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窦寺有一位专门讲经的法师——讲主,他对佛理研究得十分透彻,所以,讲起经来可以说是天花乱坠,地涌金莲。

    这一天,他照例在法堂开讲经论,照样讲的几百名听众如痴如醉,鸦雀无声。

    当他讲到“圣贤与凡夫的区别”时,更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大谈特谈贤圣的高贵与神奇、凡夫的卑贱与渺小……

    突然,台下发出一声冷笑:“嘿嘿……”

    讲主定睛一看,原来是个大肚子和尚。

    也只有布袋和尚敢在这种神圣庄严的场所肆意胡来。

    讲主说:“布袋和尚,你不同意我讲的吗?”

    布袋和尚站立起来说道:“大道无名,大阐无声,大悟无道,大真无外,大觉无妄,大私无我,大寂无定,大用无为,大法无乘。讲主,你果能了却圣凡之情,我将布袋连底倾!”说着,他将手里的布袋高高拎起。

    然而,讲主虽然嘴里头头是道,心中并无证悟,所以哑口无言,无法答对。

    布袋和尚收起布袋,大笑着走出法堂。

    法堂外,传来了他的吟诵之声:

    腾腾自在无所为,

    闲闲究竟出家儿。

    若睹目前真大道,

    不见纤毫也大奇。

    万法何殊心何异,

    何劳更用寻经意。

    心王本自绝多知,

    智者只明无学地。

    ……

    悠悠然,春风三度,秋雁三归,布袋和尚又老了三岁。

    布袋和尚虽然举止荒唐,行无定轨,颠三倒四,却没有忘记自己的俗家弟子蒋摩诃已经闭关三个年头,应该出关了。

    布袋和尚按时回到应家山,为蒋摩诃启关。

    蒋摩诃一露面,布袋和尚立刻问道:“今日出关,何时入关?若有出入,即非禅关;若无出入,谁号禅关?有无一致,出入齐观。无为直指,菩提涅盘。”言罢,又说偈曰:

    关非内外绝中央,

    禅思宏深体大方。

    穷理穷玄消息尽,

    更有何法许参详。

    蒋摩诃闭关三年,功夫大为长进,禅心异常灵明,马上迎着布袋和尚的禅机,追问道:“如何化导?”

    布袋和尚一顿禅杖,吟出了一首千古不昧的偈语:

    肩挑明月横街去,

    把定乾坤莫放渠。

    遇圣遇凡俱坐断,

    寂光圣地可安居。

    好一个“遇凡遇圣俱坐断”,蒋摩诃如同醍醐灌顶,豁然之间大彻大悟了!

    一钵千家饭,

    孤身万里游。

    青目睹人少,

    问路白云头。

    一千多年前,在两浙,在闽南,人们时常看见一僧一俗、一胖一瘦、一个着袈裟、一个穿儒袍,两个人结伴而行。他们或者招摇过市,或者涉足山川,云水四方,游走天涯。

    三百六十日,过眼成空,幸有山岚江涛,天然画卷好如梦;

    八万四千法,修心趣真,依稀灵鹫岳林,龙华树下最清凉。

    一天,他们师徒来到长汀溪。

    二人同浴温泉,清洗尘埃。突然,蒋摩诃发现,布袋和尚脊背上长着一只眼睛!

    他下意识地惊叫起来道:“和尚,原来你是佛呀!”

    布袋和尚一笑,对他说:“我被你窥破,师徒二人的缘分也就到了。我当去了!”

    蒋摩诃心中明白,师父所说的“去”,就是圆寂。虽然大彻大悟的人心无挂碍,但当他得知将要与师父永别,还是忍不住唏嘘起来。

    布袋和尚哈哈一笑,道:“男子汉,大丈夫,如何作小儿女态?好啦,我与你相聚数年,也算是有大因缘。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这就是佛法啊!”

    师徒二人遂即返回奉化。

    他们首先来到应家山的那间茅屋,布袋和尚对蒋摩诃徐徐说道:“你身后留下子子孙孙,盼望他们富贵吗?”

    蒋摩诃说:“富贵岂能长久,但愿世世代代的子孙久远即可。”

    布袋和尚随即拿出了他从不离身的布袋,传授给蒋摩诃,说道:“我别无它物,将这只布袋赠给你,你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将为衣冠之家。”

    辞别了蒋摩诃,布袋和尚独自一人从应家山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岳林寺。

    这一天,三月初三。

    当天夜里,布袋和尚在岳林寺东廊的一块四尺见方的大青石上跏跌端坐,说了一首偈子:

    弥勒真弥勒,

    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世人,

    世人俱不识。

    说完,他微微一笑,汨然而逝。

    这时,岳林寺里的僧人们才忽然明白了,天哪,这个疯疯癫癫又神神秘秘的布袋和尚,原来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啊!

    坐卧桥头,心随流水缘到海;

    死坐石边,性顺寒冰觉至盘。

    这一天,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

    当第一缕阳光撕裂笼罩在大地上的夜幕,当第一声鸟啼划破清晨的寂静,王舍城立刻喧闹起来。

    一大早,城里的民众扶老携幼,车水马龙,涌出城门……

    因为,释迦牟尼佛今天要在城郊的灵鹫山上,宣说神奇的佛法。

    蓝天一碧如洗,深邃而又辽阔。朝阳放射着金色光芒,照射在山洞里,溪水便流淌出金子一样叮当作响的欢唱;阳光播撒在树丛中,树叶上那无数的露珠,闪烁着梦幻般的光泽;平缓的山坡上,绿草如茵,野花烂漫,仿佛铺上了五彩缤纷的花地毯……

    明媚晨光里,佛陀终于登上了金刚法座。

    佛陀安详地闭目静坐片刻,徐徐睁开他那充满智慧的眼睛,慈蔼的目光缓缓掠过每一个人的眼睛,于是,所有人都体会到了一种无限温暖的愉悦……

    这时,大梵天王从灵鹫山顶走了下来,单膝跪地,敬献给释迦牟尼佛一支美丽的优昙罗花(金莲花)。

    佛陀接过那含苞欲放的花朵,嘴角微微泛起一缕神秘的微笑,然后将那美丽的花朵默然展示在公众面前。

    看到佛陀以花示众,下面静坐着上千比丘,数万大众,虽然都感受到了一种美妙绝伦的氛围,但宛若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朦朦胧胧,飘飘渺渺,只是不太明白。

    一片茫然中,唯有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尊者,从佛陀的微笑里,顿时体会到了宇宙人生最为神圣的真谛。

    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会心的微笑——就在这一瞬间,他与佛陀心心相印,心心相通了——似乎有一种最美妙、最真切、最清晰的真理的溪流,从佛陀的心田汩汩流入了他的心里……

    灵光一束透寰宇,拈花微笑露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