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芝加哥
  一间简易的办公室里面,几个接线员懒散的走进了办公室。

  这些人里面,主要以华人为主,另外还有一些东南亚人。

  他们就是包船王帮李长河搭配的交易员,如今在这里已经呆了快半年了。

  几个人进来之后,毫无疑问,先拿起了电话。

  “hello,请告诉我今天的白银交易价格。”

  这是他们每天固定的工作。

  1979年的期货交易,远没有后世那么方便便捷。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期货交易的信息传递是很繁琐的。

  在交易所之中,有显示屏,显示屏上会报价,但是这只是显示的价格。

  真正的报价要靠喊!

  没错,就是一圈环形的沙发,然后最中间站着一个报价员,会不断的喊出最新的价格。

  然后周围沙发上坐着的,一般是各大证券公司的代表,他们负责记录价格。

  记录好价格之后,身后会有公司的业务人员快速把价格传到更远处的固话亭,里面有电话机,时刻跟证券公司内部汇报价格。

  而像包钰刚安排的这些交易员,就是不停的从证券公司那边听取报价。

  期货市场为什么早盘和下午盘,每隔两个半小时休息十五分钟,原因就在于这些人报价员和听价的人都需要上厕所休息。

  当然,除了喊价之外,报价员还有专门的手势代表价格,毕竟光一直喊嗓子也受不了。

  所以这时候的期货交易,其实是非常繁琐的,远没有后世敲敲键盘那么便捷。

  这也是李长河一定要找包钰刚这种大佬帮忙的原因。

  除了期货的繁琐交易方式之外,还有一点原因是资金的流动。

  如果李长河自己来操作,即便是赚了钱,大额的钱想要进行跨国转账也是非常麻烦的。

  而包钰刚就能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他的环球航运本身就是国际货运公司,可以说在全球重要的货运国家和城市,都有转账户头和办事处。

  他们这种全球货运公司的转账优先权是非常高的,包括审核标准和放款通道。

  大额资金转账,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难度。

  “刚听了报价,已经涨到8.2美元了,涨幅不小,要出手吗?头儿”

  放下电话后,一个华人交易员笑着说道。

  正常情况来说,他们的工作是非常忙的,需要不停地打电话来买入或者卖出。

  因为大部分交易者做期货往往是需要期货对冲的。

  所谓对冲,就是买入和卖出同时进行,比如说李长河如今持有800份白银期货合约,但是这合约是78年11月的,到79年的11月这份合约就会到期,到时候合约必须现金交付或者实物交付。

  而正常情况下,期货交易商会把这800份合约卖掉一半,再购入400份79年5月的新合约。

  这样即便是老合约价格跌了,他也只会亏损老合约的部分,新合约有足够的时间来赌未来涨起来,然后抹平亏损。

  这是期货对冲的原理,但是对于眼下这部分人来说,他们似乎并不需要期货对冲,因为对方一直没有指令,似乎一直在全面持有。

  “波特,这不是你该考虑的问题,现在等我给boss打电话,等待指令。”

  他们小组的负责人这时候冲着交易员训斥了一句,然后继续播出了电话。

  而因为时差的关系,此刻的港岛已经是晚上了。

  中环,大名鼎鼎的文华酒店,未来它会更名叫做文华东方大酒店。

  这座诞生于1963年的酒店,还是港岛第一座房间内有直拨电话的酒店。

  也就是说,他可以直接从客房接打国际电话,而不需要经过总台。

  而此刻的一间包房内,一个面容普通个头不高的青年,正在床上休息。

  “喂!”

  “boss”

  听到电话那边的声音,青年睁开眼,大脑恢复了清醒。

  “讲!”

  “今天最新的白银报价出来了,是8.2美元,要出手吗,boss?”

  “不需要,继续持有!”

  挂断了电话之后,青年来到书桌前面,然后打开了笔记本,在上面郑重地写下了一个8.2!

  而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着每天的白银报价。

  虽然涨幅已经接近了百分之五十,但是价格还没到那位先生给的红线,时间上也没到,所以并不能出手。

  而且这个价格,都不用紧急通知,可以等白天再跟那位先生进行通知
  做完记录之后,他回到旁边的床上,这时候却没有了多少睡意。

  从包先生安排他在这里工作开始,他已经在这间酒店住了快半年了。

  作为包先生私人的财务投资顾问,他其实很好奇,这个幕后下达指令的人到底是谁。

  因为从操作手法来看,对方很明显的是个新手,刚入行的新人。

  但是这样的人,却下达着最高指令,而且指令全部是从包先生的公司传出来的。

  也就是说,在包先生的公司里,那个最高指令者在下达指令?

  可是为什么每周一次呢?

  在现学现教?
  可是涨幅都超过百分之五十了,还不出手吗?
  还要继续持有?

  要不要劝一下包先生?

  青年坐在那里,继续沉思了起来。

  最近他思考这些东西,越来越多了。

  他当然不知道,包钰刚的办公室其实也只是一个中转站,真正的指令是从大陆来的。

  与此同时,远在京城的李长河,还不知道白银的波动已经开始了,

  此刻他正在审着稿子。

  他审的,是大国崛起的稿子,稿子不是某一个人交上来的,而是各个组。

  在李长河给他们打了样之后,原本的那些国家小组有了模板,写起来自然就简单了。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他们小组里往往几个人,有润色文字的,有核对数据的,也有整理切入点的。

  在这样的倾力合作下,【大国崛起】的稿件上交的就快了。

  荷兰篇和西班牙篇还有葡萄牙篇,李长河已经审核过了。

  主要是这三个小国虽然说是大国,但是其实不管是经济模式还是影响周期都比较弱。

  跟其他几个国家比起来,这三个国家都属于吃了全球海贸先行的红利,属于站在风口上的猪,腾飞了起来。

  当然,多少也是有些本事的猪,所以李长河把它们也算了进去。

  而对于这三个国家,李长河给起了一个统一的标题。

  【原始资本的血腥积累】

  除此之外,李长河也完成了苏联第二部分的刻画,李长河将其命名为【毁灭与新生】

  其实就是讲述了苏联二战之间的经济波动的。

  两份稿子的字数算起来,其实差不多,李长河只是在考虑先发哪份。

  而就在李长河思考的时候,王建又提着一大包信走了进来。

  “看,又是其他学校的同学寄来的信,基本上都是写给你们大国崛起小组的。”

  “长河,你做的这个【大国崛起】系列,是真的好啊。”

  王建这时候忍不住感慨的说道。

  一开始,他只是觉得杂志火了,大国崛起也火了,都是大家做得好。

  但是等到后面来了很多其他学校同学的寄信,王建才发现,学友是挺火,但是【大国崛起】更火。

  来的信里面,十封有八封是讨论【大国崛起】的。    这不,最新又来了一大包。

  “还是老规矩,让他们拆,言之有物的,就给回信。”

  “老王,我现在考虑的是,现在手里两份稿子,先刊发哪一份?”

  李长河有些犹豫不决,不知道应该是先刊发苏联第二部分,还是先刊发荷兰他们那部分。

  所以,王建来了,他顺口问一下。

  王建笑了笑,随后认真的说道:“要我说,都刊发就行。”

  “咱们直接发个【大国崛起】特刊算了,先把这个系列写完。”

  “别说他们了,现在咱们系里同学都一包兴趣,都在等着后续。”

  “各个组想加进去打下手的人每天都有,天天有人找我们报名。”

  “这种情况下,也没几个人写其他类型的稿件了,晓峰,老陶,易刚,海文,刘伟,双林,英淘,井泉,伱算吧,有一说一咱们系里勤奋好学的那些,都在加班加点的搞这个【大国崛起】”

  “所以要我说,直接先刊发完这个,发完再说!”

  “行,那就刊发一次特刊,把这过审的稿子全都发了。”

  李长河点点头,同意了王建的说法。

  “对了,长河,还有个事,你听一下,看看怎么样。”

  “最近几个学校经济系的学生会给我们写信,他们受咱们《学友》的鼓动,也想找咱们投稿。”

  “那就投呗!”

  李长河点点头,毫不在意的说道。

  “不不不,你听我说,如果只是投稿,我都不会问你!”

  “主要是,他们想要联合咱们,更进一步升级,几个学校联合发起倡议,准备成立全国大学生经济团体联合会,并把咱们的杂志升级成报纸,就叫《全国大学生经济学报》,面向全国大学生发行,你觉得怎么样?”

  “我觉得怎么样?”

  李长河一脸无语的看着王建,这货是被成绩吹捧飘了啊。

  “哥们,我觉得你想造反!”

  “造反?我造什么反?长河,我认真跟你说呢。”

  王建一脸懵懂的还想跟李长河认真掰扯掰扯。

  李长河用看白痴的眼神看了他一眼。

  “你现在成立学生团体,创建报纸,联动全国的大学生。”

  “想想你这操作,七十年前也有人这么干?”

  “你这不是一模一样的路数吗?我告诉你,我可是预备D员,等着我去举报你!”

  李长河认真的冲着王建说道。

  王建这时候则是脸色变得煞白。

  “我cao,我特么真没那意思啊,我”

  他这时候终于反应过来了。

  “亏你特么还是北大的学生,这儿起源了什么都不知道了?”

  “这事别特么瞎搞了,老老实实办个杂志就挺好,还大学生联合报,想上天啊?”

  “去,老老实实把这些稿子刊印出来,准备发行,其他的事情一律回绝。”

  李长河把稿子丢给王建,王建这时候还有些没缓过神来。

  “长河,你不会举报我吧?”

  “我特么逗你玩的,举报你个头,我是让你清醒一下,别老想有的没的,人家一夸你捧你就飘飘然了。”

  “回头杂志社谁继续给你鼓吹这个,你就拿我刚才那套说辞吓他们就行。”

  “一个个的吃饱了撑得心里没点数了。”

  “那些学校的学生会负责人也是白痴,脑子一热什么都敢联合。”

  李长河很无语的骂道。

  “长河,你要这么说的吧,不光我们学友,文学社好像也在搞这个。”

  “听说中山大学,人大,北师大,广播学院等十几个学校的文学社都要参与,好些外地学校的社团人都准备往这集合了。”

  王建小心翼翼的说道。

  李长河闻言,微微一愣:“文学社也搞这种全国联合,我怎么不知道?”

  “你最近都忙着写《大国崛起》的资料,文学社的活动你都不参与,他们都默认你是挂名副社长了。”

  李长河叹了口气,是的,最近文学社的事情,他确实没怎么参与。

  “算了,我去找陈建功!”

  李长河随后站了起来,随后去到了不远处的文学社。

  文学社里,这时候没几个人在,出了两个姑娘,还有一个男生。

  俩姑娘李长河认识,一个王晓平,另一个查建英。

  说起来以前王晓平是跟另一个姑娘张韵岚一起玩的,不过从女王陛下驾临未名湖石舫之后,这俩姑娘好像就不怎么一起了。

  王晓平跟查建英凑堆了,两个人现在是小说组的审稿编辑。

  “呦,这不是咱们的长河社长嘛,今儿个有时间大驾光临了啊。”

  查建英这姑娘人长得挺漂亮,但是嘴挺毒辣。

  李长河懒得搭理她,冲着王晓平问道:“陈建功去哪了?”

  “建功今天去东四十条参加《今天》杂志的诗会了,怎么了,你找他有事?”

  “我听说,咱们文学社,要跟十几个学校联合举办一个全国性的刊物?”

  李长河这时候冲着王晓平继续问道。

  “对啊,准备出个面向全国大学生的杂志,十三个学校的文学社联合举办了。”

  “学校知道嘛?”

  李长河好奇的问道。

  “肯定知道啊,有的还很支持呢,比如说我们前期的经费,武汉大学那边校长就承诺了给我们先批一笔钱”

  “要不然你以为他们的代表为什么能来京城”

  王晓平笑嘻嘻的说道,对于此事,似乎还很自豪。

  李长河闻言,叹了口气。

  这些校长真的是人才,对文学社这么偏爱的嘛?

  就这种支持力度,他反对估计也没什么用了。

  这帮人,真是没有一点敏感性啊!

  “没事了,走了!”

  李长河摆摆手,意兴阑珊的离开了。

  “他这是怎么了,感觉有些不开心?”

  王晓平迟疑的问道。

  查建英撇撇嘴:“谁知道呢?或许是因为没征求他的意见,也或者他可能觉得在这个团体里面没有话语权?懒的管他”

  “来,刘振云,你这个小说我觉得这里还得继续改”

  查建英这时候继续冲着78级的师弟刘振云说起了这篇投稿的问题。

  而刘振云则是望着李长河的背影,若有所思。

  原来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李长河啊!

  (懒得等晚上了,写完了直接发了,求月票,咱们好像能往上再上个名次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