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枚印章就是不可解读的那种,整体是阴文的铸造符文,图案大体分作五部分,底部是一个波浪形的∽字纹,中间是一艘竹筏形状的符号,“竹筏”两头各有一个带分支的桅杆或者说树木一样的东西。
竹筏两侧还各有一个独立的图案,一个像是古代牙璋的符号,三角尖刀形象;一个像是玉琮的侧影,带有一段换环线的筒状物。
顶部还有一个独立图案,既像是飘扬的旗帜,又像是一只飞鸟。
五个图案还被外围一道阴线围在了一起,除了闹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看上去还是十分庄重威严,颇有王权气象的。
“这枚印章的出现,说明此地虽然进入了楚国的稳定统治,但是依然有大量巴国的元素进入了统治上层。”周至问道:“也应该算是重大发现吧?”
“从这个角度来讲也没错。”蒋天晞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楚国分封到此的贵族,将巴国铜印用于随葬,本身就说明他在统治该地的过程中,与当地土著民族存在着一定的融合,并且开明地允许保存当地的民族特色。”
“这是楚国贵族的老套路了。”周至补充着:“或者说他们本来就是土著的一部分,乃以凤凰为图腾的季连苗裔,崇拜的也是日月和火神。”
“直到文王时期首领鬻熊投靠过去,成为文王的火师后,楚国才算是和中原文明有了联系和接触。但是后来依然保留着信巫鬼,重淫祀的文化传统,这个传统甚至可以说一直保留到了现在,足见其影响深刻。”
“肘子说的有道理。”蒋天晞笑道:“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论文思路,说明了楚国对巴国的征服可能只体现在了军事上,而在经济上,更可能是通过对盐的进口控制来体现,而在文化上,与同样信奉巫鬼的巴国,可能更称得上是一种‘融合’。”
“诶?”大家一边聊着关于这枚印章的话题,周至手底下也没有闲着,清洗着这枚宝贵的印章,张辛夷眼神是小伙伴里最好的,突然说道:“周至,这个印章的侧面好像有花纹!”
“是吗?”周至赶紧仔细查看,发现印章的一面似乎真的有些印记。
这枚印章是水坑出土的,保存状态优良,现在已经不用担心印文掉落的问题了,可以用细竹签剃。
露出在铜印侧面的符文,清理出来后就进入了周至相对熟悉的领域:“蒋老,这是楚篆!是文字!”
“能解读出来吗?”蒋天晞问道。
“这……居然是反文!不是边款!之前这一面也是当做印章在用的!”周至抬起头问大家:“谁有镜子?”
“我有!”梁红从短裤屁股兜里掏出一个金属薄圆盒子,打开来里面是一面小圆镜子:“肘子给!”
周至将镜子接过,然后对比着镜子里的印文将之抄录了下来。
“司马舍鉨。”周至将清洗干净的印章擦干,和抄录这文字的小纸片一起交给了蒋天晞:“应该是这四个字。”
“这是标准的战国中期楚国文字了。”霍巍凑过去一看,当即表示:“这个可是重大发现了!”
中国的文字体系在先秦存在两个大类,一类是秦国文字,一类则是六国文字。 秦国文字和六国文字,在结字写法上又许多的区别,这也就成了为何后来李斯要在统一后的全国强行推行秦篆的重要原因,也有宣示得国大统的强烈信号在里头。
总体来说都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的中原古篆体系,但是楚国却属于例外,这里存在着一个“双轨制”。
作为相对文化独立的南方,楚国在吸收中原文明古篆体系的同时,还保留了自己的虫书-鸟书体系。
这种书体才是楚国地区最原始的书体形式,形状先是像虫,后来像凤鸟,与当地的图腾崇拜直接相关。
中原文化流入以后,楚人又将鸟书的写法用在了篆书当中,让篆字也变得和一只只飞鸟一样,这就是古代楚越青铜器上常见的铭文格式——鸟篆。
这个体系流传到了战国中期又发生了变化,这时候楚国已经发明了兔毛笔,帛书简书发生了重大的书法变化,字体开始变扁,同时一些隶书的笔法如蚕头,雁尾,在楚国的文字上有了体现。
而这样的影响也深入到了青铜器上,首先表现在的就是印章上。
印章嘛,能够保证防伪的基础上,越好认越好用,从实用性上出发就淘汰了写出来绝大多数人都不认识的鸟篆,只保留了它的笔顺书写方式,但是摒弃了其结字规则。
这样的风格非常独特,因此霍巍不用多看,就能断定出这枚印章的地区和时代特点。
“司马舍鉨……又会是谁呢?”几个大佬都在皱着眉头思索。
“鉨通玺,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印章上的常用字。司马是楚国军事领袖的官职名称,又称为‘兵主’,那这个‘舍’,应该就是……”周至嘀咕到这里,突然想起了一个人,不由得眼神一亮。
蒋天晞这个时候也想到了,两人异口同声地说了出来:“景舍!”
从解读篆文开始,小伙伴们就逐渐进入了“听天书”的状态,现在更是一脸的懵,大家都是一个学校出来的,读的书应该都差不多,怎么这人从来都没听说过?
“景氏是楚国平王之后,从平王时期,就一直是楚国的军事大贵族。”见小伙伴们这个状态,周至才想起来需要科普:“楚国最高的武将职务称为大司马,景氏能够成为军事贵族,就和景舍有关。”
“景舍最早是上蔡令,楚宣王时期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楚国求救,楚国当时的令尹,也就是丞相昭奚恤主张不救,让双方相持消耗,但是景舍对比了两国实力后,提出应当派出援军,让赵国有恃无恐,这样才会与魏国死战,让双方都疲敝垂亡。”
“于是楚王命景舍救赵,这场战争的结果最终也如景舍所预料的那样,魏国攻入了赵国的邯郸,然而却无力南顾,被楚国占领了魏国睢、岁一带的大量地盘。”
“十一年后,景舍奉命出征高蔡。”
“而当时蔡国的势力范围,是‘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之水,食湘波之鱼’。”
(本章完)
竹筏两侧还各有一个独立的图案,一个像是古代牙璋的符号,三角尖刀形象;一个像是玉琮的侧影,带有一段换环线的筒状物。
顶部还有一个独立图案,既像是飘扬的旗帜,又像是一只飞鸟。
五个图案还被外围一道阴线围在了一起,除了闹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看上去还是十分庄重威严,颇有王权气象的。
“这枚印章的出现,说明此地虽然进入了楚国的稳定统治,但是依然有大量巴国的元素进入了统治上层。”周至问道:“也应该算是重大发现吧?”
“从这个角度来讲也没错。”蒋天晞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楚国分封到此的贵族,将巴国铜印用于随葬,本身就说明他在统治该地的过程中,与当地土著民族存在着一定的融合,并且开明地允许保存当地的民族特色。”
“这是楚国贵族的老套路了。”周至补充着:“或者说他们本来就是土著的一部分,乃以凤凰为图腾的季连苗裔,崇拜的也是日月和火神。”
“直到文王时期首领鬻熊投靠过去,成为文王的火师后,楚国才算是和中原文明有了联系和接触。但是后来依然保留着信巫鬼,重淫祀的文化传统,这个传统甚至可以说一直保留到了现在,足见其影响深刻。”
“肘子说的有道理。”蒋天晞笑道:“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论文思路,说明了楚国对巴国的征服可能只体现在了军事上,而在经济上,更可能是通过对盐的进口控制来体现,而在文化上,与同样信奉巫鬼的巴国,可能更称得上是一种‘融合’。”
“诶?”大家一边聊着关于这枚印章的话题,周至手底下也没有闲着,清洗着这枚宝贵的印章,张辛夷眼神是小伙伴里最好的,突然说道:“周至,这个印章的侧面好像有花纹!”
“是吗?”周至赶紧仔细查看,发现印章的一面似乎真的有些印记。
这枚印章是水坑出土的,保存状态优良,现在已经不用担心印文掉落的问题了,可以用细竹签剃。
露出在铜印侧面的符文,清理出来后就进入了周至相对熟悉的领域:“蒋老,这是楚篆!是文字!”
“能解读出来吗?”蒋天晞问道。
“这……居然是反文!不是边款!之前这一面也是当做印章在用的!”周至抬起头问大家:“谁有镜子?”
“我有!”梁红从短裤屁股兜里掏出一个金属薄圆盒子,打开来里面是一面小圆镜子:“肘子给!”
周至将镜子接过,然后对比着镜子里的印文将之抄录了下来。
“司马舍鉨。”周至将清洗干净的印章擦干,和抄录这文字的小纸片一起交给了蒋天晞:“应该是这四个字。”
“这是标准的战国中期楚国文字了。”霍巍凑过去一看,当即表示:“这个可是重大发现了!”
中国的文字体系在先秦存在两个大类,一类是秦国文字,一类则是六国文字。 秦国文字和六国文字,在结字写法上又许多的区别,这也就成了为何后来李斯要在统一后的全国强行推行秦篆的重要原因,也有宣示得国大统的强烈信号在里头。
总体来说都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的中原古篆体系,但是楚国却属于例外,这里存在着一个“双轨制”。
作为相对文化独立的南方,楚国在吸收中原文明古篆体系的同时,还保留了自己的虫书-鸟书体系。
这种书体才是楚国地区最原始的书体形式,形状先是像虫,后来像凤鸟,与当地的图腾崇拜直接相关。
中原文化流入以后,楚人又将鸟书的写法用在了篆书当中,让篆字也变得和一只只飞鸟一样,这就是古代楚越青铜器上常见的铭文格式——鸟篆。
这个体系流传到了战国中期又发生了变化,这时候楚国已经发明了兔毛笔,帛书简书发生了重大的书法变化,字体开始变扁,同时一些隶书的笔法如蚕头,雁尾,在楚国的文字上有了体现。
而这样的影响也深入到了青铜器上,首先表现在的就是印章上。
印章嘛,能够保证防伪的基础上,越好认越好用,从实用性上出发就淘汰了写出来绝大多数人都不认识的鸟篆,只保留了它的笔顺书写方式,但是摒弃了其结字规则。
这样的风格非常独特,因此霍巍不用多看,就能断定出这枚印章的地区和时代特点。
“司马舍鉨……又会是谁呢?”几个大佬都在皱着眉头思索。
“鉨通玺,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印章上的常用字。司马是楚国军事领袖的官职名称,又称为‘兵主’,那这个‘舍’,应该就是……”周至嘀咕到这里,突然想起了一个人,不由得眼神一亮。
蒋天晞这个时候也想到了,两人异口同声地说了出来:“景舍!”
从解读篆文开始,小伙伴们就逐渐进入了“听天书”的状态,现在更是一脸的懵,大家都是一个学校出来的,读的书应该都差不多,怎么这人从来都没听说过?
“景氏是楚国平王之后,从平王时期,就一直是楚国的军事大贵族。”见小伙伴们这个状态,周至才想起来需要科普:“楚国最高的武将职务称为大司马,景氏能够成为军事贵族,就和景舍有关。”
“景舍最早是上蔡令,楚宣王时期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楚国求救,楚国当时的令尹,也就是丞相昭奚恤主张不救,让双方相持消耗,但是景舍对比了两国实力后,提出应当派出援军,让赵国有恃无恐,这样才会与魏国死战,让双方都疲敝垂亡。”
“于是楚王命景舍救赵,这场战争的结果最终也如景舍所预料的那样,魏国攻入了赵国的邯郸,然而却无力南顾,被楚国占领了魏国睢、岁一带的大量地盘。”
“十一年后,景舍奉命出征高蔡。”
“而当时蔡国的势力范围,是‘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之水,食湘波之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