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式投入使用的那一天开始,太空多点粒子对撞机的实验项目就一下子被排到了三十几年后,并且还陆续有使用申请在递给新政府相关部门的路上。
科学家们显然已经憋了不知多少年了,如今对撞机建成,果然都已经饥渴难耐,这是一个好现象。
但岳渊心里也很清楚,关于对撞机的对撞实验,很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可能长久下去都没有什么新发现,这也是正常现象。
用粒子对撞机去探索未知跟其他类型的科学探索不同,其他方式的探索,或许有一个假定目标,然后向着目标一步步探索,就像之前的常温超导一样,就是确定了要找到常温超导材料这个目标,而后想方设法达成目标。
而粒子对撞机则不同,其实就算是那些申请使用粒子对撞机做粒子对撞实验的科学团队,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能装出个啥来。
因此能撞出新发现是奇迹,撞不出什么发现是正常。因为他们要找的发现,并不是什么新技术,而是推动基础物理学的进步。
说实在,其实即便现在人类已经成为二级文明,但人类的基础物理学还是超前的,很多根据基础物理学推演出来的技术,人类都没能实现。
但这并不代表人类可以一直吃老本,别的不说,现在人类就没有曲速航行的基础理论框架,有的仅仅是一堆没有严谨数学计算和各种无法实现的想法。
若是一直吃老本,那人类就算能达到三级文明,也迟早会被卡死在四级文明的技术壁垒之上。
因此即便知道对撞机耗时耗力,且还会长时间没有收获,但新政府依旧要建造。如今对撞机完工投入使用,也算是为人类未来基础物理进步,截取了一线生机。
科学研究就是这样,想要基础理论有进步,那就得大力度,长时间投入,没有捷径可走,因为路的前方都是未知。
当然,也正是因为未知,才让科学家们更加感兴趣,毕竟作为真正的科学研究者,最大的愿望无不是探索未知。
可以说,对撞机的完工使用,让人类看到了未来科学发展的曙光。
不过粒子对撞机这东西,不同于其他科学设备,它一旦开机投入使用,除非人类要再次启航挪地方,要不然得一直开着。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这是人类唯一一台粒子对撞机。
至于启航时间,新政府这便已经有了初步计划。人类大概会在两百年后,离开这个星系。
当然,计划是计划,真正启航时间肯定会有一些出入。
这要视各种情况而定,比如居住飞船建造情况、战舰建造情况、狗头人收拢情况、狗头人星球生物圈搜集情况等等因素。
居住飞船和战舰建造倒是其次,最重要的事狗头人生物圈资源和装载生物圈资源的飞船。
在离开之前,人类会尽可能的多收集星球上的各种动植物,特别是那种可以培育成食物的动植物,这些可都是未来人类餐桌上的美食。
自从基因改良和免疫药剂研究成功之后,这个星球的生物就已经是人类肉食来源了,如此好处,人类自然不会错过。
至于战舰和居住飞船却只能缓一缓了,原因了这个橙矮星星系实在是被不知多少年前的飞碟文明舔得太干净了,纵然行星犹在,但各种造战舰所需的矿产资源却不富裕。
人类也没有那么绝,要把整个星球的金属都挖空,毕竟人类也没法将所有狗头人全部带走,因此还是得留些资源给他们。 倒不是说人类忽然圣母起来了,而是开采太深浪费力气不说,还事倍功半。况且宇宙又不止这一个恒星系,以现在人类的能力,很轻松就可以飞到下一个恒星系。
找一个星球众多、资源丰富、开采方便的的恒星系挖矿他不香吗,没必要在这贫瘠之地死磕。
因此新政府打算再用两百年时间去收集生物圈资源,然后就启航。
按照计划,人类在启航的时候,湖级战舰数量大概智慧多一百来艘,其他新增的飞船都是居住飞船和生物圈飞船。
至于燃料补充,那更不成问题了。
狗头人星球上的海水之中就有海量的氕氘氚,但作为二级文明,人类也跟就懒得去提取这些核聚变原料,就连星球上的氦三氦四矿藏都没有可以去挖,而是直接往挖石头。
反正重核聚变就是烧石头,因此人类直接一股脑地将土石当成燃料,往太空上的舰队运了。
能源的路子拓宽之后,就是这么任性。
所以说,达到二级文明之后,只要有岩质行星,压根就不用担心能源短缺问题,哦不气态行星也行,就是开采没有岩质行星那么方便罢了。
转眼又是数十年过去,在这段时间里。
人体强化药剂优化版正式普及,人类进入超频模式出现的外表产生鳞片现象,也随之被消除。
除此之外,纳米修复机器人实验版,也在各领域科学家与工程师努力下,被创造了出来,但实验效果却很不尽人意。
某次实验之中,工程师们按照程序指令,给修复机器人群下达修复指令,结果那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修复机器人群是往破损铁板洞口去了,而且还以产生高温的形式将自己身体堵住了漏洞,但堵上的结果却跟一堆焊渣团一样。
完全没有达到预设的修复形状,甚至还有没到实验目标地点就直接融化自身,瘫痪在半路上的。
这个实验简直不能用失败来形容,而是失败中的失败。
不过科学家与工程师们却没有气馁,虽然结果出乎意料的失败,但他们觉得还是可以从中汲取的经验。
而在往后的时间里,这帮负责纳米修复项目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又弄出了很多改良版纳米机器人,但不说没有进步,简直是毫无进步、原地踏步。
“粒子对撞机撞了那么多年,不也毛都没撞出来么?”
面对资源审批部门的质问,纳米修复机器人项目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如是回答。
(本章完)
科学家们显然已经憋了不知多少年了,如今对撞机建成,果然都已经饥渴难耐,这是一个好现象。
但岳渊心里也很清楚,关于对撞机的对撞实验,很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可能长久下去都没有什么新发现,这也是正常现象。
用粒子对撞机去探索未知跟其他类型的科学探索不同,其他方式的探索,或许有一个假定目标,然后向着目标一步步探索,就像之前的常温超导一样,就是确定了要找到常温超导材料这个目标,而后想方设法达成目标。
而粒子对撞机则不同,其实就算是那些申请使用粒子对撞机做粒子对撞实验的科学团队,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能装出个啥来。
因此能撞出新发现是奇迹,撞不出什么发现是正常。因为他们要找的发现,并不是什么新技术,而是推动基础物理学的进步。
说实在,其实即便现在人类已经成为二级文明,但人类的基础物理学还是超前的,很多根据基础物理学推演出来的技术,人类都没能实现。
但这并不代表人类可以一直吃老本,别的不说,现在人类就没有曲速航行的基础理论框架,有的仅仅是一堆没有严谨数学计算和各种无法实现的想法。
若是一直吃老本,那人类就算能达到三级文明,也迟早会被卡死在四级文明的技术壁垒之上。
因此即便知道对撞机耗时耗力,且还会长时间没有收获,但新政府依旧要建造。如今对撞机完工投入使用,也算是为人类未来基础物理进步,截取了一线生机。
科学研究就是这样,想要基础理论有进步,那就得大力度,长时间投入,没有捷径可走,因为路的前方都是未知。
当然,也正是因为未知,才让科学家们更加感兴趣,毕竟作为真正的科学研究者,最大的愿望无不是探索未知。
可以说,对撞机的完工使用,让人类看到了未来科学发展的曙光。
不过粒子对撞机这东西,不同于其他科学设备,它一旦开机投入使用,除非人类要再次启航挪地方,要不然得一直开着。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这是人类唯一一台粒子对撞机。
至于启航时间,新政府这便已经有了初步计划。人类大概会在两百年后,离开这个星系。
当然,计划是计划,真正启航时间肯定会有一些出入。
这要视各种情况而定,比如居住飞船建造情况、战舰建造情况、狗头人收拢情况、狗头人星球生物圈搜集情况等等因素。
居住飞船和战舰建造倒是其次,最重要的事狗头人生物圈资源和装载生物圈资源的飞船。
在离开之前,人类会尽可能的多收集星球上的各种动植物,特别是那种可以培育成食物的动植物,这些可都是未来人类餐桌上的美食。
自从基因改良和免疫药剂研究成功之后,这个星球的生物就已经是人类肉食来源了,如此好处,人类自然不会错过。
至于战舰和居住飞船却只能缓一缓了,原因了这个橙矮星星系实在是被不知多少年前的飞碟文明舔得太干净了,纵然行星犹在,但各种造战舰所需的矿产资源却不富裕。
人类也没有那么绝,要把整个星球的金属都挖空,毕竟人类也没法将所有狗头人全部带走,因此还是得留些资源给他们。 倒不是说人类忽然圣母起来了,而是开采太深浪费力气不说,还事倍功半。况且宇宙又不止这一个恒星系,以现在人类的能力,很轻松就可以飞到下一个恒星系。
找一个星球众多、资源丰富、开采方便的的恒星系挖矿他不香吗,没必要在这贫瘠之地死磕。
因此新政府打算再用两百年时间去收集生物圈资源,然后就启航。
按照计划,人类在启航的时候,湖级战舰数量大概智慧多一百来艘,其他新增的飞船都是居住飞船和生物圈飞船。
至于燃料补充,那更不成问题了。
狗头人星球上的海水之中就有海量的氕氘氚,但作为二级文明,人类也跟就懒得去提取这些核聚变原料,就连星球上的氦三氦四矿藏都没有可以去挖,而是直接往挖石头。
反正重核聚变就是烧石头,因此人类直接一股脑地将土石当成燃料,往太空上的舰队运了。
能源的路子拓宽之后,就是这么任性。
所以说,达到二级文明之后,只要有岩质行星,压根就不用担心能源短缺问题,哦不气态行星也行,就是开采没有岩质行星那么方便罢了。
转眼又是数十年过去,在这段时间里。
人体强化药剂优化版正式普及,人类进入超频模式出现的外表产生鳞片现象,也随之被消除。
除此之外,纳米修复机器人实验版,也在各领域科学家与工程师努力下,被创造了出来,但实验效果却很不尽人意。
某次实验之中,工程师们按照程序指令,给修复机器人群下达修复指令,结果那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修复机器人群是往破损铁板洞口去了,而且还以产生高温的形式将自己身体堵住了漏洞,但堵上的结果却跟一堆焊渣团一样。
完全没有达到预设的修复形状,甚至还有没到实验目标地点就直接融化自身,瘫痪在半路上的。
这个实验简直不能用失败来形容,而是失败中的失败。
不过科学家与工程师们却没有气馁,虽然结果出乎意料的失败,但他们觉得还是可以从中汲取的经验。
而在往后的时间里,这帮负责纳米修复项目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又弄出了很多改良版纳米机器人,但不说没有进步,简直是毫无进步、原地踏步。
“粒子对撞机撞了那么多年,不也毛都没撞出来么?”
面对资源审批部门的质问,纳米修复机器人项目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如是回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