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这样的。”周至乐得眼睛都眯缝了:“可是两位师兄提供的字卡太好用了。”
“《字海》的字卡,有编号,有大字,有拼音、民国拼音、甚至还有老四角号码,还有小字的释义和凡例,满足了我们自动识别软件对于调试校准模型的一切要求,我们当然也要用到那头去!”
周至又道:“有了字卡的辅助,我们很快便将软件识别图形文字的准确率,从百分之九十二,也就是一百个字错八个,提升到了百分之九十九点六,也就是依靠软件识别文字,一千个字里只会读错四个。直接提升了一个量级。”
“这个成就,也直接帮我们跨过了数字图书馆最后一个巨大门槛,这个软件,已经算是真正成熟了。”
“这次带来的数字化的《字海》,就是我们第一本通过计算机扫描识别技术建立起来数字图书,既然字数最多的《字海》都可以实现数字化,那对其余典籍,我们当然充满了信心!”
“那就是古籍数字化工作可以提上日程了?”韦一心大喜:“我们学校正在搞《四库全书丛目》这部大书,要不肘子你来我们学校?学籍什么的好说……”
一边计算机中心主任也连连点头:“其实清华那边没去头,肘子你到底是文科生,来我们这儿正好搞古籍数字化工程,想想看,这个大工程搞出来,那会是多大成就?古人说的君子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不都在里边了?”
周至听得心中暗笑,应该说北大的文化氛围的确可以的,你看计算机中心主任都说得出君子三立这样的命题解读来……
不过这事儿暂时没有可能,周至只好笑着解释:“我们蜀大的《道藏》,《儒藏》两部大书也准备开修了,师爷爷是不可能放人的。”
“不过现在有了好工具,哪怕我不来北大,大家也能够加快工程的进度。现在还是说回正事儿,我利用数字化的《字海》,演示一下我们对数字典籍整理的工程架构协议及标准。”
这个东西是周至的自创,哪怕上一世,这也是图书典籍工程里没有过的东西。
直到周至穿越回来之前,国家将典籍进行数字化的工作,主要还停留在建立树状数据库的较为原始的应用阶段。
就好比一个标准的图书馆,将一本书作为一个文本文件整体存放,然后给这个文件编出,书名,书号,最多再给出个作者,出版社之类的信息,作为标签。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简单明了,升级维护也容易,信息保存也算全面,一句话说完,就是够用,但不好用。
这样的东西在周至眼里当然是不合格的,最多最多只能算是地基,离百尺高塔还差着老远的功夫。
信息工程就是这样,算法和协议的思路,往往比基础工作还要重要,如果指导思想发生了错误,等到工程进展到不敷使用,才想着改弦易辙,在已经叠房架屋的情况下,再要开展,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后世中文编码的巨大混乱情形,就是这种教训的最好注脚。
这些思路,是在四叶草的研发思想,周至提出来的“如何三问”原则思想指导下梳理出来的。 “如何三问”听着玄奥,其实很简单质朴,就是对于任何需求,我们要问三层以上的问题。
比如典籍数字化工程,按照一般的思路,好不好用?
答案肯定:不好用。
那第一个如何就来了:如何让它好用?
答案也简单:除了将一部部书籍扫描成文本文档外,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标签体系和智慧搜索引擎。
那第二个如何就来了:如何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标签体系和智慧搜索引擎?
答案就是需要一个能够根据文档内容,自动化地分析提取特征标签的标签采集软件;要完成智慧搜索引擎,又需要一个球网状的数据拓扑关联系统。
那第三个如何就来了:我们如何开发这个标签采集软件和球网状的数据拓扑关联系统。
答案就是软件硬件并行,软件上,利用现在最新的数学统计学原理,引入计算机模型当中,开发出一套特征提取算法和特征联动算法,并将这套算法作为指导思想,完成软件开发。
硬件上,要克服现有计算设备算力不足的情况,就利用网络时代的助力,将广域网上的所有算力资源都最大程度地利用起来,研发出基于互联网基础的分布式算力应用系统。
这套理念现在还比较初步,但是根据这个理念建立起来的数字化《字海》,却非常的清晰明白,周至还牵头发明了一套论述体系,通过三维图层的方式来讲解一页字卡上,各项内容之间的复杂关联关系。
这隔着图示讲解下,韦一心和冷玉龙就能够看见平面化的字卡,变成了一个类似秸秆蝈蝈笼子,或者说像折叠式灯笼打开后的样子,各个图层之间通过算法将每一层的特征标签连接起来,构成了字卡的立体结构。
对于这一套思维体系,学文科的人理解起来甚至比学理科的还要容易,跟计算中心的曾教授,周至还要讲解一番,而两位老师兄却看得倍感舒适。
因为在两位老师兄的脑海中,关于字卡的知识体系,就和周至现在在信息系统里展现出来的那样!
冷玉龙开心地鼓起掌来:“妙极,妙极!什么叫青出于蓝,这就叫青出于蓝!谁能想到有一天书本的每一页会变成立体的?!哈哈哈哈,这是我们花了多少年才在脑海里构建起来的东西,现在却一目了然了,这个数字图书,有点东西啊!”
刚刚周至给他们讲的很多技术细节他们也闹不明白,但是这些技术细节支撑起来的应用却让他们太熟悉了,不由得生出了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惊喜感。
“五四时期的诸多贤达,曾对我们的国学失望至极,认为汉字都没有存在的必要,或者字符化。”周至笑道:“这是一种毫无依据的悲观估计,然而直到今天,这样的流毒居然还有市场,那就实在是匪夷所思了。”
“这话也不能空说。”两位老师兄都是踏踏实实搞学术的人,冷玉龙就说道:“伱得拿出足够强大的理由来,不然不就是又犯了五四学人的错误?”
(本章完)
“《字海》的字卡,有编号,有大字,有拼音、民国拼音、甚至还有老四角号码,还有小字的释义和凡例,满足了我们自动识别软件对于调试校准模型的一切要求,我们当然也要用到那头去!”
周至又道:“有了字卡的辅助,我们很快便将软件识别图形文字的准确率,从百分之九十二,也就是一百个字错八个,提升到了百分之九十九点六,也就是依靠软件识别文字,一千个字里只会读错四个。直接提升了一个量级。”
“这个成就,也直接帮我们跨过了数字图书馆最后一个巨大门槛,这个软件,已经算是真正成熟了。”
“这次带来的数字化的《字海》,就是我们第一本通过计算机扫描识别技术建立起来数字图书,既然字数最多的《字海》都可以实现数字化,那对其余典籍,我们当然充满了信心!”
“那就是古籍数字化工作可以提上日程了?”韦一心大喜:“我们学校正在搞《四库全书丛目》这部大书,要不肘子你来我们学校?学籍什么的好说……”
一边计算机中心主任也连连点头:“其实清华那边没去头,肘子你到底是文科生,来我们这儿正好搞古籍数字化工程,想想看,这个大工程搞出来,那会是多大成就?古人说的君子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不都在里边了?”
周至听得心中暗笑,应该说北大的文化氛围的确可以的,你看计算机中心主任都说得出君子三立这样的命题解读来……
不过这事儿暂时没有可能,周至只好笑着解释:“我们蜀大的《道藏》,《儒藏》两部大书也准备开修了,师爷爷是不可能放人的。”
“不过现在有了好工具,哪怕我不来北大,大家也能够加快工程的进度。现在还是说回正事儿,我利用数字化的《字海》,演示一下我们对数字典籍整理的工程架构协议及标准。”
这个东西是周至的自创,哪怕上一世,这也是图书典籍工程里没有过的东西。
直到周至穿越回来之前,国家将典籍进行数字化的工作,主要还停留在建立树状数据库的较为原始的应用阶段。
就好比一个标准的图书馆,将一本书作为一个文本文件整体存放,然后给这个文件编出,书名,书号,最多再给出个作者,出版社之类的信息,作为标签。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简单明了,升级维护也容易,信息保存也算全面,一句话说完,就是够用,但不好用。
这样的东西在周至眼里当然是不合格的,最多最多只能算是地基,离百尺高塔还差着老远的功夫。
信息工程就是这样,算法和协议的思路,往往比基础工作还要重要,如果指导思想发生了错误,等到工程进展到不敷使用,才想着改弦易辙,在已经叠房架屋的情况下,再要开展,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后世中文编码的巨大混乱情形,就是这种教训的最好注脚。
这些思路,是在四叶草的研发思想,周至提出来的“如何三问”原则思想指导下梳理出来的。 “如何三问”听着玄奥,其实很简单质朴,就是对于任何需求,我们要问三层以上的问题。
比如典籍数字化工程,按照一般的思路,好不好用?
答案肯定:不好用。
那第一个如何就来了:如何让它好用?
答案也简单:除了将一部部书籍扫描成文本文档外,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标签体系和智慧搜索引擎。
那第二个如何就来了:如何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标签体系和智慧搜索引擎?
答案就是需要一个能够根据文档内容,自动化地分析提取特征标签的标签采集软件;要完成智慧搜索引擎,又需要一个球网状的数据拓扑关联系统。
那第三个如何就来了:我们如何开发这个标签采集软件和球网状的数据拓扑关联系统。
答案就是软件硬件并行,软件上,利用现在最新的数学统计学原理,引入计算机模型当中,开发出一套特征提取算法和特征联动算法,并将这套算法作为指导思想,完成软件开发。
硬件上,要克服现有计算设备算力不足的情况,就利用网络时代的助力,将广域网上的所有算力资源都最大程度地利用起来,研发出基于互联网基础的分布式算力应用系统。
这套理念现在还比较初步,但是根据这个理念建立起来的数字化《字海》,却非常的清晰明白,周至还牵头发明了一套论述体系,通过三维图层的方式来讲解一页字卡上,各项内容之间的复杂关联关系。
这隔着图示讲解下,韦一心和冷玉龙就能够看见平面化的字卡,变成了一个类似秸秆蝈蝈笼子,或者说像折叠式灯笼打开后的样子,各个图层之间通过算法将每一层的特征标签连接起来,构成了字卡的立体结构。
对于这一套思维体系,学文科的人理解起来甚至比学理科的还要容易,跟计算中心的曾教授,周至还要讲解一番,而两位老师兄却看得倍感舒适。
因为在两位老师兄的脑海中,关于字卡的知识体系,就和周至现在在信息系统里展现出来的那样!
冷玉龙开心地鼓起掌来:“妙极,妙极!什么叫青出于蓝,这就叫青出于蓝!谁能想到有一天书本的每一页会变成立体的?!哈哈哈哈,这是我们花了多少年才在脑海里构建起来的东西,现在却一目了然了,这个数字图书,有点东西啊!”
刚刚周至给他们讲的很多技术细节他们也闹不明白,但是这些技术细节支撑起来的应用却让他们太熟悉了,不由得生出了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惊喜感。
“五四时期的诸多贤达,曾对我们的国学失望至极,认为汉字都没有存在的必要,或者字符化。”周至笑道:“这是一种毫无依据的悲观估计,然而直到今天,这样的流毒居然还有市场,那就实在是匪夷所思了。”
“这话也不能空说。”两位老师兄都是踏踏实实搞学术的人,冷玉龙就说道:“伱得拿出足够强大的理由来,不然不就是又犯了五四学人的错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