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辰想来已要开审了。”仆妇道:“听说今日除了刑部及御史台之外,县主也奉了圣人之命前去会同审理此案。”
她口中的县主自然是明洛。
“如此事势,是在意料之中。到底死的人是长孙家的,且又是在大云寺祈福之际出的事,圣人与各处必然都会格外重视……”
昌氏口中这样说着,眉头却越锁越紧。
各处越重视,便越容易出现纰漏。
“多派些人手去大理寺盯着今日堂审之事,必要事无巨细地报于我听。”昌氏交待道。
物证动机都有了,现如今暂时无人怀疑到别处,若长孙家的人悲怒之下给大理寺施压,那便再好不过,最好是今日就能当堂定下那常岁安的罪……
仆妇应下来,见得自家夫人这些时日疲惫紧绷的模样,遂宽慰了一句:“夫人放心,此事夫人料理得及时,没人会平白疑心到世子身上,一切必会顺利的。”
昌氏“嗯”了一声,皱着眉道:“如今最大的变数便在冯家那个蠢东西身上了,怕只怕她今日能和解氏说,来日便能同别人讲。”
“应是不能吧,到底她自己也是杀了人的……”
昌氏冷笑道:“正常人自是想不到那些蠢人都能做出怎样的蠢事来。”
“我为此竭力筹谋,处处谨慎,绝不能将此事成败系在这样一个蠢东西身上,由她在外面犯蠢。”昌氏忍着嫌弃道:“还是趁早将人抬进门来为好。”
“那夫人是准备答应解郡君的条件了?”
“不答应怎么行。”昌氏起身来:“她有句话说得很对,我儿的命比她整个冯家加起来都金贵。”
此等关头若将人逼急了,是没有好处的。
她那不争气的儿子此番闯下如此祸事,不多付出些代价,又怎么可能顺利平息一切。
手里的肉包子该扔出去的时候也要舍得扔出去,否则很容易因小失大。
左不过一个五品官而已,只当喂狗了便是。
但这个五品官也不是她一人能轻易说了算的,她还要去寻这个国公府真正的主人。
自明谨受伤以来,应国公便甚少踏足昌氏的居院,要么是轮流宿在妾室那里,要么便干脆在前院外书房里歇下。
昌氏对此自然不满,但比起儿子带来的那些烦心事与祸事,她近来已顾不上去料理那些蠢蠢欲动的妾室了。
昌氏去了前院,寻到了正与次子下棋的应国公。
那父子二人对坐下棋,气氛甚是和乐,这父慈子孝的一幕刺得昌氏的眼珠子生疼。
阿慎是嫡长子,人对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总是更多些偏爱与希冀的,她的丈夫也不例外,从前他眼中根本看不到那两个胆怯懦弱的庶子的存在,可如今……
“你怎么来了?”应国公皱眉问。
昌氏闻言想要冷笑。
可如今他与那庶子坐在一处,这话倒将她衬成了个不请自来的外人。
“我来同国公商议一件事。”昌氏强忍下怒意,看向那起身与她行礼的少年。
少年对嫡母的畏惧根深蒂固,当即便要退下去,却听父亲道:“棋还未下完呢,在一旁等着。”
少年唯有站在那里,兀自心惊胆战——父亲是半点不考虑他的死活啊,拿他跟嫡母较什么劲。
“有什么话是自家人不能听的。”应国公看向昌氏:“直说吧。”
昌氏攥紧了十指,目不斜视地道:“我想为阿慎抬一房侧室进门,替他冲一冲喜,只当替他破灾了。”
应国公听得一愣:“你说什么?”
昌氏气结了一下:“我说要替阿慎抬一房侧室过门——”
“……你早干嘛去了!”应国公大感不解:“从前该让他成家的时候你百般挑拣,如今空有棒槌没有鼓,算盘珠子脱了框……你倒想起来要给他娶侧室了?这不是给秃子买梳子吗?”
一旁站着的少年听得打了个激灵:“……”
昌氏面上现出了一丝恼色:“郎中已经说了,阿慎并非没有痊愈的可能……故而才要给他冲喜消灾。”
应国公眉头紧缩:“你找的那些都是什么郎中?怎么还兼任风水先生的?”
昌氏竭力压制怒意:“……冲喜之说自不是郎中说的,是我使了高人给阿慎算出来的。”
应国公了然“哦”了一声。
昌氏:“?”
哦是什么意思!
见她似要与自己吵架,应国公考虑到她近日的精神状态,及时摆了摆手,拿懒得与她掰扯的语气道:“你既想折腾,那便随你吧。”
反正不过是个侧室而已。
昌氏便告知道:“是冯郡君的孙女。”
“冯郡君?”应国公想到解氏之前闹出的丑事,皱了下眉,但也没多说什么。
毕竟有哪个正常的高门人家会答应让孙女做冲喜侧室呢,有的冲就不错了。
“但在人进门之前,有件事还要劳烦国公出面。”
昌氏将解氏的条件换了种方式说了出来。
应国公听得冷笑一声:“五品官,她口气倒是不小,这怕不是在卖孙女吧?”
“如此嘴脸,这亲不结也罢。”应国公不打算惯着对方:“既是冲喜而已,那另换一家就是了!”
应国公有此反应,昌氏并不意外。
将人提拔为五品官的确不是一件小事,少不得要费心思费工夫上下打点,她之所以会答应解氏,是因为她知晓其中利害利弊,不答应不行。但丈夫对内情一无所知,自然不可能轻易松口。
“可那算命的高人说了,只有冯家女郎的八字能帮阿慎消灾。”昌氏拿出在路上就准备好的说辞。
应国公嗤之以鼻:“这哪门子的高人,怕不是收了冯家的好处吧?”
“我岂会如此蠢笨,叫冯家的人在我眼皮底下做手脚?”昌氏:“那高人说了,此次要消的不止是阿慎的灾——若不及时将这灾气驱除,来日或会殃及整个应国公府,我与国公怕也会受牵连的。”
应国公面色一滞。
片刻后,道:“……也罢,宁可信其有吧。”
昌氏听来甚觉讽刺,这招果然最是奏效。
应国公看向她,拧眉道:“冲喜消灾可以,但灾从人来,你更应管教约束好他,让他安安分分养伤,莫要再惹是生非了!”
也怪他从前糊涂,竟觉长子随了他的男子风范,反观两个庶子太过怯懦畏缩,叫他看不上眼。
直到这些年来随着长子闯的祸越来越多,且那男子风范分明只用在闯祸闹事之上,正事则一事无成……
他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长子虽然随了他一部分精华之处不假,但却是取其精华组成糟粕。
于是,他渐渐品出了庶子的好来,真真是年少不知乖儿好,错将逆子当成宝。
现如今他提到长子就觉糟心。
若非圣人前不久刚亲口提醒过他,要他管束好家中之事,不要再闹出麻烦与话柄来,他真想立刻废了那逆子的世子之位。
圣人有言在先,那如今便只先避一避这多事之秋的风头,待过个三年两年,他再以长子膝下无出之由,换个乖儿子来做世子。
但前提是那逆子决不可再惹事了!
应国公将这最后的底线写在了脸上。
昌氏于心底凉凉地苦笑了一声。
还底线呢,殊不知这底线早就暗中被踩穿踩烂,渣都不剩了。
只她暗中在苦苦收拾这烂摊子罢了。
“虽只是个侧室,但该安排的还是要早些安排,你自去忙吧。”
应国公不耐烦地打发了妻子,让次子继续陪他下棋。
昌氏离开后,应国公与次子闲谈间,随口教育道:“……如今局势不比前些年稳固,正因你们是明家子孙,才更要谨言慎行,千万不要学你们长兄的坏毛病。”
少年恭儒地应下。 父亲实在多虑了,长兄的性情是父亲和嫡母一手养出来的,他们这种自幼活在嫡母阴影敲打下的庶子,又哪能学得会这种高难度的东西。
偏他父亲大约是觉得大的养废了,重新养个小的要加倍用心些才行,故而还在继续说教。
“争强斗狠,鲁莽行事更是不可取,且看那位常家郎君如今的下场,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这样一比,他家那逆子竟还算安分的了。
真要摊上常家郎君那种冲动无脑、连长孙家的女郎都敢乱杀的疯儿子,他真是要没活路了,干脆收拾收拾直接撞死在阿姊面前得了!
应国公莫名几分庆幸,又觉管束家中子女势在必行,遂继续教导起了次子。
……
大理寺前衙中,身上仍穿着被抓时那身衣袍的少年,此刻跪在大堂之内,相比那日离家时的意气风发,此刻只剩下了狼狈不安。
“你不肯承认杀害长孙七娘子之事,那玉佩之事,你又作何解释?”
问话的是刑部侍郎,此案由三司会同审理。
此刻堂中除了三司长官之外,另还有奉旨前来的明洛,及长孙垣之子长孙彦。
作为苦主的长孙彦此刻坐在那里,定定地凝视着那矢口否认的少年。
“那玉佩我一月前便不慎丢失了!”常岁安解释道。
“于何处丢失?”
“我……我不确定。”常岁安道:“但应是在芙蓉园中秋花宴前后!”
他若能清楚地确定是在何处丢失的,便不会找不回来了。
“本官会令人前去芙蓉园查实此事。”姚翼道:“但时隔已久,想要查实不是易事,此言难辨真假之下,暂时做不得证明你无罪的证据。”
他所言很是委婉,他办案无数,很清楚如果当真是有人行栽赃之举,便不会留下如此明显的线索,多半已将痕迹抹去,很难再查到什么了。
姚翼的这个推断,此刻与众人一起在堂外旁听的常岁宁已经证实过了。
她昨日已从常岁安丢失玉佩的时间,联想到了那场芙蓉花宴,是以立即使人去往了芙蓉园试着查找线索。
在喻增的相助下,查问起来很顺利。但却并无收获,关于她阿兄那枚玉佩的去向,没有丝毫头绪。
但芙蓉园各处人等变更的名单中,却藏着一个可疑之处——就在长孙萱失踪的第二日,在芙蓉园马场中做事的一名内侍,“不慎失足”落水身亡。
马场……
她阿兄便曾在那马场与明谨比马,玉佩极有可能就是在那时丢掉的。
那名内侍在如此关头落水身亡,不可能是巧合。
但人已经死了,如今死无对证。
不过在常岁宁看来,此行也不算一无所得,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料理干净这些,足可见背后之人的身份非同寻常……
其二,若果真是那内侍捡到过玉佩,却落在了其他人手中,便等同是对方冒领,可既然身份不同寻常,便不可能是为了贪这等小便宜——
既不是贪图玉佩本身,那便多半是冲着玉佩的主人了。
即便对方将杀害长孙七娘子的罪名栽赃给她阿兄,有可能只是临时起意,但对方当初私自留下玉佩时的动机必然不纯。
会怀此心思,且这般留意她长兄贴身之物的,想来多半是有过节的相熟之人了。
有过节,身份不同寻常,并且同时参加了中秋芙蓉花宴和此次大云寺祈福的人——这是常岁宁暂时得出的线索范围。
而若再大胆一些去猜测的话,“此人”极有可能与长孙七娘子也有过节,或是双方存在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否则应当不至于在天子眼皮底下便痛下如此杀手。
但她对长孙萱之事了解太少,一时没办法做出更多猜测。
关于背后之人,如今常岁宁已圈定了大致范围,只待逐一排除深挖,她今日来观堂审,一是为了留意各方反应,试着能不能得出新的线索——
二来,便是想见阿兄一面。
此时亲眼见到常岁安平安无事,暂时并没有受过严刑逼供的迹象,常岁宁便放心了些。
幸而大理寺卿是姚翼,否则只怕单在长孙氏的施压下,她阿兄便不可能至今毫发未损。
有时在权势之下,并没有那么多的律法流程与道理可讲,这一点常岁宁很清楚。
虽未受太多皮外伤,但从未经历过这种事的少年人面对如此突然的罪名,这数日在牢中几乎不曾吃睡,人已肉眼可见地瘦了一圈。
此时面对这场会审,少年竭力想要证明自己的清白,所言却一句句皆被驳回。
“可我当日前去大云寺祈福时,身上并未佩戴这枚丢失已久的玉佩,寺中见过我的人应当都能作证的!”
“纵然有人可以证明你当日不曾在腰间佩戴那枚玉佩,却也不能说明你不曾另行贴身携带——”
玉佩不在腰间,也可能在袖中,怀中,披风下。
非是审案者刁钻,而是办案理应严谨。
凡是不够严谨的,皆无法作为证据。
那刑部侍郎继而肃容问道:“且许多人都曾提起,你当日在后山处曾于人前消失许久,你远离众人之时,去了何处,又做了什么?可有人能够证明?”
这一个接一个的质问满含压迫之感,常岁安时刻提醒自己要镇定,不可慌乱。
冷静是有好处的,这让他未有因为害怕,便下意识地否认自己没有远离过人群。
他既然是清白的,那他便只需要如实作答,而不需要撒谎掩饰任何。
“当日我的确离开过人群……”常岁安顺着这些问题往下想,往下答:“但那时我一直和荣王世子在一起!我们在河边说话!”
“荣王世子?”
“没错!”常岁安忽然意识到这可能是个转机:“这一点,荣王世子可以为我作证!”
堂内坐着的官员及明洛,闻言面色皆有变化。
虽说玉佩才是决定性的证据,但荣王世子若能证明当日在别人看不到常岁安的时候,他一直和常岁安呆在一起,此案便还待再行深查。那么,在找到新的证据、或者证明荣王世子是在做伪证之前,便不能就此定下常岁安的罪名。
姚翼当即道:“来人,请荣王世子前来大理寺!”
看着奉命而去的差役,围观的人群中议论纷纷。
乔玉柏和崔琅放心不下常岁安,今日都逃了国子监的课跑了过来,此时他们下意识地都对荣王世子的到来抱了不小的希望。
人群中,有一道小少年的声音冷冷地道:“谁不知那荣王世子爱慕甚至求娶过常家女郎,焉知他会不会替那杀人凶手做伪证?”
常岁宁等人闻言看过去。
那少年不过十二三岁的模样,衣着不凡却过于素净,手腕上系着一截白绸。
他眼眶红极,此刻紧紧盯着堂中的常岁安。
崔琅要上前与他理论,被常岁宁伸手拦了下来。
这少年看起来应是长孙家的人,此时众目睽睽之下与之起言语冲突,只会带来更多麻烦和非议。
况且争论荣王世子是否会做伪证,在常岁宁看来意义不大。
现下更该担心的或许是……荣王世子会不会出面作证?
但愿是她心思狭隘,以小人之心度人了。
常岁宁静静等着。
直到那前去请人的差役折返。
“启禀大人,据荣王府的下人告知,荣王世子因祭祖之行受寒染病,之后又因受到惊吓而触发了旧疾,昨夜起了高热,人至今还昏迷未醒,暂时无法前来答话!”
今天多写了一千字,并且没有断章,让差役说完了话…看在这个诚意上,大家投张月票吧?
另外,书评区置顶帖有两个月票活动帖,奖励可以叠加,大家先回复再投票,两张帖子都回复一下,一张月票可得200起点币,顺带没有非卖品粉丝称号的也可以去书评区看看粉丝称号活动~(这段是复制运营官大人的哈哈哈)
(还有,大家不要一直说我单更单更啊,我每章都是正常更新两章的量来着!单更令我听起来如此懒惰!)
(本章完)
她口中的县主自然是明洛。
“如此事势,是在意料之中。到底死的人是长孙家的,且又是在大云寺祈福之际出的事,圣人与各处必然都会格外重视……”
昌氏口中这样说着,眉头却越锁越紧。
各处越重视,便越容易出现纰漏。
“多派些人手去大理寺盯着今日堂审之事,必要事无巨细地报于我听。”昌氏交待道。
物证动机都有了,现如今暂时无人怀疑到别处,若长孙家的人悲怒之下给大理寺施压,那便再好不过,最好是今日就能当堂定下那常岁安的罪……
仆妇应下来,见得自家夫人这些时日疲惫紧绷的模样,遂宽慰了一句:“夫人放心,此事夫人料理得及时,没人会平白疑心到世子身上,一切必会顺利的。”
昌氏“嗯”了一声,皱着眉道:“如今最大的变数便在冯家那个蠢东西身上了,怕只怕她今日能和解氏说,来日便能同别人讲。”
“应是不能吧,到底她自己也是杀了人的……”
昌氏冷笑道:“正常人自是想不到那些蠢人都能做出怎样的蠢事来。”
“我为此竭力筹谋,处处谨慎,绝不能将此事成败系在这样一个蠢东西身上,由她在外面犯蠢。”昌氏忍着嫌弃道:“还是趁早将人抬进门来为好。”
“那夫人是准备答应解郡君的条件了?”
“不答应怎么行。”昌氏起身来:“她有句话说得很对,我儿的命比她整个冯家加起来都金贵。”
此等关头若将人逼急了,是没有好处的。
她那不争气的儿子此番闯下如此祸事,不多付出些代价,又怎么可能顺利平息一切。
手里的肉包子该扔出去的时候也要舍得扔出去,否则很容易因小失大。
左不过一个五品官而已,只当喂狗了便是。
但这个五品官也不是她一人能轻易说了算的,她还要去寻这个国公府真正的主人。
自明谨受伤以来,应国公便甚少踏足昌氏的居院,要么是轮流宿在妾室那里,要么便干脆在前院外书房里歇下。
昌氏对此自然不满,但比起儿子带来的那些烦心事与祸事,她近来已顾不上去料理那些蠢蠢欲动的妾室了。
昌氏去了前院,寻到了正与次子下棋的应国公。
那父子二人对坐下棋,气氛甚是和乐,这父慈子孝的一幕刺得昌氏的眼珠子生疼。
阿慎是嫡长子,人对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总是更多些偏爱与希冀的,她的丈夫也不例外,从前他眼中根本看不到那两个胆怯懦弱的庶子的存在,可如今……
“你怎么来了?”应国公皱眉问。
昌氏闻言想要冷笑。
可如今他与那庶子坐在一处,这话倒将她衬成了个不请自来的外人。
“我来同国公商议一件事。”昌氏强忍下怒意,看向那起身与她行礼的少年。
少年对嫡母的畏惧根深蒂固,当即便要退下去,却听父亲道:“棋还未下完呢,在一旁等着。”
少年唯有站在那里,兀自心惊胆战——父亲是半点不考虑他的死活啊,拿他跟嫡母较什么劲。
“有什么话是自家人不能听的。”应国公看向昌氏:“直说吧。”
昌氏攥紧了十指,目不斜视地道:“我想为阿慎抬一房侧室进门,替他冲一冲喜,只当替他破灾了。”
应国公听得一愣:“你说什么?”
昌氏气结了一下:“我说要替阿慎抬一房侧室过门——”
“……你早干嘛去了!”应国公大感不解:“从前该让他成家的时候你百般挑拣,如今空有棒槌没有鼓,算盘珠子脱了框……你倒想起来要给他娶侧室了?这不是给秃子买梳子吗?”
一旁站着的少年听得打了个激灵:“……”
昌氏面上现出了一丝恼色:“郎中已经说了,阿慎并非没有痊愈的可能……故而才要给他冲喜消灾。”
应国公眉头紧缩:“你找的那些都是什么郎中?怎么还兼任风水先生的?”
昌氏竭力压制怒意:“……冲喜之说自不是郎中说的,是我使了高人给阿慎算出来的。”
应国公了然“哦”了一声。
昌氏:“?”
哦是什么意思!
见她似要与自己吵架,应国公考虑到她近日的精神状态,及时摆了摆手,拿懒得与她掰扯的语气道:“你既想折腾,那便随你吧。”
反正不过是个侧室而已。
昌氏便告知道:“是冯郡君的孙女。”
“冯郡君?”应国公想到解氏之前闹出的丑事,皱了下眉,但也没多说什么。
毕竟有哪个正常的高门人家会答应让孙女做冲喜侧室呢,有的冲就不错了。
“但在人进门之前,有件事还要劳烦国公出面。”
昌氏将解氏的条件换了种方式说了出来。
应国公听得冷笑一声:“五品官,她口气倒是不小,这怕不是在卖孙女吧?”
“如此嘴脸,这亲不结也罢。”应国公不打算惯着对方:“既是冲喜而已,那另换一家就是了!”
应国公有此反应,昌氏并不意外。
将人提拔为五品官的确不是一件小事,少不得要费心思费工夫上下打点,她之所以会答应解氏,是因为她知晓其中利害利弊,不答应不行。但丈夫对内情一无所知,自然不可能轻易松口。
“可那算命的高人说了,只有冯家女郎的八字能帮阿慎消灾。”昌氏拿出在路上就准备好的说辞。
应国公嗤之以鼻:“这哪门子的高人,怕不是收了冯家的好处吧?”
“我岂会如此蠢笨,叫冯家的人在我眼皮底下做手脚?”昌氏:“那高人说了,此次要消的不止是阿慎的灾——若不及时将这灾气驱除,来日或会殃及整个应国公府,我与国公怕也会受牵连的。”
应国公面色一滞。
片刻后,道:“……也罢,宁可信其有吧。”
昌氏听来甚觉讽刺,这招果然最是奏效。
应国公看向她,拧眉道:“冲喜消灾可以,但灾从人来,你更应管教约束好他,让他安安分分养伤,莫要再惹是生非了!”
也怪他从前糊涂,竟觉长子随了他的男子风范,反观两个庶子太过怯懦畏缩,叫他看不上眼。
直到这些年来随着长子闯的祸越来越多,且那男子风范分明只用在闯祸闹事之上,正事则一事无成……
他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长子虽然随了他一部分精华之处不假,但却是取其精华组成糟粕。
于是,他渐渐品出了庶子的好来,真真是年少不知乖儿好,错将逆子当成宝。
现如今他提到长子就觉糟心。
若非圣人前不久刚亲口提醒过他,要他管束好家中之事,不要再闹出麻烦与话柄来,他真想立刻废了那逆子的世子之位。
圣人有言在先,那如今便只先避一避这多事之秋的风头,待过个三年两年,他再以长子膝下无出之由,换个乖儿子来做世子。
但前提是那逆子决不可再惹事了!
应国公将这最后的底线写在了脸上。
昌氏于心底凉凉地苦笑了一声。
还底线呢,殊不知这底线早就暗中被踩穿踩烂,渣都不剩了。
只她暗中在苦苦收拾这烂摊子罢了。
“虽只是个侧室,但该安排的还是要早些安排,你自去忙吧。”
应国公不耐烦地打发了妻子,让次子继续陪他下棋。
昌氏离开后,应国公与次子闲谈间,随口教育道:“……如今局势不比前些年稳固,正因你们是明家子孙,才更要谨言慎行,千万不要学你们长兄的坏毛病。”
少年恭儒地应下。 父亲实在多虑了,长兄的性情是父亲和嫡母一手养出来的,他们这种自幼活在嫡母阴影敲打下的庶子,又哪能学得会这种高难度的东西。
偏他父亲大约是觉得大的养废了,重新养个小的要加倍用心些才行,故而还在继续说教。
“争强斗狠,鲁莽行事更是不可取,且看那位常家郎君如今的下场,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这样一比,他家那逆子竟还算安分的了。
真要摊上常家郎君那种冲动无脑、连长孙家的女郎都敢乱杀的疯儿子,他真是要没活路了,干脆收拾收拾直接撞死在阿姊面前得了!
应国公莫名几分庆幸,又觉管束家中子女势在必行,遂继续教导起了次子。
……
大理寺前衙中,身上仍穿着被抓时那身衣袍的少年,此刻跪在大堂之内,相比那日离家时的意气风发,此刻只剩下了狼狈不安。
“你不肯承认杀害长孙七娘子之事,那玉佩之事,你又作何解释?”
问话的是刑部侍郎,此案由三司会同审理。
此刻堂中除了三司长官之外,另还有奉旨前来的明洛,及长孙垣之子长孙彦。
作为苦主的长孙彦此刻坐在那里,定定地凝视着那矢口否认的少年。
“那玉佩我一月前便不慎丢失了!”常岁安解释道。
“于何处丢失?”
“我……我不确定。”常岁安道:“但应是在芙蓉园中秋花宴前后!”
他若能清楚地确定是在何处丢失的,便不会找不回来了。
“本官会令人前去芙蓉园查实此事。”姚翼道:“但时隔已久,想要查实不是易事,此言难辨真假之下,暂时做不得证明你无罪的证据。”
他所言很是委婉,他办案无数,很清楚如果当真是有人行栽赃之举,便不会留下如此明显的线索,多半已将痕迹抹去,很难再查到什么了。
姚翼的这个推断,此刻与众人一起在堂外旁听的常岁宁已经证实过了。
她昨日已从常岁安丢失玉佩的时间,联想到了那场芙蓉花宴,是以立即使人去往了芙蓉园试着查找线索。
在喻增的相助下,查问起来很顺利。但却并无收获,关于她阿兄那枚玉佩的去向,没有丝毫头绪。
但芙蓉园各处人等变更的名单中,却藏着一个可疑之处——就在长孙萱失踪的第二日,在芙蓉园马场中做事的一名内侍,“不慎失足”落水身亡。
马场……
她阿兄便曾在那马场与明谨比马,玉佩极有可能就是在那时丢掉的。
那名内侍在如此关头落水身亡,不可能是巧合。
但人已经死了,如今死无对证。
不过在常岁宁看来,此行也不算一无所得,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料理干净这些,足可见背后之人的身份非同寻常……
其二,若果真是那内侍捡到过玉佩,却落在了其他人手中,便等同是对方冒领,可既然身份不同寻常,便不可能是为了贪这等小便宜——
既不是贪图玉佩本身,那便多半是冲着玉佩的主人了。
即便对方将杀害长孙七娘子的罪名栽赃给她阿兄,有可能只是临时起意,但对方当初私自留下玉佩时的动机必然不纯。
会怀此心思,且这般留意她长兄贴身之物的,想来多半是有过节的相熟之人了。
有过节,身份不同寻常,并且同时参加了中秋芙蓉花宴和此次大云寺祈福的人——这是常岁宁暂时得出的线索范围。
而若再大胆一些去猜测的话,“此人”极有可能与长孙七娘子也有过节,或是双方存在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否则应当不至于在天子眼皮底下便痛下如此杀手。
但她对长孙萱之事了解太少,一时没办法做出更多猜测。
关于背后之人,如今常岁宁已圈定了大致范围,只待逐一排除深挖,她今日来观堂审,一是为了留意各方反应,试着能不能得出新的线索——
二来,便是想见阿兄一面。
此时亲眼见到常岁安平安无事,暂时并没有受过严刑逼供的迹象,常岁宁便放心了些。
幸而大理寺卿是姚翼,否则只怕单在长孙氏的施压下,她阿兄便不可能至今毫发未损。
有时在权势之下,并没有那么多的律法流程与道理可讲,这一点常岁宁很清楚。
虽未受太多皮外伤,但从未经历过这种事的少年人面对如此突然的罪名,这数日在牢中几乎不曾吃睡,人已肉眼可见地瘦了一圈。
此时面对这场会审,少年竭力想要证明自己的清白,所言却一句句皆被驳回。
“可我当日前去大云寺祈福时,身上并未佩戴这枚丢失已久的玉佩,寺中见过我的人应当都能作证的!”
“纵然有人可以证明你当日不曾在腰间佩戴那枚玉佩,却也不能说明你不曾另行贴身携带——”
玉佩不在腰间,也可能在袖中,怀中,披风下。
非是审案者刁钻,而是办案理应严谨。
凡是不够严谨的,皆无法作为证据。
那刑部侍郎继而肃容问道:“且许多人都曾提起,你当日在后山处曾于人前消失许久,你远离众人之时,去了何处,又做了什么?可有人能够证明?”
这一个接一个的质问满含压迫之感,常岁安时刻提醒自己要镇定,不可慌乱。
冷静是有好处的,这让他未有因为害怕,便下意识地否认自己没有远离过人群。
他既然是清白的,那他便只需要如实作答,而不需要撒谎掩饰任何。
“当日我的确离开过人群……”常岁安顺着这些问题往下想,往下答:“但那时我一直和荣王世子在一起!我们在河边说话!”
“荣王世子?”
“没错!”常岁安忽然意识到这可能是个转机:“这一点,荣王世子可以为我作证!”
堂内坐着的官员及明洛,闻言面色皆有变化。
虽说玉佩才是决定性的证据,但荣王世子若能证明当日在别人看不到常岁安的时候,他一直和常岁安呆在一起,此案便还待再行深查。那么,在找到新的证据、或者证明荣王世子是在做伪证之前,便不能就此定下常岁安的罪名。
姚翼当即道:“来人,请荣王世子前来大理寺!”
看着奉命而去的差役,围观的人群中议论纷纷。
乔玉柏和崔琅放心不下常岁安,今日都逃了国子监的课跑了过来,此时他们下意识地都对荣王世子的到来抱了不小的希望。
人群中,有一道小少年的声音冷冷地道:“谁不知那荣王世子爱慕甚至求娶过常家女郎,焉知他会不会替那杀人凶手做伪证?”
常岁宁等人闻言看过去。
那少年不过十二三岁的模样,衣着不凡却过于素净,手腕上系着一截白绸。
他眼眶红极,此刻紧紧盯着堂中的常岁安。
崔琅要上前与他理论,被常岁宁伸手拦了下来。
这少年看起来应是长孙家的人,此时众目睽睽之下与之起言语冲突,只会带来更多麻烦和非议。
况且争论荣王世子是否会做伪证,在常岁宁看来意义不大。
现下更该担心的或许是……荣王世子会不会出面作证?
但愿是她心思狭隘,以小人之心度人了。
常岁宁静静等着。
直到那前去请人的差役折返。
“启禀大人,据荣王府的下人告知,荣王世子因祭祖之行受寒染病,之后又因受到惊吓而触发了旧疾,昨夜起了高热,人至今还昏迷未醒,暂时无法前来答话!”
今天多写了一千字,并且没有断章,让差役说完了话…看在这个诚意上,大家投张月票吧?
另外,书评区置顶帖有两个月票活动帖,奖励可以叠加,大家先回复再投票,两张帖子都回复一下,一张月票可得200起点币,顺带没有非卖品粉丝称号的也可以去书评区看看粉丝称号活动~(这段是复制运营官大人的哈哈哈)
(还有,大家不要一直说我单更单更啊,我每章都是正常更新两章的量来着!单更令我听起来如此懒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