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7点,陈一鸣打车来到帝都奥林匹克中心,《建国大业》的首映礼就在这里举行。
车在外围透过车窗,就能见到远处场馆门口阔长的红毯,两侧是长枪短炮的媒体和密密麻麻的影迷。
之前韩三爷给过陈一鸣自己的手机号码,说是到了之后直接打电话。
陈一鸣觉得这忙乱的日子,实在没必要打扰人家东道主,于是付过车费之后,就自己溜溜达达地过去了。
今天他特意穿了一套西服,只是没有扎领带,那副悠哉悠哉的样子毫无红毯明星的气势,因此汇入人群之后,居然没有引起任何关注。
也不知道韩三爷今晚动员了多少明星捧场,陈一鸣站在红毯末尾的人堆里,就见盛装打扮的各路明星络绎不绝,红毯上就没见空下来过。
观察了片刻,陈一鸣总结出了大概规律,应该是按照资历和年龄排的,现在红毯上的,都是年纪跟他差不多的青年演员。
又等了一会儿,陈一鸣抓住时机,跟在杭晓明身后走上了红毯。
杭晓明是杨佐学的学长,是华国新生代小生中的佼佼者,高收视的电视剧演了很多部,目前正处于向电影一番男主角攀爬的阶段。
说是小生,其实他比陈一鸣大了足有7岁,眼下已经是奔四的年纪了。
陈一鸣之所以跟在他身后,就是判断从他再往后,上红毯的就该是腕儿和角儿了,自己属于捧人场的,没必要抢人家的风头。
一上红毯,陈一鸣马上就被认了出来,两侧的影迷和媒体马上转移了视线的焦点。
“陈一鸣,看这边”,“一鸣,这里”,此起彼伏的叫声,让本就火热的现场气氛一下子又上了一个台阶。
走在前头的杭晓明当然注意到了身后的异常,他停下脚步稍稍避开到一侧,等陈一鸣赶上来之后,才笑容可掬地伸出手来。
陈一鸣伸手与他相握,杭晓明松手之后顺势转身,很自然地变为与陈一鸣并肩前行。
他一边朝向两侧激动的人群微笑招手,一边低声对陈一鸣说道。
“陈导幸会,我是杭晓明,今天来的老师特别多,等下我领您去见韩导吧。”
对于这份周到体贴,陈一鸣自然只能说谢谢。
一直听闻杭晓明人缘好会做人,如今亲自见面打交道,就知道传闻不虚。
瞧瞧人家的行止措辞,既不显冒昧,又自带亲近,示好都示得让你如沐春风。
两人以比正常步速稍快的速度,走完了长长的红毯,一路上自然没少被拍两人“亲密交谈”的照片。
陈一鸣估摸着从今天开始,自己就要多一个“圈内好友”了。
穿过大厅进入礼堂,陈一鸣发现里面倒是没有标新立异,头顶拉着横幅,两侧垂着彩带,就是正常的影院首映礼的格局。
前面几排座椅靠背上,贴着嘉宾的名牌,不过现在只稀稀拉拉地坐了几个人,大部分人都在站着闲聊。
陈一鸣默契地跟杭晓明找了个角落站着,韩三当然不在现场,作为总导演,想也知道他要在红毯秀上压轴的。
人家晓明哥一路上把他“照顾”得挺好,现在把人家踹了直接入座,那也太难看了些,陈一鸣干不出这种事。
进来的嘉宾越来越多,不少机灵的就借着跟杭晓明打招呼的机会,加入到陈一鸣的话题圈,基本上都是杭晓明的校友和同公司的演员。
陈一鸣一边随口应付着他人的恭维和寒暄,一边分出心神观察场内的情势。
此时大部分嘉宾都已入场,前几排除了几个特立独行的大导演,比如陈怀开啊,吴克森啊,王小刚啊,泰然自若地坐在座位上,其他位置还是空空荡荡。
站着的嘉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圈子,一个是梁伟辉为首的港城明星,这个圈子人最少。
一个是沈明为首的内地前辈演员,这个圈子人多一些。
最后一个,就是围在陈一鸣身旁的青年演员了,此时由于人传人现象,已经不止刚才那几个人了,加起来足有十几号,把这个角落塞得满满的。
陈一鸣都有点后悔了,早知道就该直接坐进去。
幸好红毯秀及时结束,韩三爷与两个历史上的主角扮演者,汤国强和张国起,一起走了进来。
作为东道主,韩三当然是要巡场的,可能是看到陈一鸣这边人多势众,因此三人首先就直奔这个角落。
“哈哈哈,国强,国起,来见见我们的10亿大导演。怎么不给我打电话自己进来了,老二怕是要说我怠慢贵客。”
陈一鸣赶紧配合着表演出羞涩的样子,“汤老师,张老师,你们好,初次见面,我是陈一鸣。
韩叔你这是寒碜我呢,我一个小辈,哪用得着伱这个主人接待,这不晓明哥跟我玩儿得挺好。”
伸手顺势把杭晓明引到身前,陈一鸣算是把红毯上的“人情”还掉了。
韩三与杭晓明略作寒暄,之后再面对其他青年演员,就是标准的帝影掌门上位模式了,每人一个微笑对视,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仪式结束,韩三直接拉走了陈一鸣,把自己身后的仪仗队从二人变为三人。
陈一鸣得此便利,跟梁伟辉、沈明等大腕儿混了个一面之缘,与已经落座的3位大导演,也有了握手之谊。
巡场过后,嘉宾落座,媒体和影迷入场,8点整,首映礼正式开始。
坐在台下无事一身轻地当嘉宾,这体验说实话还真不赖。
首映礼的流程,跟韩三刚才的巡场一样,也透着一股子层次分明的味儿。 先是总导演韩三爷致辞,导演组的其他执行导演随后登台,在韩三带领下来了一个集体九十度大躬。
话说的特别敞亮,片子能成有赖于所有演员和幕后的付出,这个躬既是对所有参与人员的感谢,也是对被剪掉戏份演员的赔罪。
接着汤、张二人领着主要演员上台,聊聊花絮,气氛轻松。
再是沈明和梁伟辉率领客串的大腕儿上台,扮帅摆酷,谋杀菲林。
等到杭晓明等青年演员上去,待遇再降一档,需要表演节目了,晓明哥就把自己的戏份现场演了一遍。
十几个青年演员各演一段,眼瞅着就快9点了。
总算到了最后一个环节,起立唱国歌。
此时陈一鸣已经完全没有了看电影的兴致,他无比庆幸《1951》把首映选在了戛纳,免了在国内费心费力地折腾。
电影本身拍得挺流畅,表演也不出戏,就是时不时出现的明星脸会打断节奏。
这也是拼盘电影的先天劣势,演员都是各有戏路的,追求全明星,就必然存在演员与角色不够贴合的问题。
陈一鸣觉得韩三爷的路子没走错,这部电影的口碑可能一般,但票房应该不会差,30块大洋,光是坐着数星星已经值回票价。
放映结束,灯光亮起,现场掌声雷动。
作为固定流程,主持人自然要到场的几个导演来评(CHUI)价(PENG)一下电影。
陈一鸣知道,这才是韩三爷邀请自己过来的主要目的。
不过这部电影确实还不错,陈一鸣吹起来并不亏心。
“这是我二十年以内不敢肖想的题材,完全不知道该怎么下手。
跨度那么大,人物那么多,剧情那么复杂,却被韩导编排得条分缕析线索分明,太见功力了。
今天过来,学到了很多东西,佩服之至。”
陈一鸣把一个后辈导演的姿态摆得十成十,把韩三爷夸得眉开眼笑。
想象一下明天媒体上的新闻标题,他就合不拢嘴。
“10亿导演坦承自愧不如,对《建国大业》二十年内退避三舍。”
第二天就是国庆假期,《1951》正式下映,《建国大业》接棒上映。
后者自然也是要路演的,而且韩三爷的手笔要比陈一鸣大得多。
《1951》只是主创人员跑跑影院,《建国大业》则是每到一地,都要办一场首映礼。
据马二爷说,韩三的目标是至少达到《1951》票房的六成,绝对不能被魔影主导的献礼片压过一倍票房,否则他帝影老大的面子挂不住。
不过这些就跟陈一鸣没有关系了,他终于可以开始休假啦。
他先是回老家呆了一个礼拜,待到老妈对他的态度从嘘寒问暖开始向人憎鬼厌转化的时候,他识趣地从老家撤离重回帝都。
这回他是趁着国庆假期结束,去导演协会和电影学会办理入会手续。
马二爷已经帮他搭好了梯子,他花了两天时间一一拜访了若干主席和副主席,算是走完了程序,从此以后也是有组织的人了。
导协的当值主席是陈怀开,学会的当值主席是沈明,都是前两天见过面的“熟人”,因此流程走得十分顺利。
事情办完,陈一鸣折返魔都,接下来的任务是看房子。
陈一鸣这时候才有空盘点一下私人的小金库。
穿越过来之后,陈一鸣“继承”了前身15万左右的存款。
他用这笔钱换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买了几套正装,又付了一年的房租,现在还剩6万块。
然后他重新开设了一个账户,把铂爵的工资卡关联到新账户上,算是重新开始。
作为公司CEO兼创作总监,陈一鸣可以领双份月薪,不过他和大壮是公司唯二的两个股东,这种公司架构显然吃分红更香,因此两人给自己开的薪水都不高。
1年多的时间,陈一鸣拿到的工资不过60万出头,显然是不够买房的。
当然,这1年里他一直在连轴转,一切花销都是从剧组或者公司走账,所以工资卡上的钱也基本没动过。
至于占收入大头的分红,很遗憾,今年春节时《魔都假日》的收入还没有全部入账,再加上公司账上的钱要优先投入到《1951》里面,结果就是分红一毛都没有。
除了公司的收入之外,陈一鸣作为两部电影的导演兼编剧,也有两份主创薪酬。
《魔都假日》的薪酬是10万,《1951》的薪酬是300万,铂爵代扣税款之后合计入账200万不到。
现在他的全部身家就是这260万华国币,按照当前魔都市区的平均房价,把贷款额度用足大概可以买一套130平米以下的三室一厅。
(本章完)
车在外围透过车窗,就能见到远处场馆门口阔长的红毯,两侧是长枪短炮的媒体和密密麻麻的影迷。
之前韩三爷给过陈一鸣自己的手机号码,说是到了之后直接打电话。
陈一鸣觉得这忙乱的日子,实在没必要打扰人家东道主,于是付过车费之后,就自己溜溜达达地过去了。
今天他特意穿了一套西服,只是没有扎领带,那副悠哉悠哉的样子毫无红毯明星的气势,因此汇入人群之后,居然没有引起任何关注。
也不知道韩三爷今晚动员了多少明星捧场,陈一鸣站在红毯末尾的人堆里,就见盛装打扮的各路明星络绎不绝,红毯上就没见空下来过。
观察了片刻,陈一鸣总结出了大概规律,应该是按照资历和年龄排的,现在红毯上的,都是年纪跟他差不多的青年演员。
又等了一会儿,陈一鸣抓住时机,跟在杭晓明身后走上了红毯。
杭晓明是杨佐学的学长,是华国新生代小生中的佼佼者,高收视的电视剧演了很多部,目前正处于向电影一番男主角攀爬的阶段。
说是小生,其实他比陈一鸣大了足有7岁,眼下已经是奔四的年纪了。
陈一鸣之所以跟在他身后,就是判断从他再往后,上红毯的就该是腕儿和角儿了,自己属于捧人场的,没必要抢人家的风头。
一上红毯,陈一鸣马上就被认了出来,两侧的影迷和媒体马上转移了视线的焦点。
“陈一鸣,看这边”,“一鸣,这里”,此起彼伏的叫声,让本就火热的现场气氛一下子又上了一个台阶。
走在前头的杭晓明当然注意到了身后的异常,他停下脚步稍稍避开到一侧,等陈一鸣赶上来之后,才笑容可掬地伸出手来。
陈一鸣伸手与他相握,杭晓明松手之后顺势转身,很自然地变为与陈一鸣并肩前行。
他一边朝向两侧激动的人群微笑招手,一边低声对陈一鸣说道。
“陈导幸会,我是杭晓明,今天来的老师特别多,等下我领您去见韩导吧。”
对于这份周到体贴,陈一鸣自然只能说谢谢。
一直听闻杭晓明人缘好会做人,如今亲自见面打交道,就知道传闻不虚。
瞧瞧人家的行止措辞,既不显冒昧,又自带亲近,示好都示得让你如沐春风。
两人以比正常步速稍快的速度,走完了长长的红毯,一路上自然没少被拍两人“亲密交谈”的照片。
陈一鸣估摸着从今天开始,自己就要多一个“圈内好友”了。
穿过大厅进入礼堂,陈一鸣发现里面倒是没有标新立异,头顶拉着横幅,两侧垂着彩带,就是正常的影院首映礼的格局。
前面几排座椅靠背上,贴着嘉宾的名牌,不过现在只稀稀拉拉地坐了几个人,大部分人都在站着闲聊。
陈一鸣默契地跟杭晓明找了个角落站着,韩三当然不在现场,作为总导演,想也知道他要在红毯秀上压轴的。
人家晓明哥一路上把他“照顾”得挺好,现在把人家踹了直接入座,那也太难看了些,陈一鸣干不出这种事。
进来的嘉宾越来越多,不少机灵的就借着跟杭晓明打招呼的机会,加入到陈一鸣的话题圈,基本上都是杭晓明的校友和同公司的演员。
陈一鸣一边随口应付着他人的恭维和寒暄,一边分出心神观察场内的情势。
此时大部分嘉宾都已入场,前几排除了几个特立独行的大导演,比如陈怀开啊,吴克森啊,王小刚啊,泰然自若地坐在座位上,其他位置还是空空荡荡。
站着的嘉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圈子,一个是梁伟辉为首的港城明星,这个圈子人最少。
一个是沈明为首的内地前辈演员,这个圈子人多一些。
最后一个,就是围在陈一鸣身旁的青年演员了,此时由于人传人现象,已经不止刚才那几个人了,加起来足有十几号,把这个角落塞得满满的。
陈一鸣都有点后悔了,早知道就该直接坐进去。
幸好红毯秀及时结束,韩三爷与两个历史上的主角扮演者,汤国强和张国起,一起走了进来。
作为东道主,韩三当然是要巡场的,可能是看到陈一鸣这边人多势众,因此三人首先就直奔这个角落。
“哈哈哈,国强,国起,来见见我们的10亿大导演。怎么不给我打电话自己进来了,老二怕是要说我怠慢贵客。”
陈一鸣赶紧配合着表演出羞涩的样子,“汤老师,张老师,你们好,初次见面,我是陈一鸣。
韩叔你这是寒碜我呢,我一个小辈,哪用得着伱这个主人接待,这不晓明哥跟我玩儿得挺好。”
伸手顺势把杭晓明引到身前,陈一鸣算是把红毯上的“人情”还掉了。
韩三与杭晓明略作寒暄,之后再面对其他青年演员,就是标准的帝影掌门上位模式了,每人一个微笑对视,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仪式结束,韩三直接拉走了陈一鸣,把自己身后的仪仗队从二人变为三人。
陈一鸣得此便利,跟梁伟辉、沈明等大腕儿混了个一面之缘,与已经落座的3位大导演,也有了握手之谊。
巡场过后,嘉宾落座,媒体和影迷入场,8点整,首映礼正式开始。
坐在台下无事一身轻地当嘉宾,这体验说实话还真不赖。
首映礼的流程,跟韩三刚才的巡场一样,也透着一股子层次分明的味儿。 先是总导演韩三爷致辞,导演组的其他执行导演随后登台,在韩三带领下来了一个集体九十度大躬。
话说的特别敞亮,片子能成有赖于所有演员和幕后的付出,这个躬既是对所有参与人员的感谢,也是对被剪掉戏份演员的赔罪。
接着汤、张二人领着主要演员上台,聊聊花絮,气氛轻松。
再是沈明和梁伟辉率领客串的大腕儿上台,扮帅摆酷,谋杀菲林。
等到杭晓明等青年演员上去,待遇再降一档,需要表演节目了,晓明哥就把自己的戏份现场演了一遍。
十几个青年演员各演一段,眼瞅着就快9点了。
总算到了最后一个环节,起立唱国歌。
此时陈一鸣已经完全没有了看电影的兴致,他无比庆幸《1951》把首映选在了戛纳,免了在国内费心费力地折腾。
电影本身拍得挺流畅,表演也不出戏,就是时不时出现的明星脸会打断节奏。
这也是拼盘电影的先天劣势,演员都是各有戏路的,追求全明星,就必然存在演员与角色不够贴合的问题。
陈一鸣觉得韩三爷的路子没走错,这部电影的口碑可能一般,但票房应该不会差,30块大洋,光是坐着数星星已经值回票价。
放映结束,灯光亮起,现场掌声雷动。
作为固定流程,主持人自然要到场的几个导演来评(CHUI)价(PENG)一下电影。
陈一鸣知道,这才是韩三爷邀请自己过来的主要目的。
不过这部电影确实还不错,陈一鸣吹起来并不亏心。
“这是我二十年以内不敢肖想的题材,完全不知道该怎么下手。
跨度那么大,人物那么多,剧情那么复杂,却被韩导编排得条分缕析线索分明,太见功力了。
今天过来,学到了很多东西,佩服之至。”
陈一鸣把一个后辈导演的姿态摆得十成十,把韩三爷夸得眉开眼笑。
想象一下明天媒体上的新闻标题,他就合不拢嘴。
“10亿导演坦承自愧不如,对《建国大业》二十年内退避三舍。”
第二天就是国庆假期,《1951》正式下映,《建国大业》接棒上映。
后者自然也是要路演的,而且韩三爷的手笔要比陈一鸣大得多。
《1951》只是主创人员跑跑影院,《建国大业》则是每到一地,都要办一场首映礼。
据马二爷说,韩三的目标是至少达到《1951》票房的六成,绝对不能被魔影主导的献礼片压过一倍票房,否则他帝影老大的面子挂不住。
不过这些就跟陈一鸣没有关系了,他终于可以开始休假啦。
他先是回老家呆了一个礼拜,待到老妈对他的态度从嘘寒问暖开始向人憎鬼厌转化的时候,他识趣地从老家撤离重回帝都。
这回他是趁着国庆假期结束,去导演协会和电影学会办理入会手续。
马二爷已经帮他搭好了梯子,他花了两天时间一一拜访了若干主席和副主席,算是走完了程序,从此以后也是有组织的人了。
导协的当值主席是陈怀开,学会的当值主席是沈明,都是前两天见过面的“熟人”,因此流程走得十分顺利。
事情办完,陈一鸣折返魔都,接下来的任务是看房子。
陈一鸣这时候才有空盘点一下私人的小金库。
穿越过来之后,陈一鸣“继承”了前身15万左右的存款。
他用这笔钱换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买了几套正装,又付了一年的房租,现在还剩6万块。
然后他重新开设了一个账户,把铂爵的工资卡关联到新账户上,算是重新开始。
作为公司CEO兼创作总监,陈一鸣可以领双份月薪,不过他和大壮是公司唯二的两个股东,这种公司架构显然吃分红更香,因此两人给自己开的薪水都不高。
1年多的时间,陈一鸣拿到的工资不过60万出头,显然是不够买房的。
当然,这1年里他一直在连轴转,一切花销都是从剧组或者公司走账,所以工资卡上的钱也基本没动过。
至于占收入大头的分红,很遗憾,今年春节时《魔都假日》的收入还没有全部入账,再加上公司账上的钱要优先投入到《1951》里面,结果就是分红一毛都没有。
除了公司的收入之外,陈一鸣作为两部电影的导演兼编剧,也有两份主创薪酬。
《魔都假日》的薪酬是10万,《1951》的薪酬是300万,铂爵代扣税款之后合计入账200万不到。
现在他的全部身家就是这260万华国币,按照当前魔都市区的平均房价,把贷款额度用足大概可以买一套130平米以下的三室一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