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时已过去三刻,原本死气沉沉的长安城此刻显得更加寂静。
常府中,原本自被悬空以来一向早睡的常之山,此时竟然房内灯火依然亮着。明亮的灯火下常之山晃动的身影显得有些孤单,他仰着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良久之后,从窗上影子看到他胸腔一提一松,像是长叹了一口气,随后摇了摇头将手中的一张纸折了起来,仿佛对纸中所述内容感到极为头疼。
常之山的身影忽然拉长了,不难看出此时他走到了油灯的跟前。只见他将灯罩取下,抬手将方才折好的纸张悬于灯芯之上意欲将这张纸烧毁。纸影的一角渐渐接近灯焰,可常之山手臂却停了下来,迟迟不肯让炙热的焰苗吞噬干枯的纸张。
这是一封信,一封未署名的信,不但名字未署,甚至连信上的字都是歪歪斜斜——很显然,写信之人是用左手书写的这封信,他并不想让人知道他的笔记。也就是这么一封信,竟让常之山举棋不定。
信中内容到底有何等魔力?能让见惯风云、历经风浪的常大将军如此纠结?
一阵惊风吹过,火焰随之闪动。不知是被炙热的火焰灼伤还是真心舍不得这封信就此被烧毁,常之山下意识地将高举着的手一抽。
信上所述内容到底是什么?叫常之山如此徘徊反复?
常之山的粗厚的手指捏着这封信,整个画面便定格于此。正当他想再次打开这封信又一遍地阅读试图能寻找出蛛丝马迹时,忽然门外传来了管家的声音——
“将军,有客求见——”
常之山连忙将信收入怀中,随后有些疑惑、警惕地说道:“夜深人静,断无好事,就说我歇息了。”
“将军,是尹老大人来了,您......”
管家欲言又止,毕竟他只是个下人,即便尹老大人反复强调此事事关紧要。
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常之山似乎对这位尹相的突然造访感到有些意外,以至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可即便有些意外,这位老大人此时此刻造访所为之事还能有何?常之山抬手摸了摸胸怀方才藏信的位置,心中不禁狐疑起来,难道......
‘吱——’
房门被拉开,只见常之山一身正装,哪里有丁点歇息的意思?
“尹大人现在何处?”常之山的声音重新恢复往日的威严。
“现正在客房中。”
“府上无人知晓?”
“无人知晓。”
“他......是一个人来的?”
“是,尹大人一身黑袍,只身造访府上,小人见尹大人行事低调,于是并未惊动府中其他人,只将尹大人带至客房等待。”管家躬着身补充道。
常之山听后点了点头,对老管家的应对感到十分满意。
现如今整个长安情危机万分、人人自危,就连深谙朝堂争斗的他也如雾里看花那般无法将其全部看清。尤其是怀中的那封信,让他深深地产生一种‘无人可信’的感觉——府中人多口杂,谁也不能保证这些人都是忠心耿耿。是以此时尹敬廷忽然造访,他的确不愿惊动府中。
思考再三后,常之山似乎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一般,对着老管家微微抬了抬头,老管家心领神会,比了个请的手势,示意常之山跟随着他。
......
尹敬廷坐在客房中,此时他仍旧一身黑袍,就连带在脑袋上的衣帽都没摘下。今夜他是偷偷从自己府上跑出来的,连小儿子都没有告知,只不过留了一张字条在床上。尹府离常府不算太远,可他毕竟是年过花甲的老人,短短数百丈的距离他竟是中途休息了两次才走到。进入常府也是从后门进的,此时此刻长安的空气中弥漫着剑拔弩张的气氛,各路的眼线、暗子都在盯着这座危如累卵的皇城,他虽身为当朝首辅、三朝元老,但却依然如履薄冰,只怕一个不慎就会引起异党的注意。
一炷香的功夫过去了,常府连个回音都没有,沉稳如尹敬廷此刻也有些焦急。
今日尹敬廷突兀地登门,自然是为了太极宫被围之事。前两日他尚且能安坐家中,因为此次事发突然,在未将事情全貌看清时,他所作的只有等待。而随着事态的发展,他发现此次围宫并非偶然,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叛乱,况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御林侍卫的大批出宫、城门的紧闭、支持新律的官员皆尽死于非命、京兆府的按兵不动......乱党有条不紊地将这些一步一步施行,只怕下一步就是直闯宫门,挟天子以令天下!
尹敬廷坐立不安,他深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这仍不足以驱使他冒此风险前来常府求助——直至今日忽然有人扔了一块石头进来,这块石头上绑着一封信纸,当他将石头捡起、拆开系绳将信上的内容仔细阅读一遍后,不禁神色大惊。
乱党要发起最后的猛攻了!不但要冲宫,还要......还要......
尹敬廷心中大慌,他没想到这些乱党竟然如此胆大包天,敢做出如此目无君上之事!他心中焦急,可举目四望却发现竟无一人值得信赖。
而在这无计可施之际,尹敬廷脑海中闪现的那个人只有这位常大将军,是以入夜之后,他便悄悄从府中溜出,只身前往常府。
正当尹敬廷起身想偷偷打开房门看看外面的情况时,忽然房门被推开,只见老管家的身影再次出现在眼前,老管家提着灯笼躬着身子,恭敬地与自己打了声招呼,随后便将身后那个雄武的身影请至面前。
“尹相深夜造访,不知有何贵干?”待老管家将房门重新关上,常之山双手一揖客气地问道。
“情势紧迫,老夫也就开门见山了。”尹敬廷一改往日温文尔雅,此时什么寒暄之语都抛之一旁。他急切地说道:“明日卯时、乱党破宫、诛文君臣、协天子,望常将军...驱除贼党、勤王平乱!”
常之山身躯微微一震,双眼之中充满着惊异之色,他看着尹敬廷认真而又有些焦急的表情,试探性地问道:“尹相何出此言?”
尹敬廷从袖中掏出一张信纸并将其递于常之山眼前,这信纸虽已被重新捋顺,可皱皱巴巴的痕迹仍清晰可见。
常之山远远看着这张纸,心中不禁狐疑起来,待他看清这张信纸以及上面字迹之后,心中大感吃惊。他连忙接过尹敬廷递来的信纸,借着灯光浏览起来。
‘明日卯时日出,乱党闯太极宫,文君臣危、天子危!’
短短几个字便将明日的一切简述清楚,信中语气透着急切与肯定,也难怪尹敬廷会如此。
“常将军,不能再等啦——”
常之山低着头半转身,他再一次陷入了沉思,这两封信——一封给尹相的、一封给他的——太过蹊跷!
“常将军!”尹敬廷再次开口提醒道,此时他语气已露出些许焦躁。
“尹大人,此信...可信否?”
尹敬廷愣住了,他看着常之山凝重的表情知道他不在说笑、推脱。
“这......”
“今日二十四位朝廷命官皆尽死于承天门门口,二十四位官员连带及家眷共有近三百人惨遭此难。此番有人匿名送信,意欲何为?若是有人想借此事将我等牵连此中,这后果......”
眼见尹敬廷急切之情流露,着实不像装出来的,常之山便从怀里将方才那封信掏出,一齐递于尹敬廷面前。
尹敬廷疑惑地看着常之山递过来的那封信,复而抬头盯着常之山,见常之山对他点了点头后才接过这封信。他打开一看,脸上震惊之色尽显——
常之山递过来的这封信,竟然与自己今日收到的这封一模一样!不管是信纸材质还是信中内容、字迹。
“这...这...”尹敬廷左右手各拿着一封信,脑袋不禁泛起糊涂。
常之山看着尹敬廷一头雾水地模样,他轻叹一口气。
方才常之山反复纠结,正是为了这封信,如今朝廷内外王延庆及其党徒亲信横行,除去他与尹敬廷之外,恐怕也就只有公孙错能够面对王家不卑不亢。可如今长安城们被封死,纵然神策营拥有精兵一万,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在此情况下,又有谁会站在王家的对面?而且能够如此肯定地将乱党的详细计划确切告知?
这两点让常之山赶到疑点重重。写信之人选择了他与尹敬廷,定然是知晓朝中群臣只见的大致关系,写信之人定然是希望他与尹敬廷能出手阻止叛党作乱的。可就算是此人表面目的明显,那他深层次的用意又何在?他是希望能护全圣上安危、还是希望王家计划失败、还是......还是想将王家最后的、也是最大的敌人诱出,以便趁此乱势给之重创?
尹敬廷看着常之山愈发紧皱的眉头,他坐在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说道:“常将军之忧,老夫亦有所虑,奈何时不我待,如今圣上危在旦夕,还望常将军以大局为重......”
常之山没有接过话茬,他无奈地摇了摇头,‘大局为重’一话说得简单,可如今敌人之势何其嚣盛,长安城中局势迷雾重重,在朝这么多年,除了王延庆与公孙错之外想除去自己而后快之人又有多少?更何况此时自己手中的牌已几乎被收走,即便他有心,此时感受到的无力怕是更多。
“常将军,老夫问你一句话,烦请如实答复。”尹敬廷忽然站起身毕恭毕敬地一揖,可以看出此时他心中的诚恳之意。
“尹相但说无妨!何必如此折煞末将?”常之山连忙走上前去扶住尹敬廷。
“如今叛党作乱,敢问常将军可留有后手,以应对之?”
“这…...”看着尹敬廷殷殷如盼的目光,常之山竟感到有些惭愧,因为他生怕从自己口中说出的话会深深令这位老大人失望。
在再三思量之后,常之山选择沉默以对,而后闭着眼睛摇摇头算是作为回应。
尹敬廷失望的叹息声传入耳中,常之山此刻不忍睁眼直面。
“那...”可尹敬廷仍旧不愿放弃,试图提醒常之山还有其他方式可以争取,他继续说道:“那徐老将军...徐老将军那儿...”
想起自己这位亲家,常之山不禁自嘲一笑,说道:“徐有年的老母亲前几个月离世,此刻他尚在老家丁忧。”
尹敬廷一怔,随后他犹豫半分,但片刻之后他仍然选择将这个名字说出口:“公孙将军——公孙将军的神策营...”
常之山仍然摇摇头,说道:“城门被禁军十二卫牢牢掌控,他...进不来...”
“这...”
屋内再一次陷入沉默,只不过此次,沉默之下带着些许绝望。
尹敬廷内心是无比焦急的,他身为托孤之臣、顾命之首,一直不曾忘记唐帝临走前对他的深切期望。而此次推行新律亦有他的点头,如今闹得天子置身危难,他自然心急如焚。况且若真是让那些乱党冲了进去,不但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一世贤名要付之一炬,恐怕整个新唐未来数十年都会进入权臣把持朝政的境地,二者无论前后都是他极不愿看到的,否则他也不会站在常府中前来求援。
在短暂的思想挣扎之后,尹敬廷似乎下了个很大的决心一般,他面对着依旧斜视窗台的常之山,略带乞求般地说道:“常将军在军中威望颇高,值此国难当前之际,常将军能否...能否登高一呼、力挽狂澜?老夫...老夫求您了!”
说罢,尹敬廷颤颤巍巍的身躯竟然就要直直地跪下去!
常之山见状大惊,好在他眼疾手快,一个健步冲上前去将尹敬廷的身子扶住。
“尹相您这是为何?这——这——这是要折末将的寿啊!”
尹敬廷年老,常之山依然壮年,在常之山的搀扶下,尹敬廷哪里还跪得下去。
常之山将尹敬廷扶之椅子上坐好,随后将旁边的茶盏递于尹敬廷面前,待他将茶盏接过之后,常之山才放心移开身子。
“尹相赤胆忠心,末将感同身受,可奈何如今末将手中已无任何...无任何兵将可调用,即便昔日同僚尚留有些许情义,可...可如今公孙将军重权在握,他们...”
‘叮当——’
尹敬廷端着茶盏的手无力地瘫于双腿之上,落寞孤寂的表情令人无比动容。
“难道...就真的没有一点办法了么?”
“唉——”常之山摇了摇头,他不忍再多看此时的尹敬廷一眼。
沉默,依然是沉默,绝望的沉默。
两位朝中大臣此时共处一室,各自望向一方,良久都不愿再开口。
先帝啊——老臣愧对您的厚望啊!
尹敬廷此时内心老泪纵横,心中竟生出一丝决绝之意。今日的局面虽不能说由他造成,但若无他的默许与暗中支持,又怎么会让这些作乱的贵族汇于长安?若真的发生了无可挽回的灾难,他自然难辞其咎。
想到这里,尹敬廷的面色却反倒愈发的坚定起来,方才失望落寞的表情被扫开。
“既然此事常将军自有定夺,那老夫便不再多言了”,尹敬廷将茶盏放于一旁,他起身走向门边,语气中不再有方才的哀求与绝望,取而代之的是决绝与无畏。
“尹相...您这是...”感受到老大人语气的变化,常之山反倒有些担忧起来。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如今天子有难,我等做臣子的自然要替圣上解围。”尹敬廷头也不回地将门打开,对着灰蒙之上星光殷殷的夜空说道:“明日卯时,老夫自去太极宫!就算是拼了这条老命!也要将那些乱臣贼子...也要将那些乱臣贼子骂个狗血淋头!常将军……告辞——”
说罢,不等常之山起身挽留,便迈着苍劲的步伐向着门外走去。只留下一脸复杂之色的常之山站在门口抬着一只手,眼睁睁地看着尹敬廷的背影消失于夜色之中。
......
深夜,常之山依旧无法入睡。
他负手立于床边,望着空中时隐时现的明月,方才尹敬廷苍老的身影不停浮现于他眼前。随后,唐帝与那位女子的身影又取代了尹敬廷,也出现在他眼前。
他老了,他已经远离权力中心三年有余,他心底实在是不想再掺和这种一不小心就要将自己搭进去的事,他花了三年的时间让自己清心寡欲,如今孙子已经四岁了,正是最好玩、最有趣的年龄,安稳地度过晚年、享受天伦之乐不好么?
“唉——”
又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树欲静而风不止,此时‘狂风大作’,他...能苟全于此么?
常府中,原本自被悬空以来一向早睡的常之山,此时竟然房内灯火依然亮着。明亮的灯火下常之山晃动的身影显得有些孤单,他仰着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良久之后,从窗上影子看到他胸腔一提一松,像是长叹了一口气,随后摇了摇头将手中的一张纸折了起来,仿佛对纸中所述内容感到极为头疼。
常之山的身影忽然拉长了,不难看出此时他走到了油灯的跟前。只见他将灯罩取下,抬手将方才折好的纸张悬于灯芯之上意欲将这张纸烧毁。纸影的一角渐渐接近灯焰,可常之山手臂却停了下来,迟迟不肯让炙热的焰苗吞噬干枯的纸张。
这是一封信,一封未署名的信,不但名字未署,甚至连信上的字都是歪歪斜斜——很显然,写信之人是用左手书写的这封信,他并不想让人知道他的笔记。也就是这么一封信,竟让常之山举棋不定。
信中内容到底有何等魔力?能让见惯风云、历经风浪的常大将军如此纠结?
一阵惊风吹过,火焰随之闪动。不知是被炙热的火焰灼伤还是真心舍不得这封信就此被烧毁,常之山下意识地将高举着的手一抽。
信上所述内容到底是什么?叫常之山如此徘徊反复?
常之山的粗厚的手指捏着这封信,整个画面便定格于此。正当他想再次打开这封信又一遍地阅读试图能寻找出蛛丝马迹时,忽然门外传来了管家的声音——
“将军,有客求见——”
常之山连忙将信收入怀中,随后有些疑惑、警惕地说道:“夜深人静,断无好事,就说我歇息了。”
“将军,是尹老大人来了,您......”
管家欲言又止,毕竟他只是个下人,即便尹老大人反复强调此事事关紧要。
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常之山似乎对这位尹相的突然造访感到有些意外,以至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可即便有些意外,这位老大人此时此刻造访所为之事还能有何?常之山抬手摸了摸胸怀方才藏信的位置,心中不禁狐疑起来,难道......
‘吱——’
房门被拉开,只见常之山一身正装,哪里有丁点歇息的意思?
“尹大人现在何处?”常之山的声音重新恢复往日的威严。
“现正在客房中。”
“府上无人知晓?”
“无人知晓。”
“他......是一个人来的?”
“是,尹大人一身黑袍,只身造访府上,小人见尹大人行事低调,于是并未惊动府中其他人,只将尹大人带至客房等待。”管家躬着身补充道。
常之山听后点了点头,对老管家的应对感到十分满意。
现如今整个长安情危机万分、人人自危,就连深谙朝堂争斗的他也如雾里看花那般无法将其全部看清。尤其是怀中的那封信,让他深深地产生一种‘无人可信’的感觉——府中人多口杂,谁也不能保证这些人都是忠心耿耿。是以此时尹敬廷忽然造访,他的确不愿惊动府中。
思考再三后,常之山似乎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一般,对着老管家微微抬了抬头,老管家心领神会,比了个请的手势,示意常之山跟随着他。
......
尹敬廷坐在客房中,此时他仍旧一身黑袍,就连带在脑袋上的衣帽都没摘下。今夜他是偷偷从自己府上跑出来的,连小儿子都没有告知,只不过留了一张字条在床上。尹府离常府不算太远,可他毕竟是年过花甲的老人,短短数百丈的距离他竟是中途休息了两次才走到。进入常府也是从后门进的,此时此刻长安的空气中弥漫着剑拔弩张的气氛,各路的眼线、暗子都在盯着这座危如累卵的皇城,他虽身为当朝首辅、三朝元老,但却依然如履薄冰,只怕一个不慎就会引起异党的注意。
一炷香的功夫过去了,常府连个回音都没有,沉稳如尹敬廷此刻也有些焦急。
今日尹敬廷突兀地登门,自然是为了太极宫被围之事。前两日他尚且能安坐家中,因为此次事发突然,在未将事情全貌看清时,他所作的只有等待。而随着事态的发展,他发现此次围宫并非偶然,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叛乱,况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御林侍卫的大批出宫、城门的紧闭、支持新律的官员皆尽死于非命、京兆府的按兵不动......乱党有条不紊地将这些一步一步施行,只怕下一步就是直闯宫门,挟天子以令天下!
尹敬廷坐立不安,他深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这仍不足以驱使他冒此风险前来常府求助——直至今日忽然有人扔了一块石头进来,这块石头上绑着一封信纸,当他将石头捡起、拆开系绳将信上的内容仔细阅读一遍后,不禁神色大惊。
乱党要发起最后的猛攻了!不但要冲宫,还要......还要......
尹敬廷心中大慌,他没想到这些乱党竟然如此胆大包天,敢做出如此目无君上之事!他心中焦急,可举目四望却发现竟无一人值得信赖。
而在这无计可施之际,尹敬廷脑海中闪现的那个人只有这位常大将军,是以入夜之后,他便悄悄从府中溜出,只身前往常府。
正当尹敬廷起身想偷偷打开房门看看外面的情况时,忽然房门被推开,只见老管家的身影再次出现在眼前,老管家提着灯笼躬着身子,恭敬地与自己打了声招呼,随后便将身后那个雄武的身影请至面前。
“尹相深夜造访,不知有何贵干?”待老管家将房门重新关上,常之山双手一揖客气地问道。
“情势紧迫,老夫也就开门见山了。”尹敬廷一改往日温文尔雅,此时什么寒暄之语都抛之一旁。他急切地说道:“明日卯时、乱党破宫、诛文君臣、协天子,望常将军...驱除贼党、勤王平乱!”
常之山身躯微微一震,双眼之中充满着惊异之色,他看着尹敬廷认真而又有些焦急的表情,试探性地问道:“尹相何出此言?”
尹敬廷从袖中掏出一张信纸并将其递于常之山眼前,这信纸虽已被重新捋顺,可皱皱巴巴的痕迹仍清晰可见。
常之山远远看着这张纸,心中不禁狐疑起来,待他看清这张信纸以及上面字迹之后,心中大感吃惊。他连忙接过尹敬廷递来的信纸,借着灯光浏览起来。
‘明日卯时日出,乱党闯太极宫,文君臣危、天子危!’
短短几个字便将明日的一切简述清楚,信中语气透着急切与肯定,也难怪尹敬廷会如此。
“常将军,不能再等啦——”
常之山低着头半转身,他再一次陷入了沉思,这两封信——一封给尹相的、一封给他的——太过蹊跷!
“常将军!”尹敬廷再次开口提醒道,此时他语气已露出些许焦躁。
“尹大人,此信...可信否?”
尹敬廷愣住了,他看着常之山凝重的表情知道他不在说笑、推脱。
“这......”
“今日二十四位朝廷命官皆尽死于承天门门口,二十四位官员连带及家眷共有近三百人惨遭此难。此番有人匿名送信,意欲何为?若是有人想借此事将我等牵连此中,这后果......”
眼见尹敬廷急切之情流露,着实不像装出来的,常之山便从怀里将方才那封信掏出,一齐递于尹敬廷面前。
尹敬廷疑惑地看着常之山递过来的那封信,复而抬头盯着常之山,见常之山对他点了点头后才接过这封信。他打开一看,脸上震惊之色尽显——
常之山递过来的这封信,竟然与自己今日收到的这封一模一样!不管是信纸材质还是信中内容、字迹。
“这...这...”尹敬廷左右手各拿着一封信,脑袋不禁泛起糊涂。
常之山看着尹敬廷一头雾水地模样,他轻叹一口气。
方才常之山反复纠结,正是为了这封信,如今朝廷内外王延庆及其党徒亲信横行,除去他与尹敬廷之外,恐怕也就只有公孙错能够面对王家不卑不亢。可如今长安城们被封死,纵然神策营拥有精兵一万,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在此情况下,又有谁会站在王家的对面?而且能够如此肯定地将乱党的详细计划确切告知?
这两点让常之山赶到疑点重重。写信之人选择了他与尹敬廷,定然是知晓朝中群臣只见的大致关系,写信之人定然是希望他与尹敬廷能出手阻止叛党作乱的。可就算是此人表面目的明显,那他深层次的用意又何在?他是希望能护全圣上安危、还是希望王家计划失败、还是......还是想将王家最后的、也是最大的敌人诱出,以便趁此乱势给之重创?
尹敬廷看着常之山愈发紧皱的眉头,他坐在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说道:“常将军之忧,老夫亦有所虑,奈何时不我待,如今圣上危在旦夕,还望常将军以大局为重......”
常之山没有接过话茬,他无奈地摇了摇头,‘大局为重’一话说得简单,可如今敌人之势何其嚣盛,长安城中局势迷雾重重,在朝这么多年,除了王延庆与公孙错之外想除去自己而后快之人又有多少?更何况此时自己手中的牌已几乎被收走,即便他有心,此时感受到的无力怕是更多。
“常将军,老夫问你一句话,烦请如实答复。”尹敬廷忽然站起身毕恭毕敬地一揖,可以看出此时他心中的诚恳之意。
“尹相但说无妨!何必如此折煞末将?”常之山连忙走上前去扶住尹敬廷。
“如今叛党作乱,敢问常将军可留有后手,以应对之?”
“这…...”看着尹敬廷殷殷如盼的目光,常之山竟感到有些惭愧,因为他生怕从自己口中说出的话会深深令这位老大人失望。
在再三思量之后,常之山选择沉默以对,而后闭着眼睛摇摇头算是作为回应。
尹敬廷失望的叹息声传入耳中,常之山此刻不忍睁眼直面。
“那...”可尹敬廷仍旧不愿放弃,试图提醒常之山还有其他方式可以争取,他继续说道:“那徐老将军...徐老将军那儿...”
想起自己这位亲家,常之山不禁自嘲一笑,说道:“徐有年的老母亲前几个月离世,此刻他尚在老家丁忧。”
尹敬廷一怔,随后他犹豫半分,但片刻之后他仍然选择将这个名字说出口:“公孙将军——公孙将军的神策营...”
常之山仍然摇摇头,说道:“城门被禁军十二卫牢牢掌控,他...进不来...”
“这...”
屋内再一次陷入沉默,只不过此次,沉默之下带着些许绝望。
尹敬廷内心是无比焦急的,他身为托孤之臣、顾命之首,一直不曾忘记唐帝临走前对他的深切期望。而此次推行新律亦有他的点头,如今闹得天子置身危难,他自然心急如焚。况且若真是让那些乱党冲了进去,不但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一世贤名要付之一炬,恐怕整个新唐未来数十年都会进入权臣把持朝政的境地,二者无论前后都是他极不愿看到的,否则他也不会站在常府中前来求援。
在短暂的思想挣扎之后,尹敬廷似乎下了个很大的决心一般,他面对着依旧斜视窗台的常之山,略带乞求般地说道:“常将军在军中威望颇高,值此国难当前之际,常将军能否...能否登高一呼、力挽狂澜?老夫...老夫求您了!”
说罢,尹敬廷颤颤巍巍的身躯竟然就要直直地跪下去!
常之山见状大惊,好在他眼疾手快,一个健步冲上前去将尹敬廷的身子扶住。
“尹相您这是为何?这——这——这是要折末将的寿啊!”
尹敬廷年老,常之山依然壮年,在常之山的搀扶下,尹敬廷哪里还跪得下去。
常之山将尹敬廷扶之椅子上坐好,随后将旁边的茶盏递于尹敬廷面前,待他将茶盏接过之后,常之山才放心移开身子。
“尹相赤胆忠心,末将感同身受,可奈何如今末将手中已无任何...无任何兵将可调用,即便昔日同僚尚留有些许情义,可...可如今公孙将军重权在握,他们...”
‘叮当——’
尹敬廷端着茶盏的手无力地瘫于双腿之上,落寞孤寂的表情令人无比动容。
“难道...就真的没有一点办法了么?”
“唉——”常之山摇了摇头,他不忍再多看此时的尹敬廷一眼。
沉默,依然是沉默,绝望的沉默。
两位朝中大臣此时共处一室,各自望向一方,良久都不愿再开口。
先帝啊——老臣愧对您的厚望啊!
尹敬廷此时内心老泪纵横,心中竟生出一丝决绝之意。今日的局面虽不能说由他造成,但若无他的默许与暗中支持,又怎么会让这些作乱的贵族汇于长安?若真的发生了无可挽回的灾难,他自然难辞其咎。
想到这里,尹敬廷的面色却反倒愈发的坚定起来,方才失望落寞的表情被扫开。
“既然此事常将军自有定夺,那老夫便不再多言了”,尹敬廷将茶盏放于一旁,他起身走向门边,语气中不再有方才的哀求与绝望,取而代之的是决绝与无畏。
“尹相...您这是...”感受到老大人语气的变化,常之山反倒有些担忧起来。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如今天子有难,我等做臣子的自然要替圣上解围。”尹敬廷头也不回地将门打开,对着灰蒙之上星光殷殷的夜空说道:“明日卯时,老夫自去太极宫!就算是拼了这条老命!也要将那些乱臣贼子...也要将那些乱臣贼子骂个狗血淋头!常将军……告辞——”
说罢,不等常之山起身挽留,便迈着苍劲的步伐向着门外走去。只留下一脸复杂之色的常之山站在门口抬着一只手,眼睁睁地看着尹敬廷的背影消失于夜色之中。
......
深夜,常之山依旧无法入睡。
他负手立于床边,望着空中时隐时现的明月,方才尹敬廷苍老的身影不停浮现于他眼前。随后,唐帝与那位女子的身影又取代了尹敬廷,也出现在他眼前。
他老了,他已经远离权力中心三年有余,他心底实在是不想再掺和这种一不小心就要将自己搭进去的事,他花了三年的时间让自己清心寡欲,如今孙子已经四岁了,正是最好玩、最有趣的年龄,安稳地度过晚年、享受天伦之乐不好么?
“唉——”
又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树欲静而风不止,此时‘狂风大作’,他...能苟全于此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