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邻居的恳求
巴黎城防司令部,原本已经平静一段时间的参谋们再次紧张起来,所有人都在忙着联系医疗队、预备队、汽车,甚至是化学专家。
大批被毒气所伤的士兵正滞留在前线无法运送回来,即便运送回来也无法医治。
(注:氯气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它实际上是与人体的水份反应产生腐蚀性的盐酸,烧伤食道、气管甚至内脏,即便不死也很难恢复)
加利埃尼坐在办公桌前一张接着一张的看着电报,眉头紧锁。
他有些后悔没听夏尔的话,夏尔已经发出警告了,当时加利埃尼也是半信半疑,因此没有进一步调查更没有做准备。
夏尔一走进作战部,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不约而同的将期望的目光投向夏尔。
加利埃尼没有多说什么,开门进山的将一封电报递到夏尔面前:“你的情报是对的,今天凌晨德国人在伊普尔施放毒气,伊普尔防线已全面崩溃!”
不等夏尔回答,加利埃尼又分析道:“目前它的杀伤不算大,根据掌握的情报估计有几千人伤亡。”
几千人伤亡这数字对现代而言或许很恐怖,但在一战时期却稀松平常。
“但是。”加利埃尼话锋一转:“重点在于我们没有反制它的手段,因此整条防线都人心惶惶,生怕德国人会在他们方向使用毒气。”
夏尔点头表示理解。
毒气更可怕的其实是对士兵心理上的打击:
只要呼吸就能致死,那怎么才能避免?
如果无法避免,是否意味着这场战争已经输了,德国人走到哪就占领到哪?
那现在,是不是应该投降?
因为所有的抵抗都没有意义,德国人最终将赢得胜利,抵抗的结果只是徒增伤亡。
或许,德国人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毒气战能对协约国造成这么大的心理冲击,他们更多的是考虑毒气的杀伤率。
而它的杀伤率其实是让德国人失望的:
释放了6000罐18万千克的毒气,最终只造成5000敌人死亡,另外10000人中毒负伤。
中毒负伤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作战能力,他们很可能依旧能扣动扳机朝德军打出成片的子弹。
如果德国人正确认识到毒气战在心理上造成的威胁,他们应该在缺口集中一个集团军的兵力,趁着协约国人心惶惶军心动摇时大规模穿插。
这样一来,协约国防线很可能全线崩溃,一战就是另一个结果了。
“你是否知道更多关于毒气的信息?”加利埃尼问:“比如它是什么物质,有什么特性,是否有什么缓解或医疗的方法等等。”
这不只是为了治疗伤员,更是为了稳定军心乃至研究出反制的策略。
夏尔对此保持着足够的谨慎。
有时“懂装不懂”比“不懂装懂”还难,后者露了马脚顶多就是谎言被戳破,前者如果不小心透出了点什么,那就只有“德国间谍”才能解释得通。
“我没有更多的信息,将军。”夏尔回答:“我所有知道的,只有疑似德国人用毒气做的一个试验。”
加利埃尼眼里透出些失望,不过他又觉得这正常,德国人肯定会对此高度保密。
这时费尔南递上了一封电报:“北方集团军发来的,福煦将军想知道夏尔是否知道更多信息。”
加利埃尼“嗯”了一声,几乎所有人在面对这情况时都会想到吹哨人夏尔,福煦也不例外,他这时应该对自己的作为感到后悔。
然而,总司令部却始终保持沉默,霞飞依旧放不下面子,他或许觉得这比士兵的生命、防线的安全,甚至法兰西的安危都重要。
加利埃尼正要给福煦一个否定的答案,夏尔阻止道:“我虽然不知道那是什么,但我可能有解决的方法,将军。”
“什么?”加利埃尼一脸震惊的望向夏尔,指挥部内的参谋们也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将目光投向夏尔。
加利埃尼疑惑的问:“可你不知道那是什么,怎么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大多数人都认为对付毒气应该“对症下药”,不知道是什么毒气当然不可能解毒。
“只是可能,将军。”夏尔解释道:“之前怀疑德国人会使用毒气后,我做了些准备。”
说着,夏尔返回自己的位置,取出防毒面具送到加利埃尼面前,并对它做了一番介绍。
最后夏尔强调:“我不确定它是否有用,但是……”
“有总比没有好。”加利埃尼说出了夏尔的意思:“情况已经是最糟了,任何装备任何方法都值得尝试!”
“是的,我就是这个意思。”夏尔回答。
“马上加大产量。”加利埃尼打量了一下防毒面具,迫不及待的说:“有多少我们订多少,至少它能保护眼睛。”
加利埃尼对此很有信心,因为那是夏尔发明的装备,他发明的东西无一例外都起到了大作用。
……
这一回,夏尔不再像之前一样不告而别,他选择回家一趟。
不过这其实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因为夏尔什么也不能说。
汽车驶进达瓦兹小镇停在家门口时,夏尔愕然发现家里已挤满了许多邻居,男女都有,他们正在屋里纷纷嚷嚷的说些什么。
邻居们一看到夏尔的汽车,赶忙惊呼着出来迎接:
“是夏尔,夏尔回来了。”
“夏尔,您能想想办法吗?”
“您一定有办法的,救救他们!”
……
夏尔不知道邻居们在说什么,一脸茫然的走进屋。
德约卡忙着招呼邻居们,卡米尔面色苍白的坐在沙发上,一脸为难,她甚至希望夏尔不要回来。
“是这样的。”德约卡解释道:“我们镇有一部分人在第二十军服役……”
夏尔恍然,第二十军就是驻守伊普尔遭到毒气攻击的那支部队,此时还在守着防线。
这些邻居,想必就是他们的家属。
果然,邻居们七嘴八舌的恳求道,有些人脸上还挂着泪痕:
“记得迈克尔吗,夏尔,他是您的同学,他就在第二十军。”
“还有高德曼,他比你大两岁,曾经跟你一起逃过学。”
“救救他们,夏尔,您是我们唯一的希望!”
……
大批被毒气所伤的士兵正滞留在前线无法运送回来,即便运送回来也无法医治。
(注:氯气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它实际上是与人体的水份反应产生腐蚀性的盐酸,烧伤食道、气管甚至内脏,即便不死也很难恢复)
加利埃尼坐在办公桌前一张接着一张的看着电报,眉头紧锁。
他有些后悔没听夏尔的话,夏尔已经发出警告了,当时加利埃尼也是半信半疑,因此没有进一步调查更没有做准备。
夏尔一走进作战部,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不约而同的将期望的目光投向夏尔。
加利埃尼没有多说什么,开门进山的将一封电报递到夏尔面前:“你的情报是对的,今天凌晨德国人在伊普尔施放毒气,伊普尔防线已全面崩溃!”
不等夏尔回答,加利埃尼又分析道:“目前它的杀伤不算大,根据掌握的情报估计有几千人伤亡。”
几千人伤亡这数字对现代而言或许很恐怖,但在一战时期却稀松平常。
“但是。”加利埃尼话锋一转:“重点在于我们没有反制它的手段,因此整条防线都人心惶惶,生怕德国人会在他们方向使用毒气。”
夏尔点头表示理解。
毒气更可怕的其实是对士兵心理上的打击:
只要呼吸就能致死,那怎么才能避免?
如果无法避免,是否意味着这场战争已经输了,德国人走到哪就占领到哪?
那现在,是不是应该投降?
因为所有的抵抗都没有意义,德国人最终将赢得胜利,抵抗的结果只是徒增伤亡。
或许,德国人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毒气战能对协约国造成这么大的心理冲击,他们更多的是考虑毒气的杀伤率。
而它的杀伤率其实是让德国人失望的:
释放了6000罐18万千克的毒气,最终只造成5000敌人死亡,另外10000人中毒负伤。
中毒负伤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作战能力,他们很可能依旧能扣动扳机朝德军打出成片的子弹。
如果德国人正确认识到毒气战在心理上造成的威胁,他们应该在缺口集中一个集团军的兵力,趁着协约国人心惶惶军心动摇时大规模穿插。
这样一来,协约国防线很可能全线崩溃,一战就是另一个结果了。
“你是否知道更多关于毒气的信息?”加利埃尼问:“比如它是什么物质,有什么特性,是否有什么缓解或医疗的方法等等。”
这不只是为了治疗伤员,更是为了稳定军心乃至研究出反制的策略。
夏尔对此保持着足够的谨慎。
有时“懂装不懂”比“不懂装懂”还难,后者露了马脚顶多就是谎言被戳破,前者如果不小心透出了点什么,那就只有“德国间谍”才能解释得通。
“我没有更多的信息,将军。”夏尔回答:“我所有知道的,只有疑似德国人用毒气做的一个试验。”
加利埃尼眼里透出些失望,不过他又觉得这正常,德国人肯定会对此高度保密。
这时费尔南递上了一封电报:“北方集团军发来的,福煦将军想知道夏尔是否知道更多信息。”
加利埃尼“嗯”了一声,几乎所有人在面对这情况时都会想到吹哨人夏尔,福煦也不例外,他这时应该对自己的作为感到后悔。
然而,总司令部却始终保持沉默,霞飞依旧放不下面子,他或许觉得这比士兵的生命、防线的安全,甚至法兰西的安危都重要。
加利埃尼正要给福煦一个否定的答案,夏尔阻止道:“我虽然不知道那是什么,但我可能有解决的方法,将军。”
“什么?”加利埃尼一脸震惊的望向夏尔,指挥部内的参谋们也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将目光投向夏尔。
加利埃尼疑惑的问:“可你不知道那是什么,怎么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大多数人都认为对付毒气应该“对症下药”,不知道是什么毒气当然不可能解毒。
“只是可能,将军。”夏尔解释道:“之前怀疑德国人会使用毒气后,我做了些准备。”
说着,夏尔返回自己的位置,取出防毒面具送到加利埃尼面前,并对它做了一番介绍。
最后夏尔强调:“我不确定它是否有用,但是……”
“有总比没有好。”加利埃尼说出了夏尔的意思:“情况已经是最糟了,任何装备任何方法都值得尝试!”
“是的,我就是这个意思。”夏尔回答。
“马上加大产量。”加利埃尼打量了一下防毒面具,迫不及待的说:“有多少我们订多少,至少它能保护眼睛。”
加利埃尼对此很有信心,因为那是夏尔发明的装备,他发明的东西无一例外都起到了大作用。
……
这一回,夏尔不再像之前一样不告而别,他选择回家一趟。
不过这其实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因为夏尔什么也不能说。
汽车驶进达瓦兹小镇停在家门口时,夏尔愕然发现家里已挤满了许多邻居,男女都有,他们正在屋里纷纷嚷嚷的说些什么。
邻居们一看到夏尔的汽车,赶忙惊呼着出来迎接:
“是夏尔,夏尔回来了。”
“夏尔,您能想想办法吗?”
“您一定有办法的,救救他们!”
……
夏尔不知道邻居们在说什么,一脸茫然的走进屋。
德约卡忙着招呼邻居们,卡米尔面色苍白的坐在沙发上,一脸为难,她甚至希望夏尔不要回来。
“是这样的。”德约卡解释道:“我们镇有一部分人在第二十军服役……”
夏尔恍然,第二十军就是驻守伊普尔遭到毒气攻击的那支部队,此时还在守着防线。
这些邻居,想必就是他们的家属。
果然,邻居们七嘴八舌的恳求道,有些人脸上还挂着泪痕:
“记得迈克尔吗,夏尔,他是您的同学,他就在第二十军。”
“还有高德曼,他比你大两岁,曾经跟你一起逃过学。”
“救救他们,夏尔,您是我们唯一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