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是与UNICODE组织的合作,完成了全球统一的中日韩表意文字编码。
第二次则是因为第一次的机会,获得了与微软的青睐,将瀚文大字库内置到了Windows操作系统当中。
因为有了这些合作关系,也让微软对四叶草公司的技术实力有了一些认识,于是又将多媒体接口协议开放给了四叶草,并且将面向对象编程软件,VC的开发业务,外包给了四叶草公司。
四叶草基于这两项业务,获得了绝好的成长机会,并且分别研发出了多格式音频解码芯片和自主知识产权的MiniCos通用平台和底层指令集。
而在研发过程中,又进一步实现了指令芯片和解码芯片分置,在总线产品中相互结合的技术,将MiniCos指令集的应用扩展,分别实现在了MPEG-1和MPEG-3协议上,这才研发出了VCD和WinClover。
而现在四叶草和索尼想要合作的,就是一起研发出MPEG-2协议的应用产品,从前期的协议交流来看,双方本来就是各有优势,但是索尼对于DVD的运用多在游戏机和信息设备的数据存输上,而四叶草目前的重心却是在家庭视听电器上。
如果索尼放弃与四叶草的合作,那四叶草就只有简单调整一下发展道路,先独立完成MPEG全系列视听产品的研发,补上MPEG-2协议这个短板,然后再奋起直追,参与到光驱等基础信息设备的研发中去。
推介会有几个作用,首先当然是展示自己的实力,让更多对四叶草技术力量一无所知的索尼人知道,和四叶草合作,至少在短期内,并不是四叶草在占索尼的便宜,而是相反。
其次就是拉大旗扯虎皮,就连微软这样的大佬都和我们四叶草进行合作,而我们也是一边与之合作一边搞自己的东西,也没有被微软打压。
所以事情到了你索尼这里,为什么就不行了呢?你索尼的牌面,能够比微软还大?
第三就是隐含威胁了,要是索尼不同意合作,反正现在MMCD协议已经定好,四叶草立马就可以开始全力研发,而且完全有信心生产出全世界第一台DVD机投放市场。
道理很简单,在通用平台上搭载MPEG-1和MPEG-3协议的产品都已经成功用这种模块化设计的思路,研发其搭载MPEG-2,会比你们的设计思路快多少倍?
如果放弃DVD芯片和主机市场,索尼不就成了一个内容商和设备商之间的“掮客”?之前搞协议,搞论坛,好处不都成了别人的?
当真应了那句诗——可怜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
应该说,岛国人的确还是有一种慕强性格,在听到四叶草本身还是微软的合作伙伴之后,来自索尼内部的阻力一下子就小了很多。
对于索尼来说这本身不是第一次低头,之前对抗东芝等竞争企业的VHS,那也是独力扛了十四年,前几年才改弦易辙。
从那一天起,最好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市场最欢迎的东西,已经成了索尼人不得不认清的事实。
何况四叶草的架构并非不好,相反,底层通用操作系统+上层应用的模式,是一种相当先进的模式,可以给索尼先于竞争对手推出产品赢得大量的时间。
最终,大贺典雄还是强力为久多良木健的游戏机开发计划背书,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接受四叶草的技术投资,在PS-X游戏机中采用四叶草的底层系统架构,并且将PS-X的光驱,从CD升级到DVD。
作为MMCD协议的联合打造者,四叶草和索尼关于DVD的合作几乎可以确定为研发成功且铁板钉钉,压力一下子就给到了任天堂。
于此同时,索尼也开始了内部改革,大贺典雄的智囊,现在还名不见经传的出井伸之建议引进美国董事会的模式,将原内部董事会的成员大幅削减,并提高外部董事,并将公司的定位与经营理念定位为“数位、梦想、小孩”。
堪称天时地利人和,这个建议也给四叶草公司以技术入股,成为索尼外部董事的契机,双方在此基础上签订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和知识产权交换协议。
索尼拿到了自己希望的东西,而四叶草也拿到了索尼DiskMan的控制系统,比自己更加先进的数模转换芯片工艺文件。
双方还签署了备忘录,新一代的WinClover,将选用索尼生产的优质耳机。 双方协商到这里,差不多算告一段落,索尼这才围绕着这一系列的协议,开放相关部门给中方一行参观。
岛国电器行业的竞争远比南韩复杂得多,从技术工人到学校研究所后备力量,人才竞争也非常激烈。
周至到现在才知道,包括松井造这样的人,也是有自己的东家的,那就是索尼。
因此当周至提出想要拜访东芝的一位中高层技术人员,想要尝试将他挖到四叶草的可能后,松井造还做起了相当热心的中间人。
这个人,叫做桀冈富士雄。
八十年代的岛国,半导体产业正在飞速发展,但人们却并不对自主创新抱有什么指望。因为当时的岛国人一如现在的中国人,光是疯狂追赶英特尔等半导体企业的脚步就够费劲了。
桀冈富士雄所在东芝,和三星一样,都把宝押在了主流的半导体存储器DRAM上——毕竟,DRAM产品能让东芝日入两亿日元。
一九八四年,舛冈富士雄的团队在IEEE国际电子组件会议上发表了有关NOR闪存的论文。
人类为了存储信息,自从结绳记事开始,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发展。
在磁带,磁盘之后,人类在进入信息时代以后,主要使用两种存储器。
一种就是磁盘的叠加形态,即硬盘;另一种是半导体芯片的形态,即DRAM。
硬盘的好处就是信息不会在掉电之后失去,但是读取的速度极慢,而且其上不能运行程序。
半导体芯片的好处就是响应速度快,可以在其中进行逻辑运算,缺点就是一旦掉电,其上的信息也会随之失去。
研发出兼具两者优势的存储设备,一直是人类的目标。
一直发展到七十年代,终于出来了一款产品,那就是紫外光读写存储器。
这种存储器其实也是一种无法进行逻辑运算的存储设备,但是它至少做到了既使用半导体集成电路,同时又第一次满足了掉电后数据不会丢失的要求,只不过每次在写入数据后就无法更改,需要用紫外光进行擦除。
直到舛冈富士雄发明出NOR芯片之后,这个问题才终于得到了解决。
(本章完)
第二次则是因为第一次的机会,获得了与微软的青睐,将瀚文大字库内置到了Windows操作系统当中。
因为有了这些合作关系,也让微软对四叶草公司的技术实力有了一些认识,于是又将多媒体接口协议开放给了四叶草,并且将面向对象编程软件,VC的开发业务,外包给了四叶草公司。
四叶草基于这两项业务,获得了绝好的成长机会,并且分别研发出了多格式音频解码芯片和自主知识产权的MiniCos通用平台和底层指令集。
而在研发过程中,又进一步实现了指令芯片和解码芯片分置,在总线产品中相互结合的技术,将MiniCos指令集的应用扩展,分别实现在了MPEG-1和MPEG-3协议上,这才研发出了VCD和WinClover。
而现在四叶草和索尼想要合作的,就是一起研发出MPEG-2协议的应用产品,从前期的协议交流来看,双方本来就是各有优势,但是索尼对于DVD的运用多在游戏机和信息设备的数据存输上,而四叶草目前的重心却是在家庭视听电器上。
如果索尼放弃与四叶草的合作,那四叶草就只有简单调整一下发展道路,先独立完成MPEG全系列视听产品的研发,补上MPEG-2协议这个短板,然后再奋起直追,参与到光驱等基础信息设备的研发中去。
推介会有几个作用,首先当然是展示自己的实力,让更多对四叶草技术力量一无所知的索尼人知道,和四叶草合作,至少在短期内,并不是四叶草在占索尼的便宜,而是相反。
其次就是拉大旗扯虎皮,就连微软这样的大佬都和我们四叶草进行合作,而我们也是一边与之合作一边搞自己的东西,也没有被微软打压。
所以事情到了你索尼这里,为什么就不行了呢?你索尼的牌面,能够比微软还大?
第三就是隐含威胁了,要是索尼不同意合作,反正现在MMCD协议已经定好,四叶草立马就可以开始全力研发,而且完全有信心生产出全世界第一台DVD机投放市场。
道理很简单,在通用平台上搭载MPEG-1和MPEG-3协议的产品都已经成功用这种模块化设计的思路,研发其搭载MPEG-2,会比你们的设计思路快多少倍?
如果放弃DVD芯片和主机市场,索尼不就成了一个内容商和设备商之间的“掮客”?之前搞协议,搞论坛,好处不都成了别人的?
当真应了那句诗——可怜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
应该说,岛国人的确还是有一种慕强性格,在听到四叶草本身还是微软的合作伙伴之后,来自索尼内部的阻力一下子就小了很多。
对于索尼来说这本身不是第一次低头,之前对抗东芝等竞争企业的VHS,那也是独力扛了十四年,前几年才改弦易辙。
从那一天起,最好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市场最欢迎的东西,已经成了索尼人不得不认清的事实。
何况四叶草的架构并非不好,相反,底层通用操作系统+上层应用的模式,是一种相当先进的模式,可以给索尼先于竞争对手推出产品赢得大量的时间。
最终,大贺典雄还是强力为久多良木健的游戏机开发计划背书,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接受四叶草的技术投资,在PS-X游戏机中采用四叶草的底层系统架构,并且将PS-X的光驱,从CD升级到DVD。
作为MMCD协议的联合打造者,四叶草和索尼关于DVD的合作几乎可以确定为研发成功且铁板钉钉,压力一下子就给到了任天堂。
于此同时,索尼也开始了内部改革,大贺典雄的智囊,现在还名不见经传的出井伸之建议引进美国董事会的模式,将原内部董事会的成员大幅削减,并提高外部董事,并将公司的定位与经营理念定位为“数位、梦想、小孩”。
堪称天时地利人和,这个建议也给四叶草公司以技术入股,成为索尼外部董事的契机,双方在此基础上签订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和知识产权交换协议。
索尼拿到了自己希望的东西,而四叶草也拿到了索尼DiskMan的控制系统,比自己更加先进的数模转换芯片工艺文件。
双方还签署了备忘录,新一代的WinClover,将选用索尼生产的优质耳机。 双方协商到这里,差不多算告一段落,索尼这才围绕着这一系列的协议,开放相关部门给中方一行参观。
岛国电器行业的竞争远比南韩复杂得多,从技术工人到学校研究所后备力量,人才竞争也非常激烈。
周至到现在才知道,包括松井造这样的人,也是有自己的东家的,那就是索尼。
因此当周至提出想要拜访东芝的一位中高层技术人员,想要尝试将他挖到四叶草的可能后,松井造还做起了相当热心的中间人。
这个人,叫做桀冈富士雄。
八十年代的岛国,半导体产业正在飞速发展,但人们却并不对自主创新抱有什么指望。因为当时的岛国人一如现在的中国人,光是疯狂追赶英特尔等半导体企业的脚步就够费劲了。
桀冈富士雄所在东芝,和三星一样,都把宝押在了主流的半导体存储器DRAM上——毕竟,DRAM产品能让东芝日入两亿日元。
一九八四年,舛冈富士雄的团队在IEEE国际电子组件会议上发表了有关NOR闪存的论文。
人类为了存储信息,自从结绳记事开始,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发展。
在磁带,磁盘之后,人类在进入信息时代以后,主要使用两种存储器。
一种就是磁盘的叠加形态,即硬盘;另一种是半导体芯片的形态,即DRAM。
硬盘的好处就是信息不会在掉电之后失去,但是读取的速度极慢,而且其上不能运行程序。
半导体芯片的好处就是响应速度快,可以在其中进行逻辑运算,缺点就是一旦掉电,其上的信息也会随之失去。
研发出兼具两者优势的存储设备,一直是人类的目标。
一直发展到七十年代,终于出来了一款产品,那就是紫外光读写存储器。
这种存储器其实也是一种无法进行逻辑运算的存储设备,但是它至少做到了既使用半导体集成电路,同时又第一次满足了掉电后数据不会丢失的要求,只不过每次在写入数据后就无法更改,需要用紫外光进行擦除。
直到舛冈富士雄发明出NOR芯片之后,这个问题才终于得到了解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