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离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
朱雄英指着草图对李文忠解释道:“第一道堤,是正堤,也就是通常用的防洪堤;第二道堤,是遥堤,也就是在正堤后方较远处再修一道堤坝,一旦正堤崩溃,有遥堤的存在也能挡住洪水,而且冲毁第一道正堤后,水势一定是减缓的,所以遥堤可以比正堤的高度要低一些,但宽度要更宽;第三道堤,则是在关键部位加修的月堤,以备万一;第四道堤,则是格堤在正堤和遥堤之间竖向修筑,形成一个个小的分水池,如果正堤溃决而水流不是特别大,则水遇格堤即止,淹没仅限一格,不致漫延大片滩地。”
李文忠扫了一眼,就基本把这张草图的原理看懂了,因为在他这种名将眼里,修堤跟修城墙是一个道理。
说白了,这跟羊马墙加城墙加瓮城加坑道的四重组合原理是一样的,而月堤,也就是半月形的堤防,用来在险要或单薄的堤段于堤内或堤外加筑,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一》就有记载“杜伟长为转运使,人有献说,自浙江税场以东,移退数里为月堤,以避怒水”。
不过这格堤倒是有点意思.但具体能起到多大作用,没实践也不好说。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都是一套相当完善的堤坝系统,给了李文忠很大的启发,这也不禁让他对朱雄英刮目相看。
李文忠觉得,朱雄英说话办事和思考问题都很有条理,在众多皇孙里面,他没见到谁有朱雄英这种能力的.假以时日,经过一些事情的磨炼,以后的成就定然是不可限量的。
按照现在大明打下来的底子,如果朱雄英继承皇位,那么成就汉武帝、唐玄宗那样的功业并没有什么难度,如果不穷兵黩武的话,那么或许在历史上留下的评价还能更上一层楼。
接着李文忠又详细询问了朱雄英关于七月的雨势、堤坝需要重点建设的位置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朱雄英把他知道的部分都一一耐心解答,并酌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两人就这样在大厅中畅谈了很久,直到拉着一起中午吃完饭,李文忠才打算放他走。
喝了会儿茶,李文忠叹了口气,看着朱雄英,眼中流露出羡慕的神色:“侄儿啊,如果我有你这样的儿子就好了。”
朱雄英一愣,不解地问道:“叔叔何出此言?”
李文忠苦笑了一下,回答道:“你表哥李景隆最近几年有些意志消沉.我们父子之间也闹了些矛盾,有件事得拜托你。”
“叔叔请讲。”
“自从他购置了莫愁湖的别墅后,便经常去秦淮河和莫愁湖上泛舟散心,也不回曹国公府了。我实在是拿他没有办法,希望你能在有空的时候找到他,劝说他一番。”
朱雄英心中有些尴尬.因为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李景隆变成这样的原因。
嗯,可能是命运遭到了他预言的小小影响。
不过就跟朱标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一样,李景隆也不知道,所以人家好好端端的大好青年,一下子就无事可做了,能不意志消沉吗?
想到这里,朱雄英也是有些愧疚。
如果历史线没有被他人为改变,那李景隆这时候估计都成曹国公了,会被老朱多次委任到湖广、陕西、河南等地练兵,还会去负责与西番的茶马互市贸易,继而掌管左军都督府,加太子太傅,不可谓不风光无限,。
然而这一切,在朱雄英的预言下都泡汤了.老朱现在觉得李景隆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废物,所以什么活都不给他,就让他在家待着,只求他别捅篓子出来。
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朱雄英觉得自己有必要拯救一下这個被自己预言耽误了的表哥。
毕竟李景隆虽然打仗不行,但除了打仗,李景隆都挺在行的,比如练兵、外交、做生意属于是个复合型人才,只是不能把他摆在错误的位置上,这就像是一个好的项目经理,你不能让他去干董事会秘书的活一样。
朱雄英听后,立刻满口答应了下来:“叔叔放心,我会尽快找到表哥,好好和他聊聊的。”
李文忠感激地看着朱雄英,拍了拍他的肩膀:“侄儿,真是麻烦你了景隆这小子,性格有些倔强,我一直拿他没有办法,而且估计再过一阵子我就得去苏州府了,到时候更没时间,你俩年岁相差不大,所以希望你能开导开导他,解开他的心结。”
离开曹国公府后,朱雄英心中也不禁感叹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同时他也在心中默默祝愿李文忠能够顺利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毕竟修堤坝这是需要调配几十万人的大活呢,实在是不容易。
接下来,朱雄英又去不远处的郑国公府拜访。
三十多岁的郑国公常茂正在府中的演武场上挥汗如雨,如同铁塔一般的身形,身披重甲,手持无头长枪,与几个铁册军甲士对练。
常茂武艺惊人,而且正值壮年,虽然现在不讲究斗将,但论起战场厮杀,可以说在明军中是能排在前列的,或许只有朱棣、余通渊等少数将领能跟他过过招。
只见常茂枪影如风,气势如虹,那几个甲士虽然亦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但在常茂的攻势下,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突然间,常茂一个猛烈的突刺,将一名甲士手中的兵器震飞,顺势再一个横扫,将另一名甲士击退数步。
剩余的甲士左支右绌,却在常茂的枪影下一一被点飞。
这场面,看得朱雄英暗自喝彩。
“舅舅好身手!”朱雄英高声赞叹走进了演武场。
常茂听到声音停下手中的长枪,转头看去,见是朱雄英,顿时面露喜色:“嘿,是大外甥来了,快来让俺看看!”
说着,他大步走到朱雄英面前,伸出大手,给了他一个热烈的熊抱。
“舅舅武艺当真了得。”朱雄英觉得自己胸口有些发闷,艰难地说道。
按正常人的标准来看,朱雄英已经算是身材健硕常年锻炼的了,还受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在常茂面前,真就跟弱不禁风的书生一样。
常茂拍了拍他的后背,差点没把他肺给拍出来,这才松开手。
“哈哈哈,哪里哪里,只是些军中的粗把式而已。”常茂虽然口中谦虚,但脸上的得意之色却怎么也掩饰不住,打量着朱雄英,他那双一大一小的雌雄眼更是显得有些骇人。
“俺在殿上,便强忍着没去与外甥叙话,陛下也是体贴人,把伱派过来.这段时间辛苦你了,若是有什么为难之处,或是被人欺负了,一定要告诉舅舅,舅舅来帮你出气。”
听闻此言,朱雄英也是心头一暖。
跟李文忠不一样,李文忠作为叔叔,跟朱标的所有儿子都是一样的关系,但常茂是朱雄英的亲舅舅,他俩是真正连着根的。
而且常茂性情直爽,没那么多心眼子,虽然有很多缺点,比如脾气差、带兵打仗的能力也只能算是二流,还会经常犯错误,但对待朱雄英却是能看出来是打心眼里喜欢,是没有任何保留的那种。
毕竟对于常茂来说,这是她妹妹的大儿子,也是他最喜欢的孩子。
两人寒暄了几句,朱雄英便说明了现在的情况,得知了朱雄英手头的这些任务以后,常茂顿时来了精神:“这可是大事啊,咱们得好好合计合计。”
说着,他拉着朱雄英向书房走去。
在书籍全都崭新无比的书房中,朱雄英将自己的想法详细地告诉了常茂,常茂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地点头称是。
“大外甥的想法真是独到啊!”
虽然没太听懂,但常茂感叹道:“这不是小事,得好好规划规划,这样吧,若是需要舅舅出钱出人的地方,尽管招呼。”
朱雄英点头称是:“舅舅说的是,我也正有此意,听说有几个船帮的会首,曾是舅舅手下的军官?不知道可否引荐。”
“是有这么回事,这些崽子嫌军中不自在,弃了军籍挣钱当富家翁去了,逢年过节也还到俺这拜会.俺今日便派人去找他们来一趟,约个地方与你共同商讨此事如何?”
朱雄英闻言大喜:“如此甚好,多谢舅舅了!”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朱雄英便起身告辞,他还得去趟魏国公府呢,满打满算时间也有点紧张了。
常茂将他送到门口,叮嘱道:“外甥啊,有事一定要跟舅舅说,这天底下没有比舅舅和你舅姥爷更亲的俺和你舅姥爷蓝大将军都是一心为你好,旁人只是看你坏,宫里事情纷繁,遇了事莫要独自逞强。”
常茂三番五次提起这话,显然是最近心里一直琢磨着,直到遇到了朱雄英,就忍不住絮叨是个藏不住心思的。
看着这个黑塔般的汉子如此关心自己,朱雄英心中是真的感动,毕竟他也不是傻子,人与人之间的远近亲疏,很明显就能感受出来。
像是李文忠,就是虽然亲近,但绝没有常茂这么亲近,常茂是一见面就热情的不得了,更是觉得自己作为舅舅有这份责任感,应该照顾好去世妹妹的这个儿子。
(本章完)
李文忠扫了一眼,就基本把这张草图的原理看懂了,因为在他这种名将眼里,修堤跟修城墙是一个道理。
说白了,这跟羊马墙加城墙加瓮城加坑道的四重组合原理是一样的,而月堤,也就是半月形的堤防,用来在险要或单薄的堤段于堤内或堤外加筑,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一》就有记载“杜伟长为转运使,人有献说,自浙江税场以东,移退数里为月堤,以避怒水”。
不过这格堤倒是有点意思.但具体能起到多大作用,没实践也不好说。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都是一套相当完善的堤坝系统,给了李文忠很大的启发,这也不禁让他对朱雄英刮目相看。
李文忠觉得,朱雄英说话办事和思考问题都很有条理,在众多皇孙里面,他没见到谁有朱雄英这种能力的.假以时日,经过一些事情的磨炼,以后的成就定然是不可限量的。
按照现在大明打下来的底子,如果朱雄英继承皇位,那么成就汉武帝、唐玄宗那样的功业并没有什么难度,如果不穷兵黩武的话,那么或许在历史上留下的评价还能更上一层楼。
接着李文忠又详细询问了朱雄英关于七月的雨势、堤坝需要重点建设的位置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朱雄英把他知道的部分都一一耐心解答,并酌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两人就这样在大厅中畅谈了很久,直到拉着一起中午吃完饭,李文忠才打算放他走。
喝了会儿茶,李文忠叹了口气,看着朱雄英,眼中流露出羡慕的神色:“侄儿啊,如果我有你这样的儿子就好了。”
朱雄英一愣,不解地问道:“叔叔何出此言?”
李文忠苦笑了一下,回答道:“你表哥李景隆最近几年有些意志消沉.我们父子之间也闹了些矛盾,有件事得拜托你。”
“叔叔请讲。”
“自从他购置了莫愁湖的别墅后,便经常去秦淮河和莫愁湖上泛舟散心,也不回曹国公府了。我实在是拿他没有办法,希望你能在有空的时候找到他,劝说他一番。”
朱雄英心中有些尴尬.因为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李景隆变成这样的原因。
嗯,可能是命运遭到了他预言的小小影响。
不过就跟朱标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一样,李景隆也不知道,所以人家好好端端的大好青年,一下子就无事可做了,能不意志消沉吗?
想到这里,朱雄英也是有些愧疚。
如果历史线没有被他人为改变,那李景隆这时候估计都成曹国公了,会被老朱多次委任到湖广、陕西、河南等地练兵,还会去负责与西番的茶马互市贸易,继而掌管左军都督府,加太子太傅,不可谓不风光无限,。
然而这一切,在朱雄英的预言下都泡汤了.老朱现在觉得李景隆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废物,所以什么活都不给他,就让他在家待着,只求他别捅篓子出来。
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朱雄英觉得自己有必要拯救一下这個被自己预言耽误了的表哥。
毕竟李景隆虽然打仗不行,但除了打仗,李景隆都挺在行的,比如练兵、外交、做生意属于是个复合型人才,只是不能把他摆在错误的位置上,这就像是一个好的项目经理,你不能让他去干董事会秘书的活一样。
朱雄英听后,立刻满口答应了下来:“叔叔放心,我会尽快找到表哥,好好和他聊聊的。”
李文忠感激地看着朱雄英,拍了拍他的肩膀:“侄儿,真是麻烦你了景隆这小子,性格有些倔强,我一直拿他没有办法,而且估计再过一阵子我就得去苏州府了,到时候更没时间,你俩年岁相差不大,所以希望你能开导开导他,解开他的心结。”
离开曹国公府后,朱雄英心中也不禁感叹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同时他也在心中默默祝愿李文忠能够顺利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毕竟修堤坝这是需要调配几十万人的大活呢,实在是不容易。
接下来,朱雄英又去不远处的郑国公府拜访。
三十多岁的郑国公常茂正在府中的演武场上挥汗如雨,如同铁塔一般的身形,身披重甲,手持无头长枪,与几个铁册军甲士对练。
常茂武艺惊人,而且正值壮年,虽然现在不讲究斗将,但论起战场厮杀,可以说在明军中是能排在前列的,或许只有朱棣、余通渊等少数将领能跟他过过招。
只见常茂枪影如风,气势如虹,那几个甲士虽然亦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但在常茂的攻势下,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突然间,常茂一个猛烈的突刺,将一名甲士手中的兵器震飞,顺势再一个横扫,将另一名甲士击退数步。
剩余的甲士左支右绌,却在常茂的枪影下一一被点飞。
这场面,看得朱雄英暗自喝彩。
“舅舅好身手!”朱雄英高声赞叹走进了演武场。
常茂听到声音停下手中的长枪,转头看去,见是朱雄英,顿时面露喜色:“嘿,是大外甥来了,快来让俺看看!”
说着,他大步走到朱雄英面前,伸出大手,给了他一个热烈的熊抱。
“舅舅武艺当真了得。”朱雄英觉得自己胸口有些发闷,艰难地说道。
按正常人的标准来看,朱雄英已经算是身材健硕常年锻炼的了,还受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在常茂面前,真就跟弱不禁风的书生一样。
常茂拍了拍他的后背,差点没把他肺给拍出来,这才松开手。
“哈哈哈,哪里哪里,只是些军中的粗把式而已。”常茂虽然口中谦虚,但脸上的得意之色却怎么也掩饰不住,打量着朱雄英,他那双一大一小的雌雄眼更是显得有些骇人。
“俺在殿上,便强忍着没去与外甥叙话,陛下也是体贴人,把伱派过来.这段时间辛苦你了,若是有什么为难之处,或是被人欺负了,一定要告诉舅舅,舅舅来帮你出气。”
听闻此言,朱雄英也是心头一暖。
跟李文忠不一样,李文忠作为叔叔,跟朱标的所有儿子都是一样的关系,但常茂是朱雄英的亲舅舅,他俩是真正连着根的。
而且常茂性情直爽,没那么多心眼子,虽然有很多缺点,比如脾气差、带兵打仗的能力也只能算是二流,还会经常犯错误,但对待朱雄英却是能看出来是打心眼里喜欢,是没有任何保留的那种。
毕竟对于常茂来说,这是她妹妹的大儿子,也是他最喜欢的孩子。
两人寒暄了几句,朱雄英便说明了现在的情况,得知了朱雄英手头的这些任务以后,常茂顿时来了精神:“这可是大事啊,咱们得好好合计合计。”
说着,他拉着朱雄英向书房走去。
在书籍全都崭新无比的书房中,朱雄英将自己的想法详细地告诉了常茂,常茂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地点头称是。
“大外甥的想法真是独到啊!”
虽然没太听懂,但常茂感叹道:“这不是小事,得好好规划规划,这样吧,若是需要舅舅出钱出人的地方,尽管招呼。”
朱雄英点头称是:“舅舅说的是,我也正有此意,听说有几个船帮的会首,曾是舅舅手下的军官?不知道可否引荐。”
“是有这么回事,这些崽子嫌军中不自在,弃了军籍挣钱当富家翁去了,逢年过节也还到俺这拜会.俺今日便派人去找他们来一趟,约个地方与你共同商讨此事如何?”
朱雄英闻言大喜:“如此甚好,多谢舅舅了!”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朱雄英便起身告辞,他还得去趟魏国公府呢,满打满算时间也有点紧张了。
常茂将他送到门口,叮嘱道:“外甥啊,有事一定要跟舅舅说,这天底下没有比舅舅和你舅姥爷更亲的俺和你舅姥爷蓝大将军都是一心为你好,旁人只是看你坏,宫里事情纷繁,遇了事莫要独自逞强。”
常茂三番五次提起这话,显然是最近心里一直琢磨着,直到遇到了朱雄英,就忍不住絮叨是个藏不住心思的。
看着这个黑塔般的汉子如此关心自己,朱雄英心中是真的感动,毕竟他也不是傻子,人与人之间的远近亲疏,很明显就能感受出来。
像是李文忠,就是虽然亲近,但绝没有常茂这么亲近,常茂是一见面就热情的不得了,更是觉得自己作为舅舅有这份责任感,应该照顾好去世妹妹的这个儿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