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陆军分为三路南下,其中默尔克的411师,412师,从博茨瓦纳向南推进,沿着林波波河一直推进到奥兰治河一线,这一带是前世英属贝专纳殖民地,现在也是“无主之地”。
菲利克斯的512师,331师,沿着德拉肯斯山脉东侧向南推进,其终点是南部的斯威士兰王国。
恩斯特和思维特领导的111师,123师,511师,513师,514师,是进攻德兰士瓦共和国的主力部队,在德拉肯斯山脉的西侧和林波波河上游西岸两个方向对德兰士瓦共和国进行进攻。
借着夜幕,东非陆军在漫长的林波波河上开始渡河,林波波河作为东非和德兰士瓦共和国的分界线,长度是足够的,所以人数有限的布尔人只在一些重要渡口布置了些许哨兵。
东非陆军绕开这些渡口,从其他河段进入德兰士瓦共和国的土地,月色下,恩斯特一身戎装骑着一匹黑色高头骏马,矗立在河边,等待大部队通过。
陆军在河面上搭建了几座临时浮桥,大大加快了渡河速度,人马和武器在林波波河岸上通过。
不过东非军队还是比较谨慎的,所有人都全神贯注,防止跌落河中,因为林波波河还有鳄鱼河的美誉,虽然之前已经清理过一次,谁知道有没有漏网之鱼。
思维特:“校长,看来布尔人真的对我们没有太多防备,我们的侦察骑兵报告,方圆十几里连个鬼影都看不到。”
恩斯特:“那是当然,要知道德兰士瓦共和国加上奥兰治自由邦两个国家,面积放在世界上也不算小国,人口总和才接近四十多万,由此可知这里有多么地广人稀。”
思维特:“是的,如果德兰士瓦共和国向我们的马塔贝莱高原地区发动进攻,他们实际也会碰上我军所遇到的情况。”
东非在津巴布韦人口,比德兰士瓦共和国还要少,但是脱产军队占比很大,反观德兰士瓦共和国主要靠民兵武装,平时都是牧民,等到战争来临才会聚集起来。
东非进攻德兰士瓦共和国的端口,恰巧布尔人主力在东侧和祖鲁王国作战,布尔人想要抵抗东非,就必须重新征召民兵。
如果从东线调集军队,不仅来不及,反而有可能被祖鲁人抓住机会,趁势反攻入德兰士瓦共和国境内。
部队渡河很顺利,除了一些不幸落水的倒霉蛋外,没有人员伤亡。
恩斯特命令道:“让民兵做好准备,等到明天白天,就让他们渡河,对渡口地区的敌人发动进攻,接收渡口,打通物资补给通道。”
民兵要对付的就是渡口地区的布尔人军队,实际上用边防人员来形容更贴切一点,林波波河南岸的布尔人都是以班为单位,根本就对东非民兵构不成威胁。
而东非主力部队不选择从原有渡口进攻德兰士瓦共和国的原因在于避免打草惊蛇,虽然德兰士瓦共和国在林波波河一线布置的兵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因为贸易的原因,渡口地区有不少布尔人的商业人员存在。
如果东非直愣愣的从正面攻入德兰士瓦共和国,那这些人肯定会有一部分漏网之鱼回到比勒陀利亚通风报信。
而德兰士瓦商人普遍配有牛马,回到首都比勒陀利亚速度很快,而得到风声的德兰士瓦共和国必然会更早的组织反击,这对于东非是不利的。所以东非主力先行渡河,而沿河地区的敌人则交给民兵武装,在东非民兵面前,他们也翻不起大浪。
思维特:“殿下,部队已经渡河完毕,请你做下一步指示!”
恩斯特:“按照计划继续执行,以比勒陀利亚为中心向,123师作为先行部队,控制沿途中的布尔人的农场,111师向着比勒陀利亚方向前进,511师,513师南下,推进到法尔河一线,防止奥兰治自由邦支援德兰士瓦共和国,514师沿德拉肯斯山脉南下,同菲利克斯所部在南方汇合,阻止布尔人主力回援。”
这样,东非陆军就形成一股交叉进攻的姿态,从西、北两个方向,完成对包括比勒陀利亚在内的一众布尔人居住点进行攻击。
德兰士瓦共和国没有多少城市,甚至算不算城市都有待考量,就算政治中心比勒陀利亚,其实也就是东非一个城镇水准(东非某些省会和行政大区中心就是城镇),比恩斯特经过的哈拉雷强不少,但是比布拉瓦约要差许多。
因为以经营畜牧业为主,布尔人人口主要集中在乡村地带的农场里,东非不用全部控制,只要切断他们同比勒陀利亚的联系就可以让布尔人变成无头苍蝇。
当然,谨慎起见,东非还是要控制住部分农场,即便是无头苍蝇,乱飞也是能撞到人的。
控制这些农场,实际操作上问题不大,首先就是将布尔人里的德意志人,荷兰人,法国人分化出来,用德意志人,以及愿意服从东非统治的荷兰人,法国人暂时掌管农场。
布尔人的农庄,不可能所有人都是农场主,那些雇佣和平民就是东非争取的对象,因为东非统治下,他们的生活条件其实变化不大,加上布尔人虽然是融合后的新民族,但是在语言上依然以荷兰语为主,而荷兰语相对于德语来说,就如同前世远东普通话同河南话,山东话……的区别,要小于粤语,吴语……。
北德意志大部分地区可以和荷兰无障碍交流,低地德语区(北德意志地区语言)并不在德荷两国的交界处戛然而止,而是延伸至荷兰东部。所以作为德国的一个方言,低地德语在荷兰靠近德国的东部地区也是有很多人使用的,即便是南德意志方言也和荷兰语有许多共通的词汇,哈布斯堡也是统治过荷兰的。
而东非独特的政治经济结构,可以保证他们的部分特权,也不能说特权,因为东非所有国民都是一样享受这部分权力的。
一方面东非在加大畜奴力度,争取把更多的土著纳入管理之中,另一方面东非又在积极废除奴隶制度,将国内黑奴向外输出。
东非王国整个是建立在对奴隶的压迫上的,所以东非全体国民实际上都是特权阶层,这个国家没有两千万黑人负担,早就散伙了,而东非把布尔人和祖鲁人土地纳入国土后,可以预见东非的黑人数量又要增加。
所以东非对识时务者的布尔人招安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不包括大农场主,从东非陆军踏入德兰士瓦共和国的那一刻,就是在挖他们的根基,如果是英国人入侵,布尔人还能和英国人讨价还价,英国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使用钝刀子,可以保证当下你的利益,但是最后还是会通过各种手段收回去,而如果这种手段一但不灵了,那英国人就会破防,撕下虚伪的面孔。
这是英美澳的共性,他们都善于在不知不觉中给“盟友”、“合作者”、“朋友”埋雷,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引爆,至于当初的许诺,你就当我是放屁好了,何时盎格鲁萨克逊人成了诚信的代名词了?
现在东非就不一样,处处显示出普鲁士蛮子的作风,什么合作?伱也配?给我滚蛋!当然,欺软怕硬,东非也是承认的,前提是非洲大陆上有硬骨头存在。
(本章完)
菲利克斯的512师,331师,沿着德拉肯斯山脉东侧向南推进,其终点是南部的斯威士兰王国。
恩斯特和思维特领导的111师,123师,511师,513师,514师,是进攻德兰士瓦共和国的主力部队,在德拉肯斯山脉的西侧和林波波河上游西岸两个方向对德兰士瓦共和国进行进攻。
借着夜幕,东非陆军在漫长的林波波河上开始渡河,林波波河作为东非和德兰士瓦共和国的分界线,长度是足够的,所以人数有限的布尔人只在一些重要渡口布置了些许哨兵。
东非陆军绕开这些渡口,从其他河段进入德兰士瓦共和国的土地,月色下,恩斯特一身戎装骑着一匹黑色高头骏马,矗立在河边,等待大部队通过。
陆军在河面上搭建了几座临时浮桥,大大加快了渡河速度,人马和武器在林波波河岸上通过。
不过东非军队还是比较谨慎的,所有人都全神贯注,防止跌落河中,因为林波波河还有鳄鱼河的美誉,虽然之前已经清理过一次,谁知道有没有漏网之鱼。
思维特:“校长,看来布尔人真的对我们没有太多防备,我们的侦察骑兵报告,方圆十几里连个鬼影都看不到。”
恩斯特:“那是当然,要知道德兰士瓦共和国加上奥兰治自由邦两个国家,面积放在世界上也不算小国,人口总和才接近四十多万,由此可知这里有多么地广人稀。”
思维特:“是的,如果德兰士瓦共和国向我们的马塔贝莱高原地区发动进攻,他们实际也会碰上我军所遇到的情况。”
东非在津巴布韦人口,比德兰士瓦共和国还要少,但是脱产军队占比很大,反观德兰士瓦共和国主要靠民兵武装,平时都是牧民,等到战争来临才会聚集起来。
东非进攻德兰士瓦共和国的端口,恰巧布尔人主力在东侧和祖鲁王国作战,布尔人想要抵抗东非,就必须重新征召民兵。
如果从东线调集军队,不仅来不及,反而有可能被祖鲁人抓住机会,趁势反攻入德兰士瓦共和国境内。
部队渡河很顺利,除了一些不幸落水的倒霉蛋外,没有人员伤亡。
恩斯特命令道:“让民兵做好准备,等到明天白天,就让他们渡河,对渡口地区的敌人发动进攻,接收渡口,打通物资补给通道。”
民兵要对付的就是渡口地区的布尔人军队,实际上用边防人员来形容更贴切一点,林波波河南岸的布尔人都是以班为单位,根本就对东非民兵构不成威胁。
而东非主力部队不选择从原有渡口进攻德兰士瓦共和国的原因在于避免打草惊蛇,虽然德兰士瓦共和国在林波波河一线布置的兵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因为贸易的原因,渡口地区有不少布尔人的商业人员存在。
如果东非直愣愣的从正面攻入德兰士瓦共和国,那这些人肯定会有一部分漏网之鱼回到比勒陀利亚通风报信。
而德兰士瓦商人普遍配有牛马,回到首都比勒陀利亚速度很快,而得到风声的德兰士瓦共和国必然会更早的组织反击,这对于东非是不利的。所以东非主力先行渡河,而沿河地区的敌人则交给民兵武装,在东非民兵面前,他们也翻不起大浪。
思维特:“殿下,部队已经渡河完毕,请你做下一步指示!”
恩斯特:“按照计划继续执行,以比勒陀利亚为中心向,123师作为先行部队,控制沿途中的布尔人的农场,111师向着比勒陀利亚方向前进,511师,513师南下,推进到法尔河一线,防止奥兰治自由邦支援德兰士瓦共和国,514师沿德拉肯斯山脉南下,同菲利克斯所部在南方汇合,阻止布尔人主力回援。”
这样,东非陆军就形成一股交叉进攻的姿态,从西、北两个方向,完成对包括比勒陀利亚在内的一众布尔人居住点进行攻击。
德兰士瓦共和国没有多少城市,甚至算不算城市都有待考量,就算政治中心比勒陀利亚,其实也就是东非一个城镇水准(东非某些省会和行政大区中心就是城镇),比恩斯特经过的哈拉雷强不少,但是比布拉瓦约要差许多。
因为以经营畜牧业为主,布尔人人口主要集中在乡村地带的农场里,东非不用全部控制,只要切断他们同比勒陀利亚的联系就可以让布尔人变成无头苍蝇。
当然,谨慎起见,东非还是要控制住部分农场,即便是无头苍蝇,乱飞也是能撞到人的。
控制这些农场,实际操作上问题不大,首先就是将布尔人里的德意志人,荷兰人,法国人分化出来,用德意志人,以及愿意服从东非统治的荷兰人,法国人暂时掌管农场。
布尔人的农庄,不可能所有人都是农场主,那些雇佣和平民就是东非争取的对象,因为东非统治下,他们的生活条件其实变化不大,加上布尔人虽然是融合后的新民族,但是在语言上依然以荷兰语为主,而荷兰语相对于德语来说,就如同前世远东普通话同河南话,山东话……的区别,要小于粤语,吴语……。
北德意志大部分地区可以和荷兰无障碍交流,低地德语区(北德意志地区语言)并不在德荷两国的交界处戛然而止,而是延伸至荷兰东部。所以作为德国的一个方言,低地德语在荷兰靠近德国的东部地区也是有很多人使用的,即便是南德意志方言也和荷兰语有许多共通的词汇,哈布斯堡也是统治过荷兰的。
而东非独特的政治经济结构,可以保证他们的部分特权,也不能说特权,因为东非所有国民都是一样享受这部分权力的。
一方面东非在加大畜奴力度,争取把更多的土著纳入管理之中,另一方面东非又在积极废除奴隶制度,将国内黑奴向外输出。
东非王国整个是建立在对奴隶的压迫上的,所以东非全体国民实际上都是特权阶层,这个国家没有两千万黑人负担,早就散伙了,而东非把布尔人和祖鲁人土地纳入国土后,可以预见东非的黑人数量又要增加。
所以东非对识时务者的布尔人招安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不包括大农场主,从东非陆军踏入德兰士瓦共和国的那一刻,就是在挖他们的根基,如果是英国人入侵,布尔人还能和英国人讨价还价,英国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使用钝刀子,可以保证当下你的利益,但是最后还是会通过各种手段收回去,而如果这种手段一但不灵了,那英国人就会破防,撕下虚伪的面孔。
这是英美澳的共性,他们都善于在不知不觉中给“盟友”、“合作者”、“朋友”埋雷,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引爆,至于当初的许诺,你就当我是放屁好了,何时盎格鲁萨克逊人成了诚信的代名词了?
现在东非就不一样,处处显示出普鲁士蛮子的作风,什么合作?伱也配?给我滚蛋!当然,欺软怕硬,东非也是承认的,前提是非洲大陆上有硬骨头存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