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芷蕾杀青之后,敦煌外景地的戏份彻底完成,剧组再次转场。

  群演们各回各家,武老爷子手下的武行们也散去大半。

  小美和路平各留下一个副手,负责敦煌这边的收尾,两人则率领剧组大部分幕后赶往襄城。

  陈一鸣给了郁南一周假期,调整一下疲惫的身心。

  倒不是陈一鸣大发慈悲,而是剧组进驻唐城之后需要一段时间,对场景和设备进行调试。

  此外,在襄城本地招募的群演,也需要时间提前进行排练。

  唐城的戏份主要有四个场景。

  其一是电影开头坞堡的段落,也就是木兰从军之前的戏份。

  其二是长安城门,这里会拍摄入城与出城两场戏。

  其三是大明宫,包括征西大军正式觐见献俘,与木兰私下面见武则天。

  最后是长安坊市,白天逛街,夜晚观舞,深夜砍人,三场戏都是在这里。

  演员可以暂时放假,陈一鸣和一众幕后却没得休息,赶到襄城之后第二天,就投入到紧张的开拍筹备工作中。

  唐城的难点主要是两场夜景群戏。

  第一场是酒楼内的舞戏,熙熙攘攘的宾客之中,舞姬跳起一曲胡旋舞穿插其间。

  这是一场内景戏,陈一鸣对林萧提出的要求是,美术风格要跟草原外景地万芊的胡旋舞形成鲜明的对比,要有一股子长安城内纸醉金迷的华丽颓废感。

  场景内人山人海,舞蹈和音乐极致繁复,置身其中的木兰却要一眼望去孤独离世。

  显然,在这里演员的表演只是辅助,发挥关键作用的其实是构图、灯造、运镜和后期。

  第二场戏紧随前一场,木兰一行人离开酒楼之后,在坊市巷道里遭遇突袭,幕后主使正是白天朝会上被申斥贬职的王氏叔侄。

  这里是继郁南秦芷蕾的双人马战之后,全片第二段“花里胡哨”的武戏,当然对于观众来说,其实是第一段。

  花哨就花哨在动作编排和武器选取,陈一鸣让武元荣尽可能地放飞想象力,多整一些奇门兵刃出来。

  第一波错身而过的突袭,袭击者使用的是伞柄和扇骨。

  一击不成之后,巷道两侧高处跃下的远程攻击,扔过来的是链剑和回旋镖。

  而重头戏的近身搏杀,武元荣还在继续开脑洞。

  不过这场戏虽然打得花样百出,分胜负却是一瞬间的事,陈一鸣要求一个回合就要见生死。

  因此整场戏的时间并不长,王氏叔侄嘎得非常利索,走得十分突然,正应了一句人狠话不多。

  这场戏的主力自然是武元荣的武指团队,不过其他幕后人员要下的功夫也不少。

  比如打灯的王老爷子,就必须巧妙利用巷道里不多的几处自然光源,把这场昏暗环境下的厮杀拍得清晰可见。

  显而易见的是,这又是一个综合了摄影、灯光、武指、后期等多个幕后部门的复杂工程。

  这样的镜头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只有一个字,磨。

  襄城其实对《木兰》剧组的入驻高度关注,当地媒体几乎是全天候地跟踪报道。

  有关方面早就安排了宣传预案,希望在剧组开机那一刻集中爆发一波,借着陈一鸣的名头把唐城影视基地的字号打出去。

  可惜《木兰》并不配合,预热的新闻发了一周多,剧组依旧在“筹备”,开机时间迟迟难以到来。

  整个剧组已经忙疯了,实在没有兴致去配合襄城当地的宣传。

  四个主要场景的前期布景,涉及到海量的道具和服装,时间紧任务重,路平的道具组压力山大。

  三个副导演全力忙活群演的招募、培训和排练,要与几百上千人次的群演进行逐个沟通,当然也轻松不起来。

  唐城景区又是高速赶工的产物,林萧几乎是每天三五次地联系待命的施工队返工,负责协调的大壮心力交瘁。

  陈一鸣原计划7月半的时候关机杀青,结果实际进度大大出乎他的预料,接近7月下旬各项筹备工作才算是符合他的要求,郁南等演员闷在酒店里长达半个月之久。

  7月18日,《木兰》在唐城的戏份终于开拍,这段长跑终于到了冲刺阶段。

  第一个镜头,吴军老腊肉和张子风小朋友重返剧组,补拍木兰爹和小木兰回家的戏份。    这其实是一段旁白转场戏,用简洁直白的方式交待故事背景,并快速过渡到大木兰登场的正片部分。

  张子风一进片场就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架势,显然对之前陈一鸣的“百般折磨”还有些心有余悸。

  然而她的心理建设全都白做了,陈一鸣喊过喊得流畅无比,一次走戏,一次试拍,一次实拍,最后保一条,不到三十分钟,这一大一小就杀青离组了。

  这利索劲儿,让张子风如坠梦中,也让之前宅居酒店那半个月时光显得特别无厘头。

  说实话陈一鸣并没有放低标准,因为这段戏的运镜是近景起手随后拉镜给到大远景,出镜的演员并不是主角,作为背景的半山坞堡和悲伤BGM才是主角。

  开机第一条顺风顺水,剧组再接再厉拍摄坞堡内部的戏份。

  这是一段两分钟的跟拍长镜头,观众在郁南的带领下,领略初唐时代的乡间生活。

  镜头下的远景坞堡,再重新推镜近身之后,张子风的小木兰已然是郁南的大木兰。

  身穿襦裙,挎着篮子,郁南自坞堡正门一路拾级而上,前往坞堡最内层的木兰家大宅。

  一分多钟的长镜头,入镜群演一共二十三组,其中有对话的是7组,每次互动都不能出错。

  而全程操作斯坦尼康的崔放也不轻松,他需要进行多达两位数的身位变换。

  在其他剧组这可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排练加拍摄花上个十天半月一点儿也不稀奇。

  不过在陈一鸣这里只能算是“略有难度”,毕竟有前作《1951》的底子在。

  想当初七八分钟的长镜头都啃下来了,那还是连打带跑的战争戏,现在这段两分钟的戏份只是日常走路,真心算不上有多难。

  王威带领群演进行了半周的排练,随后上午试拍,下午实拍,当天4点不到,陈一鸣就宣布搞定收工。

  隔天,木兰家的内景戏也顺利完成。

  坞堡的戏份,给唐城外景地的拍摄开了一个好头。

  长安城门的入城戏,大明宫前广场的觐见戏,都是好几百号群演出镜的大群戏,小有状况但都在预料之内,有惊无险顺畅通过。

  大明宫内景,受邀客串出演成年武则天的宋嘉终于有了飙戏的机会。

  之前的觐见场景,盛装出场的她全程站在丈夫高宗身边充当背景板,美则美矣,表演的余地却不大。

  当然了,客串唐高宗李治的邓朝同样没什么发挥空间,他的台词只有两句四个字。

  一句“平身”,一句“宣旨”。

  这场戏里台词最多的反倒是客串宣旨太监的李建一李老师,还是后期配音的。

  不过到了晚上,戏疯子宋嘉就有用武之地了。

  这场戏里,武则天身穿男装头戴幞头,姜璐霞武将装扮侍立于侧,在大明宫内殿与木兰会面。

  剧情推进至此,木兰刚刚在长安坊市反杀了王文度叔侄,本以为要以命相抵的时候,却被带到了武皇后身前。

  大武后偿还了小木兰的救命之恩,却并非不求回报。

  高宗、武后二圣临朝只是阶段性胜利,武则天依旧面临着老牌门阀的激烈反弹,地位并不稳固。

  武后拿下了门阀在西军中的代表王文度,也就意味着背上了再战必胜的正治包袱。

  让木兰“戴罪立功”,也是为了给西征阿史那贺鲁多添几分胜算。

  宋嘉需要顶着一套男装演出一代女皇的恢弘气势,举手投足之间,有重逢故旧共忆童真的喜悦,有上位者恩威并施的气度,有暗示木兰监视苏定方的苟且。

  总之,短短一场戏,宋嘉的气质多次转换,有着充裕的诠释空间。

  郁南的表演难度同样不低,除了要拽住宋嘉的放飞,她的表演还要衔接上之前在长安坊市闹中取静的戏份。

  这场戏是木兰成长线的重要转折,片尾木兰戍守西疆拒绝入局政斗的伏笔,正是在这一刻埋下。

  宋嘉和郁南是华国大青衣中的佼佼者,飙起戏来完全不需要陈一鸣的“指点”。

  于是陈一鸣再度祭出“旁观”模式,把喊过的权利完全授予两个女演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