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正冲翻开书本的扉页,一行端正的字迹印入眼帘:师公的教导是我最大的财富,日日自省会成为我的人生格言。

  看着徒孙给自己的签名,余正冲有些眼热。徒孙把自己的第一本样书送给了自己,他是很感动的。

  少年在飞速的长大,老一辈的扶持会逐渐无力。你搀着教会他走路后,只能看着他奔跑。

  “师公,师公!”

  余正冲回过神来,转头拍拍山河的肩膀,“杂志社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发售?”

  “大概一个月后吧,昨天曲姨打电话来对我做了个简单的采访。会登在这期期刊上,还要做一些宣传。”山河回答道。

  “杂志社挺上心的。挺好!”

  余正冲接着又说:“不管成绩好坏,销量如何,小河都要平常心对待。不过师公相信你,相信你能写出一片天来!”

  “我会的。”

  “师公,我想让我爸给我买台电脑,现在电脑能连上网络,曲姨她们编辑部都要配上。”

  “哎呦,这些新东西,伱师公我可不明白。让你爸给你买。年轻人就要学新东西!师公支持你。”

  丘江在一旁插话道:“一台得上万块呢,听说能玩游戏,用电话线能上网和别人聊天!美玉单位去年就有啦,也没人用,说上网的费用贵的很。”

  “爸,曲姨说过两年都得用电脑写书,以后就不用寄稿件了,直接用电脑发送过去。”

  “怎么,丘江你嫌贵啊,要不我给孩子买?”余正冲瞪了瞪丘江。

  “哪能要老师买啊,我和他妈就是提提意见,没说不给他买,反正都是他自己挣的钱。”

  师奶在一边捂着嘴窃笑。

  三月底,编辑部给山河寄来了几大箱子新书。

  山河一家子把书分好,一本本等着山河签完名后,送给亲戚朋友和单位同事。

  “这就是小河写的书啊,美玉,你家不得了啊,要出个文曲星啊!”

  “哪里哪里,就是孩子在老家写着玩,碰巧杂志社看上了。”

  “美玉,你也太谦虚了吧,碰巧!这是碰巧能干的事。丘江以前不是也喜欢写文章吗,我看就是你们夫妻教育的好。”

  “要我说,什么时候有空让谢姐给我们开个会,让我们也学学。我家那个啊,都不知道怎么说。”

  谢美玉表面推脱,心里早就乐开了花,“小河以前有多调皮啊,这孩子我们也管的不多,孩子一下子就长开了,小时候都一样。”

  高三年段办公室,丘江也正在给各位同事分发书籍。

  “丘老师,你这文采全遗传给儿子了,十四岁的孩子整出这么厚一本书来,天纵之才啊!”

  “原来在期刊上还看的不完整,瞧瞧,漫画多了不少啊。有趣的很!”

  “这是我们县第一个出书的吧?我听说是全国发售,不得了啊,丘老师,以后等着享福了。”

  …

  丘江红着脸摆手,“大家不要过誉了,小河天赋是有些的,主要还是机会好,遇到好些个好人都帮他,我现在啊,就担心他变成方仲永啊!”

  山河也在教室里发书。

  “都在这了,上面都有各位的名字,自己拿哈。”山河把箱子里的书摆开。

  “不是,你怎么在书上还写袁大头啊,不行,你得给我换一本!”

  “这后面不是还有一句,赠袁忠和,你瞎啊!”李晓辉不等山河回话就直接说道。

  “我看看你的,‘多读书,长脑子’,哈哈哈,行,不换了。”袁大头看完给李晓辉的留言后大笑。

  “周大姑娘,我可是说到做到了啊。”

  “行吧。现在没空理你。”周小欧看着图书,对山河给她的留言很满意。“愿周小欧同学,此去经年,永是少年。”

  四月一号,《从都市到田野,那是另一个世界》在南方各省各大中书店开始发售。

  魔都和南方个省会城市的新华书店都对此书进行重点推荐。

  不仅在显眼的位置摆上堆头,还挂上条幅:全国青少年征文大赛一等奖,教育部重点推荐,给您的孩子带来一个不同的世界。

  闽北县新华书店在门口摆了一整排堆头,店里的喇叭循环放着广告录音带:我县闽北一中初二学生的天才之作,全国青少年征文大赛一等奖作品,被教育部列入青少年科普类重要推荐名单…

  “丘大仙,你那书昨天开卖了,我妈昨天下班回家经过书店,还听见喇叭吆喝呢!”李晓辉一进教室就嚷嚷道。

  “小李子,好好说话,听你这么说我还以为是卖猪肉呢!”

  “哈哈哈”

  “丘大仙,你说能卖多少本啊?”

  “县里应该不少人买吧,毕竟是闽北县自己人写的书。”山河回答道。

  “谁跟你说我们县啊,我说全国!”李晓辉喊道。

  “那我就不知道了,希望有更多人买吧。”

  “想想都夸张,我同桌的书在全国书店里都有的卖。你说以后你给我们签名的书会不会很值钱啊!”

  “你这脑子,怎么跳的这么快!放心,以后我每本书都送你一册签名版的,让你发大财。哈哈”

  山河刚回到家,胡戈的电话就到了。

  “喂,胡戈,你慢点说。”

  “替我谢谢你们班同学,魔都书店那里卖的怎么样?”

  “那就好,我心里真没什么底气,杂志社的宣传做的很好。”

  “不知道,一个星期统计一次吧,下星期才知道全国销量。”

  …

  萌芽杂志社,小李推门走进出版社编辑办公室,“曲姐,魔都各个书店我都跑了一遍,销量都不错,学生的比例少,大多数都是带孩子家长在购买。”

  “学生哪有什么消费能力,十五元的定价不高,但也不算低。学生群体的消费得延后。就看第一周的销量了,第二周北方也上架了,估计销量就上来了。”

  “刚才好几家报社的记者打来电话,想电话采访山河。估计以后会更多,大家注意,不要承诺,也不要透露作者信息。宣传方面,我们要与山河沟通好,不要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曲姐,魔都教育电视台也来电话了,下周一的《读书》栏目会介绍《从都市到田野》,让我们提供资料。”

  …

  不同于出版社的忙碌和嘈杂,书籍的发售对山河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他和其他中学生一样,上学,听课然后放学。

  《少年的我们》第二稿已经改完,明天寄往魔都,等待曲凌的审阅后,最后的定稿。

  这半年多来,山河一直忙忙碌碌,兼顾着学业和写作。重生带来的压力和改变一直在推着他向前。

  二稿的完成让山河一下子轻松了下来。他现在什么都不想干,就想着好好吃一顿,好好睡一觉,做回一个单纯的中二学生。

  “妈,中午吃什么?这么香!”

  “昨天你爸说想吃鸡汤米线,早上我一大早就杀好鸡,炖好鸡汤。叫你爸看着点火,他可好,差点忘了,你看都快熬干了。就知道叫,能干点什么事啊!”谢美玉的埋怨的唠叨声响起。

  “妈,我感觉你做的菜不比冯景亮他爸差。”山河赶紧吹捧母亲。

  谢美玉对儿子的称赞全盘接受,“那是,别看老冯是厨师,他做的客家菜可没你妈做的正宗。”

  谢美玉开始讲古,“你外婆在世的时候,做菜做得好那是十里八乡都出名的,你妈我虽然没你外婆厉害,那最少也学了六七成。”

  “外婆以前是厨师啊?”

  “那时候乡下哪里有什么厨师,那时候什么都缺,没有材料啊再好的厨艺也做不出好菜来。”

  听母亲说起外婆,山河兴趣来了,“外婆都会做哪些菜啊?”

  “那多了,豆腐焖鱼,三角豆腐饺,芋子肉丸,笋干炖肉,粉蒸泥鳅,说的我都想起你外婆了!”

  山河看母亲的情绪开始低落,赶紧接话,“妈,这些你也会做啊?”

  “小没良心的,这些我哪道菜没做给你吃过啊!”

  “是哦,分开来我每道菜都吃过,合在一起感觉怎么这么厉害!”

  “饭店里叫客家菜,其实啊都是我们这边的家常菜,再加上以前请客必上的白斩鸡,老鸭汤什么的,外面就叫客家菜。”

  “你妈我可是外婆手把手教的,就是这做菜也讲天分,现在什么都买得到,你妈就是做不出那个味道来。”

  山河明白妈妈说的是记忆中的味道,是独属于妈妈的味道。他灵机一动,提议道:“欸,要不这周末,叫上师公师奶,我们一起把这些都做出来,家庭活动,顺便大搓一顿,怎么样?”

  “行啊,你妈我负责做没问题,其他的得你和你爸包了。”谢美玉笑着给他们父子出难题。

  “行,没问题,我替我爸答应了。”

  “那我可得等着看了,哈哈”谢美玉得偿所愿的大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