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
戈壁苍莽,巨山横亘。
这是一座真正的石山,别说树,连颗草都看不到。
正值晌午头,阳光正浓,黑黝黝的石头反射着刺眼的光。
李定安步履轻盈,在乱石间腾挪跳跃,忽而在东,忽而在西,忽而在山顶,忽而在山腰。
两个俄蒙混血的女大学生举着望远镜,双眼放光:“他好强壮?”
“她们说什么?”
范蓉犹豫了一下:“说李老师体力好!”
于徽音只是撇了撇嘴,舒静好却气的不行:“太过份了!”
那么多男人,为什么就盯着李定安不放了?
范蓉想了想:“蒙古的风气……嗯,比较开放,有近两成的女性,都是未婚单亲妈妈!”
“那关李老师什么事?”舒静好更气了,“于小姐,你怎么不生气?”
于徽音语气悠悠:“要生气我早气死了!”
早气死了?
顿然间,舒静好就不敢吱声了。
语气很平静,表情也很正常,但舒静好总觉得,于徽音意有所指。
其实纯属她想多了……
不多时,李定安下了山,停在一处相对平缓的山坡上,不停的转动罗盘。
队员们全围了上去。
“高高下下,疏川导滞,钟水丰物,封崇九山,汨九川……陂鄣九泽,丰殖九薮,汨越九原,宅居九,合通四海……故天无伏阴,地无散阳,水无沉气,火无灾……”
这什么,文言文?
不是没听李定安念叨过,但之前的口诀都类似于“诗”,但这次,一听就非常古老。
范蓉格外的新奇:“舒老师,李老师念的是什么?”
“风水口诀!”
“什么时候的?”
舒静好被问住了:我哪知道!
“是西汉的《堪舆金匮》(中国最早的风水学专著),《史记》和《汉书·艺文志·数术略》中都有收录。”
一群队员全呆住了,直勾勾的看着于徽音:我们全是专业学考古的,跟着李定安还这么长时间,都不知道。
“西汉……好遥远?”
“这算什么遥远?这句话的原文更早,出自《国语·周语》与《左传》……”
李定安扔下罗盘,又拿起航拍图,“所以别奇怪,咱们在周朝时就有堪舆风水、阳宅阴宅的概念了!”
队员们面面相觑:我们奇怪的是这个吗,我们奇怪的是于徽音。
好像看出他们在想什么,于徽音轻轻的笑了笑:“我大学读的是中文系!”
大学读中文系的多了去了……站这儿的全是,包括李老师。
正觉得不可思议,李定安挥挥手:“方志杰,钻!”
众人恍然:墓就在脚底下?
一时间,搬钻机的搬钻机,接钻杆的接钻杆,动作都挺快。
“李老师,这次会是什么规格的墓?”
“不好说,反正不小!”李定安往山下看了一眼,“动静都小点!”
队员们纷纷点头。
这两周以来,李定安带着他们,大大小小找到了二十六座墓,其中不乏突厥二十八长(世袭贵族),匈奴二十四王(世袭贵族)的墓葬。
甚至还有一座突厥的小可汗墓和匈奴的右王墓。
但无一例外,蒙方考古队还不知道,甚至是王永谦都不知道。
因为李定安说的很清楚:以免影响正常的考察行程,等找到风水遗址,才能考虑要不要继续与蒙方合作,以及如何发掘及研究的问题,所以暂时得保密……
队员们都很熟练,用不着李定安盯着,他正好休息休息。
走远了一点,找了块石头,于徽音递来水杯,又往四周看了一下:“这儿,有点怪!”
李定安随口一问:“哪怪了?”
“平龙起于高岗、垅龙汇于明堂、支龙气钟如掌……”
我靠?
李定安都呆住了:“你从哪看的?”
“你的笔记里啊?”
看过我笔记的多了:舒静好、方志杰、小田、小蒋、何安邦、马献明、姚川、程永权……但也只限于笔记。
如果让他们解释,别说明堂、如掌这种形而似、似而非的玄学理论,他们连平龙、垅龙、支龙之类的形势都讲不明白。
更不用说,让他们到实地对应,结合地形。
李定安愣了好久:“还有没有?”
于徽音想了想,又看了看远处的山势:“势止形昂,前涧后冈,龙首之频,鼻颡吉昌……非王既侯。”
李定安眼睛都瞪圆了:见鬼了?
这一句,自己的笔记里可没有……
“你从哪看的?”
“《堪舆金匮》和《葬经》……你不是让我查资料吗?”
不是,这是查资料的问题吗?
没人教,也没人讲过,她竟然能看懂?
甚至能学以致用?
就马献明、姚川、程永权,抱着自个的笔记和资料,堪称是废寝忘食,但结果呢?
所以,这东西真不是看资料就能学会的,不然满地都是风水大师。
也是没想到,于徽音竟然有这个天分?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的?”
“就到蒙古之后。”
这么快?
“学这个干嘛,想改行?”
“哪有?”于徽音摇摇头,“就是看你查资料比较辛苦……”
李定安猝然一顿:就说这段时间,舒静好和几个助理的效率怎么这么高,竟然不用自己帮忙,就可以归纳出相对完善的备用资料?
图也是绘的又快又好,基本不用加班,当天就能把勘察的区域地形图全部整理好?
这下找到答案了……
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这是他们的工作,你不用这么辛苦的!”
“我是帮他们吗?”
于徽音皱了皱鼻子,“我是想让你明白,我不光长的漂亮!”
啥意思,花瓶?
李定安双眼怒突:“哪个王八蛋说的?”
“呵……我自己想的。”
“简直闲的……不是,你这呵,又是跟谁学的?”
于徽音没说话,李定安心里“突”的跳了一下:这眼神?
“不是,你别误会……那两蒙古大学生,我话都没和她们说过?”
哼,和她们有什么关系?
她只是盯着,李定安心里直发毛。
好久,于徽音才放过他,主动岔开话题:“这一座,会不会是汉墓?”
李定安暗暗松了一口气:“朝向依旧是座东朝西,枕山踏水,九成还是匈奴墓。但这墓穴位置肯定是依据《堪舆金匮》定位,再者离汉境这么近,所以说不好就是汉天子赐葬,完全照搬汉俗下葬……”
于徽音惊了一下:“单于墓?”
“陵谷太窄,山坡也太小,平地稍显逼仄,所以墓室不会太大,大概率不是。”
“那除了匈奴单于,还有什么人值得汉天子赐葬?”
李定安想了想,又摇摇头:“所以说很怪!”
理论上是没有的,所以只能祈求墓室没塌,最好再有几样可以证明墓主身份的陪葬品……
……
临驻营地就在不远处,几辆越野围成一圈,又搭了简易的遮阳棚。
折叠桌上摆着饮料、啤酒、牛肉干,还有两个果盘。
在这地儿,水果这玩意真就是奢侈品,但天天都能吃到,就不得不夸一声中国人真有钱。
而这只是表面的东西,看不见的地方做的更多,所以外事司的官员也罢,南戈壁省边防处的军官也罢,基本不过问考古队的具体内容。每天只是扫一眼地理绘图,只要不涉及军事敏感信息,其它的一概不过问。
蒙方的技工和技师基本等于放了羊,大多数的都窝在车里,个别几个出于好奇,才会跟着去看一看。几位教授彻底摸鱼,别说上山,连山跟下都不去,顶多拿个望远镜装模做样的看一看。
应李定安要求,刘秘书并使馆的一位三级秘书专职陪同:尽量伺候好,别让这些大爷捣乱就行。
目前为止,一切还好……
和军官碰了一下,刘秘书抿了一口啤酒,手机又“叮零”的响了一下。
瞄了一眼,歉意的笑了笑,刘秘书走远了一点:“王处长!”
“李定安的电话怎么打不通?”
刘秘书往山上看了一眼:“李老师在山里,信号不怎么好!”
“下山后,让他给我回电话……对了,你们现在在哪里?”
“塔温陶靳盖(蒙古阿尔泰山余脉)南边,离边境线七十多公里。”
王永谦好不惊讶:两周以前,李定安都还在阿尔拜赫雷(前杭爱省首都,翁金河发源地)一带打转,甚至连翁金河的古河道走向都没有确定。
再算算,现在这个位置,已经进了李定安在地图上画出的那个圈里,等于他已经很确定:出国前圈定的遗址范围基本没错。
“他怎么这么快?”
刘秘书朝后看了看,压低了声音:“李老师,应该是在找墓。”
啥玩意?
王永谦一时没反应过来:“他放着遗址不找,找什么墓?”
再听秘书这语气:连他都不太确定,何况蒙方考古队?
摆明就是李定安偷着找的……
“领导,怪我没说清楚……”秘书连忙解释,“李老师说古河道不太好找,只能根据匈奴和突厥各时期的迁徙路线,推断河道的大致走向……
又说游牧民族基本不建城,只会逐水草而居,所以聚落遗址也不太好找,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墓……也确实很有效:听李老师的意思,好像找到了好多,大半都是匈奴和突厥时期的贵族墓葬……”
“他怎么找到的?”
“用罗盘!”
王永谦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匈奴和突厥也信风水?”
“不知道,反正李老师就是靠着找墓,找到这儿的……他还说,离遗址已经不远了……”
一时间,王永谦都不知道说点什么好。
就觉得挺扯淡,问题是,事实就摆在眼前?
一时间想不通,他也不纠结:“这两天,外事司和边防处的那两位,没什么反常吧?”
“没有!”
“国立分校的两位教授呢?”
“也挺正常。”
“那就好!”
秘书心里一动:“领导,是不是什么不对?”
王永谦怅然一叹:“大仓已经查到佳士德拍卖延期的原因了。”
“这么快?”
“快一个月了,已经够慢了!”
“那咱们这边,会不会出现什么变数?”
这是肯定的。
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那些所谓开国可汗、单于的遗物,大仓以后是再别想卖出去了,甚至是公开展览都不行。
不仅于此,为了安抚那几个国家,为了挽回声誉,大仓花费的代价不可估量。
总算缓过了一口气,当然得找找后账……
“盯紧点,一旦发现不好的苗头,及时给我打电话!”
“领导你放心。”
……
已是五月中,山坡上绿意渐浓,草丛中扎着几株小花,红蓝黄紫,鲜艳娇嫩。
起了风,纱窗“哗哗”的响,空气中夹杂着一股淡淡的煤烟味。
秘书轻轻的关上窗户,又乖巧的站在旁边。
藤原紧锁着眉头,一下一下的滚动着鼠标。
照片不多,但很清晰,都是从公共渠道找来的,无一例外,都是李定安。
文字资料却很多,也很杂,以前网上有很多,但现在基本已经搜不到了,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个旮旯拐角里淘出来的。
“京大考古系研究生?”
“古董鉴定专家?”
“熹平石经、《喜微子出浴图》(张大千)、南宋皇子铜椁、《大清皇舆全览图》、八大山人、宁王宝藏……”
藤原越看越惊讶,“会不会是夸大其词,包装宣传?”
“应该不是!”对面的外交秘书拿出手机,“阁下请看!”
上面是一段视频,全是李定安在文博会期间,在大柳树会场内鉴定文物的视频剪辑:恐龙蛋化石、虎牙烟枪、宋代手抄本、信筒、纯金腊斗、粉彩糊斗……
这次就比较直观了,不像之前,只有文字介绍。
每一次,李定安都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史料,将每一件东西的来历、特点、出处、渊源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而且还快。
藤原惊奇不已,叹为观止。
同时,他也算是明白了:是谁坏了他的好事。
但谁能想到,博物馆里偶尔碰到,怎么看都觉得只是大学生的李定安,却是中国知名的文物鉴定专家?
他当时还警惕了一下,甚至试探了一下,但那句蒙语,真的太有迷惑性了,比蒙古人还像蒙古人。
八嘎,太狡猾了……
顿然间,藤原又泛起一丝狐疑:“他懂日语?”
“不是很清楚,但既便不懂,也没关系……”
外使秘书划拉了一下屏幕,“去年苏付彼春拍,他与苏付彼、中国保力都有过深度合作,两家公司与他都很熟悉……
此次佳士德春拍,苏付比和保力都是重点邀请对象,出于种种考虑,两家公司竟拍之前请他参谋一下,再正常不过……”
对啊?
如果这些资料是真实的……不,只要有一半以上真实度,他就应该被称一声“中国最厉害的鉴定师”,为了增加把握,苏付彼与保力请教于他,岂不是很正常?
他又恰好去过阿尔拜赫雷博物馆?
对他而言,是不是同一件文物,或是两件文物有什么联系,可能只需要一眼……
就是他!
藤原重重的吐了一口气:“他在蒙古做什么?”
“与国立大学前杭爱省分校合作,寻找一处建于蒙元时期,具有风水性质的遗址!”
“只是一座遗址?”
“以目前了解到的信息来看,确实是这样。”
“好的,谢谢!”
秘书点点头:“阁下准备怎么做?”
“中国有句古话:来而不往非礼也!”
藤原笑了一下,“以直抱怨,以德报德!”(本章完)
这是一座真正的石山,别说树,连颗草都看不到。
正值晌午头,阳光正浓,黑黝黝的石头反射着刺眼的光。
李定安步履轻盈,在乱石间腾挪跳跃,忽而在东,忽而在西,忽而在山顶,忽而在山腰。
两个俄蒙混血的女大学生举着望远镜,双眼放光:“他好强壮?”
“她们说什么?”
范蓉犹豫了一下:“说李老师体力好!”
于徽音只是撇了撇嘴,舒静好却气的不行:“太过份了!”
那么多男人,为什么就盯着李定安不放了?
范蓉想了想:“蒙古的风气……嗯,比较开放,有近两成的女性,都是未婚单亲妈妈!”
“那关李老师什么事?”舒静好更气了,“于小姐,你怎么不生气?”
于徽音语气悠悠:“要生气我早气死了!”
早气死了?
顿然间,舒静好就不敢吱声了。
语气很平静,表情也很正常,但舒静好总觉得,于徽音意有所指。
其实纯属她想多了……
不多时,李定安下了山,停在一处相对平缓的山坡上,不停的转动罗盘。
队员们全围了上去。
“高高下下,疏川导滞,钟水丰物,封崇九山,汨九川……陂鄣九泽,丰殖九薮,汨越九原,宅居九,合通四海……故天无伏阴,地无散阳,水无沉气,火无灾……”
这什么,文言文?
不是没听李定安念叨过,但之前的口诀都类似于“诗”,但这次,一听就非常古老。
范蓉格外的新奇:“舒老师,李老师念的是什么?”
“风水口诀!”
“什么时候的?”
舒静好被问住了:我哪知道!
“是西汉的《堪舆金匮》(中国最早的风水学专著),《史记》和《汉书·艺文志·数术略》中都有收录。”
一群队员全呆住了,直勾勾的看着于徽音:我们全是专业学考古的,跟着李定安还这么长时间,都不知道。
“西汉……好遥远?”
“这算什么遥远?这句话的原文更早,出自《国语·周语》与《左传》……”
李定安扔下罗盘,又拿起航拍图,“所以别奇怪,咱们在周朝时就有堪舆风水、阳宅阴宅的概念了!”
队员们面面相觑:我们奇怪的是这个吗,我们奇怪的是于徽音。
好像看出他们在想什么,于徽音轻轻的笑了笑:“我大学读的是中文系!”
大学读中文系的多了去了……站这儿的全是,包括李老师。
正觉得不可思议,李定安挥挥手:“方志杰,钻!”
众人恍然:墓就在脚底下?
一时间,搬钻机的搬钻机,接钻杆的接钻杆,动作都挺快。
“李老师,这次会是什么规格的墓?”
“不好说,反正不小!”李定安往山下看了一眼,“动静都小点!”
队员们纷纷点头。
这两周以来,李定安带着他们,大大小小找到了二十六座墓,其中不乏突厥二十八长(世袭贵族),匈奴二十四王(世袭贵族)的墓葬。
甚至还有一座突厥的小可汗墓和匈奴的右王墓。
但无一例外,蒙方考古队还不知道,甚至是王永谦都不知道。
因为李定安说的很清楚:以免影响正常的考察行程,等找到风水遗址,才能考虑要不要继续与蒙方合作,以及如何发掘及研究的问题,所以暂时得保密……
队员们都很熟练,用不着李定安盯着,他正好休息休息。
走远了一点,找了块石头,于徽音递来水杯,又往四周看了一下:“这儿,有点怪!”
李定安随口一问:“哪怪了?”
“平龙起于高岗、垅龙汇于明堂、支龙气钟如掌……”
我靠?
李定安都呆住了:“你从哪看的?”
“你的笔记里啊?”
看过我笔记的多了:舒静好、方志杰、小田、小蒋、何安邦、马献明、姚川、程永权……但也只限于笔记。
如果让他们解释,别说明堂、如掌这种形而似、似而非的玄学理论,他们连平龙、垅龙、支龙之类的形势都讲不明白。
更不用说,让他们到实地对应,结合地形。
李定安愣了好久:“还有没有?”
于徽音想了想,又看了看远处的山势:“势止形昂,前涧后冈,龙首之频,鼻颡吉昌……非王既侯。”
李定安眼睛都瞪圆了:见鬼了?
这一句,自己的笔记里可没有……
“你从哪看的?”
“《堪舆金匮》和《葬经》……你不是让我查资料吗?”
不是,这是查资料的问题吗?
没人教,也没人讲过,她竟然能看懂?
甚至能学以致用?
就马献明、姚川、程永权,抱着自个的笔记和资料,堪称是废寝忘食,但结果呢?
所以,这东西真不是看资料就能学会的,不然满地都是风水大师。
也是没想到,于徽音竟然有这个天分?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的?”
“就到蒙古之后。”
这么快?
“学这个干嘛,想改行?”
“哪有?”于徽音摇摇头,“就是看你查资料比较辛苦……”
李定安猝然一顿:就说这段时间,舒静好和几个助理的效率怎么这么高,竟然不用自己帮忙,就可以归纳出相对完善的备用资料?
图也是绘的又快又好,基本不用加班,当天就能把勘察的区域地形图全部整理好?
这下找到答案了……
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这是他们的工作,你不用这么辛苦的!”
“我是帮他们吗?”
于徽音皱了皱鼻子,“我是想让你明白,我不光长的漂亮!”
啥意思,花瓶?
李定安双眼怒突:“哪个王八蛋说的?”
“呵……我自己想的。”
“简直闲的……不是,你这呵,又是跟谁学的?”
于徽音没说话,李定安心里“突”的跳了一下:这眼神?
“不是,你别误会……那两蒙古大学生,我话都没和她们说过?”
哼,和她们有什么关系?
她只是盯着,李定安心里直发毛。
好久,于徽音才放过他,主动岔开话题:“这一座,会不会是汉墓?”
李定安暗暗松了一口气:“朝向依旧是座东朝西,枕山踏水,九成还是匈奴墓。但这墓穴位置肯定是依据《堪舆金匮》定位,再者离汉境这么近,所以说不好就是汉天子赐葬,完全照搬汉俗下葬……”
于徽音惊了一下:“单于墓?”
“陵谷太窄,山坡也太小,平地稍显逼仄,所以墓室不会太大,大概率不是。”
“那除了匈奴单于,还有什么人值得汉天子赐葬?”
李定安想了想,又摇摇头:“所以说很怪!”
理论上是没有的,所以只能祈求墓室没塌,最好再有几样可以证明墓主身份的陪葬品……
……
临驻营地就在不远处,几辆越野围成一圈,又搭了简易的遮阳棚。
折叠桌上摆着饮料、啤酒、牛肉干,还有两个果盘。
在这地儿,水果这玩意真就是奢侈品,但天天都能吃到,就不得不夸一声中国人真有钱。
而这只是表面的东西,看不见的地方做的更多,所以外事司的官员也罢,南戈壁省边防处的军官也罢,基本不过问考古队的具体内容。每天只是扫一眼地理绘图,只要不涉及军事敏感信息,其它的一概不过问。
蒙方的技工和技师基本等于放了羊,大多数的都窝在车里,个别几个出于好奇,才会跟着去看一看。几位教授彻底摸鱼,别说上山,连山跟下都不去,顶多拿个望远镜装模做样的看一看。
应李定安要求,刘秘书并使馆的一位三级秘书专职陪同:尽量伺候好,别让这些大爷捣乱就行。
目前为止,一切还好……
和军官碰了一下,刘秘书抿了一口啤酒,手机又“叮零”的响了一下。
瞄了一眼,歉意的笑了笑,刘秘书走远了一点:“王处长!”
“李定安的电话怎么打不通?”
刘秘书往山上看了一眼:“李老师在山里,信号不怎么好!”
“下山后,让他给我回电话……对了,你们现在在哪里?”
“塔温陶靳盖(蒙古阿尔泰山余脉)南边,离边境线七十多公里。”
王永谦好不惊讶:两周以前,李定安都还在阿尔拜赫雷(前杭爱省首都,翁金河发源地)一带打转,甚至连翁金河的古河道走向都没有确定。
再算算,现在这个位置,已经进了李定安在地图上画出的那个圈里,等于他已经很确定:出国前圈定的遗址范围基本没错。
“他怎么这么快?”
刘秘书朝后看了看,压低了声音:“李老师,应该是在找墓。”
啥玩意?
王永谦一时没反应过来:“他放着遗址不找,找什么墓?”
再听秘书这语气:连他都不太确定,何况蒙方考古队?
摆明就是李定安偷着找的……
“领导,怪我没说清楚……”秘书连忙解释,“李老师说古河道不太好找,只能根据匈奴和突厥各时期的迁徙路线,推断河道的大致走向……
又说游牧民族基本不建城,只会逐水草而居,所以聚落遗址也不太好找,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墓……也确实很有效:听李老师的意思,好像找到了好多,大半都是匈奴和突厥时期的贵族墓葬……”
“他怎么找到的?”
“用罗盘!”
王永谦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匈奴和突厥也信风水?”
“不知道,反正李老师就是靠着找墓,找到这儿的……他还说,离遗址已经不远了……”
一时间,王永谦都不知道说点什么好。
就觉得挺扯淡,问题是,事实就摆在眼前?
一时间想不通,他也不纠结:“这两天,外事司和边防处的那两位,没什么反常吧?”
“没有!”
“国立分校的两位教授呢?”
“也挺正常。”
“那就好!”
秘书心里一动:“领导,是不是什么不对?”
王永谦怅然一叹:“大仓已经查到佳士德拍卖延期的原因了。”
“这么快?”
“快一个月了,已经够慢了!”
“那咱们这边,会不会出现什么变数?”
这是肯定的。
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那些所谓开国可汗、单于的遗物,大仓以后是再别想卖出去了,甚至是公开展览都不行。
不仅于此,为了安抚那几个国家,为了挽回声誉,大仓花费的代价不可估量。
总算缓过了一口气,当然得找找后账……
“盯紧点,一旦发现不好的苗头,及时给我打电话!”
“领导你放心。”
……
已是五月中,山坡上绿意渐浓,草丛中扎着几株小花,红蓝黄紫,鲜艳娇嫩。
起了风,纱窗“哗哗”的响,空气中夹杂着一股淡淡的煤烟味。
秘书轻轻的关上窗户,又乖巧的站在旁边。
藤原紧锁着眉头,一下一下的滚动着鼠标。
照片不多,但很清晰,都是从公共渠道找来的,无一例外,都是李定安。
文字资料却很多,也很杂,以前网上有很多,但现在基本已经搜不到了,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个旮旯拐角里淘出来的。
“京大考古系研究生?”
“古董鉴定专家?”
“熹平石经、《喜微子出浴图》(张大千)、南宋皇子铜椁、《大清皇舆全览图》、八大山人、宁王宝藏……”
藤原越看越惊讶,“会不会是夸大其词,包装宣传?”
“应该不是!”对面的外交秘书拿出手机,“阁下请看!”
上面是一段视频,全是李定安在文博会期间,在大柳树会场内鉴定文物的视频剪辑:恐龙蛋化石、虎牙烟枪、宋代手抄本、信筒、纯金腊斗、粉彩糊斗……
这次就比较直观了,不像之前,只有文字介绍。
每一次,李定安都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史料,将每一件东西的来历、特点、出处、渊源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而且还快。
藤原惊奇不已,叹为观止。
同时,他也算是明白了:是谁坏了他的好事。
但谁能想到,博物馆里偶尔碰到,怎么看都觉得只是大学生的李定安,却是中国知名的文物鉴定专家?
他当时还警惕了一下,甚至试探了一下,但那句蒙语,真的太有迷惑性了,比蒙古人还像蒙古人。
八嘎,太狡猾了……
顿然间,藤原又泛起一丝狐疑:“他懂日语?”
“不是很清楚,但既便不懂,也没关系……”
外使秘书划拉了一下屏幕,“去年苏付彼春拍,他与苏付彼、中国保力都有过深度合作,两家公司与他都很熟悉……
此次佳士德春拍,苏付比和保力都是重点邀请对象,出于种种考虑,两家公司竟拍之前请他参谋一下,再正常不过……”
对啊?
如果这些资料是真实的……不,只要有一半以上真实度,他就应该被称一声“中国最厉害的鉴定师”,为了增加把握,苏付彼与保力请教于他,岂不是很正常?
他又恰好去过阿尔拜赫雷博物馆?
对他而言,是不是同一件文物,或是两件文物有什么联系,可能只需要一眼……
就是他!
藤原重重的吐了一口气:“他在蒙古做什么?”
“与国立大学前杭爱省分校合作,寻找一处建于蒙元时期,具有风水性质的遗址!”
“只是一座遗址?”
“以目前了解到的信息来看,确实是这样。”
“好的,谢谢!”
秘书点点头:“阁下准备怎么做?”
“中国有句古话:来而不往非礼也!”
藤原笑了一下,“以直抱怨,以德报德!”(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