央台还借鉴到了燕京台办春晚的经验,跟《文艺报》、《光明报》等报纸合作,办了个临时性的专栏,专门刊登关于《舌尖上的中国》的读者来信。

    一时间,收视爆表,舆论沸腾,反响热烈,好评如潮,就差锣鼓喧天,鞭炮齐响。

    连带着方小将这个顾问兼原著作者,隔三差五都会收到半個篮子的读者来信。

    而且,就在《舌尖上的中国》播出的第三集,文化部门召开了相关的研讨会。

    作为头等功臣的方言,自然像汪曾其这个总顾问一样,绝对不能缺席。

    “小方!”

    “汪老!”

    方言看着老顽童般的汪曾其,相互寒暄了起来。

    汪曾其问道:“这次的优秀新诗奖,觉不觉得委屈?”

    “委屈倒谈不上,就是觉得蹊跷。”

    方言皱了皱眉,“为什么一二等奖的安排会那么奇怪?”

    汪曾其如实相告,说有“热心人士”给主办方写信,指名道姓说像舒亭、方言这样年轻的作者,如何与艾清这些个大诗人并列?

    但事实上,原件谁也没看见,而是由作协一位分管诗歌评奖的书记转达的,就是在他的强烈建议下,才不得不重新考虑评选结果。

    方言能隐晦地听出,这是作协里有人从中作梗。

    然而,汪曾其没说出具体是谁,方言也默契地没有刨根问底,选择把话题转移。

    汪曾其悄声说:“待会儿想好怎么说《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之处了吗?”

    方言笑了笑,“勉强想到了几点,全当作抛砖引玉吧。”

    汪曾其轻拍了下他的肩,“那可太好了,接下来你要多发言。”

    方言一怔,“那您呢?”

    汪曾其嘿然一笑道:“我当然是给你摇旗呐喊,加油助威。”

    方言哭笑不得,“您这……您才是总顾问。”

    “你不也是总策划嘛!咱们俩半斤八两,就不要推来推去了,就这么定了!”

    汪曾其语重心长道:“老了,就要把机会留给你们年轻人。”

    “老汪这话说的不无道理。”

    忽然间,夏偃出现在他们的身后。

    同行的还有石方雨等电影局领导,以及各大制片厂厂长。

    “夏老,石局长……”

    方言挨个打招呼,轮到新闻纪录片制片厂时,秦明激动地握着自己的手,可劲地摇!

    毕竟,《舌尖上的中国》是在他任上出的成绩,更进一步,指日可待。

    “这次研讨会,除了讨论《舌尖上的中国》,还要商量这次出访日本的各项安排。”

    夏偃慈眉善目道。

    方言一问才知,这趟代表华夏文艺界出访的,除了自己,还包括夏偃、石方雨等人。

    文学界的数量极少,去的主要是电影界。

    “方老师,《舌尖上的中国》的拷贝已经送去了日本。”

    石方雨说,除此之外,《那山那人那狗》、《城南旧事》、《一代妖后》、《火烧圆明园》等电影的拷贝也已经送到了松竹电影公司,不出意外的话,会在访日期间,陆陆续续地上映。

    而作为《那山那人那狗》的编剧兼作家,方小将自然要跟松竹电影公司的人见面。

    “已经定好要在哪家电视台播出《舌尖上的中国》了吗?”

    汪曾其作为随团成员之一,很是好奇。

    石方雨笑道:“定好了,富士电视台。”

    方言耐心地听着,富士是由松竹、东宝、等日本电影大厂共同参与创立,彼此合作得很密切。

    由于《舌尖上的中国》一部分的投资和设备来自于松竹的赞助,松竹得到了日本的发行权,当然肥水不流外人田,更何况富士目前是日本,乃至东亚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台之一。

    而港台以及东南亚这边,电视方面就交给亚视,院线则交给夏夢来负责。

    “可惜欧美那边,我们是两眼一抹黑。”

    石方雨叹了口气,说不知道该找哪家电视台,通过什么渠道让《舌尖上的中国》播映。

    方言道:“我倒有个建议,可以跟洛城18台联系。”

    夏偃眼前一亮,“小方,接着说。”

    方言说,洛城18台成立于1977年,是洛杉矶的第一家多语言电视台,其中就有专供华人的华语电视频道,观众几乎覆盖全美大部分的华人华侨。

    石方雨急切地问:“那您能跟电视台取得联系吗?”

    “我之前做《拯救大兵瑞恩》新书推广的时候,曾经接受过这家电视台的采访。”

    方言道:“我可以试一试,但我不敢保证一定能办到。”

    夏偃摆了摆手,“不要有压力。”

    “对对对,千万不要有压力。”

    石方雨他们激动不已,不管成功与否,他们都会记住方老师的这个人情!

    方言考虑到不管写信,还是发电报,都很不便,随即打算到日本的时候再打长途电话。

    毕竟,国内能打国际长途的地方并不多。

    …………

    研讨会结束之后,文化、外交、宣传等多部门联合创办了一个临时的突击培训班。

    但凡是访问团的成员,基本上都要参加。

    方言也不例外,在培训班里遇到了桥本结衣和铃木洋子。

    “方老师,我们没有辜负您的期望,《午夜凶铃》第一部分的译稿已经初步完成了。”

    桥本结衣咧嘴发笑道。

    方言拍手称快,“果然我没有看错人,真的是太辛苦你们了!”

    “哪里哪里。”

    铃木洋子扬了扬手,反倒是感谢方老师能继续给她们这个难得的机会。

    桥本结衣欣然同意,毕竟不是所有人能像她们这么幸运,能接二连三地给美国国家图书奖、芥川龙之介奖得主等于一身的大作家打下手,做翻译工作。

    方言好奇不已,“芥川龙之介奖?”

    “您托我寄给我父亲的信,我已经收到回复了。”铃木洋子说:“我父亲让我向您转达好消息,您被评为第89回芥川龙之介奖得主。”

    “还有这种好事?!”

    “其实奖项早就公布了,原本他是想等您到访日本时再说,给您来一个大大的惊喜。”

    “哈哈,现在我已经感受到惊喜了。”

    方言大为意外,刚要往下问,突然迎面向自己走来一个很久不见的老熟人——

    王益!

    就见他洋溢热情地伸出了手,“方老师。”

    “小,不,应该要改口。”

    方言亲切地称呼这位在亚洲司的随员。

    王益微笑道:“别别别,您还是继续叫我‘小王’吧。”

    方言半开玩笑道:“听说这次大领导的演讲稿,是你草拟的?”

    一提到这事,王益兴奋不已。

    怎么也没想到能接到这么重大的任务,明明自己还是级别最低的科员。

    “真是了不得啊!”

    方言笑了笑,“接下的日本之行,也要多多拜托你了。”

    “义不容辞,方老师!”

    王益斩钉截铁,眼神坚定。

    方言拍了拍他的手臂,忍不住赞叹道:“目光如炬,贵不可言。”

    在此之后,过了小半个月,华夏代表团正式出发,访问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