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计划
干完活洗了手以后,大家回到火炉边上。
王芳泡了壶热茶给大家倒上,这时候张建文才开始说事。
“安子,建国,今儿我们来呢,主要是代表村里来跟你们谈谈李进彪家土地流转的事情。”
张建文喫了口热乎乎的茶水,然后说道。
“老叔,这事我也正想跟您几位聊聊。”
张安见老叔提起这事,便从堂屋的神龛上把昨晚拿到的两张纸取了过来。
“其实我对他们家的土地没什么想法,所以这东西村里还是收回去吧。”
至始至终,张安都没想过要收下李家的土地跟瓦房。
虽然村里所有人都挺眼红的,但其实张安对此没有一点兴趣。
毕竟张安自家的土地,他都不想让张建国跟王芳忙活。
就更不要说,再把李进彪家那么一片土地揽过来。
现在的张安家里,就连张建国跟王芳都已经不看重每年那点庄稼了。
他们现在还种着地,只是为了给自己找点事做,也能跟左邻右舍有个共同话题。
而且,他们家土地上,现在是想吃什么就种什么,连产量都已经不去关心了。
所以今年张安家水田里面,全部种的都是血稻。
“而那张认罪书,其实是给村里要的,就是为了防止他们一家作妖,老叔你们收好。”
张建文看了看以后,收下了那张李来福的认罪书。
不过,他又把剩下那种土地转让承诺书给递了过来给张安。
“安子,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跟你说的事情。”
张建文习惯性的从口袋里拿出那根罗汉竹根雕的小烟杆。
他这是烟瘾犯了,想要抽上两口叶子烟。
但随后又想起这是在张安家里,所以忍住了又把烟杆放回口袋里。
毕竟张安父子两不抽烟,苏颖又是老师,这么干不太好。
张建国见状,拿了盒黄果树出来,给大家都散了一圈。
虽然在张安的监督之下,张建国早就已经不抽烟了。
但他们家里还是经常备上一些,请人做活儿的时候也能散给大家混混时间。
“这多不好意思,伱们父子俩不抽烟,还得散给我们。”
虽然是这么说着,但大家都笑眯眯的接了过去。
别看这两块钱一包的黄果树,在几年以后就没人稀罕了。
但在最近这几年,那可是大家都想抽的好烟。
农村人不考虑什么中华、软遵硬遵的,那些不现实。
能够天天抽上这软包的黄果树已经很满足了。
“李进彪家这些土地,是赔给你们家的,当时在场的人也都听到了。”
“所以你们要是不接收,到时候空出来,村里打这个主意的人可不少。”
“那到时候给谁呢,给谁都不好,其他人都会眼红。”
“但是让村里空着,那我们几个可不敢,那水田可是要交责任粮的,空着的话谁来交。”
“所以啊,建国还有小安,你们还是收下吧,也不单单是要收下,这每年的粮款可是不能少一分的啊。”
“今天我们一起过来,就是要跟你们重新协定你们家每年的粮款数目的。”
张建文跟黄为民两人唱了半天戏,就是想要让张安家把李家的土地接受了。
他们来之前,只想着怎么跟张安家商量,重新协定粮款的事情。
但没想到人张安家根本就不想要这片土地。
如果只是山地,那张安家不要也就不要了。
村里收回去当集体自留地,空着也无所谓。
但是涉及到了责任田,谁都不敢做这个主。
这玩意儿可是个烫手的玩意儿,每年都要出钱,村里又不敢空着,不然谁来出这个钱。
但要是找人种的话,该找谁来种,找了谁别的人都有意见。
反正他们几个村干部是不敢自己拿过去种的,不然明天村里就开始传闲话了。
毕竟老话说得好,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个年代谁家条件都不好,都想多种点土地,即便是交粮款,也能多有些余粮。
谁家得了,谁家没得,都会有人不满意。
所以在他们看来,搞来搞去这么麻烦,还不如让张安家给收了。
“不是老叔,粮款都是小问题,但我们家人少种不了那么多土地。”
“您几位也知道,去年我们家就把很多土地转出去给别人种了,所以肯定不能再要了。”
什么交责任粮款,或者是怕人眼红的,张安一点不担心。
交粮款才几个钱,再说了,往后需要交粮款的日子也没几年了。
再说到村里的人眼红,这张安就更不怕了。
你要眼红就眼红李来福不去撬你家大门吧。
这样的傻蛋儿,撬谁家大门都是给人送钱去的。
张安不想要这些土地跟房子,说白了就是看不上。
毕竟他们家老屋还空着没人住呢,要那么多来干嘛。
“这样吧安子,李进彪家的水田呢,你们家就收着。”
看到张安是真不愿意收下这一户的土地,张建文蹭了蹭下巴想了一会儿才说道。
“他们家有一块儿田正好在你们家后院这坎下。”
张建文一边说一边用手往外指给张安他们看。
“其他田虽然不在这里,到时候我出面去调换一下,把附近这几块都调到一起。”
“这样以后你想要干嘛也方便,也不用担心地方不够。”
“至于那瓦房,还有剩下的山地,就由村里收着当自留地,你看行吧?”
当然了,言下之意李家以前那份粮款还是要由他们家来交。
李家总共的水田约莫五亩地,每年需要交公粮一百二十公斤出头,还有二百八十公斤的购粮份额。
现在都不收粮食,换成了粮款,自然就只需要交那一百二十公斤的公粮款跟提留款。
这一笔钱算下来,对普通人家来说并不少,但对于张安家里来说不算什么。
这么搞好像也可以,要是能把那些田调换成后院下面这一片也不是不行。
他之所以拒绝,就是因为那些田这里一块儿,那里一块儿。
种也不好种,收也不好收。
但要是换成在家门口,那还要什么自行车。
正如张建文所说那样,换过来以后他要是有什么计划,也方便一些。
张安越发心动,这要是连带家里那些田都调到这里来。
那岂不是从后院的路边,一直到西瓜地中间的田都是他们家的。
不说以后想用来干啥,就算是种粮食也方便呐。
“那老叔,你去调换的时候,顺便帮忙把我家那几亩也都调了。” “要是都调换到这里,以后我们家也好管理嘛。”
现在还不是往后几年,家家都用农田来盖房子的时候。
都是农田调换,只要不是很差的田,一般村里出面都很容易解决。
而且比例也是按照一比一来换,村里其他人家也不会有意见。
但要是他们自己私下协商调换麻烦不说,人家还不一定答应。
最关键的是,有的人家狮子大开口,你得二比一甚至更高去跟他换。
当然了换来做农田是划不来,但以后到了盖房子的时候。
莫说二比一了,有人连三比一都愿意,有的人甚至还要贴钱。
反正那时候,一块儿地势比较好,靠路边的田地,那价钱真就直线往上升。
“行,那等到年后我们找这几家协商一下。”
张建文也没想其他,见到张安开口就答应下来了。
反正都是换了种田,最多路远一点的地方,多换一些给人家,有的是人愿意。
“行了,事情说完,我们也准备回去吃饭了。”
不知不觉中,几人说点事情都说到了晚上,天都黑了。
“也别走了,就在这里吃了顺便喝上两口,正好家里已经做好。”
要是留人吃饭没几个人好意思,一个个都坚持要回家。
但张安开口就喊留下来喝两口,他们可就不客气了。
张安家虽然茅台那样的好酒不少,但平时间拿出来喝的次数不多。
他们喜欢的,是张安自己泡的那些药酒。
对于他们这个年龄段的老家伙来说,那玩意儿吸引力不小。
席间,大家畅所欲言,山里人喝酒的时候不可能安静的。
要么都是在聊天要么就是商量事情,反正安静不了一点。
“对了小安,之前好多人来咱们这里玩儿,都找我问能不能在咱们这里买地盖个小院子。”
张建文咪了一小口金黄的药酒,然后就跟众人商量起了事情。
“要是以前我就答应了,但现在问的人太多,我没拿定主意。”
“要是一下子都把地卖出去,咱们村里外地人就多了。”
张建文说的这些人,张安大多都知道。
他们大部分是城里的退休老工人,手里有些钱,每个月还有退休工资。
所以他们日子过的非常不错,每天没啥考虑,都在享受生活。
这不,习惯了早晨傍晚要出来散步的他们,一眼就看上了大河岸边儿。
尤其是夏天的晚上,吃过晚饭到河边走走散散步,看看夏日的荷花,那生活多美啊。
而且红岩镇是附近这一带唯一没有挖煤的地方。
这里的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看起来到处都是干干净净。
尤其是经过村里自我整改以后的长箐村,更是受到大家的喜欢。
所以好些人来过一次以后,就有这个想法,不仅找过张建文他们。
还有的人,都来找过张安,让张安帮忙去说一说。
还说等到事情成了,一定让张安满意。
“将地直接卖出去是一种竭泽而渔的路子,我不太赞同。”
人家来买地盖农家小院子,并不是像李宏斌那样,将户口给落过来。
就算是有人来买,但一直卖地,总有卖完的一天。
再说了,将好的地方卖完,等到以后下一辈长大了,盖房子往哪儿盖呢。
“我有一个想法,老叔你们可以参考参考。”
“既然想要来咱们村买地盖房子的人那么多,那咱们干脆直接一点。”
“直接选一块儿地方,然后盖上一批小院子来租给他们。”
“这样他们既能租到院子,这土地还有房子也都还是咱们村的,不用担心什么问题。”
一说起城里人往乡下盖房子,张安脑海里第一时间就出现了这个主意。
作为一个有着后世经验的人,这些点子张安知道的可不少。
“诶,这个好,这样一来,咱们不仅能收房租,来的人多了,还能给村里的大家伙创收。”
张安一说完,几人立马就看到了里面的道道。
这城里人看中了长箐的风景,既然来了,那他们总得生活吧。
不说别的,单单说光吃这一点,虽然城里镇上都能买。
但村里有卖的同时,人家不大可能舍近求远吧。
不说什么,大米、蔬菜或者家禽这些,村里的总比镇上的好吧。
要是人家宁愿绕远路去镇上或者城里购买,那得村里的东西有多差啊。
尤其是吃的这块,张建文对村里可有信心了。
张安家那些鸡鸭鹅蛋,还有养的鱼,那可都是别人追着买的东西。
再说了,村里人经常会去山上捡些山货、野味儿回来。
这些对城里人来说,可都是有吸引力的,不愁他们不动心。
张建文此刻心里在想,只要你来了,那你就得在这花些钱。
“张安,还有吗?你接着说。”
几人都非常认真的等着张安开口,这两年来,张安给村里的意见起作用的可不少。
“还有这院子里,咱们留上一小块菜地,不用多,半分大小行。”
“可是留了菜地,他们自己种菜了,就不会跟村里买菜了呀。”
张建文一听就开口问道,他可是想着以后在村里搞一个菜市场呢。
“老叔,咱们眼光放远一点,那蔬菜能卖几个钱啊,再说人家也不定在村里买呢。”
张安不慌不忙的说道:“据我观察,大多想要来咱们这里暂住的都是退休的老人。”
“等他们住下去以后,把地给种上了,那时候大多数人就有了牵挂。”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尤其是这些退休的工人们,在这农村肯定是有优越感的。
但一个人优越那才叫优越,但一群人都优越了,那攀比之心就出来了。
他们这些人家庭条件都很好,估摸着也就比比孩子的工作,亦或者孙子的学习,上了什么学校等等。
等到他们学会了种菜以后,估摸着就要开始比较,谁谁谁的菜种的好。
说不准到时候种的菜,都要叫城里的孩子们带回去吃呢。
这时候张建文他们几个眼睛都放光了,这妥妥的阳谋。
他们现在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张安说要把院子盖在一起。
原来还不单单是方便管理的原因,这里面还有那么多道道。
随后张建文几人看向张安的眼神有些不太一样,不愧是读过书的人,心眼子就是多。
(本章完)
王芳泡了壶热茶给大家倒上,这时候张建文才开始说事。
“安子,建国,今儿我们来呢,主要是代表村里来跟你们谈谈李进彪家土地流转的事情。”
张建文喫了口热乎乎的茶水,然后说道。
“老叔,这事我也正想跟您几位聊聊。”
张安见老叔提起这事,便从堂屋的神龛上把昨晚拿到的两张纸取了过来。
“其实我对他们家的土地没什么想法,所以这东西村里还是收回去吧。”
至始至终,张安都没想过要收下李家的土地跟瓦房。
虽然村里所有人都挺眼红的,但其实张安对此没有一点兴趣。
毕竟张安自家的土地,他都不想让张建国跟王芳忙活。
就更不要说,再把李进彪家那么一片土地揽过来。
现在的张安家里,就连张建国跟王芳都已经不看重每年那点庄稼了。
他们现在还种着地,只是为了给自己找点事做,也能跟左邻右舍有个共同话题。
而且,他们家土地上,现在是想吃什么就种什么,连产量都已经不去关心了。
所以今年张安家水田里面,全部种的都是血稻。
“而那张认罪书,其实是给村里要的,就是为了防止他们一家作妖,老叔你们收好。”
张建文看了看以后,收下了那张李来福的认罪书。
不过,他又把剩下那种土地转让承诺书给递了过来给张安。
“安子,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跟你说的事情。”
张建文习惯性的从口袋里拿出那根罗汉竹根雕的小烟杆。
他这是烟瘾犯了,想要抽上两口叶子烟。
但随后又想起这是在张安家里,所以忍住了又把烟杆放回口袋里。
毕竟张安父子两不抽烟,苏颖又是老师,这么干不太好。
张建国见状,拿了盒黄果树出来,给大家都散了一圈。
虽然在张安的监督之下,张建国早就已经不抽烟了。
但他们家里还是经常备上一些,请人做活儿的时候也能散给大家混混时间。
“这多不好意思,伱们父子俩不抽烟,还得散给我们。”
虽然是这么说着,但大家都笑眯眯的接了过去。
别看这两块钱一包的黄果树,在几年以后就没人稀罕了。
但在最近这几年,那可是大家都想抽的好烟。
农村人不考虑什么中华、软遵硬遵的,那些不现实。
能够天天抽上这软包的黄果树已经很满足了。
“李进彪家这些土地,是赔给你们家的,当时在场的人也都听到了。”
“所以你们要是不接收,到时候空出来,村里打这个主意的人可不少。”
“那到时候给谁呢,给谁都不好,其他人都会眼红。”
“但是让村里空着,那我们几个可不敢,那水田可是要交责任粮的,空着的话谁来交。”
“所以啊,建国还有小安,你们还是收下吧,也不单单是要收下,这每年的粮款可是不能少一分的啊。”
“今天我们一起过来,就是要跟你们重新协定你们家每年的粮款数目的。”
张建文跟黄为民两人唱了半天戏,就是想要让张安家把李家的土地接受了。
他们来之前,只想着怎么跟张安家商量,重新协定粮款的事情。
但没想到人张安家根本就不想要这片土地。
如果只是山地,那张安家不要也就不要了。
村里收回去当集体自留地,空着也无所谓。
但是涉及到了责任田,谁都不敢做这个主。
这玩意儿可是个烫手的玩意儿,每年都要出钱,村里又不敢空着,不然谁来出这个钱。
但要是找人种的话,该找谁来种,找了谁别的人都有意见。
反正他们几个村干部是不敢自己拿过去种的,不然明天村里就开始传闲话了。
毕竟老话说得好,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个年代谁家条件都不好,都想多种点土地,即便是交粮款,也能多有些余粮。
谁家得了,谁家没得,都会有人不满意。
所以在他们看来,搞来搞去这么麻烦,还不如让张安家给收了。
“不是老叔,粮款都是小问题,但我们家人少种不了那么多土地。”
“您几位也知道,去年我们家就把很多土地转出去给别人种了,所以肯定不能再要了。”
什么交责任粮款,或者是怕人眼红的,张安一点不担心。
交粮款才几个钱,再说了,往后需要交粮款的日子也没几年了。
再说到村里的人眼红,这张安就更不怕了。
你要眼红就眼红李来福不去撬你家大门吧。
这样的傻蛋儿,撬谁家大门都是给人送钱去的。
张安不想要这些土地跟房子,说白了就是看不上。
毕竟他们家老屋还空着没人住呢,要那么多来干嘛。
“这样吧安子,李进彪家的水田呢,你们家就收着。”
看到张安是真不愿意收下这一户的土地,张建文蹭了蹭下巴想了一会儿才说道。
“他们家有一块儿田正好在你们家后院这坎下。”
张建文一边说一边用手往外指给张安他们看。
“其他田虽然不在这里,到时候我出面去调换一下,把附近这几块都调到一起。”
“这样以后你想要干嘛也方便,也不用担心地方不够。”
“至于那瓦房,还有剩下的山地,就由村里收着当自留地,你看行吧?”
当然了,言下之意李家以前那份粮款还是要由他们家来交。
李家总共的水田约莫五亩地,每年需要交公粮一百二十公斤出头,还有二百八十公斤的购粮份额。
现在都不收粮食,换成了粮款,自然就只需要交那一百二十公斤的公粮款跟提留款。
这一笔钱算下来,对普通人家来说并不少,但对于张安家里来说不算什么。
这么搞好像也可以,要是能把那些田调换成后院下面这一片也不是不行。
他之所以拒绝,就是因为那些田这里一块儿,那里一块儿。
种也不好种,收也不好收。
但要是换成在家门口,那还要什么自行车。
正如张建文所说那样,换过来以后他要是有什么计划,也方便一些。
张安越发心动,这要是连带家里那些田都调到这里来。
那岂不是从后院的路边,一直到西瓜地中间的田都是他们家的。
不说以后想用来干啥,就算是种粮食也方便呐。
“那老叔,你去调换的时候,顺便帮忙把我家那几亩也都调了。” “要是都调换到这里,以后我们家也好管理嘛。”
现在还不是往后几年,家家都用农田来盖房子的时候。
都是农田调换,只要不是很差的田,一般村里出面都很容易解决。
而且比例也是按照一比一来换,村里其他人家也不会有意见。
但要是他们自己私下协商调换麻烦不说,人家还不一定答应。
最关键的是,有的人家狮子大开口,你得二比一甚至更高去跟他换。
当然了换来做农田是划不来,但以后到了盖房子的时候。
莫说二比一了,有人连三比一都愿意,有的人甚至还要贴钱。
反正那时候,一块儿地势比较好,靠路边的田地,那价钱真就直线往上升。
“行,那等到年后我们找这几家协商一下。”
张建文也没想其他,见到张安开口就答应下来了。
反正都是换了种田,最多路远一点的地方,多换一些给人家,有的是人愿意。
“行了,事情说完,我们也准备回去吃饭了。”
不知不觉中,几人说点事情都说到了晚上,天都黑了。
“也别走了,就在这里吃了顺便喝上两口,正好家里已经做好。”
要是留人吃饭没几个人好意思,一个个都坚持要回家。
但张安开口就喊留下来喝两口,他们可就不客气了。
张安家虽然茅台那样的好酒不少,但平时间拿出来喝的次数不多。
他们喜欢的,是张安自己泡的那些药酒。
对于他们这个年龄段的老家伙来说,那玩意儿吸引力不小。
席间,大家畅所欲言,山里人喝酒的时候不可能安静的。
要么都是在聊天要么就是商量事情,反正安静不了一点。
“对了小安,之前好多人来咱们这里玩儿,都找我问能不能在咱们这里买地盖个小院子。”
张建文咪了一小口金黄的药酒,然后就跟众人商量起了事情。
“要是以前我就答应了,但现在问的人太多,我没拿定主意。”
“要是一下子都把地卖出去,咱们村里外地人就多了。”
张建文说的这些人,张安大多都知道。
他们大部分是城里的退休老工人,手里有些钱,每个月还有退休工资。
所以他们日子过的非常不错,每天没啥考虑,都在享受生活。
这不,习惯了早晨傍晚要出来散步的他们,一眼就看上了大河岸边儿。
尤其是夏天的晚上,吃过晚饭到河边走走散散步,看看夏日的荷花,那生活多美啊。
而且红岩镇是附近这一带唯一没有挖煤的地方。
这里的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看起来到处都是干干净净。
尤其是经过村里自我整改以后的长箐村,更是受到大家的喜欢。
所以好些人来过一次以后,就有这个想法,不仅找过张建文他们。
还有的人,都来找过张安,让张安帮忙去说一说。
还说等到事情成了,一定让张安满意。
“将地直接卖出去是一种竭泽而渔的路子,我不太赞同。”
人家来买地盖农家小院子,并不是像李宏斌那样,将户口给落过来。
就算是有人来买,但一直卖地,总有卖完的一天。
再说了,将好的地方卖完,等到以后下一辈长大了,盖房子往哪儿盖呢。
“我有一个想法,老叔你们可以参考参考。”
“既然想要来咱们村买地盖房子的人那么多,那咱们干脆直接一点。”
“直接选一块儿地方,然后盖上一批小院子来租给他们。”
“这样他们既能租到院子,这土地还有房子也都还是咱们村的,不用担心什么问题。”
一说起城里人往乡下盖房子,张安脑海里第一时间就出现了这个主意。
作为一个有着后世经验的人,这些点子张安知道的可不少。
“诶,这个好,这样一来,咱们不仅能收房租,来的人多了,还能给村里的大家伙创收。”
张安一说完,几人立马就看到了里面的道道。
这城里人看中了长箐的风景,既然来了,那他们总得生活吧。
不说别的,单单说光吃这一点,虽然城里镇上都能买。
但村里有卖的同时,人家不大可能舍近求远吧。
不说什么,大米、蔬菜或者家禽这些,村里的总比镇上的好吧。
要是人家宁愿绕远路去镇上或者城里购买,那得村里的东西有多差啊。
尤其是吃的这块,张建文对村里可有信心了。
张安家那些鸡鸭鹅蛋,还有养的鱼,那可都是别人追着买的东西。
再说了,村里人经常会去山上捡些山货、野味儿回来。
这些对城里人来说,可都是有吸引力的,不愁他们不动心。
张建文此刻心里在想,只要你来了,那你就得在这花些钱。
“张安,还有吗?你接着说。”
几人都非常认真的等着张安开口,这两年来,张安给村里的意见起作用的可不少。
“还有这院子里,咱们留上一小块菜地,不用多,半分大小行。”
“可是留了菜地,他们自己种菜了,就不会跟村里买菜了呀。”
张建文一听就开口问道,他可是想着以后在村里搞一个菜市场呢。
“老叔,咱们眼光放远一点,那蔬菜能卖几个钱啊,再说人家也不定在村里买呢。”
张安不慌不忙的说道:“据我观察,大多想要来咱们这里暂住的都是退休的老人。”
“等他们住下去以后,把地给种上了,那时候大多数人就有了牵挂。”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尤其是这些退休的工人们,在这农村肯定是有优越感的。
但一个人优越那才叫优越,但一群人都优越了,那攀比之心就出来了。
他们这些人家庭条件都很好,估摸着也就比比孩子的工作,亦或者孙子的学习,上了什么学校等等。
等到他们学会了种菜以后,估摸着就要开始比较,谁谁谁的菜种的好。
说不准到时候种的菜,都要叫城里的孩子们带回去吃呢。
这时候张建文他们几个眼睛都放光了,这妥妥的阳谋。
他们现在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张安说要把院子盖在一起。
原来还不单单是方便管理的原因,这里面还有那么多道道。
随后张建文几人看向张安的眼神有些不太一样,不愧是读过书的人,心眼子就是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