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长夜
夜幕低垂,东宫的灯火渐渐亮起。
吕氏在晚膳后便一直心神不宁,等到朱标钓鱼回来,两人坐着喝凉茶解暑的时候,她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殿下,今日宫中可有什么事?”
因为发生的时间太晚,而且宫中有宵禁,所以虽然知道兵仗局似乎发生了一些事情,但吕氏并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
而别看朱标每天干完活就去玄武湖钓鱼,他知道消息的速度却绝对比吕氏要快。
朱标放下手中的茶盏,抬头看了她一眼道:“今日父皇在兵仗局观摩了一种名为蒸汽机的神奇机器,是之前英儿送过来的,如今已经仿制成功了,据说能够成为‘火车’的核心部件,拉动巨大的铁车前进,无需人力畜力。”
吕氏闻言心中顿时一震。
她虽然不甚了解这蒸汽机到底有何等威力,但从朱标的语气中她能感受到这必定是个了不起的发明,更重要的是,这个发明竟然与朱雄英有关,这无疑让她感到了焦虑。
“殿下,这‘火车’.是英儿所创?”吕氏试探着问道。
“是也不是。”朱标回答道,“听说这原理是英儿所讲述,但具体制造还是依靠了工匠们,只是在蒸汽机的基础上加装了轮子。”
朱雄英的地位似乎越来越稳固了,这对于她和她的儿子朱允炆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有点,太热了。”
夜幕降临,夫妻二人上榻就寝,吕氏躺在朱标身边,心中却是翻江倒海,她搂着朱标还想说些什么,却发现他已经沉沉睡去。
“殿下睡不着吗?”
在套间外面,侍候他的宫女已经睡着了,而在房间外面的宫女则是不能睡觉且需要轮班的。不过房间外面的宫女待两个时辰就能回去睡觉了,而在套间外的宫女则需要待一整晚……固然有张矮榻可以休息,但也只能轻轻的眯着,要保证有事的时候能够及时唤起来。
然而,该如何去改变呢?吕氏心中并没有明确的计划。
朱雄英翻身的动作,还是惊醒了外面的侍女苏日娜,她轻轻地走了进来。
随着朱雄英的地位越来越稳固,朱允炆的机会就越来越渺茫,她必须想办法改变这种局面,否则等待她和朱允炆的大概率不是什么好结果。
以前朱雄英其实觉得中医好像没啥用,毕竟从身边人的经历来看,貌似中医很难治疗什么大病急病,但回到大明世界后,朱雄英发现他还是有些偏见,一方面是他身边人的经历不能代表整体,另一方面,是他确实没遇到过好的中医。
夏夜烦热,苏日娜拿来毛巾,浸了水拧干后给他擦拭了一番上身,擦到小腹的时候手指似是碰到了什么,朱雄英有些尴尬,但苏日娜却并不意外,反而微不可查地轻笑了一声。
朱标没有察觉出吕氏心中的波澜,只是点了点头:“是啊,英儿确实是个了不起的孩子。”
吕氏瞪大眼睛看着漆黑的帐顶,心中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不过在大明世界肯定就完全不一样了,皇室理所当然地享有着最好的医疗资源,而这些太医院的医生们,你让他们去治疗一些诸如急性肺炎、重度皮肤病这些他们确实没办法,但是日常调理身体,你要是肯听他们的话,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喝中药,再加上一些诸如八段锦、站桩等辅助活动方式,身体肯定是能调理得倍棒。
所以说,中医其实主要起到防止生病的作用,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大抵如此,而真到了因为日常不注意而生大病的时候,那中医确实有的病治不了,这也是什么会有“治不了、等死吧、告辞”这种扁鹊三连的出现。
然而,吕氏的心思并没有表现在脸上,反而微笑着说道:“英儿真是聪明绝顶,不愧是陛下的好圣孙。”
朱雄英瞪着眼睛看着蚊帐的顶部,虽然做成了几件事情,但整体而言,他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多到千头万绪,不好好捋一捋,根本就睡不着觉。
身上有点黏热但朱雄英尽量控制自己翻身的频率,免得让睡觉很轻的苏日娜跟着睡不好。
好吧,他这個年纪精力充沛,确实也不是很贪睡的人,尤其是跟着八叔十叔去太医院的时候,老中医戴思恭也给他把了把脉,开了些调理肝肾的方子,现在更是气血充足。
与此同时,在东宫的另一处院落中,朱雄英却并没有睡觉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思考着未来的方向。
“殿下气血旺盛,若是需要宣泄,奴婢是可以帮忙的。”
“.暂时不用。”
朱雄英有些难受,观音奴给他派来的这些宫女,有膀大腰圆的蒙古健妇,这些事专门负责当宫内的保镖,毕竟男人也不能入宫,而剩下的宫女则都是些青春年少的美人,既有色目人也有汉人。
诸如苏日娜这种汉化的东欧人,金发蓝眸身材高挑或许在明人的审美中不算很美,但对于朱雄英来说,毛妹的滋味肯定不一样。
苏日娜的蓝眼睛眨呀眨的。
“克制,听老中医的话。”朱雄英如是告诉自己。
打发走了苏日娜,朱雄英反而更睡不着了,开始尝试着通过想事情来转移注意力,不过效果并不太好,脑海里一片胡思乱想。
又过了不知道多久,明月中天,月华如水般洒了下来的时候,才算彻底冷静了下来,继而开始认真思考。
眼下朱雄英觉得最紧缺的是属于自己的人才,毕竟一两件事情或许他可以亲力亲为,也可以借助别人的力量,但有些事情总是不好借助别人的力量的,而尴尬之处就在于自己没什么可用的人才,道衍那妖僧跟毒士贾诩的性质相仿,也不见得是个完全信得过的。
所以,还是要搜罗一些可用的人才,而最靠谱的办法,自然是直接去找那些在永乐朝崭露头角的风云人物,这些人在目前的洪武朝大多要么尚未入仕,要么还是个小官,或是明军里的中低阶将校。
想到这里,朱雄英倒是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他在蓝田县城遇到的解缙。
解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在他没有黑化之前,是相当富有浪漫主义气质,也很理想化.当然了,黑化后在官场上争斗的能耐也没强到哪去,只是变得更现实了。
解缙的主要能力并不在政务和计谋上,而是在他超绝的文采和对于编修类工作的突出特长,明初第一才子并非浪得虚名,而且现在郁郁不得志,稍加赏识,便是个能死心塌地的手下,属于心眼没那么多而且有专长的人才。
因此,朱雄英觉得可以尝试把解缙调回来,来给他当老师,反正按照老朱的意思,怎么都得给他配几个老师,让他在方方面面都能学习和熟悉大明的制度和规则.老朱的精力是很有限的,关键的帝王心术和一些施政要领或许可以手把手教他,但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事情都让老朱来教,这也实在是不现实的事情。
至于其他的人物,朱雄英列了个简单的名单,齐泰黄子澄方孝孺这些卧龙凤雏们可以排除了,剩下的名臣大将,倒是都可以考虑只要见到了,就尽力搜罗过来。
不过这也只是一个初步的方向,毕竟朱雄英现在也仅仅是熟悉了皇宫的环境,对于整个朝堂复杂的部寺机构和对应的人事关系,还处于一头雾水的状态,需要好好摸索一下。
这件事情倒也不急,毕竟随着朱雄英做的事情逐渐增多,他肯定会逐步接触到更多的部门和官员,比如在圣孙册封仪式的那几天,他就认识了太常寺的官员,而这次整顿莫愁湖的行动中,则是认识了应天府、兵马司、工部的一些官员。
考虑好人才方面的问题后,就是思考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了。
朱雄英心中清楚,虽然他现在地位稍稍稳固一些了,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他必须继续努力做出更多的成绩,才能确保自己的地位不动摇.最紧要的,就是先把手头老朱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完成好。
莫愁湖湖景别墅的销售成功,只是把这个任务完成了一半,还有剩下的一半,那就是建立起一个能够作为京城乃至整个南直隶商业试点的市场,朱雄英准备效仿历史上在明年才会出现的“塌坊”,提前进行实验。
因为京城考虑到安全因素,不允许外地商人携带货物进入,所以外地商人贩卖来的货物,只能放在船上或是暂时储藏在城外的民居中,而那些牙行,也就是“驵侩之徒”,就可以凭借着特权来低买高卖,把货物运进京城里售卖,从中谋取差价。
这种行为就是纯粹的二手贩子,利用商业政策来赚差价,并没有产生任何实际价值,连中介平台的作用都没起到,可以说是毒瘤,因此商民早就不堪其苦了,若是没有这些牙行从中渔利,那么商人能多赚钱,百姓能少花钱。
而如果历史线没有改变,那么在明年,老朱就会让工部在三山门等城门外的濒水处(即莫愁湖),建立数十楹棚屋,让外地商人携带货物进入外城,然后把货物储存在这里,由官吏进行清点,纳税以后的货物就可以跟内城出来的百姓自行交易了,商人之间也可以在此进行交易,如果有纠纷,那么就由官府派来的市场监管官吏进行裁断,这就是所谓的“塌坊”。
而朱雄英对于第一个任务的终极目标,就是建立一个类似于自由贸易区的地方,来试验在大明发展商业后,到底有多积极的响应,能够发展到什么规模,以及了解大明各地的商人到底是什么真实状况。
想到这里,朱雄英觉得,自己有必要去见一下四海商会的袁珙了,而且对于那些有门路且买得起莫愁湖别墅的外地富户,也应该召集一下他们见一面。
至于龙江船厂和其附近的那些船帮.稍晚些再说吧。
朱雄英在思考中开始萌生困意,他还有更大的梦想等待着去实现,大明帝国的未来,也正因为他的思考和行动而悄然改变着。
在第二天,关于蒸汽机和火车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整个皇宫好吧,这种公开的事情根本就瞒不住,而且皇帝也没有下令不允许讨论。
宫人们议论纷纷,有的惊叹于这种新奇的交通工具带来的便利和高效;有的人则抱着观望的态度,等待着进一步的消息。
而在皇宫中,更多的谋划和布局也在进行着,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标,都清楚蒸汽机带来的不仅仅是交通工具的变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而在这种剧变面前,他们作为大明这艘巨舰的掌舵者,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在让皇权始终保持主导地位的同时,让大明驶向光明的未来。
(本章完)
吕氏在晚膳后便一直心神不宁,等到朱标钓鱼回来,两人坐着喝凉茶解暑的时候,她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殿下,今日宫中可有什么事?”
因为发生的时间太晚,而且宫中有宵禁,所以虽然知道兵仗局似乎发生了一些事情,但吕氏并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
而别看朱标每天干完活就去玄武湖钓鱼,他知道消息的速度却绝对比吕氏要快。
朱标放下手中的茶盏,抬头看了她一眼道:“今日父皇在兵仗局观摩了一种名为蒸汽机的神奇机器,是之前英儿送过来的,如今已经仿制成功了,据说能够成为‘火车’的核心部件,拉动巨大的铁车前进,无需人力畜力。”
吕氏闻言心中顿时一震。
她虽然不甚了解这蒸汽机到底有何等威力,但从朱标的语气中她能感受到这必定是个了不起的发明,更重要的是,这个发明竟然与朱雄英有关,这无疑让她感到了焦虑。
“殿下,这‘火车’.是英儿所创?”吕氏试探着问道。
“是也不是。”朱标回答道,“听说这原理是英儿所讲述,但具体制造还是依靠了工匠们,只是在蒸汽机的基础上加装了轮子。”
朱雄英的地位似乎越来越稳固了,这对于她和她的儿子朱允炆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有点,太热了。”
夜幕降临,夫妻二人上榻就寝,吕氏躺在朱标身边,心中却是翻江倒海,她搂着朱标还想说些什么,却发现他已经沉沉睡去。
“殿下睡不着吗?”
在套间外面,侍候他的宫女已经睡着了,而在房间外面的宫女则是不能睡觉且需要轮班的。不过房间外面的宫女待两个时辰就能回去睡觉了,而在套间外的宫女则需要待一整晚……固然有张矮榻可以休息,但也只能轻轻的眯着,要保证有事的时候能够及时唤起来。
然而,该如何去改变呢?吕氏心中并没有明确的计划。
朱雄英翻身的动作,还是惊醒了外面的侍女苏日娜,她轻轻地走了进来。
随着朱雄英的地位越来越稳固,朱允炆的机会就越来越渺茫,她必须想办法改变这种局面,否则等待她和朱允炆的大概率不是什么好结果。
以前朱雄英其实觉得中医好像没啥用,毕竟从身边人的经历来看,貌似中医很难治疗什么大病急病,但回到大明世界后,朱雄英发现他还是有些偏见,一方面是他身边人的经历不能代表整体,另一方面,是他确实没遇到过好的中医。
夏夜烦热,苏日娜拿来毛巾,浸了水拧干后给他擦拭了一番上身,擦到小腹的时候手指似是碰到了什么,朱雄英有些尴尬,但苏日娜却并不意外,反而微不可查地轻笑了一声。
朱标没有察觉出吕氏心中的波澜,只是点了点头:“是啊,英儿确实是个了不起的孩子。”
吕氏瞪大眼睛看着漆黑的帐顶,心中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不过在大明世界肯定就完全不一样了,皇室理所当然地享有着最好的医疗资源,而这些太医院的医生们,你让他们去治疗一些诸如急性肺炎、重度皮肤病这些他们确实没办法,但是日常调理身体,你要是肯听他们的话,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喝中药,再加上一些诸如八段锦、站桩等辅助活动方式,身体肯定是能调理得倍棒。
所以说,中医其实主要起到防止生病的作用,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大抵如此,而真到了因为日常不注意而生大病的时候,那中医确实有的病治不了,这也是什么会有“治不了、等死吧、告辞”这种扁鹊三连的出现。
然而,吕氏的心思并没有表现在脸上,反而微笑着说道:“英儿真是聪明绝顶,不愧是陛下的好圣孙。”
朱雄英瞪着眼睛看着蚊帐的顶部,虽然做成了几件事情,但整体而言,他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多到千头万绪,不好好捋一捋,根本就睡不着觉。
身上有点黏热但朱雄英尽量控制自己翻身的频率,免得让睡觉很轻的苏日娜跟着睡不好。
好吧,他这個年纪精力充沛,确实也不是很贪睡的人,尤其是跟着八叔十叔去太医院的时候,老中医戴思恭也给他把了把脉,开了些调理肝肾的方子,现在更是气血充足。
与此同时,在东宫的另一处院落中,朱雄英却并没有睡觉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思考着未来的方向。
“殿下气血旺盛,若是需要宣泄,奴婢是可以帮忙的。”
“.暂时不用。”
朱雄英有些难受,观音奴给他派来的这些宫女,有膀大腰圆的蒙古健妇,这些事专门负责当宫内的保镖,毕竟男人也不能入宫,而剩下的宫女则都是些青春年少的美人,既有色目人也有汉人。
诸如苏日娜这种汉化的东欧人,金发蓝眸身材高挑或许在明人的审美中不算很美,但对于朱雄英来说,毛妹的滋味肯定不一样。
苏日娜的蓝眼睛眨呀眨的。
“克制,听老中医的话。”朱雄英如是告诉自己。
打发走了苏日娜,朱雄英反而更睡不着了,开始尝试着通过想事情来转移注意力,不过效果并不太好,脑海里一片胡思乱想。
又过了不知道多久,明月中天,月华如水般洒了下来的时候,才算彻底冷静了下来,继而开始认真思考。
眼下朱雄英觉得最紧缺的是属于自己的人才,毕竟一两件事情或许他可以亲力亲为,也可以借助别人的力量,但有些事情总是不好借助别人的力量的,而尴尬之处就在于自己没什么可用的人才,道衍那妖僧跟毒士贾诩的性质相仿,也不见得是个完全信得过的。
所以,还是要搜罗一些可用的人才,而最靠谱的办法,自然是直接去找那些在永乐朝崭露头角的风云人物,这些人在目前的洪武朝大多要么尚未入仕,要么还是个小官,或是明军里的中低阶将校。
想到这里,朱雄英倒是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他在蓝田县城遇到的解缙。
解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在他没有黑化之前,是相当富有浪漫主义气质,也很理想化.当然了,黑化后在官场上争斗的能耐也没强到哪去,只是变得更现实了。
解缙的主要能力并不在政务和计谋上,而是在他超绝的文采和对于编修类工作的突出特长,明初第一才子并非浪得虚名,而且现在郁郁不得志,稍加赏识,便是个能死心塌地的手下,属于心眼没那么多而且有专长的人才。
因此,朱雄英觉得可以尝试把解缙调回来,来给他当老师,反正按照老朱的意思,怎么都得给他配几个老师,让他在方方面面都能学习和熟悉大明的制度和规则.老朱的精力是很有限的,关键的帝王心术和一些施政要领或许可以手把手教他,但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事情都让老朱来教,这也实在是不现实的事情。
至于其他的人物,朱雄英列了个简单的名单,齐泰黄子澄方孝孺这些卧龙凤雏们可以排除了,剩下的名臣大将,倒是都可以考虑只要见到了,就尽力搜罗过来。
不过这也只是一个初步的方向,毕竟朱雄英现在也仅仅是熟悉了皇宫的环境,对于整个朝堂复杂的部寺机构和对应的人事关系,还处于一头雾水的状态,需要好好摸索一下。
这件事情倒也不急,毕竟随着朱雄英做的事情逐渐增多,他肯定会逐步接触到更多的部门和官员,比如在圣孙册封仪式的那几天,他就认识了太常寺的官员,而这次整顿莫愁湖的行动中,则是认识了应天府、兵马司、工部的一些官员。
考虑好人才方面的问题后,就是思考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了。
朱雄英心中清楚,虽然他现在地位稍稍稳固一些了,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他必须继续努力做出更多的成绩,才能确保自己的地位不动摇.最紧要的,就是先把手头老朱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完成好。
莫愁湖湖景别墅的销售成功,只是把这个任务完成了一半,还有剩下的一半,那就是建立起一个能够作为京城乃至整个南直隶商业试点的市场,朱雄英准备效仿历史上在明年才会出现的“塌坊”,提前进行实验。
因为京城考虑到安全因素,不允许外地商人携带货物进入,所以外地商人贩卖来的货物,只能放在船上或是暂时储藏在城外的民居中,而那些牙行,也就是“驵侩之徒”,就可以凭借着特权来低买高卖,把货物运进京城里售卖,从中谋取差价。
这种行为就是纯粹的二手贩子,利用商业政策来赚差价,并没有产生任何实际价值,连中介平台的作用都没起到,可以说是毒瘤,因此商民早就不堪其苦了,若是没有这些牙行从中渔利,那么商人能多赚钱,百姓能少花钱。
而如果历史线没有改变,那么在明年,老朱就会让工部在三山门等城门外的濒水处(即莫愁湖),建立数十楹棚屋,让外地商人携带货物进入外城,然后把货物储存在这里,由官吏进行清点,纳税以后的货物就可以跟内城出来的百姓自行交易了,商人之间也可以在此进行交易,如果有纠纷,那么就由官府派来的市场监管官吏进行裁断,这就是所谓的“塌坊”。
而朱雄英对于第一个任务的终极目标,就是建立一个类似于自由贸易区的地方,来试验在大明发展商业后,到底有多积极的响应,能够发展到什么规模,以及了解大明各地的商人到底是什么真实状况。
想到这里,朱雄英觉得,自己有必要去见一下四海商会的袁珙了,而且对于那些有门路且买得起莫愁湖别墅的外地富户,也应该召集一下他们见一面。
至于龙江船厂和其附近的那些船帮.稍晚些再说吧。
朱雄英在思考中开始萌生困意,他还有更大的梦想等待着去实现,大明帝国的未来,也正因为他的思考和行动而悄然改变着。
在第二天,关于蒸汽机和火车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整个皇宫好吧,这种公开的事情根本就瞒不住,而且皇帝也没有下令不允许讨论。
宫人们议论纷纷,有的惊叹于这种新奇的交通工具带来的便利和高效;有的人则抱着观望的态度,等待着进一步的消息。
而在皇宫中,更多的谋划和布局也在进行着,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标,都清楚蒸汽机带来的不仅仅是交通工具的变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而在这种剧变面前,他们作为大明这艘巨舰的掌舵者,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在让皇权始终保持主导地位的同时,让大明驶向光明的未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