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这话后的江山,缓缓转头看向了身旁的朱逢博。

  这个意料之外的好消息,还真挺意外的:“朱老师对广播剧也有兴趣?”

  “原本我只是觉得,那么多同志都在为磁带的事出谋划策,我当然也应该出把力,”

  朱逢博一点没打算隐瞒自己的心理活动:“但这会听你这么一说,我也开始对配音感兴趣了。”

  “的确是挺有意思的,”江山抬手向棚内指了指:“您朝那看。”

  混在道具组里的陈佩丝,正满脸兴奋的忙活着拟音师的家伙事儿。

  随着“天-津站团建”的剧情发展,一会拿起红酒杯碰一碰,一会又用刀叉敲一敲餐盘。

  远远的瞧着陈佩丝的手头功夫,江山估摸着他这几天没少碰这项业务。

  “咦?那位圆头圆脑的男同志看着好眼熟啊?”

  顺着江山手指的方向,朱逢博在三位拟音师中发现了一位气质独特的同志:“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他。”

  “您如果看他眼熟,就一定已经看过了电影《瞧这一家人》了。”

  “对啊,”经江山这么一提醒,朱逢博也想了起来:“他就是电影里的那位男主角。”

  《瞧这一家人》的电影刚上映两个多月,人民群众对于陈佩丝的印象虽说挺好,但远没达到热烈欢迎的程度。

  “他是我哥们,名叫陈佩丝,这次听说我的小说要录制广播剧了,特意从燕京赶过来帮忙了。”

  “原来是这样啊,”

  朱逢博隔着玻璃看了看棚里的刘小庆和潘红,又看了看满脸投入的陈佩丝,下一秒她才反应了过来:

  “你的小说?他们现在录制的小说是小江你写的?”

  “呵呵,听着挺意外的吧?”

  “伱这小说叫什么名字?”

  “《潜伏》,你听说过没?”

  “潜……潜伏?这小说是你写的?”朱逢博不仅看过,还看了不止一遍。

  “昂!”江山昂的老自然了,一点没觉着脸红。

  “赶紧的小江,”

  直到这会,朱逢博终于对自己磁带的前景,开始有点信心了:“赶紧帮我在《潜伏》里安排个角色。”

  这种上赶子出现的好事,江山同志当然会在第一时间成就对方。

  嘀的一声,
  在即负责旁白,又担任导演的邱岳峰一个手势后,录音棚里的红色指示灯跟着就灭了下去。

  一个段落已录制结束,棚里的几位配音演员,纷纷走了出来。

  “呀,这不是朱逢博嘛!”

  “朱老师,我平时最爱听你的歌了。”

  “别挤啊,”

  一时间,自身也是知名人物的配音演员们,纷纷两眼放光的包围了朱逢博。

  其中,属刘小庆同志挤的最卖力。

  “怎么样,江山,”

  陈佩丝却在看见江山的第一时间,把他拽了过去:“刚才看见我那套行云流水的操作了?”

  “从头到尾看的清清楚楚,!”江山狠狠的夸了对方一句:“真是绝了。”

  他依稀记得,上辈子的陈佩丝还曾表演过一个拟音师的小品。

  相信这一次的配音经历,将令陈老师的喜剧事业,更加茁壮健美。

  “刚刚朱逢博一眼就在人群中把你给认了出来,看了你的表演后,立马就表示也想加入《潜伏》的配音剧组。”

  “是嘛?”

  “你感觉她能行吗?”江山绷着笑道。

  “别担心,”陈佩丝邦邦拍了拍胸铺:“我会全程带着她的。”

  “也用不着那么麻烦,”江山一本正经的配合着陈老师:“她的配音功底比不了你,给她两句台词说说就得了。”

  “谁要说两句台词?”

  这时,邱岳峰挨了过来:“小江,你可别告诉我,朱逢博也被你请过来了?”

  “邱导演,”江山笑着扬了扬眉:“麻烦您给朱老师安排两句台词吧!”

  “你还真把她请来了?”

  “这还不明显嘛,”

  江山和陈佩丝,双双把邱岳峰按在了椅子上:“赶紧帮着挑两句台词吧,一会人朱老师还有另外的工作呢!”

  自打《潜伏》的广播剧被敲定后,江山一连窜的神操作,惊得邱岳峰直呼开眼。

  可没想到的是,这小子居然还留了更大的后手。

  “两句台词是吧?”坐在录音台前的邱岳峰,不停的翻看着剧本。

  吃惊归吃惊,活还是要干的。

  这个时候,刚刚已经互相认识的一群同志,慢慢的靠了过来。

  其中,也包括了朱逢博。

  “参考朱老师的嗓音条件,”邱岳峰的台词本,终于停止了翻动:“要不……干脆就在《潜伏》里当回播音员吧。”

  “这个提议好,”

  感觉非常合适的江山,赶紧在人群中找到了朱逢博的身影:“朱老师,你看行吗?”

  “我都可以啊,”没摸过门道的朱逢博,决定客随主便:“播报的内容不多吧?”

  “词倒是不多,但这一段内容得带着些情绪朗读。”

  “懂了,我先试一试。”

  “小吕,”邱岳峰很果断的点了吕晓的名:“你来帮朱老师配一段。”

  几分钟后,录影棚的红色指示灯,再次亮了起来。

  作为客串配音的段落,都可以先提前录制下来。

  在吕晓陪着朱逢博走进录音棚的时候,邱岳峰和陈佩丝也一块走了进去。

  江山的目光透过玻璃,看向了棚内。

  这一会,他的视线微微有些模糊。

  去年刚踏进译制厂大门那会儿,哪里能料到他江老三会在这里,录制起了自己的小说广播剧。    别说那会,就算是现在,江山依然感觉有点飘!

  但心里的那个美啊,就差唱一嗓子了:创造的奇迹要靠谁,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一阵小声交流后,棚里的几位开始各就各位。

  邱岳峰在抬起手的一刹那,陈佩丝扭响了身旁的收音机。

  一段颇具时代特色的音乐,跟着就响了起来。

  “伴着收音机里不断传出的音乐,坐在书桌前的余则成,正忙着将几卷微型交卷收进火柴盒里。”

  邱岳峰的旁白声刚落地,陈佩丝立刻将手里的火柴盒,用力的开合了几下。

  百忙之中,还不忘拉了一下搁在膝盖上的木头抽屉。

  吕晓此刻的说话节奏,简直和专业播音员一模一样:“下面请听一位普通母亲,写给儿子深海的诗。”

  终于轮到朱逢博开嗓了,只见她看着台词本深情的念道:“儿子,你快回来吧,妈妈不再需要你的奔波……”

  成了!

  只要不念错词,肯定就是一遍过的事。

  棚外的各位业内人士,只稍稍听个开头,就都已经有底了。

  江山这会也煞有其事的点了点头:“到底是久经舞台的老同志了,这点考验还真难不倒她的。”

  “你知道《潜伏》为什么配的这么顺吗?”乔榛在一旁小声问道。

  “知道,”江山好歹也在厂里待过一段时间:“广播剧用不着对口型呗!”

  “对啰,”乔榛悄声笑道:“你哪天再抽空去看看《姿三四郎》的剧组,毕克都快把那帮新人给逼哭了。”

  “那我可真要去瞧瞧了。”

  浦江电视台配音组的创建初期,江山必须去凑个热闹。

  就在棚外的两位小声约着去瞧别人热闹的时候,朱逢博已经在棚内完成了自己的配音处女秀。

  紧接着,三位著名女同志赶紧在江山的带领下,扑向了译制厂最先进的一间录音棚。

  “暖气早就提前打开了,”

  早已等在那的丁铃铃,一见到自己的老大就迎了上去:“蓝丝绒背景、白色的布艺沙发都已经摆在了指定位置。”

  蒋壮壮也跟在一旁,快速汇报道:“相机、灯光……全都已就位了。”

  “电视台的两位化妆师也已经准备好了。”

  “很好,”环顾四周后,江山表示很满意:“同志们辛苦了!”

  早已经收到辛苦费的同志们,纷纷表示不辛苦。

  “各位老师的时间都很宝贵,”江山自己也很忙:“咱们就抓紧时间开始吧!”

  一声开始说完后,整间录音棚立马就忙碌了起来。

  江山之所以要向胡啸借这间录音棚,不为别的,就为了这里面大功率的进口空调。

  只有在保证暖气充足的情况下,光着膀子的女同志们,才能在相机前更好的为自己带货。

  此时,录音棚内临时拉起的三间更衣室,都处于满员状态。

  刷刷刷的三下,三道门帘先后飞了起来。

  然后,身着《庐山恋》同款服装的刘小庆、潘红和朱逢博,一块喜滋滋的走了出来。

  “小江,”

  朱逢博边走边低头看着身上的淡青色西装套裙:“这服装是从哪里借来的,也太时髦了吧。”

  “江山,你在哪搞来的这些服装,”潘红撩了撩白色的裙摆:“我好喜欢呀!”

  “你们瞧我身上这件,”江山给刘小庆安排了一条大红色的无袖百褶裙:“比日-本演员穿得还要时髦呢!”

  “太好看了,你身上这件我也喜欢。”

  “各位听我说,咱们先拍宣传照,”江山拍拍手,打断了正在激动的女演员们:

  “照完之后,这些服装就都是你们的了。”

  “为了向各位表示感谢,”丁铃铃开始为换好服装的女演员们带位:“江科长给每款衣服都带足了尺码。”

  “那怎么行,”朱逢博第一个表示不行:“我为我自己的磁带拍宣传照,本来就是应该的。”

  “江山,”刘小庆瞪着江山道:“就凭我俩这关系,你还来这套。”

  “我们都认识多久了,”潘红格外强调了一声:“你居然还跟我客气上了!”

  “老师姐姐们,”

  江山已经不知道该喊什么了:

  “这些衣服没花我一分钱,都是厂家赞助的,大家今天只要拍出了漂漂亮亮的宣传照,就已经是在帮我了……”

  于是为了拍出精彩漂亮的宣传照,刘小庆和潘红拼尽全力的,凹出了自以为是最美丽的照型。

  至于今天的主角朱逢博,也努力摆出了江山设计的种种拍照姿势。

  简简单单中,透着知性和优雅。

  看着眼前三位红红火火的女同志,江山的笑脸就没歇过一次。

  ……

  浦江宣传部的招待所里。

  一间三人间的房门外,廖明祖正一锤锤的将一块写有“太平洋磁带驻沪办事处”的木牌,钉在了木门上。

  “廖总,咱们这就算在浦江设立办事处了?”

  “这难道还不明显嘛?”廖明祖后退了两步,仔细端详了一下自己的杰作:“你们上午跑的有收获吗?”

  “唉,”

  屋里的两个人全都摇了摇头:“只有一家说看看再订,其它的商场都表示他们没这项业务。”

  “……”

  来了之后一连跑了三四天的廖明祖,忍不住也叹了口气:“看来还是没有起色啊!”

  如今的浦江城,只有三家新华书店同意摆上了《蔷薇处处开》的磁带。

  “廖经理,”一位太平洋的职工,皱着眉问道:“您说得那家广告公司靠谱吗?”

  “您就那么相信他,”另一位早就想问了:“说是广告公司,可为什么连一条广告也没见着啊?”

  “廖经理……留给咱们公司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