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母抱着一堆布料来到贾家,借用缝纫机的时候。
还没过一上午,以“李家发达”了为标题的内容,已经被贾张氏宣传的满院都知道了。
院里几个为首的妇女,更是在下午的时候齐聚在李家,李家的屋子一下子就热闹起来。
李母也算是得到了嫁进大院里,首次的明星待遇。
“这么老些布料,能做不少衣服呢。”三大妈眼睛放着光,用手来回翻看已经打好样的布料,脑子里已经把做好衣服后的边脚料,规划好了用途。
李母微笑着回答道:“要做三套,剩下的布料看能不能拼个小背心。”
听她这么说,三大妈见没有便宜可占,嘴角微不可察得撇了撇,悻悻然的松开了手中的布料。
一大妈试探的问道:“我看这裁好的尺寸,是给李霞做的?”
“是呀,给霞儿做两套,然后我自己再做一套。”李母转过头向一大妈说明道。
然后又像是怕她们误会,又像是有心要炫耀,李母作一副为难的样子继续说道:“我本来不想要的,我都说了衣服够穿,可是我们家想儿非要给我做一身,然后给他大妹做新衣服还不行,还得要两套,说是大姑娘了,该穿得好看点。”
“哎哟,你们家李想对家里人可真够爱护的,还知道心疼老娘和妹妹。”二大妈扯着嗓门夸道,声怕别人听不见她在夸人。
就这还不够,她还拉踩自家的孩子对比,原本是三分真七分假的奉承着,可说着说着心绪就不平了,想起自家那个丢了老爹老娘跟老婆跑了的大儿子,这样的儿子生了有什么用。
贾张氏磕着盘子里拿来待客的瓜子,连带来的鞋底,也顾不得纳了。
这瓜子平日里可吃不着,只有年节或者办大事的时候,家家户户才舍得称上一些。
今天众人表现的热切,着实让李母有些飘,竟然把李想带回来的瓜子给拿了出来,要知道这个她原本是要留到过年的。
贾张氏也没尽顾着自己吃,自己吃上两颗,又剥上两颗偷偷的放进口袋,准备待会带回家给自家孙子孙女吃。
趁着剥壳的间隙,她也随众夸赞道:“就是就是,李想可是我们这一片数得上的好后生。”
李母虽然心里乐开了花,可是依然强装淡定的表示,自家孩子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好啦。
这场聚会,直到太阳西下。
要不是大家都要回去赶做饭,一时半会儿还散不掉。
李母起身客气送大家离开,这个时候一直躲在里屋看书的李想才现身。
这帮妇女们可真是能聊呀,就那点家长里短的事,能聊一下午,而且她们基本天天如此,只不过今天的阵地换成了他们家而已。
因为自家的桌子被占用,大妹和小弟只能拿着作业去了贾家,等作业做完了,小弟继续留下来和棒梗玩耍,而大妹去隔壁大院找同学玩去了。
女孩子这个年龄的虚荣心不小,以前是没机会,现在好不容易逮到了机会,就算是衣服还只是堆布料,连个形都没出来,大妹却已经迫不及待要和好朋友,分享这个消息啦。
孩子嘛,玩性就是大,直到天擦黑,别人家准备要吃饭,他们俩才先后从外面回来。
“死哪儿去了,找了半天也没见人。”在贾家没找到人的李母,把饭菜端上桌,习惯性的唠叨。 大妹领着小弟洗完手,乖觉的回答道:“做完做业去隔壁找秀秀了。”
小弟也识时务的回答道:“我和棒梗就在大院门口玩,没走远。”
李母对于他俩的回答,显得不置可否,其实她并不是一定要知道答案,也知道孩子们肯定就在这附近。
她就是单纯想唠叨而已,这是她作为母亲这个职业的被动技能,只要面前有可施法的对象,这个被动技就会自动施展。
因为大儿子在家,桌上的饭菜不再像平日里那样寡淡,多是白菜配窝头的组合。
今天除了有醋溜白菜,一盘金黄的炒鸡蛋被放在桌子中间,李母大手笔的给用了三个鸡蛋,主食也换成了松软的馒头,
不过仍旧不是白面的,是玉米面的,它比棒子面要细,不像棒子面里会把玉米棒磨碎掺在里面,吃着喇嗓子。
饭菜很简单,却已经比现在许多人家的饭桌要好不少了。
一家人边吃着,边聊着闲话。
李母愉悦的给孩子们分享着今天的经历。
“今天把布料都裁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只要缝上就好,那缝纫机的针脚是比手要快,缝的也密,就是我还不太会使,老怕给人家用坏喽。”
李想夹一筷子鸡蛋放在她碗里,然后安慰道:“没事,妈你放心大胆的用,过段时间我想办法给你搬回一台来,老是用人家的东西,总觉得低人一头。”
李母赶紧拒绝道:“要那玩意儿干什么,一年才做几次衣服呀,小修小补的我自己就能缝好,用不着用不着,伱就别废那心思了。”
“谁说一年做不了几次新衣服,以后呀,你儿子会让家里一年四季都是穿不完的新衣服。”李想当然不接受母亲的拒绝理由,但是又故意逗她,玩笑着说:“我知道你是懒的做衣服,觉得麻烦,所以才不想要缝纫机,这样吧,到时候咱们全家直接去百货大楼买,那样更省事。”
“哎哟~听你在这说大话,也不知道脸红,知道那要多少钱票吧。”李母只当儿子说的是哄她开心,所以也没太当回事,说说笑笑就完了。
还在上学的娃,顶天了就是为家里淘换点吃穿用的,她信儿子会有本事让他们家过上好日子,可是不是现在。
一家人笑闹中,门外传来招呼的声音。
“李嫂子,还在吃着呢?”
来人是王婶,家里四口人住在前院,她男人也是轧钢厂的工人,工级不低。
光他一个的人工资,一家人倒也过得挺不错。
不过随着一双儿女渐大,他家大儿子念完初中后,没有继续上学,也没找到工作,没事就在街面上晃荡着,晃来晃去就晃出了事。
今天王婶找到他家,就是因为此事。
(本章完)
还没过一上午,以“李家发达”了为标题的内容,已经被贾张氏宣传的满院都知道了。
院里几个为首的妇女,更是在下午的时候齐聚在李家,李家的屋子一下子就热闹起来。
李母也算是得到了嫁进大院里,首次的明星待遇。
“这么老些布料,能做不少衣服呢。”三大妈眼睛放着光,用手来回翻看已经打好样的布料,脑子里已经把做好衣服后的边脚料,规划好了用途。
李母微笑着回答道:“要做三套,剩下的布料看能不能拼个小背心。”
听她这么说,三大妈见没有便宜可占,嘴角微不可察得撇了撇,悻悻然的松开了手中的布料。
一大妈试探的问道:“我看这裁好的尺寸,是给李霞做的?”
“是呀,给霞儿做两套,然后我自己再做一套。”李母转过头向一大妈说明道。
然后又像是怕她们误会,又像是有心要炫耀,李母作一副为难的样子继续说道:“我本来不想要的,我都说了衣服够穿,可是我们家想儿非要给我做一身,然后给他大妹做新衣服还不行,还得要两套,说是大姑娘了,该穿得好看点。”
“哎哟,你们家李想对家里人可真够爱护的,还知道心疼老娘和妹妹。”二大妈扯着嗓门夸道,声怕别人听不见她在夸人。
就这还不够,她还拉踩自家的孩子对比,原本是三分真七分假的奉承着,可说着说着心绪就不平了,想起自家那个丢了老爹老娘跟老婆跑了的大儿子,这样的儿子生了有什么用。
贾张氏磕着盘子里拿来待客的瓜子,连带来的鞋底,也顾不得纳了。
这瓜子平日里可吃不着,只有年节或者办大事的时候,家家户户才舍得称上一些。
今天众人表现的热切,着实让李母有些飘,竟然把李想带回来的瓜子给拿了出来,要知道这个她原本是要留到过年的。
贾张氏也没尽顾着自己吃,自己吃上两颗,又剥上两颗偷偷的放进口袋,准备待会带回家给自家孙子孙女吃。
趁着剥壳的间隙,她也随众夸赞道:“就是就是,李想可是我们这一片数得上的好后生。”
李母虽然心里乐开了花,可是依然强装淡定的表示,自家孩子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好啦。
这场聚会,直到太阳西下。
要不是大家都要回去赶做饭,一时半会儿还散不掉。
李母起身客气送大家离开,这个时候一直躲在里屋看书的李想才现身。
这帮妇女们可真是能聊呀,就那点家长里短的事,能聊一下午,而且她们基本天天如此,只不过今天的阵地换成了他们家而已。
因为自家的桌子被占用,大妹和小弟只能拿着作业去了贾家,等作业做完了,小弟继续留下来和棒梗玩耍,而大妹去隔壁大院找同学玩去了。
女孩子这个年龄的虚荣心不小,以前是没机会,现在好不容易逮到了机会,就算是衣服还只是堆布料,连个形都没出来,大妹却已经迫不及待要和好朋友,分享这个消息啦。
孩子嘛,玩性就是大,直到天擦黑,别人家准备要吃饭,他们俩才先后从外面回来。
“死哪儿去了,找了半天也没见人。”在贾家没找到人的李母,把饭菜端上桌,习惯性的唠叨。 大妹领着小弟洗完手,乖觉的回答道:“做完做业去隔壁找秀秀了。”
小弟也识时务的回答道:“我和棒梗就在大院门口玩,没走远。”
李母对于他俩的回答,显得不置可否,其实她并不是一定要知道答案,也知道孩子们肯定就在这附近。
她就是单纯想唠叨而已,这是她作为母亲这个职业的被动技能,只要面前有可施法的对象,这个被动技就会自动施展。
因为大儿子在家,桌上的饭菜不再像平日里那样寡淡,多是白菜配窝头的组合。
今天除了有醋溜白菜,一盘金黄的炒鸡蛋被放在桌子中间,李母大手笔的给用了三个鸡蛋,主食也换成了松软的馒头,
不过仍旧不是白面的,是玉米面的,它比棒子面要细,不像棒子面里会把玉米棒磨碎掺在里面,吃着喇嗓子。
饭菜很简单,却已经比现在许多人家的饭桌要好不少了。
一家人边吃着,边聊着闲话。
李母愉悦的给孩子们分享着今天的经历。
“今天把布料都裁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只要缝上就好,那缝纫机的针脚是比手要快,缝的也密,就是我还不太会使,老怕给人家用坏喽。”
李想夹一筷子鸡蛋放在她碗里,然后安慰道:“没事,妈你放心大胆的用,过段时间我想办法给你搬回一台来,老是用人家的东西,总觉得低人一头。”
李母赶紧拒绝道:“要那玩意儿干什么,一年才做几次衣服呀,小修小补的我自己就能缝好,用不着用不着,伱就别废那心思了。”
“谁说一年做不了几次新衣服,以后呀,你儿子会让家里一年四季都是穿不完的新衣服。”李想当然不接受母亲的拒绝理由,但是又故意逗她,玩笑着说:“我知道你是懒的做衣服,觉得麻烦,所以才不想要缝纫机,这样吧,到时候咱们全家直接去百货大楼买,那样更省事。”
“哎哟~听你在这说大话,也不知道脸红,知道那要多少钱票吧。”李母只当儿子说的是哄她开心,所以也没太当回事,说说笑笑就完了。
还在上学的娃,顶天了就是为家里淘换点吃穿用的,她信儿子会有本事让他们家过上好日子,可是不是现在。
一家人笑闹中,门外传来招呼的声音。
“李嫂子,还在吃着呢?”
来人是王婶,家里四口人住在前院,她男人也是轧钢厂的工人,工级不低。
光他一个的人工资,一家人倒也过得挺不错。
不过随着一双儿女渐大,他家大儿子念完初中后,没有继续上学,也没找到工作,没事就在街面上晃荡着,晃来晃去就晃出了事。
今天王婶找到他家,就是因为此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