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弥补遗憾
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政策的放宽,留在农村老家的青壮年越来越少。
外婆家这边也是如此,几个比妈妈年纪要小的舅舅都出外务工了,中秋节也没有回来。
大舅张庆峰之所以在家,那是因为他已经50多岁了,具体50多少,檀锦程也不清楚。
只记得重生之前最后一次回家的时候,大舅就已经过了70大寿,想来现在应该50多了。
城市里50多岁的年龄,就已经在等着退休享福了;不过在农村,50多岁下地干活是非常正常的。
由于有孕妇,张庆峰电动三轮车开得很稳,速度也不快。
一路上张庆峰不时的跟妹妹还有妹婿聊天,时不时的也会问檀锦程一些问题。
不过檀锦程这会儿思绪已经飞走了。
看到大舅那一刻,檀锦程才想起妈妈的二弟,四舅舅张庆良。
家里孩子多,几个舅舅除了小舅读了高中之外,其余都没读什么书,识几个字就出门打工了。
四舅舅张庆良这会儿在东北打工,从事装修工作。
2005年9月份,张庆良在工地上意外触电身亡,死的时候年仅36岁,二表弟当时刚刚年满10岁。
具体9月份哪一天,檀锦程已经记不住了,但现在的时间点,距离四舅发生意外,也已经不足一年了。
四舅舅的意外去世,给外婆跟妈妈造成了重大的打击,妈妈跟这个弟弟的关系是最好,直至自己重生的2023年,都没有完全从这件事的阴影当中走出。
印象里四舅去世,工地赔了七万块钱还是九万块钱,四舅妈此后也没有再嫁人,而是一个人撑起了家门。
虽然兄弟众多,可以互相帮衬,但生性好强的四舅妈,大部分情况下是不愿意接受兄弟的直接资助,母子俩生活得比较艰难。
二表弟自那之后,也养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除了跟檀锦程的堂弟关系较好之外,跟谁都不愿意说话。
“不管怎么样,得阻止这件事发生。”檀锦程暗暗想道。
四舅舅做装修的,到时候无论如何得把他忽悠到甬城去,避免悲剧再次上演。
反正明年自己也准备办厂,到时候也是需要装修的。
檀锦程知道,即便是历史的惯性无法阻止,自己也必须试试。
为了妈妈还有亲人,即使是将来事故再一次上演,自己担上风险都毫无怨言。
更何况几个舅舅对自己是真的很好,尤其是跟妈妈关系最好的四舅舅更是如此。
重生回2003年,除了挣钱,不就是弥补前一世各种各样的遗憾吗?
四舅过年的时候是回家过年的,到时候先把他忽悠到甬城再说,只不过该如何忽悠,檀锦程一时半会儿还没想好。
毕竟四舅舅在东北发展的还是比较好的,为人老实,勤劳肯干的四舅舅与四舅妈,这几年打工也攒了不少的钱。
按照妈妈前世的说法,如果不出意外,他们家应该在05年底或者06年初就准备盖新房子了。
一个20岁不到的毛头小子,如何把一名收入稳定的成年的忽悠到另一座城市去?
“想什么呢,你舅舅问你话呢。”
就在这时,檀立华的声音在檀锦程耳边响起。
“啊?什么?”檀锦程愣了一下回道。
“刚刚你舅舅问伱话呢,你想什么想那么入神?”张素芝心要细一些,儿子在车上一直发呆,问话也不回答。
“我在想昨晚跟鹏伢聊的事情,舅舅问我什么?”回过神来的檀锦程遮掩道。
“你舅舅问你不读书了,准备干什么。”张素芝道。
张素芝也是昨晚才得知儿子不想读书的,今天又要回娘家,还没来得及教训他。 正好一会儿让大哥教育教育这小子,出去一年把心都玩野了。
这年头不读书怎么行。
“我刚想的就是这事儿呢,昨晚跟鹏伢聊了聊今后的打算。”檀锦程嬉皮笑脸的说道。
看妈妈的表情,就知道这事儿没那么容易糊弄过去。
实际上,宜城人非常重视教育的,历史上名辈出的宜城,文风很是鼎盛,但凡家里有点条件的,都会拼命供孩子读书。
檀锦程这种成绩本来就不错,有能力考上大学的居然不读书,这在当地人看来多少有些离经叛道。
受檀立华考上中专,并且分配在本市大型国企工作的影响,檀张两家的读书氛围也是比较好的。
除了比檀锦程大一些的表哥之外,比檀锦程小的,都热衷于读书,前世家里的弟弟妹妹们,985,211也不少。
要不是后来生意做得还算不错,挣了几个钱,檀锦程还真没脸回老家。
不过这帮弟弟妹妹,现在年纪最大的也才十四五岁,全都是小屁孩子。
尤其是外公家这边,五个舅舅,年龄跨度十分之大,最大的舅舅50多岁,最小的舅舅今年才26岁。
大表哥要比小舅舅大一岁,18岁就生孩子的大表哥,儿子已经9岁了,而他的叔叔今年才刚订婚。
叔叔舅舅什么的加起来,家族成员其实很庞大的,在村里也是没人敢欺负的存在。
进入新世纪,虽然跟七八十,八九十年代有了很大的不同,不过农村环境基本还是没多大的变化。
家族人员多的,在当地就占有一定的优势,道理讲不通就一拥而上是常有的事。
小时候父母要工作,一到寒暑假就被扔回农村的檀锦程,这场面没少见。
哪怕是受过教育的檀立华,在正式分配工作之前地,得了没少亲自上阵。
进村之后,路况明显要比镇上差不少,张庆峰驾驶三轮车的速度又一次降低下来。
路边不时有行人路过,大多数是一些年纪大的,张庆峰跟檀立华夫妇,时不时的跟路边的行人打招呼。
外婆这这家村里的人,檀锦程不认识多少,这时候很明智的选择闭嘴,免得喊错了。
没一会儿,车子便停在了檀锦程小舅舅张庆宣的家的院子里,小儿子没结婚,二老现在跟小儿子住在一起。
国人都有房子情节,城市里的人想着买房子,农村人也一样,宅基地上盖一栋自己满意的楼房,是大多数农民的梦想。
几位舅舅家庭条件不算很好,但也都不差,盖一栋红砖+预制板的小楼房,会欠点钱,但也都能够负担。
小舅舅读过高中,高中毕业之后出外打拼,又没有儿女的羁绊,他的条件是几兄弟当中最好的,也是最早盖楼的。
一栋层半的小楼,上下各三间;主卧,客厅,次卧的布局,上下都一样,最上面半层是储物的。
小楼旁边一排三进小平房,分别是厨房还有外公外婆居住的的地方,另外一间被设计成猪圈跟厕所。
猪圈里没养猪,不过养了好多鸡。
白墙青瓦,很符合徽派建筑的风格,除了没有马头墙,石雕这些。
不过这些在村里的祠堂,也是能见到的。
“叔大,姐;人接回来了,一家三口都到了。”停好车的张庆峰朝小平房方向喊道。
(本章完)
外婆家这边也是如此,几个比妈妈年纪要小的舅舅都出外务工了,中秋节也没有回来。
大舅张庆峰之所以在家,那是因为他已经50多岁了,具体50多少,檀锦程也不清楚。
只记得重生之前最后一次回家的时候,大舅就已经过了70大寿,想来现在应该50多了。
城市里50多岁的年龄,就已经在等着退休享福了;不过在农村,50多岁下地干活是非常正常的。
由于有孕妇,张庆峰电动三轮车开得很稳,速度也不快。
一路上张庆峰不时的跟妹妹还有妹婿聊天,时不时的也会问檀锦程一些问题。
不过檀锦程这会儿思绪已经飞走了。
看到大舅那一刻,檀锦程才想起妈妈的二弟,四舅舅张庆良。
家里孩子多,几个舅舅除了小舅读了高中之外,其余都没读什么书,识几个字就出门打工了。
四舅舅张庆良这会儿在东北打工,从事装修工作。
2005年9月份,张庆良在工地上意外触电身亡,死的时候年仅36岁,二表弟当时刚刚年满10岁。
具体9月份哪一天,檀锦程已经记不住了,但现在的时间点,距离四舅发生意外,也已经不足一年了。
四舅舅的意外去世,给外婆跟妈妈造成了重大的打击,妈妈跟这个弟弟的关系是最好,直至自己重生的2023年,都没有完全从这件事的阴影当中走出。
印象里四舅去世,工地赔了七万块钱还是九万块钱,四舅妈此后也没有再嫁人,而是一个人撑起了家门。
虽然兄弟众多,可以互相帮衬,但生性好强的四舅妈,大部分情况下是不愿意接受兄弟的直接资助,母子俩生活得比较艰难。
二表弟自那之后,也养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除了跟檀锦程的堂弟关系较好之外,跟谁都不愿意说话。
“不管怎么样,得阻止这件事发生。”檀锦程暗暗想道。
四舅舅做装修的,到时候无论如何得把他忽悠到甬城去,避免悲剧再次上演。
反正明年自己也准备办厂,到时候也是需要装修的。
檀锦程知道,即便是历史的惯性无法阻止,自己也必须试试。
为了妈妈还有亲人,即使是将来事故再一次上演,自己担上风险都毫无怨言。
更何况几个舅舅对自己是真的很好,尤其是跟妈妈关系最好的四舅舅更是如此。
重生回2003年,除了挣钱,不就是弥补前一世各种各样的遗憾吗?
四舅过年的时候是回家过年的,到时候先把他忽悠到甬城再说,只不过该如何忽悠,檀锦程一时半会儿还没想好。
毕竟四舅舅在东北发展的还是比较好的,为人老实,勤劳肯干的四舅舅与四舅妈,这几年打工也攒了不少的钱。
按照妈妈前世的说法,如果不出意外,他们家应该在05年底或者06年初就准备盖新房子了。
一个20岁不到的毛头小子,如何把一名收入稳定的成年的忽悠到另一座城市去?
“想什么呢,你舅舅问你话呢。”
就在这时,檀立华的声音在檀锦程耳边响起。
“啊?什么?”檀锦程愣了一下回道。
“刚刚你舅舅问伱话呢,你想什么想那么入神?”张素芝心要细一些,儿子在车上一直发呆,问话也不回答。
“我在想昨晚跟鹏伢聊的事情,舅舅问我什么?”回过神来的檀锦程遮掩道。
“你舅舅问你不读书了,准备干什么。”张素芝道。
张素芝也是昨晚才得知儿子不想读书的,今天又要回娘家,还没来得及教训他。 正好一会儿让大哥教育教育这小子,出去一年把心都玩野了。
这年头不读书怎么行。
“我刚想的就是这事儿呢,昨晚跟鹏伢聊了聊今后的打算。”檀锦程嬉皮笑脸的说道。
看妈妈的表情,就知道这事儿没那么容易糊弄过去。
实际上,宜城人非常重视教育的,历史上名辈出的宜城,文风很是鼎盛,但凡家里有点条件的,都会拼命供孩子读书。
檀锦程这种成绩本来就不错,有能力考上大学的居然不读书,这在当地人看来多少有些离经叛道。
受檀立华考上中专,并且分配在本市大型国企工作的影响,檀张两家的读书氛围也是比较好的。
除了比檀锦程大一些的表哥之外,比檀锦程小的,都热衷于读书,前世家里的弟弟妹妹们,985,211也不少。
要不是后来生意做得还算不错,挣了几个钱,檀锦程还真没脸回老家。
不过这帮弟弟妹妹,现在年纪最大的也才十四五岁,全都是小屁孩子。
尤其是外公家这边,五个舅舅,年龄跨度十分之大,最大的舅舅50多岁,最小的舅舅今年才26岁。
大表哥要比小舅舅大一岁,18岁就生孩子的大表哥,儿子已经9岁了,而他的叔叔今年才刚订婚。
叔叔舅舅什么的加起来,家族成员其实很庞大的,在村里也是没人敢欺负的存在。
进入新世纪,虽然跟七八十,八九十年代有了很大的不同,不过农村环境基本还是没多大的变化。
家族人员多的,在当地就占有一定的优势,道理讲不通就一拥而上是常有的事。
小时候父母要工作,一到寒暑假就被扔回农村的檀锦程,这场面没少见。
哪怕是受过教育的檀立华,在正式分配工作之前地,得了没少亲自上阵。
进村之后,路况明显要比镇上差不少,张庆峰驾驶三轮车的速度又一次降低下来。
路边不时有行人路过,大多数是一些年纪大的,张庆峰跟檀立华夫妇,时不时的跟路边的行人打招呼。
外婆这这家村里的人,檀锦程不认识多少,这时候很明智的选择闭嘴,免得喊错了。
没一会儿,车子便停在了檀锦程小舅舅张庆宣的家的院子里,小儿子没结婚,二老现在跟小儿子住在一起。
国人都有房子情节,城市里的人想着买房子,农村人也一样,宅基地上盖一栋自己满意的楼房,是大多数农民的梦想。
几位舅舅家庭条件不算很好,但也都不差,盖一栋红砖+预制板的小楼房,会欠点钱,但也都能够负担。
小舅舅读过高中,高中毕业之后出外打拼,又没有儿女的羁绊,他的条件是几兄弟当中最好的,也是最早盖楼的。
一栋层半的小楼,上下各三间;主卧,客厅,次卧的布局,上下都一样,最上面半层是储物的。
小楼旁边一排三进小平房,分别是厨房还有外公外婆居住的的地方,另外一间被设计成猪圈跟厕所。
猪圈里没养猪,不过养了好多鸡。
白墙青瓦,很符合徽派建筑的风格,除了没有马头墙,石雕这些。
不过这些在村里的祠堂,也是能见到的。
“叔大,姐;人接回来了,一家三口都到了。”停好车的张庆峰朝小平房方向喊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