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7月23日。
由七艘东非军舰组成的远洋船队,抵达兰芳共和国,在三洋口登陆,斐迪南大公说道:“在南洋一众岛屿中,这里确实发展的还不错!”
入眼之处皆是良田,颇有些东非沿海地区农业的景象,这打破了一路从马六甲海峡过来中斐迪南大公对南洋地区刚刚建立的刻板印象。
马六甲海峡确实狭窄,但是沿岸是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两座大岛,所以陆地很广阔,但是马六甲海峡两边发展除了极个别的城市(实际在斐迪南眼里就是农村),基本上都荒无人烟,雨林密布。
但是兰芳共和国完全不同,本来东非船队是先到的兰芳共和国北部城市邦夏,但是兰芳共和国的首都东万律在南方,所以东非船队沿着海岸线南下。
一路上,斐迪南终于第一次见识到了纯华人统治国家的建设情况,兰芳的农矿业很发达,尤其是农业建设在南洋诸岛中可以算是最先进水平,有了这种对比,看来恩斯特所说南洋土著不堪大用,确实有些道理。
实际上这本来就是历史所证明的,原历史上的荷兰人对兰芳共和国最清楚,荷兰人高延见证了西婆罗洲华人公司最后的历史:“婆罗洲历史上的华人时代,甚至婆罗洲的繁荣时代,从此一去不复返了。当地金矿业由欧洲人的大规模近代企业所取代,然而华人时代那种矿业鼎盛却已不复存在;农业更由于华人移民大批回归远东而一蹶不振。”
所以恩斯特所说兰芳共和国代表南洋地区最高生产力不是瞎说,实际上荷兰人吞并兰芳共和国确实也是一步烂棋。
兰芳共和国自身发展靠的是什么?根本还是人的问题,荷兰人驱赶华人以后,兰芳共和国地区从此一蹶不振。目前兰芳共和国本身就受到荷兰人干预,其所谓大统领,也是荷兰人操纵下的傀儡。
东非舰队抵达三洋口后,明显引起了一番骚乱,钢铁堆砌的庞然大物对于没有见过铁甲舰的当地人来说相当震撼。
“那是船?”
“军舰!”
在三洋口地区做生意的荷兰商人倒是认得铁甲舰,更有见识的甚至认出铁甲舰上那是东非王国的旗帜。
“德意志人怎么突然到了兰芳来?他们想干什么?”
斐迪南大公可不是来“友好”交流的,在东非海军的“亲切”问候下,三洋口的华人首领急匆匆的赶来拜见,不来也不行,对方军队都上岸了。
“不知阁下来自哪里?到我兰芳所为何事?”
一开口就让斐迪南感觉有些懵,因为完全听不懂,本来以为会了一些汉语,自己怎么也能和对方交流两句,看来是自己想多了!
在语言学习方面,哈布斯堡家族敢说第一,没有人敢说第二,都是被逼出来的,哈布斯堡家族统治区域不会上几种语言,那都不配当奥匈帝国的统治者,弗朗茨本人就能熟练应用奥匈帝国的八种语言。
在这方面,斐迪南大公不遑多让,而且他的经历可比弗朗茨本人还要精彩,在欧洲,美洲,非洲都混过,所以会的语言更多。
东非海军里有许多华人,虽然他们都会德语,斐迪南大公还是专门学习了汉语,只花了三个月时间,斐迪南就可以不用德语和华人水兵无障碍交流,这对他掌握海军很有益处,毕竟东非的居民成分复杂,一些民族的人会私底下用本民族语言交流。
幸好东非提前把他们打散,分开,这样除了德语本身,没有任何一种语言可以挑战德语在东非的主导地位。
斐迪南学习的北方汉语,更准确说是“国语”,当前远东的官方雅言,而兰芳共和国说的却是客家话和潮州话,这就超出斐迪南大公的能力范畴了。
好在东非水兵里有许多南方人,这些都是从珠海招募而来的,水性很好,就和山地师从广西招兵是一个道理,有了翻译双方终于可以正常交流。
“我们是东非王国……”
在翻译的沟通下,三洋口首领终于搞明白了东非人的目的,但是这可超出他的职权了。
“尊敬的斐迪南大公阁下,这种事不是我一个小小的地方官员可以做主的,等我先通知大总制然后由大总制做决议。”
“既然你做不了主,那也不用谈了,我们亲自到东万律去和贵国君主谈判!”斐迪南大公说道。
“这……”
不过看看斐迪南大公身后杀气腾腾的军队,还有压迫感十足的坚船利炮,三洋口首领又把话吞回了肚子里。
兰芳共和国首都东万律虽然比三洋口更深入内陆,实际上距离海边也不远,所以花了两天时间,斐迪南大公就到了这座兰芳共和国的首都。
在十九世纪,兰芳共和国人口大约百万规模左右,仅华人数量大约五十多万万人,这还是金矿枯竭后,矿工数量减少一半的结果,不过华人矿工大部分都去了砂拉越王国。
所以兰芳共和国算不上人烟稀少,甚至人口比东非许多地区还要稠密,仅坤甸(市)一地就有人口二三十万左右,东万律作为兰芳政治中心,人口在万余规模。
目前兰芳共和国虽然保持独立国家身份,但是单方面自称是大清藩属国,实际上要上交一部分税收,作为保护费给荷兰人,其大总制刘阿生也是华人和荷兰人斗争妥协的产物,算是半个傀儡政权。
兰芳共和国实际上相当混乱,有刘阿生这样和荷兰人勾结的,也有坚持和荷兰人斗争的。
这对于东非来说不重要,这次东非海军的目的,就是逼迫刘氏家族全面放开兰芳共和国的国门,只要东万律政府把协议一签,那东非商业组织立刻对兰芳共和国展开经济入侵。
实际上东非在兰芳共和国是存在经济贸易的,这一点不奇怪,因为兰芳共和国也有英国人和美国人做生意。不过东非对兰芳共和国的贸易主要依靠的是桑给巴尔商人,这次则是自己亲自上场。
东万律有两条交错成十字街长四分之一英里,很宽大,街边的房屋都很整齐美观,但人少得如同霍乱之后的美国城镇,房屋都空着,这是当地矿产开发枯竭后的结果。
所以当斐迪南大公带着军队进去东万律的时候,东万律政府实际上完全无阻止。
整个东万律人口才一万出头,而斐迪南就带了两千多军队上岸,所以东万律政府完全没有抵抗的信心。
沿途的华人势力也不敢反抗,因为大家还不清楚这些外来者是干什么的,只要不威胁自己的利益,没有人做出头鸟。
当然,荷兰人就另说了,荷兰人这些年在兰芳共和国境内积累了“口碑”,大家都知道那是冲着自己来的。
反而东非这种黄白参半的军队,他们并不熟悉,比较陌生,加上东非海军装备精良,服装统一,明显是正规军,和荷兰人那种半强盗装扮(雇佣兵),完全不一样,一看就不是好惹的存在。
斐迪南大公一路畅通无阻的抵达了东万律,在东万律见到所谓大总制后,直接拿出东非的心愿清单:“刘阿生阁下,这是我们东非王国的全部要求,如果贵国接受我们的友谊,那我们东非愿意和贵国友好交流。”
枪口都顶在脑门上了,这位被当地华人主战派称为“汉奸”的大总制,看都没仔细看,颤颤巍巍的就签署了友好通商协议。
主要原因还是不签好像也没有办法,加上东非王国没有像荷兰人那样直接要兰芳纳贡,所以还能接受。
东非王国暂且还不用贪那点小钱,为了是能长远占领此地,所以主要还是在通商,招募武装,移民,投资上比较重视,先把当地的亲东非势力培养起来,未来在把这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一口吞掉。
兰芳共和国的政治就是如此奇葩,除了兰芳公司,还有其他华人公司,只不过兰芳公司实力最强,相当于“霸主”,能比较服众。
这次所谓的“谈判”,实际上就是一场武力威胁和恐吓,和东非在非洲,欧洲的做法完全不同。
在非洲,东非是用不上恐吓的,向来直来直去,不听话的土著直接镇压即可,连谈判的权利都没有。
所以这次对兰芳共和国的“友好访问”,东非第一次展现了一般殖民者的嘴脸,过了一把“帝国主义”瘾。
(本章完)
由七艘东非军舰组成的远洋船队,抵达兰芳共和国,在三洋口登陆,斐迪南大公说道:“在南洋一众岛屿中,这里确实发展的还不错!”
入眼之处皆是良田,颇有些东非沿海地区农业的景象,这打破了一路从马六甲海峡过来中斐迪南大公对南洋地区刚刚建立的刻板印象。
马六甲海峡确实狭窄,但是沿岸是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两座大岛,所以陆地很广阔,但是马六甲海峡两边发展除了极个别的城市(实际在斐迪南眼里就是农村),基本上都荒无人烟,雨林密布。
但是兰芳共和国完全不同,本来东非船队是先到的兰芳共和国北部城市邦夏,但是兰芳共和国的首都东万律在南方,所以东非船队沿着海岸线南下。
一路上,斐迪南终于第一次见识到了纯华人统治国家的建设情况,兰芳的农矿业很发达,尤其是农业建设在南洋诸岛中可以算是最先进水平,有了这种对比,看来恩斯特所说南洋土著不堪大用,确实有些道理。
实际上这本来就是历史所证明的,原历史上的荷兰人对兰芳共和国最清楚,荷兰人高延见证了西婆罗洲华人公司最后的历史:“婆罗洲历史上的华人时代,甚至婆罗洲的繁荣时代,从此一去不复返了。当地金矿业由欧洲人的大规模近代企业所取代,然而华人时代那种矿业鼎盛却已不复存在;农业更由于华人移民大批回归远东而一蹶不振。”
所以恩斯特所说兰芳共和国代表南洋地区最高生产力不是瞎说,实际上荷兰人吞并兰芳共和国确实也是一步烂棋。
兰芳共和国自身发展靠的是什么?根本还是人的问题,荷兰人驱赶华人以后,兰芳共和国地区从此一蹶不振。目前兰芳共和国本身就受到荷兰人干预,其所谓大统领,也是荷兰人操纵下的傀儡。
东非舰队抵达三洋口后,明显引起了一番骚乱,钢铁堆砌的庞然大物对于没有见过铁甲舰的当地人来说相当震撼。
“那是船?”
“军舰!”
在三洋口地区做生意的荷兰商人倒是认得铁甲舰,更有见识的甚至认出铁甲舰上那是东非王国的旗帜。
“德意志人怎么突然到了兰芳来?他们想干什么?”
斐迪南大公可不是来“友好”交流的,在东非海军的“亲切”问候下,三洋口的华人首领急匆匆的赶来拜见,不来也不行,对方军队都上岸了。
“不知阁下来自哪里?到我兰芳所为何事?”
一开口就让斐迪南感觉有些懵,因为完全听不懂,本来以为会了一些汉语,自己怎么也能和对方交流两句,看来是自己想多了!
在语言学习方面,哈布斯堡家族敢说第一,没有人敢说第二,都是被逼出来的,哈布斯堡家族统治区域不会上几种语言,那都不配当奥匈帝国的统治者,弗朗茨本人就能熟练应用奥匈帝国的八种语言。
在这方面,斐迪南大公不遑多让,而且他的经历可比弗朗茨本人还要精彩,在欧洲,美洲,非洲都混过,所以会的语言更多。
东非海军里有许多华人,虽然他们都会德语,斐迪南大公还是专门学习了汉语,只花了三个月时间,斐迪南就可以不用德语和华人水兵无障碍交流,这对他掌握海军很有益处,毕竟东非的居民成分复杂,一些民族的人会私底下用本民族语言交流。
幸好东非提前把他们打散,分开,这样除了德语本身,没有任何一种语言可以挑战德语在东非的主导地位。
斐迪南学习的北方汉语,更准确说是“国语”,当前远东的官方雅言,而兰芳共和国说的却是客家话和潮州话,这就超出斐迪南大公的能力范畴了。
好在东非水兵里有许多南方人,这些都是从珠海招募而来的,水性很好,就和山地师从广西招兵是一个道理,有了翻译双方终于可以正常交流。
“我们是东非王国……”
在翻译的沟通下,三洋口首领终于搞明白了东非人的目的,但是这可超出他的职权了。
“尊敬的斐迪南大公阁下,这种事不是我一个小小的地方官员可以做主的,等我先通知大总制然后由大总制做决议。”
“既然你做不了主,那也不用谈了,我们亲自到东万律去和贵国君主谈判!”斐迪南大公说道。
“这……”
不过看看斐迪南大公身后杀气腾腾的军队,还有压迫感十足的坚船利炮,三洋口首领又把话吞回了肚子里。
兰芳共和国首都东万律虽然比三洋口更深入内陆,实际上距离海边也不远,所以花了两天时间,斐迪南大公就到了这座兰芳共和国的首都。
在十九世纪,兰芳共和国人口大约百万规模左右,仅华人数量大约五十多万万人,这还是金矿枯竭后,矿工数量减少一半的结果,不过华人矿工大部分都去了砂拉越王国。
所以兰芳共和国算不上人烟稀少,甚至人口比东非许多地区还要稠密,仅坤甸(市)一地就有人口二三十万左右,东万律作为兰芳政治中心,人口在万余规模。
目前兰芳共和国虽然保持独立国家身份,但是单方面自称是大清藩属国,实际上要上交一部分税收,作为保护费给荷兰人,其大总制刘阿生也是华人和荷兰人斗争妥协的产物,算是半个傀儡政权。
兰芳共和国实际上相当混乱,有刘阿生这样和荷兰人勾结的,也有坚持和荷兰人斗争的。
这对于东非来说不重要,这次东非海军的目的,就是逼迫刘氏家族全面放开兰芳共和国的国门,只要东万律政府把协议一签,那东非商业组织立刻对兰芳共和国展开经济入侵。
实际上东非在兰芳共和国是存在经济贸易的,这一点不奇怪,因为兰芳共和国也有英国人和美国人做生意。不过东非对兰芳共和国的贸易主要依靠的是桑给巴尔商人,这次则是自己亲自上场。
东万律有两条交错成十字街长四分之一英里,很宽大,街边的房屋都很整齐美观,但人少得如同霍乱之后的美国城镇,房屋都空着,这是当地矿产开发枯竭后的结果。
所以当斐迪南大公带着军队进去东万律的时候,东万律政府实际上完全无阻止。
整个东万律人口才一万出头,而斐迪南就带了两千多军队上岸,所以东万律政府完全没有抵抗的信心。
沿途的华人势力也不敢反抗,因为大家还不清楚这些外来者是干什么的,只要不威胁自己的利益,没有人做出头鸟。
当然,荷兰人就另说了,荷兰人这些年在兰芳共和国境内积累了“口碑”,大家都知道那是冲着自己来的。
反而东非这种黄白参半的军队,他们并不熟悉,比较陌生,加上东非海军装备精良,服装统一,明显是正规军,和荷兰人那种半强盗装扮(雇佣兵),完全不一样,一看就不是好惹的存在。
斐迪南大公一路畅通无阻的抵达了东万律,在东万律见到所谓大总制后,直接拿出东非的心愿清单:“刘阿生阁下,这是我们东非王国的全部要求,如果贵国接受我们的友谊,那我们东非愿意和贵国友好交流。”
枪口都顶在脑门上了,这位被当地华人主战派称为“汉奸”的大总制,看都没仔细看,颤颤巍巍的就签署了友好通商协议。
主要原因还是不签好像也没有办法,加上东非王国没有像荷兰人那样直接要兰芳纳贡,所以还能接受。
东非王国暂且还不用贪那点小钱,为了是能长远占领此地,所以主要还是在通商,招募武装,移民,投资上比较重视,先把当地的亲东非势力培养起来,未来在把这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一口吞掉。
兰芳共和国的政治就是如此奇葩,除了兰芳公司,还有其他华人公司,只不过兰芳公司实力最强,相当于“霸主”,能比较服众。
这次所谓的“谈判”,实际上就是一场武力威胁和恐吓,和东非在非洲,欧洲的做法完全不同。
在非洲,东非是用不上恐吓的,向来直来直去,不听话的土著直接镇压即可,连谈判的权利都没有。
所以这次对兰芳共和国的“友好访问”,东非第一次展现了一般殖民者的嘴脸,过了一把“帝国主义”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