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第48章 出门消费
“我就一小学生,我哪儿知道他们为什么上街拉横幅,
只要不上学我就高兴。”
说完,许大茂也往前院看了一眼,然后摇了摇头,
“阎叔没去,在办公室看报纸呢!
你也不看看阎叔是什么人,从小到大你什么时候听说他参加过那些事儿。”
也是,阎埠贵那人除了抠门,趋利避害也是很有一套的,
当了这么多年老师,好处没少得,可愣是一根头发都没伤到。
材料下锅,趁着烧水的功夫何雨柱又开始处理鸡杂,
都完事儿以后,就关上房门准备出去花钱。
“雨水,哥出去买粮食,你在家里和招娣他们一起玩儿,别跑出去,
我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嗯,知道了哥哥!”
何雨水刚说完,旁边的许大茂就两眼放光的插话问道,
“刚刚光顾着看鸡了,你不说我都忘了问,
柱子你手上有多少钱,等会儿准备给雨水妹妹买什么回来?”
10岁的许大茂虽然还很稚嫩,但脸上已经有了点以后的猥琐样子,
他此时的表情,让何雨柱有些一言难尽,
“有那么几块大洋,至于买什么,无非就是糖耳朵、艾窝窝、驴打滚之类的,
总不能买洋可乐吧!”
听到哥哥要给自己买糖耳朵,何雨水高兴得直拍手,拉着一脸羡慕的许招娣咬起了耳朵。
而许大茂和刘光齐、阎解成虽然也很喜欢这些小吃,
但明显更期待洋玩意儿,
只不过他们也知道可乐是从国外进口来的洋货,贵得要死,
他们这种家庭消费不起。
而何雨柱说完以后也没管他们,径直来到帽儿胡同附近的粮店,
他这次之所以不去其他城区,自然是不准备搞出大动静。
走进粮店,看了一眼小黑板上的粮价,果然比起前两天的黑市价格涨了不少,一石小麦已经从60元涨到了80元,
当然,如果用大洋计价,还是跟以前一样的15块大洋。
来来回回分做3、4次买了250斤高粱、玉米和红薯,
等何雨柱最后一次来到粮店的时候,就听几个新来的顾客在和粮店老板抱怨着当前的局势,
而且好巧不巧的大都跟他有关,
“李老板,
你说咱们北平城到底是怎么了?
自打8月底开始搞金圆券改革以来就没怎么消停过。
第1天咱们什刹海就弄丢了500万金圆券,
没过两天,
朝阳门那边又出事了,
惹得外城的林五爷带着人把西直门、朝阳门里里外外翻了个底儿朝天,
结果除了两条不长的车辙印,其它什么都没有,
人就跟前些时候一样,凭空消失了。
这还没消停几天,秋收了,孔公子他们又带头搞起了囤积居奇,这物价一下子就涨起来了,
害得大家不得不偷偷去黑市换大洋,花大价钱买粮食。
结果倒好,
这粮价一涨,引得金圆券大盗又出来搞事,
一次就弄走了那些土财主8、9万斤粮食不说,连命都丢了,
林五爷现在还带着人在朝阳门、禄米仓、王府井附近晃悠呢。
那边还没消停, 学校的老师现在也因为工资的问题,拉着横幅跑去了咱们北平政府衙门,要求长官们给个说法。
孩子们上学交那么贵的学费,老师却不务正业,
你们说说这一天都叫什么事儿!”
听他一桩桩、一件件的细数自己最近这段时间干的大事,还说保密局的那些人拿自己没办法,
何雨柱的心里不由得有些自豪,
只不过他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的静静听着他们的对话,准备想从他们嘴里了解一下朝阳门那边的最新情况。
毕竟自己频繁在东城搞事,还是少去为妙,
也就是他平日里坐电车去丰泽园上班走的都是西城,不然肯定已经被盘问过好几次了。
只不过何雨柱最终未能如愿,
因为在绝大部分老百姓的眼里,他做的那些事情都是八爷做的。
对于八爷的事情,
除了保密局追查得严,老百姓自己也讳莫如深,
他们自然也不敢多说一句。
所以粮店李老板直接忽略了顾客前面的内容,反而说起了老师拉横幅的事,至少这个只涉及金钱,不容易出问题,
“要是我当老师,我也得上街拉横幅去,
这眼看着到了月中,大家家里的粮食也都快吃完了,就等着发了工资买米下锅。
结果倒好,
上面还是按照原来的规定,发金圆券给老师们当工资。
其实发金圆券也不是不可以,可你倒是跟着行情一起往上涨啊,
可上面偏不,
非得按照正规银行的兑换比例来发。
可他们也不想想,现在的粮价快都有前些时候的3倍了,
老师们能不跳脚拉横幅吗?
就那点金圆券,不拉横幅就擎等着让一家老小跟着自己饿死吧!”
见他们避开了前面的事不谈,只谈老师们去拉横幅的事情,没听到自己想听到内容的何雨柱也就没再待下去,
可他刚扛着玉米出门,
就见一个疯疯癫癫的乞丐一边跑一边大声喊道,
“打人了、打人了!
于大肚子又带着人把那些老师和学生给打了一顿。”
为什么说又,
自然是因为于德顺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情,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果然,当李老板他们听到于大肚子又打人了以后都没觉得有多奇怪,只是有些惋惜的摇了摇头,
“哎!造孽哟。”
说完,大家都闭口不再谈这件事,开始做起了买卖。
扛着粮食离开粮店,何雨柱并没有因为好奇就去北平政府衙门那边,
他可知道,
一般这种场面的附近肯定有保密局的特务在盯梢,
找出幕后组织者的同时也顺带着看能不能钓上来几条大鱼,
他现在自然不会去凑这种热闹。
去街边的小店买了两个在他看来甜得发腻的糖耳朵,何雨柱又扛着着粮食去了不远处的煤铺,
买了几百斤煤,
他身上还剩下两三块大洋的应急钱。
和煤铺的伙计一起推着板车回了四合院,
刚进院子,就看到何雨水正翘首以盼的等在前院的家门口。
(本章完)
只要不上学我就高兴。”
说完,许大茂也往前院看了一眼,然后摇了摇头,
“阎叔没去,在办公室看报纸呢!
你也不看看阎叔是什么人,从小到大你什么时候听说他参加过那些事儿。”
也是,阎埠贵那人除了抠门,趋利避害也是很有一套的,
当了这么多年老师,好处没少得,可愣是一根头发都没伤到。
材料下锅,趁着烧水的功夫何雨柱又开始处理鸡杂,
都完事儿以后,就关上房门准备出去花钱。
“雨水,哥出去买粮食,你在家里和招娣他们一起玩儿,别跑出去,
我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嗯,知道了哥哥!”
何雨水刚说完,旁边的许大茂就两眼放光的插话问道,
“刚刚光顾着看鸡了,你不说我都忘了问,
柱子你手上有多少钱,等会儿准备给雨水妹妹买什么回来?”
10岁的许大茂虽然还很稚嫩,但脸上已经有了点以后的猥琐样子,
他此时的表情,让何雨柱有些一言难尽,
“有那么几块大洋,至于买什么,无非就是糖耳朵、艾窝窝、驴打滚之类的,
总不能买洋可乐吧!”
听到哥哥要给自己买糖耳朵,何雨水高兴得直拍手,拉着一脸羡慕的许招娣咬起了耳朵。
而许大茂和刘光齐、阎解成虽然也很喜欢这些小吃,
但明显更期待洋玩意儿,
只不过他们也知道可乐是从国外进口来的洋货,贵得要死,
他们这种家庭消费不起。
而何雨柱说完以后也没管他们,径直来到帽儿胡同附近的粮店,
他这次之所以不去其他城区,自然是不准备搞出大动静。
走进粮店,看了一眼小黑板上的粮价,果然比起前两天的黑市价格涨了不少,一石小麦已经从60元涨到了80元,
当然,如果用大洋计价,还是跟以前一样的15块大洋。
来来回回分做3、4次买了250斤高粱、玉米和红薯,
等何雨柱最后一次来到粮店的时候,就听几个新来的顾客在和粮店老板抱怨着当前的局势,
而且好巧不巧的大都跟他有关,
“李老板,
你说咱们北平城到底是怎么了?
自打8月底开始搞金圆券改革以来就没怎么消停过。
第1天咱们什刹海就弄丢了500万金圆券,
没过两天,
朝阳门那边又出事了,
惹得外城的林五爷带着人把西直门、朝阳门里里外外翻了个底儿朝天,
结果除了两条不长的车辙印,其它什么都没有,
人就跟前些时候一样,凭空消失了。
这还没消停几天,秋收了,孔公子他们又带头搞起了囤积居奇,这物价一下子就涨起来了,
害得大家不得不偷偷去黑市换大洋,花大价钱买粮食。
结果倒好,
这粮价一涨,引得金圆券大盗又出来搞事,
一次就弄走了那些土财主8、9万斤粮食不说,连命都丢了,
林五爷现在还带着人在朝阳门、禄米仓、王府井附近晃悠呢。
那边还没消停, 学校的老师现在也因为工资的问题,拉着横幅跑去了咱们北平政府衙门,要求长官们给个说法。
孩子们上学交那么贵的学费,老师却不务正业,
你们说说这一天都叫什么事儿!”
听他一桩桩、一件件的细数自己最近这段时间干的大事,还说保密局的那些人拿自己没办法,
何雨柱的心里不由得有些自豪,
只不过他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的静静听着他们的对话,准备想从他们嘴里了解一下朝阳门那边的最新情况。
毕竟自己频繁在东城搞事,还是少去为妙,
也就是他平日里坐电车去丰泽园上班走的都是西城,不然肯定已经被盘问过好几次了。
只不过何雨柱最终未能如愿,
因为在绝大部分老百姓的眼里,他做的那些事情都是八爷做的。
对于八爷的事情,
除了保密局追查得严,老百姓自己也讳莫如深,
他们自然也不敢多说一句。
所以粮店李老板直接忽略了顾客前面的内容,反而说起了老师拉横幅的事,至少这个只涉及金钱,不容易出问题,
“要是我当老师,我也得上街拉横幅去,
这眼看着到了月中,大家家里的粮食也都快吃完了,就等着发了工资买米下锅。
结果倒好,
上面还是按照原来的规定,发金圆券给老师们当工资。
其实发金圆券也不是不可以,可你倒是跟着行情一起往上涨啊,
可上面偏不,
非得按照正规银行的兑换比例来发。
可他们也不想想,现在的粮价快都有前些时候的3倍了,
老师们能不跳脚拉横幅吗?
就那点金圆券,不拉横幅就擎等着让一家老小跟着自己饿死吧!”
见他们避开了前面的事不谈,只谈老师们去拉横幅的事情,没听到自己想听到内容的何雨柱也就没再待下去,
可他刚扛着玉米出门,
就见一个疯疯癫癫的乞丐一边跑一边大声喊道,
“打人了、打人了!
于大肚子又带着人把那些老师和学生给打了一顿。”
为什么说又,
自然是因为于德顺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情,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果然,当李老板他们听到于大肚子又打人了以后都没觉得有多奇怪,只是有些惋惜的摇了摇头,
“哎!造孽哟。”
说完,大家都闭口不再谈这件事,开始做起了买卖。
扛着粮食离开粮店,何雨柱并没有因为好奇就去北平政府衙门那边,
他可知道,
一般这种场面的附近肯定有保密局的特务在盯梢,
找出幕后组织者的同时也顺带着看能不能钓上来几条大鱼,
他现在自然不会去凑这种热闹。
去街边的小店买了两个在他看来甜得发腻的糖耳朵,何雨柱又扛着着粮食去了不远处的煤铺,
买了几百斤煤,
他身上还剩下两三块大洋的应急钱。
和煤铺的伙计一起推着板车回了四合院,
刚进院子,就看到何雨水正翘首以盼的等在前院的家门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