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江山再看向搁在工作室里的一箱箱画稿,每一只画箱上还贴上了一张张目录标签。

  《灵珠子投胎转世》、《寻海夜叉和三龙子》……

  仅一只包裹肉身的开合莲荷,画师们就足足画了厚厚一摞。

  这些凝聚着艺术家们的匠心画稿,日后却只能汇聚成一部叫好不挣钱的《哪吒闹海》。

  类似现象,将直接导致90年代的美影厂人才流失,走下神台,
  毕竟,这是个连菩萨都在招揽香火的人世间。

  “王导,”江山轻轻拿起一张画稿:“您这有多少张画稿?”

  王往笑着走了过来:“这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一共为这部电影设计了五万多张画稿。一般拍到哪部分的剧情,就拿出哪部分。”

  江山继续说道:“电影拍好之后,这些画稿会如何处理?”

  这一会,江山倒真有些记者上身的感觉。

  王导已经走到了他的身边:“拍摄工作结束后,厂里有专门的档案室,统一收藏保管。”

  “也就是说,”江山一脸心疼的表情:“准备了这么多年的画稿,就此封存了。”

  江山这话一出,工作室里的其他工作人员,纷纷停下了手里的工作。

  一直都觉得理所应当的事,此时再从这位小伙子的口中说出来后,怎么忽然就觉得……

  “虽然很不容易,”王导的确有些不舍:“但,当我们看见电影成品的时候,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一会,其他工作人员也露出了同样欣慰的微笑。

  “成品也可以有很多种形式,”江山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电影尚未完成之前,这么多的画稿,完全可以出一套连环画了。”

  王导没想到对方会这么说:“连环画?”

  “对,彩色连环画,”

  江山两支手,分别拿着纸箱里的一叠画稿:
  “这箱叫《哪吒出世》,那箱就叫《结怨东海》,然后《大战石矶》、《智退龙王》……”

  随着,江山的几句话。

  此刻,王导再看向他手里的一叠叠画稿,仿佛还真成了一本本精彩的连环画。

  不光是他,其他人也越听眼越亮。

  “小同志,这些真的可以出版?”

  “我觉得这小伙子说的没错,如今市面上的连环画可没咱们这画稿精美。”

  “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

  “这些画稿要是真能出套书,我一定要买一套回去。”

  看着气氛差不多了,江山又及时补充着最关键的知识点:

  “我就在为美术出版社画小人书,如今的连环画市场有多受欢迎,出版社就有多缺书。”

  “哦?”王导没想到眼前这位小记者,竟和自己是同行:“你还在为出版社画稿?”

  江山点点头:“对,我的美术编辑常常抱怨,书源跟不上人民的购买力。”

  书市有多火,王导也略知一二:“连环画老少皆宜嘛!”

  “你们这一切都是现成的,”江山一直认为艺术虽说是无价的,但不代表它就不能产生价值:
  “编辑上文字,立刻就可以进行印刷了。”

  “这位小同志,”王导在心里琢磨了一下,抓住了一个关键点:“你刚刚说得是在电影完成之前……先出书?”

  江山很肯定这一点:“没错。”

  王导迟疑道:“但……如果大家都已经看过书了,到时候谁还去看电影呢?”

  “看电影的群众只会更多,”江山如实相告:“而且,等电影上映后,《哪吒闹海》的连环画也会卖得更好。”

  听上去倒是不错,但王导没经验:“这又是为什么?”

  江山开始举例说明:“在曰本,有一部收视率非常高的动画片叫《铁臂阿童木》,这部动画片在播放之前,它的连环画就已经出版了整整十年。”

  王导双眼一亮:“出版了十年。”

  “这个我可以作证,”古铮铮最近对曰本的骚操作,也在不断了解中:“曰本有很多动画片在播出之前,都是先从连环画连载开始的。”

  “对,”江山觉得国内也可以如此:

  “像《哪吒闹海》这个级别的连环画,伱们厂还可以拿印数,再版印数,年年不断,滚滚……”

  随着江山的深入介绍,王导的眼前仿佛看见,绘制精美的《哪吒闹海》已经出现在了书店的货架之上。

  江山没在继续说下去了,但大家伙都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后世都说,美影厂是家坐在金矿上讨饭吃的单位。

  但,其实过不了几年,就会有一位“眼光卓越”的画师,打着美影厂的名号搞出版了。

  “请问这位江同志该怎么称呼?”王导记得古台长只叫他作小江同志。

  江山刚准备开口,古台长抢着介绍道:“他叫江山,是为出色的……文艺工作者。”

  然后,神秘兮兮的对王往说道:“一位非常出色的同志,我好不容易才把他借调到了电视台。”

  “嗯,”王往已经感觉到了,市场的方向正在改变:    “小江同志,你这个建议提的很及时,咱们厂最近……呵呵,反正真的很及时。”

  工作室里的同志们都笑了起来,这一会的艺术家们谈起经济效益,多少有些放不开。

  江山在一旁微笑着,他们还没有看见后浪们的精彩操作。

  但,美影厂却等不了了。

  “如果美影厂决定出版《哪吒闹海》的连环画,”江山开始敲重点了:“我们《东方都市报》可以替你们免费宣传。”

  “免费宣传?”王导还没想得那么远。

  “今年国家准备大办六一,”江山坚持道:“作为一家宣传部门,我们报社有责任向小朋友们推荐……咱们还可以这样……”

  在王导的频频点头后,江山的双眼也越来越清澈了。

  既然第一支广告可以成就《浦江日报》,那他就再组织另一个“第一”。

  江山最擅长的,就是这种成全你我的“第一”。

  傍晚时分,浦江城安和街。

  瑟瑟寒风加快了路上行人的脚步。

  走一路,盘算一路的江山,丝毫没察觉已经路过了51号的门牌。

  直到,他闻见了路边烤红薯的香味。

  “给我来十……五个烤红薯!”

  大冬天的,江山最爱这一口。

  当他抱着两纸兜烤红薯,走进小院的时候。

  一眼就看见了,坐在窗前的李若诚。

  江山笑呵呵的走了过去,刚准备把烤红薯递进去,却发现房里好像还有另一位客人。

  “老李同志,你怎么还像从前那么顽固。”

  坐在李若诚身后的客人,好像根本没发现老人越来越冷的脸:

  “我早打听过了,就你现在翻的这些书,一年下来也赚不到什么稿费。”

  李若诚此时已经看见了江山,他俩就这么一个里一个外的,默默无言相互看着。

  后面的客人仍然在苦口婆心:“就说你这本《飘》吧,得全部译完了出版社才付你稿费,如今的翻译稿费才千字1到5块,就算你能拿个五块又怎样,你得等上一年,也不想想现在你都多大岁数了……”

  听到这,江山大概已经知道这位的目的了,他对着李若诚举了举手里的烤红薯。

  李若诚点了点头。

  于是,江山把一袋红薯搁在了窗台上,老人伸手就给抱了进去。

  “如果你过来参加我们的翻译小队,一人译十分之一,一个星期就能分钱。”

  老人咬了一口烤红薯,喃喃道:“还是像当年在干校里那样搞?”

  “那样搞有什么不好,”里面那位撇了江山一眼,咽了口唾沫后劝道:“那帮读者晓得什么,你译成什么样,他们就看什么……”

  1980年前后,潮水般涌入国内的各种书籍,也引来了各种层次的翻译人员。

  到了明年,国家出版局将把翻译稿费提高到5至8元,接着就是8至15元。

  很多人得知了这块蛋糕后,加班加点的学习上半年外语,就敢急着入行。

  背对着喋喋不休的劝说,老人狠狠的啃了口红薯。

  江山赶紧开口问道:“味道怎么样?”

  李若诚看了他一眼:“香!”

  终于,被凉了半天的不速之客准备起身走人:“老李,我可是好心来提醒过你了,别以后看见我们都赚钱了才后悔。”

  说完,也不等李若诚回话,直接就跨出了大门,临走时还不忘瞪了江山一眼。

  “这人谁啊?”江山看着老人问道。

  李若诚望着去者的方向:“不就是当年那位干校的小组长。”

  “噢,”江山挺意外的:“他怎么一点没受影响?”

  “所以你李叔才死活不肯回原单位,”李怀英走进屋里,苦笑了起来:“老话说得还真对,坏人快活千年,老好人……”

  李若诚回头瞪了老伴一眼:“胡说八道什么?别带坏了孩子。”

  李怀英满眼存笑:“放心吧,孩子都比你强!”

  “李叔,你等我一会。”

  江山说完,向自己家走去。

  其实,他早就发现了,一直没有正式单位的李叔,如今,连份退休工资都没有。

  以至于,李若诚始终不敢停下手中的译笔。

  但即使如此,在面对自己喜爱的工作时,老人却又一点也舍不得马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