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家也许比实践家的想象力还要丰富,但却永远也比不上实践家。因为再好的想象力,如果无法实践,那就相当于无。

  所以,从空想家变为实践家只需要一步,去做。

  就像我当初有了写《我喜欢的女孩子们》这个念头,如果我只是想,而不去写,那么这永远都只是一个想想而已的梦罢了。但我写了,哪怕写得不怎么好,可它也诞生了!一直延续至今。

  当灵感来了,就去实践。若是一等再等,迟迟不肯去做,等感觉一过,那就是一件未来会让自己觉得后悔或遗憾的事了。

  就像我也有过不少想写其他类型小说的念头,但我就是不去写。以至于,到了现在,我都没有任何想写其他小说的灵感和感觉了……这对我来说,算是一种遗憾……也许,未来还会有灵感,但,不同的人生阶段所写的东东都是不同的,属于我过去人生阶段的灵感已经不会再有了,就像年少,过去了就过去了。哪怕未来还能有年少的心态,也不可能是完整的年少心态,它还会掺杂着许多长大后的经历和感悟。

  嗯,每个年龄段有适合每个年龄段的感觉!既然那种感觉能找上来,就说明了自己的身心很想去做这件事。那么,自己都不应该无视。

  身心明明想去学画画,但自己就是压抑着,不去学,以至于未来看到别人画画那么好看,才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不去学;身心明明就是想创作一部作品,但自己就是各种犹豫,用各种“可能做不了”的逃避理由来搪塞自己,以至于看到别人能有属于自己的作品,自己心里只能是羡慕……

  当想去学画画或想去创作的时候,就去学,就去创作呗。哪怕学得不好,创作得很普通,但至少去做了,已经遵循了自己身心的意愿。那么,自己的身心就会感觉愉悦!毕竟,自己尊重了自己,而不是无视。

  尊重自己,讨好自己,才是真正的快乐。

  嗯,我本来是打算一大早骑“大运”去兜风的,但条件不允许。

  那么,我只好做其他事。

  换做之前,如果我想做的事,没办法做,那么我就会很执着于那件事不能做,从而导致心情不好。

  但今天,我不想那么执着,我想让自己的心态放宽一些。

  换言之,就是不想让自己的心被某一个意愿捆绑住。越在意什么,什么就能捆绑你的心。比如,越在意自己能不能玩,那么玩就会一直捆绑自己的心,不能玩就会令自己非常痛苦。但若放开自己的在意,不能玩的话,就学一样新技能,那感觉也不错。当自己能这样想并且这样做时,心就是自由的。

  所以嘛,我只是今天不能骑自行车而已,我的精神世界又不是没有其他爱好。我还能写东东、画画、看书、唱歌等等的嘛,何必要执着于其中一个爱好呢?

  所以,我就想到要写东东了。

  但,我也只是有一个想写东东的念头而已,并没有一定要去写东东的强烈意愿。它很可能在下一秒就会被我搁置,从而想看书。

  于是,才有了这篇东东的开头。

  想到了就去做吧,想太多了的话,也许到最后,什么都没有做成。

  这不,一篇东东就这样写完了,心情也愉悦了。

  行动,大于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