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兰的爹爹李学儒本是一个老学究,在后梁村私塾执教。

    有一次,小惠能在家看书,看累了,信步来到了卢溪河岸边的河堤树荫下看书。

    小惠能看完书,就望着卢溪河,想着书里的内容发呆......

    太阳慢慢升上了中天,小惠能看着棉絮般的白云在自己脚下荡来荡去。小惠能仰望着天空,心想:时候不早了,该回去了。

    当小惠能站起身来,刚想往回家的路上走,这时,一只红鹰从天空飞驰而来,飞落在他头顶上空六米高的上空盘旋,“吱吱”地叫,不时还向小惠能点头。

    开始时,小惠能没怎么留意,冲在头顶上空的那只飞鹰点了点头,就径自回家往。

    而那只飞鹰,却跟着小惠能,在他头顶上空,“吱吱”不停地叫唤,好像在叫小惠能随它前往另外一个地方。

    面对此况,小惠能心有灵犀通鸟语,微笑着向飞鹰招了招手,说:“可爱的飞鹰,请你在前面引路吧。”

    那只飞鹰也好像领会了小惠能的意思,停落在他的肩上振翅点头,便展翅低飞,在前面引路。

    小惠能随着那只飞鹰来到一座小山坡,上到坡顶,山风吹来,似有朗书之声。

    小惠能举目远眺,见山上树木葱茏,鸟雀欢唱,一片林海之中,露出了青灰的瓦顶。

    那是什么地方?好奇心驱使小惠能沿着小道而去。

    注定小惠能与小兰的爹爹李学儒的私塾有缘,他这么一上去,走上了一条与儒家相牵的道路。

    穿过小树林,一间像是学堂、又不是学堂赫然入目:青灰色的墙壁被风雨剥蚀得斑斑驳驳,墙脚下泛起了一层深绿色的青苔。

    他刚走近墙壁前,听到从里面传出一阵朗朗的读书声……他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站在墙壁外面听起来。

    那只飞鹰见自己的使命已完成,便向小惠能点点头,“吱吱”叫了几声,便振翅高飞了。

    此时,李学儒正在教他的学生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小惠能这不听尤自可,这一听,竟听上了瘾。

    李学儒行“儒家”师表,讲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近段日子,教他的学生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国文”经典……

    李学儒是新州集成一带的老学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武双全,但凡村里及邻近村有天聪的小孩,家长送来求学的,他都乐意施教。

    李学儒不仅德高望重,而且深知人间冷暖、世态炎凉。

    小惠能自那次在墙外偷听上了瘾后,每天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来到这里,站在私塾外墙偷听。

    其实,有人在外面偷听,李学儒早已发觉,只是不知道偷听者是他李家的恩人小惠能,只是不忍心点破而又坏了他无能为力交“拜师费、请拜师酒”的规矩。

    这一天,小惠能和往日一样,赶来私垫外面偷听李学儒上课。

    听着,听着,突然一阵天昏地暗,狂风大作,紧接着,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李学儒动了恻隐之心,叫他的学生李文光去把在墙外面偷听的小孩叫进来。

    小惠能进入学堂后,甫一见面,李学儒发觉近段日子站在私垫外面偷听的人,竟然是他李家的恩人小惠能,不由得内心“格登”一跳……

    当小惠能见到塾师竟然是他认识的小兰的阿爹时,恨不得脚下有条缝钻进去……

    李学儒叫小惠能坐下后,考他这段时间向他的学生教授过的“儒家”思想、“国文”经典之类的知识。

    小惠能听后,内心“格登”一跳,心想:难道自己隔墙偷听的事被小兰阿爹发现了?

    为慎重起见,小惠能耍起小聪明,假装糊涂地摸着脑袋回答:“学儒叔,您问的‘儒家’思想、‘国文’经典之类的知识,我未学过,乍懂啊!”

    其实,他的小聪明又怎么能瞒得过李学儒呢!

    只见李学儒把惊堂木一拍,像对待他的学生那样,威严说道:“把手伸到教台上,把我刚才教的《训蒙幼学诗》背诵一遍,每背漏一句,就罚打一下惊堂木!”

    听到李学儒如此一说,小惠能暗自庆幸起来。

    塾师要罚,意思就是默认了他是他的入室弟子了。

    于是乎,小惠能把他的过目不忘和听后不忘的特长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效仿着李学儒的举止神态,抑、扬、顿、挫,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把《训蒙幼学诗》背诵了一遍:

    天子重贤豪

    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

    ……

    李学儒听完后,浑身轰然一震。想不到这个与自己的女儿小兰年纪差不多的小孩,竟有如此惊人的记忆力,其天赋不在他小女之下。

    这可是孔圣人儒家思想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核心精髓呀!李学儒隐隐地感到眼前的小葱惠能,将来必成大器。

    这么多年来,在他的学堂里,李学儒所教的学生中,除了自己的女儿小兰,可从来都没有见过有如此聪慧的人。

    如今,站在眼前这个小子,一开口就不同凡响,可见他宿具慧根,心湖底处自有更为不凡的潜质。

    这次照面,李学儒打心中对这个小子产生喜欢之情,但他深知自己在小惠能面前每一个表情的分量都会引起的后果,故此,并没有将这种想法表露出来。

    李学儒只是神色平淡地问:“你在外面听了多长时间了?”

    小惠能真诚地望着李学儒说:“有十多天了。”

    李学儒有感而发:“你这个人也挺老实的。”

    小惠能诚恳地说:“请先生开恩,您大人不记小人过。”

    李学儒试探地:“你为何喜欢学文呢?”

    他坦言相告:“我妈常常对我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您是方圆几十里最有学问的人……”

    李学儒追问:“你每天站在墙外听得如此入迷,这是何故?”

    小惠能双手往外一摊:“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缘由,总之,自从听了您教念的诗文后,我每天就会忍不住地跑到这里来听。”

    “啊,看来你跟我们儒家有说不清的缘分。”李学儒扬起手中的经书,递到他的面前,问,“你站在墙外听了十多天,你知道这是什么经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