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霍纳塞克的离开,雷吉-刘易斯成功进入了开拓者的首发阵容,出任先发得分后卫的位置。

    雷吉-刘易斯身高6尺7,和德雷克斯勒一样,开拓者的锋卫高度骤然增加,他们一跃成为了联盟首发身高最高的球队之一。

    萨博尼斯7尺4,甘国阳来到大前锋位置,6尺10,柯西是典型的重型小前锋(他体重已经直逼240磅),外加刘易斯和波特,开拓者再度拥有了超群的首发高度。

    所以新赛季开始前,很多媒体都揣测,波特兰开拓者的防守水平会更上一层楼,他们或许会回到1987、1988年的打法,用波浪式的高强度防守和连续的一对一单打击溃对手。

    但是今晚对阵火箭的揭幕战开始后,开拓者却展现了很特别的起手式。

    争球中,萨博尼斯将球拨给波特,波特过半场就交球给了站在弧顶高位的萨博尼斯。

    开拓者开局落位了一个经典的普林斯顿站位:221站位。

    理论上来说,普林斯顿体系没有明确的位置之分,每个球员都能扮演五个位置的角色。

    这是因为普林斯顿大学在招收球员时,往往得不到天赋顶级高中生的青睐,尤其是那些身材高大的顶级内线。

    一来普林斯顿不是篮球名校,吸引不了篮球天才,二来普林斯顿是常青藤高校,对成绩要求很高,那些只会打球的黑人天赋哥,根本达不到普林斯顿的入学要求,也拿不到奖学金(普林斯顿不提供体育奖学金)。

    因此,皮特-卡瑞尔手里能用的都是一些天赋平庸的普通球员,打完大学比赛进不了职业联赛。

    这些球员身高、体型、速度都不突出,很难找到某个方面的专才,很多时候一个高大中锋都找不到。

    干脆就模糊他们的位置,让他们在场上执行相同的任务,运球、传球、投篮,反而让对手难以防守。

    不过套用到波特兰开拓者身上,情况不一样了,开拓者拥有一群篮球天才,他们可以胜任很多位置和功能,不是出于无奈,而是他们真的可以。

    像萨博尼斯身高7尺4,妥妥的超级中锋身高,但他在外线同样有威胁,他可以打四号位,可以远投,可以传球,可以从三分线外运球朝里发动进攻。

    甘国阳更不用说,这个回合他出现在5号位,作为球队阵地战的中轴点,下个回合他也能去高位,再下个回合他还能去侧翼担任定点投手。

    在NCAA,普林斯顿体系的位置模糊化是不得已,在NBA,普林斯顿体系的位置模糊化,反而可以增强球队的战术变化,将球员的全能性充分发挥出来。

    里克-阿德尔曼之所以想到皮特-卡瑞尔的普林斯顿,就是因为他想到,开拓者的三个内线都是非常全能的中锋。

    他们多才多艺,能里能外,尤其是有一手很好的外线投射,很不错的传球天赋,能将普林斯顿体系的无奈,转化成优势。

    可惜的是,迪瓦茨已经离开去了波士顿凯尔特人,阿德尔曼对此很是痛惜,在他心里迪瓦茨比萨博尼斯更适合这套体系。

    位置模糊化能拔高球员和球队的上限,相应的,战术必然更加复杂,球员要思考的东西更多。

    位置固定、战术套路固定的战术体系,球员们一旦知道自己的定位,在球场上走流程就可以了。

    像早些年开拓者走“两减一增”策略,战术的发起就是靠控球后卫,侧翼球员绕切、卷切即可。

    更早一些,像1987年最简单,起手就是给阿甘低位拉开单打,有人包夹就传球,没人包夹就站在外面看。

    换个没上过大学的高中生过来练一个上午,到下午他就能知道比赛怎么打了。

    普林斯顿体系就不同,他和三角进攻很像,强调球员的自主性,要根据防守形势,自己做判断,决定怎么打。

    这就非常考验球员的篮球智商,场上的比赛经验,个人技艺,还有球员之间的默契度。

    在221的站位后进行进攻起手,皮特-卡瑞尔留给开拓者的战术手册里,有几百种后续变化。

    一个训练营想把这些变化完全吃透,并灵活运用到比赛中,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也难怪开拓者队内有质疑的声音,过去简单高效的战术策略都拿4个冠军了,怎么还要学新东西?

    鲍比-贝尔曼和阿德尔曼一起对这些战术进行了筛选和精简,某些不适合NBA规则和节奏的,过于复杂,传球跑位要求太多的变化被取消。

    只留下一些经典的,战术迷惑性强,适合NBA情况的战术,加入到日常训练中。

    即便经过筛选,这些套路也能分成三大系列,十几个基本方案,上百种后续变化。

    依旧颇为复杂,所以,开拓者开局第一次进攻打得并不成功。

    甘国阳在低位,和波特进行沟通,想打一个高位串联的战术。

    甘国阳到牛角位给波特做掩护,波特传球给萨博尼斯,自己借助掩护空切到篮下。

    萨博尼斯有三个选择,自己投,直塞给空切篮下的波特,或者给阿甘。

    结果这球波特传球、空切的速度不够快,而萨博尼斯在做选择时犹豫了。

    火箭的防守已经跟上,波特在篮下没有机会去了底角,萨博尼斯最后不得不把球给到甘国阳,甘国阳牛角位接球面对奥拉朱旺——一个高位串联战术,结果变成了甘国阳在牛角位持球和奥拉朱旺单挑。

    面对奥拉朱旺,甘国阳在试探步后跳投出手,奥拉朱旺防的很到位,及时干扰,球在篮筐上转了一圈掉了出来。

    这时,普林斯顿体系的另一个问题出现了:因为四五号位站位都靠外,所以他们很难冲抢前场篮板。

    普林斯顿体系并不重视前场篮板,因为他们用的都是身体素质平庸,个子不高的球员,能及时退防就不错了,还抢什么前场篮板?

    但开拓者不同啊,雷吉-刘易斯补上首发后,开拓者的平均身高是联盟翘楚,还有阿甘和萨博尼斯两个前场篮板能力很强的内线。

    不抢前场篮板无疑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也是开拓者需要整合、解决的问题。

    这球不中,场边鲍比-贝尔曼就冲甘国阳喊:“你应该突破桑尼!篮下拉空,这也是一个机会!”

    贝尔曼说的没错,面筐冲击确实是个机会,不过甘国阳也有自己的想法,奥拉朱旺这球防的很到位。

    站位精确,左右都没留缝隙,拉开两步,就是放甘国阳投,如果突,不一定能过,同时侧翼刘易斯和阿甘显然缺乏默契,离的太近,没有拉开足够的空间。

    没办法,刘易斯中距离精准,但三分球不是他的强项。

    在训练营,刘易斯已经着力开发训练自己的三分。

    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成的,至少要一个赛季磨练。

    开拓者的普林斯顿第一攻,在球员不够默契的跑位和配合中,草草了事。

    这是意料之中的情况,而火箭队的战术非常简单明确,低位给到奥拉朱旺单打萨博尼斯。

    萨博尼斯在体型上大了奥拉朱旺一大圈,不过奥拉朱旺依旧利用速度和脚步,内转身后,右手的高勾手出手命中,拿下比赛第一分。

    进球后,奥拉朱旺回防,对甘国阳道:“桑尼,球队都不敢让你来防守我了吗?”

    甘国阳笑了笑,道:“萨博尼斯对付你已经足够了。”

    奥拉朱旺又说:“你们打得是什么狗屁战术,你这么没种在外面投的吗?”

    甘国阳没有回答,这次轮到他到外围来接球策应,甘国阳选择直塞牛角位,给到萨博尼斯。

    萨博尼斯接球后,观察了一下,突然一个脑后传球,给到侧翼利用甘国阳掩护空切篮下的柯西。

    柯西双手扣篮得手!

    一个漂亮的走后门战术,利用了普林斯顿体系中的“切离”,拉空三秒区给三号位制造了绝对的空挡。

    进球后,阿甘和萨博尼斯、柯西击掌,这种跑出完全空位,然后成功打进的战术,带来的兴奋感,真是截然不同。

    场下,阿德尔曼和鲍比-贝尔曼也很兴奋,虽然他们面无表情,但从这球能看出,开拓者的球员真的很有打这套体系的天分。

    萨博尼斯虽然不是一个组织型中锋,但他小配合的传球真的非常出色,手大,出球快,动作隐蔽,塞球精准,最适合打这种空切套路球。

    不过像这种成功的后门战术并不容易打成,开拓者首发五个人战术默契度还是不够。

    尤其是雷吉-刘易斯,他在这套体系中参与感不强,他本来就是新人,刚来到开拓者,新接触普林斯顿。

    跟着来回跑了好几个回合,球都没怎么摸到,摸到球他也犹犹豫豫,不知道下一步怎么打。

    是传,还是投,还是突?很多时候他选择回传给甘国阳或者波特,导致了无效传球,让球队进行陷入滞涩。

    而火箭队借助机会连续打反击,肯尼-史密斯拿球就冲,冲篮下被甘国阳跟上钉板大帽。

    奥拉朱旺跟上拿下前场篮板,暴起单手扣篮得手。

    阵地进攻中,火箭队也是全力往篮下吊球,让奥拉朱旺单打。

    奥拉朱旺打不进,索普会冲上来补,或者往外传给麦克斯韦尔或者肯尼-史密斯突击。

    总之,火箭的打法简单粗暴,这就是当初开拓者用过的比赛风格。

    而现在开拓者有点张飞绣花的感觉,绣了大半节,确实绣了几朵花,可一看比分,落后火箭4分。

    约翰-韦策尔的担心是对的,采用新体系的开拓者没有适应,他们在比赛中用脑太多了。

    不是说打比赛不要动脑子,而是高速的NBA对抗中,本能和默契占大多数。

    当你开始大量思考,意味着你要犹豫,你一旦犹豫,对手的防守就做好了准备。

    第一节普林斯顿不仅没有给开拓者带来流畅的进攻,反而像生了锈的水管子,断断续续,滴滴答答。

    首节打完,双方战成了27:23,开拓者落后火箭4分。

    23分的得分,不是开拓者进攻应有的水平。

    节间休息时,鲍比-贝尔曼提醒所有人,“我们的体系并不是犹豫不决,我给了你们每个人做选择的权力,你们要用好这个权力。当然,我们还需要时间,我相信你们,相信你们会用脑子去解决问题。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我也有足够的耐心!”

    贝尔曼给球员们打气,不过说实话,他心里没什么底。

    私下里他已经和里克-阿德尔曼商量好了,实验两个礼拜。

    如果情况不妙,战绩不佳,就要考虑回归原来更简单的策略。

    作为卫冕冠军,压力是非常大的。

    不过甘国阳看起来很放松,他询问沙洛夫,自己第一节拿了几个助攻。

    “应该是三次助攻。”

    “三次?不可能,应该有四次,我传给彼得洛维奇那球不算助攻吗?”

    “他从底线运球切入篮下,假动作晃起对手才上篮,应该不算。”

    “是吗?我看动作连贯,以为算是助攻呢。三次…马马虎虎。”

    甘国阳在心态上显然比教练更稳定,打球这玩意儿就好像开车。

    开快车的时候,往往司机不害怕,坐在副驾的人紧张的要命。

    贝尔曼和阿德尔曼就好比坐在副驾的领航员,虽然他们规划着路线,但方向盘和油门,在甘国阳的手里和脚下,他心里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