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水相逢,估计以后也不会有什么交际,李定安只是稍稍惊讶了一下。

    回过头,他又指了指展柜:“麻烦你取一下这幅油画!”

    销售员的眼睛“噌”的就亮了:昨天就是他守柜台,也是他接待的李定安,看的就是这一件。

    后面来了熟人,李定安又把画还了回来,也没刻意交待什么,他也就没在意,不想今天又来了?

    而且还这么早,摆明会场刚开门,就到这儿的……

    “李老师竟然对油画也有研究?”销售员登时激动了起来,又压低了声音,“这东西很值钱吧?”

    “外国的文物,能值多少钱?就随便看看……”

    李定安笑了笑,不动声色的接过画框。

    有点沉,能感受到金属材料特有的质感,外框应该是铝合金,而且挺厚。

    古代当然没这东西,肯定是后做的,但迎着光能看到画框表面一团挨着一团的牛毛纹,不但多,还很密。基本也就能推断出画框装的时间挺久,少些也有十年八年。

    尺寸倒是不大,长宽都是七十公分左右,算下来差不多四平尺。透过玻璃,能够看出画布用的是细纹亚麻。

    再看画:背景是一座教堂,塑形立体,结构严密,而且极其华丽:螺旋状的雕花大柱,暗金色的穹顶……不出意外,应该都是铜的。

    背景色系有点偏暗,基调趋于低沉,乍一看就像暮色初临,却没来得及点灯的那种感觉。画中的人物却异常的光鲜:好似单独打了一道光束,照在了修士的脸上,不是一般的亮。

    而且对比极其鲜明:白的地方像抹了粉,红的地方像涂了胭脂。

    胡须纯白,没有一根杂色,脸上皱纹密布,年龄怎么也有七十以上。带着礼拜帽,穿着牧师袍,脖子里围着一圈白色的硬领。

    脸上没什么表情,感觉挺严肃,但在华丽的教堂背景以及极具反差的光效下,庄重与圣洁扑面而来。

    最底下右下角的位置,作者还署了名:Joseph。应该是英文,如果翻译成汉语的叫法,就是“约瑟夫”……嗯,反正没什么印象。

    相对而言,李定安对油画研究的不算多,但并非不懂,他至少知道这幅画好在哪:色彩浓厚,形像立体,对比鲜明,人物生动。

    他还能通过螺旋立柱、暗金穹顶、暗色系的强光黑影画法,以及浓郁的巴洛克宗教绘画风格,推断出这幅画大致出自十八世纪。

    恰好就是乾隆在位时期。

    这是简单点的,学油画的大都能认出来的。难的也有:除了常见的油画技法,李定安竟然在这幅画中看到了国画画法,而且不止一种。

    构图用的是直线白描:这是唐朝吴道子发明的,至今都还是国画中人物画的主要技法之一。

    填彩用的是双钩设色:大致就跟描红差不多,比如这一块是黑色,那就先用黑色线条勾出轮阔,然后再填色。

    这种技法更早: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中就有,同样的,如今依旧在用。

    人物脸部著色却又用的是三白法,类似于京剧脸谱化妆,主要特点就是颜色突出,对比鲜明。就像这幅画中修士的脸。

    除了这些,好像还有写意派的混描,工笔重彩派的分染,人物派的战笔水纹……而且技法都很娴熟,也很协调,并非浮皮潦草的凑一堆。

    再结合乾隆时期的时代背景,能将这么多国画技法和油画技法融会贯通,而且画的这么好,好像就只有像冷枚这样的宫廷画师?

    当然,肯定不是他,不然早认出来了。

    那就只有和他同为如意馆供奉,精通西洋画并擅人物肖像的画师,比如王幼年、张为邦、永泰等名家。

    但这些人李定安都不怎么了解,想验证,就得找到这些人的作品,一位一位的对比。

    就挺麻烦,如果用系统又觉得划不来:这幅油画售价四十万,说高不高,说低不低。但与技能点比起来,也就将将十分之一。

    琢磨了一会,李定安立起画框:“能不能拆开看一下?”

    霎时,销售员的表情跟便秘一样:“李老师,真不行……”

    确实有点强人所难:毕竟是古董,还是最不易保存的字画类,谁也不知道画布和颜料老化到了什么程度。

    一个不小心,不是把画撕破,就是揭掉颜料……这样倒好办,李定安不买也得买。

    怕就怕粘掉一点,当时没看出来,事后却又被其他买主发现,就只能销售员自己负责……

    李定安点点头,表示理解,陈静姝也凑近了一点,一脸好奇:“感觉挺清楚,你拆开准备看什么?”

    “想看看画布……”

    怕销售员起疑,李定安说的稍有点含糊:“那个时候,中外织法大相径庭,机器更是天差地别,织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一样。但现在用颜料盖着,压根看不出来,就只能拆开看看背面,再摸一摸。

    除了织法,颜料也肯定有区别:我们用的除了丹砂、赭石、青金石之类的天然矿石,大多都是从植物的花、茎、叶中提取的。但油画颜料的成份……应该说是来历,不是一般的复杂……”

    其实不止是复杂,而是奇葩:红色来自罂粟花籽,绿色是铜和砷盐调配……其实就是砒霜,看影视剧就知道:要么药直接就是绿的,要么中毒后吐出来的是绿汁。

    紫色是海蜗牛的腺体分泌物,棕色是木乃伊干尸磨的粉,黄色是得黄疸病的牛的尿和铅粉合成……等等等等。

    要么来历比较奇特,要么有毒,传说拿破仑就是用颜料毒死的。还有梵高,因为经常接触铅含量过高的颜料,导致精神错乱,最后开枪自杀。

    就感觉挺离谱……

    陈静姝也懂一些,怔了一下,又低声问:“哪怎么办?”

    李定安想了想:“先买了再说……”

    如果看错了,亏也就亏四十万。如果他因为一时犹豫而没有买,之后却被别人买走,最后还证实和他怀疑的一模一样,估计得后悔的砸好几天的康子。

    所以还不如直接买下来,回去后慢慢研究……

    说买就买,李定安不假思索的掏出了卡:“包了!”

    “好嘞!”

    销售员回应者,接过画框,又仔仔细细的瞅了几眼。

    然并卵,他除了觉得画的挺逼真,跟照片似的,再什么都看不出来。

    但既然是李老师看中的,肯定是好东西……

    暗暗狐疑,他拿过了POS机,先刷卡再开发票,手脚很是麻利。

    也就刚收完钱,打印机还“呲呲呲”的吐着发票,不远处传来“嘿”的一声。

    “这幅画卖出去了,不错吗?”

    李定安正看着销售员往盒子里装画,听到声音,下意识的抬起头:林老板?

    怎么又回来了?

    身后还跟着一位……嗯,好眼熟?

    想起来了,孙明方,沪上画院国画馆的馆长,项志清的学生……沪上拍卖会,还和他抢过张大千的《美子出浴图》……

    思忖间,两人也停下了脚步,都瞪着眼珠……那神情,说不出的惊诧。

    昨天才吵过,而且就因为他一句话,好几亿的宋代手抄本就成了明代伪本,林子贤恨不得把李定安活活的啃着吃了,这张脸早印在了脑子里。

    虽然李定安戴着帽子,还戴着眼镜,他还是第一时间就认了出来。刚准备说点什么,林子贤又猛的一顿:李定安拿着画……买主是他?

    孙明方也有点懵:项志清是保力的艺术顾问,凡是遇到看不准,且价值较高的字画类物件,陈静姝大都会请项志清看一看,他又是项志清的得意门生,两人当然不陌生。

    对李定安的印象就更深刻了:就因为他慢了一步,整整四千八百万,眼睁睁的就从眼前飞走了?

    不夸张,一辈子都忘不了……

    就是这打扮……老总不像老总,专家不像专家!

    “陈总……李老师?”

    “孙老师,什么时候来的京城?”

    “前天才到,看了看老师,顺便逛逛文博会……”

    双方打着招呼,林子贤又愣住了:“你们……认识?”

    “当然认识……林总,我给伱价绍一下:这位是保力艺术的陈总,这位是国博的李老师……”

    昨天还不是很清楚,但今天不要太了解,林子贤瞪着李定安,“咯咯吱吱”的咬着牙。

    同时,他还瞄了瞄陈静姝:看着挺年轻,来头却不小?

    好奇了一下,他又怪笑一声,盯着油画:“李专家,看准了没有,你就买?”

    嗯……这语气,这神情,怎么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

    意思是,这画不对?

    东西他的,他不比谁清楚?

    “哈?”

    李定安笑出了声,想了想,又把画取了出来,“确实有点没看准,林总能不能指点指点?”

    林子贤反倒看不懂了:我在讽刺你,听不出来?

    “难得,李专家竟然也有看不准的东西?画当然没问题,不过价格是我自个定的……但你猜专家估价多少:八万……没想到吧?”

    他笑的好不得意,又指了指展柜中还没有收走标签,“李专家,你就没看看作者:佚名……这样你都敢买?”

    听语气……这两人有仇?

    狐疑着,孙明方又看了看画,然后“唏”的吸了口气:竟然是油画,而且连谁画的都不知道?

    更关键的是:四十万……哪值了?

    在国内古玩界,油画绝对属于冷门品类之中的冷门。

    一是不符合国人的审美观,二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不大,九成的玩家和藏友都不会碰这东西,价格自然也就不高。

    比如同样的一件名家之作,国外能拍一百万,到了国内,五十万都悬。

    倒是动不动就有新闻,某国内画家的油画拍出了天价,就比如冷大师,但凡作品上拍就是好几千万,上亿的都有。

    但懂的都懂:毕加索和梵高的作品才多少?

    所以连作者是谁都不知道的一幅油画,专家能给出八万的价格已经相当不错了。

    林子贤敢卖四十万也不算出奇,因为这次展览会是由卖主自己定价,大多数都抱着愿者上钩、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的心态,售价比估价高几倍的物件比比皆是。

    李定安说看的不太准也属正常,常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他不可能什么都懂,而且还是极为小众的西方油画。

    吊诡的是,他却买了,四十万还一分不少?

    标签上那么大的几个字,“经专家鉴定,估价八万”,你没看到?

    就觉得挺想不通。

    转着念头,他又往前靠了靠。

    国内懂油画的专家堪称凤毛麟角,孙明方只是触类旁通,水平普普通通。只能看出画的挺不错,光暗对比明显,人物也很形象……

    嗯,有署名:Joseph……约瑟夫?

    历史上叫这个名字的画家挺多,知名的也不少,英、法、德、意,以及瑞士、比利时等国家都出现过。也不乏作品拍出过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天价的大师。

    但肯定不是这些人,不然这东西到不了这里,更不会只卖八万。

    嗯,不对?

    这脸部的染色,感觉用的是国画的渲染技法?

    狐疑间,孙明方掏出手电打了一道光,照在了修士的脸上。

    玻璃有点反光,看的不是太真切。但他研究了半辈子的国画,这根本难不住他。手电稍稍斜了一下,反射出的光晕就跑到了其它地方。

    认真一瞅,修士脸部的颜料调色时好像用的不是油,而是水。不然就会有一层油光,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扑了一层粉一样的感觉。

    不用油调色,还叫油画么?

    再仔细看,用的还是工笔中的分染:就是一只笔蘸颜料,一只笔蘸水,边染边洗,边洗边染。这种方法除了不会在画绢表面留下太多痕迹,还能使颜色渗入画绢或画纸之中,更具生气。

    油画却不同,大都用的是重置法,也就是染一层干了之后再染一层,再加油画颜料比较稠,就像是堆上去的一样,立体效果要更强,更厚重。

    而这一幅,修士的脸却是平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