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美好的一天。
费舍尔一家开始为圣诞节做准备。
达累斯萨拉姆和内陆城市不同,这里因为是开放港口,各国船只通过,所以很容易搞得到许多物产。
这也导致货币在这里拥有用武之地,欧洲和阿拉伯的商人会在达累斯萨拉姆的开放区域摆摊,推销自家产品。
“亲爱的,你回来了。”安娜甜甜的问道,自从来到东非,费舍尔一家过上了旱涝保收的生活,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拮据的生活。
费舍尔一家的精神状态也变得乐观和积极,摆脱了曾经为生活而惆怅的表情。
“是啊,刚才我去贸易街那里看了看,这是我买的东西,你来看看。”费舍尔将一个篮子递给安娜。
安娜接过篮子,只见里面是一个油皮纸包,一个袋子和罐子,下面还有东西不知道是什么。
“这是什么?”安娜首先拿出油皮纸包问道。
“打开看看。”费舍尔说。
安娜将油皮纸包顺着折痕拆开,原来是一串香肠样的东西。
“东非还有香肠卖么?”安娜有些惊讶。
“我也没想到有人会在贸易街卖这东西,真的很少见,而且价格也不算太贵,我就买过来了。据店员说是从奥匈帝国进口的维也纳香肠,味道和我们那里相差不大。”费舍尔说道。
“我真的很久没有见过德意志地区的食物了,而且就算在德意志我们也很少吃的起。”安娜惊喜道。
费舍尔一家在东非虽说吃喝不愁,但也有自己的烦恼,那就是东部地区,粮食种植的主要是水稻。
每个月费舍尔都能从东非殖民地领到一份工资和一家人的口粮。
东部地区发放的口粮就是大米,毕竟小麦主要种植在内陆,而且面粉作为重要出口产品主要供应欧洲。
大米则不同,这东西在欧洲没有市场,而远东和印度都是稻米产地,也卖不上价。
卖不掉那就干脆拿来给移民当饭吃了,作为费舍尔工资的一部分,费舍尔可没有选择的权力。
于是费舍尔一家被迫吃起了米饭,以费舍尔的财力,其实是可以购买面粉的,但是大米是东非免费提供的,而面粉则要拿现金去买。
这个时代的人都是有存钱存粮意识的,用来应对风险,毕竟不知道哪天就吃不上饭了。
不过,一直吃米饭,费舍尔一家也顶不住,所以费舍尔还是拿出一些钱买了些面粉放在家里,偶尔用来改善伙食。
“亲爱的,我们已经不用再像在德意志那样生活了,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费舍尔对着妻子说道。
“嗯!”安娜依偎在费舍尔怀里。
“下面的东西你还没有看呢!”费舍尔提醒道。
安娜将罐子拿出来,透过玻璃罐,里面是白色的颗粒。
“这是食盐,家里不是还有么?”
“不是的,这可是我从黑兴根商店里买的东西,不防再猜猜是什么东西。”
安娜摇摇头,除了盐她还想不到其他东西。
“这是白糖,远东进口的。”费舍尔揭晓答案。
食糖在欧洲并不是很便宜,基本上依赖进口,普通人平时是吃不起的,德意志地区倒是已经开始种植甜菜用来制作食糖,但是现在规模不大,产量很有限。
目前欧洲进口食堂主要是从加勒比海等地区,东非倒是也可以种植甘蔗,但东非可以种植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只在大湖区有小面积种植。
而费舍尔购买的白糖确实是从远东进口,是随着移民船只运到东非的,这是捎带的事,其实大头还是运到欧洲去。
“这应该不便宜吧!”安娜担心道。
“价格确实有点高,但是现在我们有这个条件,而且圣诞节快到了,总要给孩子们添加些营养。”费舍尔解释道。
在东非,费舍尔从事的工作属于高薪,只有官员和黑兴根财团的雇员才能在工资上压费舍尔一头。
实际上东非的普通人,基本上过的都还不错,至少饭是够吃的,这就很不错了。
东非除了粮食什么都缺,庞大耕地和自然资源相对于东非稀薄的人口,注定生活条件不会太差。
当然,维持温饱,加上时常可以混上肉食,就是移民可以达到的水准了。
费舍尔相较于普通移民的区别在于,他有东非殖民地需要的技术,所以费舍尔的工资就远超普通移民。
而多出的这些工资,就意味着费舍尔一家比普通移民的选择更多,就比如去贸易街买自家需要的商品。
达累斯萨拉姆贸易街实际就是距离码头最近的商业区,专门是为商人和水手们准备的。
而东非本地,能去贸易街消费的也就几千规模,要知道整个东非现在人口可是已经快达到两百万了,由此可见贸易街的消费水平。
达累斯萨拉姆作为东非重要港口,有许多黑兴根财团的办事机构和东非殖民地政府机关。
这些机构和机关里的人才是达累斯萨拉姆本地能在达累斯萨拉姆贸易市场消费起的消费者。
而费舍尔就属于黑兴根财团的真正雇员,是通过招聘到东非的,属于东非主动引进的人才,而不是普通移民那种有名无实的员工。
普通移民虽然也挂名在黑兴根财团名下,但是明眼人都知道,他们更类似黑兴根王室的领民,尤其是德意志移民和斯拉夫移民,他们到东非后,并没有感觉和欧洲有什么区别。
甚至和当年农奴的生活也没啥区别,只要东非做的不太过分,农奴还是农民也就是个名分问题,也不是什么大事,至少这些移民的文化水平觉得无所谓。
而远东移民没有欧洲移民的那种感觉,毕竟远东是没有欧洲那种贵族的,这些远东移民主要是和村里的地主打交道,而远东的地主很明显在社会里政治地位上不像欧洲贵族那么显耀。
毕竟欧洲更重视人的地位划分,尤其是贵族之间,而且贵族和平民之间泾渭分明,平民很难变成贵族,至少没有明面上的渠道。
而远东,理论上普通人是可以通过努力,提升自身社会地位的,比如农民有机会成为地主,普通人可以通过科举成为“士”阶层,只不过难度有亿点点高。
(本章完)
费舍尔一家开始为圣诞节做准备。
达累斯萨拉姆和内陆城市不同,这里因为是开放港口,各国船只通过,所以很容易搞得到许多物产。
这也导致货币在这里拥有用武之地,欧洲和阿拉伯的商人会在达累斯萨拉姆的开放区域摆摊,推销自家产品。
“亲爱的,你回来了。”安娜甜甜的问道,自从来到东非,费舍尔一家过上了旱涝保收的生活,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拮据的生活。
费舍尔一家的精神状态也变得乐观和积极,摆脱了曾经为生活而惆怅的表情。
“是啊,刚才我去贸易街那里看了看,这是我买的东西,你来看看。”费舍尔将一个篮子递给安娜。
安娜接过篮子,只见里面是一个油皮纸包,一个袋子和罐子,下面还有东西不知道是什么。
“这是什么?”安娜首先拿出油皮纸包问道。
“打开看看。”费舍尔说。
安娜将油皮纸包顺着折痕拆开,原来是一串香肠样的东西。
“东非还有香肠卖么?”安娜有些惊讶。
“我也没想到有人会在贸易街卖这东西,真的很少见,而且价格也不算太贵,我就买过来了。据店员说是从奥匈帝国进口的维也纳香肠,味道和我们那里相差不大。”费舍尔说道。
“我真的很久没有见过德意志地区的食物了,而且就算在德意志我们也很少吃的起。”安娜惊喜道。
费舍尔一家在东非虽说吃喝不愁,但也有自己的烦恼,那就是东部地区,粮食种植的主要是水稻。
每个月费舍尔都能从东非殖民地领到一份工资和一家人的口粮。
东部地区发放的口粮就是大米,毕竟小麦主要种植在内陆,而且面粉作为重要出口产品主要供应欧洲。
大米则不同,这东西在欧洲没有市场,而远东和印度都是稻米产地,也卖不上价。
卖不掉那就干脆拿来给移民当饭吃了,作为费舍尔工资的一部分,费舍尔可没有选择的权力。
于是费舍尔一家被迫吃起了米饭,以费舍尔的财力,其实是可以购买面粉的,但是大米是东非免费提供的,而面粉则要拿现金去买。
这个时代的人都是有存钱存粮意识的,用来应对风险,毕竟不知道哪天就吃不上饭了。
不过,一直吃米饭,费舍尔一家也顶不住,所以费舍尔还是拿出一些钱买了些面粉放在家里,偶尔用来改善伙食。
“亲爱的,我们已经不用再像在德意志那样生活了,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费舍尔对着妻子说道。
“嗯!”安娜依偎在费舍尔怀里。
“下面的东西你还没有看呢!”费舍尔提醒道。
安娜将罐子拿出来,透过玻璃罐,里面是白色的颗粒。
“这是食盐,家里不是还有么?”
“不是的,这可是我从黑兴根商店里买的东西,不防再猜猜是什么东西。”
安娜摇摇头,除了盐她还想不到其他东西。
“这是白糖,远东进口的。”费舍尔揭晓答案。
食糖在欧洲并不是很便宜,基本上依赖进口,普通人平时是吃不起的,德意志地区倒是已经开始种植甜菜用来制作食糖,但是现在规模不大,产量很有限。
目前欧洲进口食堂主要是从加勒比海等地区,东非倒是也可以种植甘蔗,但东非可以种植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只在大湖区有小面积种植。
而费舍尔购买的白糖确实是从远东进口,是随着移民船只运到东非的,这是捎带的事,其实大头还是运到欧洲去。
“这应该不便宜吧!”安娜担心道。
“价格确实有点高,但是现在我们有这个条件,而且圣诞节快到了,总要给孩子们添加些营养。”费舍尔解释道。
在东非,费舍尔从事的工作属于高薪,只有官员和黑兴根财团的雇员才能在工资上压费舍尔一头。
实际上东非的普通人,基本上过的都还不错,至少饭是够吃的,这就很不错了。
东非除了粮食什么都缺,庞大耕地和自然资源相对于东非稀薄的人口,注定生活条件不会太差。
当然,维持温饱,加上时常可以混上肉食,就是移民可以达到的水准了。
费舍尔相较于普通移民的区别在于,他有东非殖民地需要的技术,所以费舍尔的工资就远超普通移民。
而多出的这些工资,就意味着费舍尔一家比普通移民的选择更多,就比如去贸易街买自家需要的商品。
达累斯萨拉姆贸易街实际就是距离码头最近的商业区,专门是为商人和水手们准备的。
而东非本地,能去贸易街消费的也就几千规模,要知道整个东非现在人口可是已经快达到两百万了,由此可见贸易街的消费水平。
达累斯萨拉姆作为东非重要港口,有许多黑兴根财团的办事机构和东非殖民地政府机关。
这些机构和机关里的人才是达累斯萨拉姆本地能在达累斯萨拉姆贸易市场消费起的消费者。
而费舍尔就属于黑兴根财团的真正雇员,是通过招聘到东非的,属于东非主动引进的人才,而不是普通移民那种有名无实的员工。
普通移民虽然也挂名在黑兴根财团名下,但是明眼人都知道,他们更类似黑兴根王室的领民,尤其是德意志移民和斯拉夫移民,他们到东非后,并没有感觉和欧洲有什么区别。
甚至和当年农奴的生活也没啥区别,只要东非做的不太过分,农奴还是农民也就是个名分问题,也不是什么大事,至少这些移民的文化水平觉得无所谓。
而远东移民没有欧洲移民的那种感觉,毕竟远东是没有欧洲那种贵族的,这些远东移民主要是和村里的地主打交道,而远东的地主很明显在社会里政治地位上不像欧洲贵族那么显耀。
毕竟欧洲更重视人的地位划分,尤其是贵族之间,而且贵族和平民之间泾渭分明,平民很难变成贵族,至少没有明面上的渠道。
而远东,理论上普通人是可以通过努力,提升自身社会地位的,比如农民有机会成为地主,普通人可以通过科举成为“士”阶层,只不过难度有亿点点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