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宇文忻
一听闻杨广要向自己的兄长讨教兵法,先是惊讶,但是马上又觉得非常的合理,毕竟杨广现在南征北战,给大隋开疆拓土,向自己的兄长讨教兵法不是再合理不过了?
“殿下,我今日就去兄长那边一趟。”
“多谢了,还有烦请告知国公一声,我还会带上我的小兄弟李靖,是个聪明的小子,还望国公允准。”
“殿下您愿意去拜访,兄长定然非常的开心。”
杨广回到府上,宇文恺则是快速的到了杞国公府上。
老国公并未移居大兴城,而是长时间在旧长安城居住,并非没有大兴城的府院,而是喜欢这里。
现在的旧长安城仅仅不到两年的时候已经是冷淡的如同毫无兴致的少妇,身上没一点热闹劲头。
宇文恺的马车停在了杞国公府,径直入内:“二哥,二哥。”
“着急忙慌的做什么?都多大的人了。”
“二哥,晋王殿下想要来拜访您。”
宇文忻年逾六十,这年纪都够当宇文恺的叔叔了,但是保养的极好,身形虽不雄伟,但是胜在挺拔,接近一米八的个头,穿着打扮都很讲究,衬的整个人容光焕发,一眼看去只是四十来岁的模样。
“晋王殿下要来拜访我?”
宇文恺点点头:“二哥,晋王殿下今日特地来找我,跟我说了想要来拜访你,探究兵法,他这些日子打了些仗,有些迷惑,还有他身边的那个叫李靖的年轻人,是阴寿将军都盛赞的将军之才,便想要来拜访你。”
宇文忻眉头一皱,不知道在想什么。
良久之后哀叹一声:“我赋闲在家已久,当朝晋王突然拜访,不知是福是祸呀。”
宇文恺有些激动的说:“二哥,晋王殿下历来聪明有担当,您看我跟着他修建大兴城,开凿运河,既是利国利民,又是流芳百世的事情,而且如此大型的项目不但没有积攒民怨反倒是有口皆碑,殿下找你怎么会是祸呢。”
“我与伱不同,你是匠人,我是将军,不知道晋王来找我是不是皇帝的授意,看看我这个赋闲在家的老将军尚能饭否。”
“二哥,你满腹经纶,有才学,能领兵,就算真的是陛下派晋王殿下来效仿廉颇蔺相如来看看二哥你尚能饭否,但是殿下是绝对愿意启用人才之人。”
宇文忻叹了口气说:“非也,非也,我啊,尚能饭可能就无命了。”
宇文恺不明白他的意思,宇文忻自己接着说:“你帮我回禀晋王殿下吧,怎好让晋王殿下来我这冷清地方,老臣明日登门拜访,望殿下莫嫌弃才是。”
“好,好,我这就去回报晋王殿下。”
……
第二天的一早宇文忻的马车就到了晋王府的门外,从马车上下来的宇文忻没有了昨日的容光焕发,而是头发稍微有些杂乱,穿着也简朴了许多,仿佛一天时间老了十来岁,看着憔悴了许多。
杨广这是第一次见到宇文忻,与想象中那老将军的模样不同,眼前的宇文忻就像是个普通的老书生,教书先生那类型的,不像是战场上拼杀的武将。
“杞国公。”
“宇文忻参见晋王殿下。”
“国公何必多礼,里面请,里面请。”
将宇文忻请入了府中,先给他介绍了身边的李靖:“国公,这位是李靖,是韩擒虎将军的外甥,之前在幽州跟着阴寿将军抵御突厥和高宝宁联军,从小酷爱兵法兵书,得知您要来,便早早的候着了。”
宇文忻的眼神落在了李靖的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说:“少年英才,后生可畏,当初阴寿将军听十来岁军师的事情传回大兴城,众人还纷纷不信,后来才知道少年名叫李靖,年纪轻轻在战场上洞察时局,当机立断,便是很多成名已久的将军都做不到,李靖将来必是兵法大家。”
李靖被人夸赞当即站了出来:“国公,听闻您能妙解兵法,善于用兵,治军严整,用兵如神,小子在此想要跟国公讨教一番。”
杨广暗叹一口气,李靖这劲头又上来了,拦着他说:“国公莫怪,李靖敬仰兵法大家,到哪都想要讨教一番,说话比较直接,失了礼数还望莫怪。”
宇文忻哈哈一笑:“殿下,老臣今日过来本就是与您还有这位李靖小友一起探讨一下兵法之事,小友说话直接才是行军打仗的人该有的风格,作战最忌讳军令有异议,让部下自己去领悟,就应当直来直去才是。”
杨广接过话茬说:“国公,这次本想要去拜访您是想要请教一件事情。”
“殿下,您请说。”
“之前我们在和突厥作战的时候,用的是汉武帝时候马邑之谋相同的办法,几乎全歼突厥主力部队,还俘获了突厥的沙钵略可汗,虽然看似胜了,但是突厥之患其实只能算是短期内平定,突厥人等到壮大起来后绝对还是会进犯我朝,我在此有意谋划,需要国公帮忙指教一番。”
“指教说不上,老臣若有想法定会直言。”
“好,突厥人一旦有了力量就会对方扩张,我觉得得想办让突厥人不断的保持着内部的争执与矛盾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现在虽然分为了东西突厥,但是他们势弱的时候,争端却少了,国公可有办法引发其争端?”
宇文忻面色凝重:“殿下有没有考虑过,乘胜追击,杀而灭之?”
杨广摇摇头:“自然是想过,但是那不实际,草原何其广阔,我们杀不完他们的,不知道草原的哪个犄角旮旯里面就又会跑出来一个部族,多年后还是可能强盛起来,而让我们的人移居关外又不切实际,没人会舍弃中原肥沃之地而去草原。”
宇文忻点点头:“殿下此似乎并非行军打仗之谋,老臣一时间还真说不上话来。”
“国公,过谦了,万变不离其宗,离间之计兵法里面都是有的,国公熟谙兵法,怎么可能说不上话。”
宇文忻便说了起来:“离间之计,无外乎两件事情,一是谣言,二是利益,古往今来不论是王翦攻赵还是范睢间廉颇这些事情,既然是离间必然是有利益的冲突点,找到这个冲突点,然后以谣言或谗言攻之便能成行。”
宇文忻接着说:“殿下想要离间突厥内部,之前长孙晟分东西突厥就是找到了突厥内部的利益冲突点,然后游说突厥部族,道理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因为突厥现在大败,元气大伤,其内部的矛盾点反而不好找了。”
“国公可有何意见?”
宇文忻叹了口气说:“唉,老臣也不知可行不可行。”
“国公但说无妨。”
“老臣觉得,草原人存在着一个永远的矛盾点,想要过上安稳富足日子的想法与无法安定的民族习性之间的矛盾。”
闻言杨广一愣,宇文忻还说自己不了解,这明白着是研究过的啊,没研究过这话怎么可能脱口而出。
“国公高见,愿闻其详。”
宇文忻话都已经说出口了,只能继续说:“之前陛下用长孙晟离间突厥的时候,老臣在家中听到此事,便觉得陛下宏才大略,如此办法对付突厥不可谓不妙,就私自在家也想了想了此事。”
“老臣研究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之间的关系,草原人攻打我们,除了少数野心勃勃之辈外无外乎缺钱少粮,换做我们是草原人,若是我们没粮食的,也是一样得往外抢,这是人的本性,但是他们和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百姓大部分都可以守着一块地过一辈子,丰时还懂得存粮,他们的民族是逐水草而居,信奉强者,既想要富足又不满足于稳定,这应该是他们民族内在中最大的矛盾。”
宇文忻对于突厥人的研究不浅,因为之前有传言皇帝想要启用他对战突厥,他满心欢喜的研究了许久,为了配合皇帝对突厥的政策特地研究了这些东西,可惜了都没派上用场。
他终究还是被抛弃了。
杨广马上追问:“国公可有什么具体的措施?”
“之前难,现在打赢了倒是真有一计。”
“国公请说。”
“分封。”
“???分封?如何分封?”
杨广一脑门子的疑问,这个答案是他没有想到过的。
宇文忻反问一句:“在我们打赢他们之前我们中原对于草原人都是以钱粮赠送,女儿和亲来维持稳定的关系,其实我所谓的分封也是一样的,只是不是对全部的草原人,而是对每个部落形成不一样的政策,分封他们中亲近我们一部分为某某可汗,每年赏赐一些东西开放互市用以维持稳定,而除此之外的部族并不给予支持,想要获得我们的支持就得像大隋效忠。”
“并且这些靠近我们的部族还会给我们提供情报,甚至阻拦一部分将来可能的外敌,一旦有野心勃勃之辈妄图统治草原,就会侵犯他们的利益,他们会提前告知我朝。”
杨广听的一愣,这是想要在东西突厥的基础上,将突厥境内的势力范围进一步的分割瓦解,两个势力将来达成一致意见的概率很大,但是十个二十个呢?甚至更多呢?
当大大小小的部族,大家各自的意见不一致,互相的矛盾就会出现了,那么草原上就会一盘子的散沙。
杨广哈哈大笑了起来:“国公好计谋啊好计谋。”
“殿下见笑了,此计谋是听的好,但是执行起来非常的困难。”
“难点在何处?”
“最难的一点就是我们需要有人专门和突厥的各个部族保持联系,维持良好的关系,一个人显然是不行的,需要一群人,而这群人需要秉公执法,不能贪污至少不能太贪,不然反而是激发突厥人的不满,甚至聚而攻我朝。”
果然是老谋深算的将军,将人性也考虑在内了,历来天高皇帝远在家的监军之流常有为非作歹的情况出现,宇文忻领兵大战多年深知其中利害,再好的政策想法,落地不了就没用。
“国公真乃有安邦定国之策,本王佩服。”
“殿下谬赞了,小老儿不过在家中无所事事的时候多想了一些事情,都是些空想而已,殿下能用马邑之谋赢了突厥,一扫几十年来的阴霾才是真正的好谋略,有此战,其实后面的事情才会变得好做起来。”
杨广马上说:“国公这等大能之人,安居在家实在是可惜了,容我下一次入宫必然禀告父皇,让国公出山,接下来还要打南陈呢,国公不论计谋还是经验相信一定帮的上忙。”
宇文忻先是微微笑着,而后叹了口气说:“老臣啊年纪大了,走不动道,骑不了马,安享晚年便算是最好不过了,罢了罢了,殿下若是觉得老臣帮的上忙,老臣常来殿下府上为殿下谋划一番倒是可以的,但是其余的就算了吧。”
“国公有报国之心,我便会为国公说话。”
一番交谈到了告别的时候,杨广在正门送别宇文忻。
杨广问李靖:“你觉得这个宇文忻如何?”
“老国公计谋很好。”
“是聪明,而且是绝不自大的聪明,既在我面前展现了自己的才能,谋略,又不没让人觉得有任何的自大自夸,保持着谦卑的态度,虽然没见过他行军打仗,但是人人对他的评价都那么高,说明他应该是个真的懂治军的人,如此人才荒废在家可惜了。”
杨广说着面色却也阴沉了下来:“也难怪父皇会不用他,用好了是把利刃,用不好了或许也是把利刃只是会扎向自己,且得小心谨慎着,毕竟人心隔肚皮。”
杨广正要回府,此时宫内的太监就到了:“晋王殿下,陛下召见您入宫。”
“哦?今日是什么事情?”
来杨广府上的小太监每每都能得到一些打赏,便小声的说:“殿下,陛下得知了您私会杞国公的消息,所以紧急召见您入宫。”
没曾想皇帝居然如此在意此事,今日自己不过为了探探口风,就皇帝得到了消息就急的马上宣召自己入宫,看来皇帝一直都派人盯着杞国公,有什么风吹草动就马上反应。
杨广苦笑一声:“看来还得想想怎么和父皇解释才好。”
(本章完)
“殿下,我今日就去兄长那边一趟。”
“多谢了,还有烦请告知国公一声,我还会带上我的小兄弟李靖,是个聪明的小子,还望国公允准。”
“殿下您愿意去拜访,兄长定然非常的开心。”
杨广回到府上,宇文恺则是快速的到了杞国公府上。
老国公并未移居大兴城,而是长时间在旧长安城居住,并非没有大兴城的府院,而是喜欢这里。
现在的旧长安城仅仅不到两年的时候已经是冷淡的如同毫无兴致的少妇,身上没一点热闹劲头。
宇文恺的马车停在了杞国公府,径直入内:“二哥,二哥。”
“着急忙慌的做什么?都多大的人了。”
“二哥,晋王殿下想要来拜访您。”
宇文忻年逾六十,这年纪都够当宇文恺的叔叔了,但是保养的极好,身形虽不雄伟,但是胜在挺拔,接近一米八的个头,穿着打扮都很讲究,衬的整个人容光焕发,一眼看去只是四十来岁的模样。
“晋王殿下要来拜访我?”
宇文恺点点头:“二哥,晋王殿下今日特地来找我,跟我说了想要来拜访你,探究兵法,他这些日子打了些仗,有些迷惑,还有他身边的那个叫李靖的年轻人,是阴寿将军都盛赞的将军之才,便想要来拜访你。”
宇文忻眉头一皱,不知道在想什么。
良久之后哀叹一声:“我赋闲在家已久,当朝晋王突然拜访,不知是福是祸呀。”
宇文恺有些激动的说:“二哥,晋王殿下历来聪明有担当,您看我跟着他修建大兴城,开凿运河,既是利国利民,又是流芳百世的事情,而且如此大型的项目不但没有积攒民怨反倒是有口皆碑,殿下找你怎么会是祸呢。”
“我与伱不同,你是匠人,我是将军,不知道晋王来找我是不是皇帝的授意,看看我这个赋闲在家的老将军尚能饭否。”
“二哥,你满腹经纶,有才学,能领兵,就算真的是陛下派晋王殿下来效仿廉颇蔺相如来看看二哥你尚能饭否,但是殿下是绝对愿意启用人才之人。”
宇文忻叹了口气说:“非也,非也,我啊,尚能饭可能就无命了。”
宇文恺不明白他的意思,宇文忻自己接着说:“你帮我回禀晋王殿下吧,怎好让晋王殿下来我这冷清地方,老臣明日登门拜访,望殿下莫嫌弃才是。”
“好,好,我这就去回报晋王殿下。”
……
第二天的一早宇文忻的马车就到了晋王府的门外,从马车上下来的宇文忻没有了昨日的容光焕发,而是头发稍微有些杂乱,穿着也简朴了许多,仿佛一天时间老了十来岁,看着憔悴了许多。
杨广这是第一次见到宇文忻,与想象中那老将军的模样不同,眼前的宇文忻就像是个普通的老书生,教书先生那类型的,不像是战场上拼杀的武将。
“杞国公。”
“宇文忻参见晋王殿下。”
“国公何必多礼,里面请,里面请。”
将宇文忻请入了府中,先给他介绍了身边的李靖:“国公,这位是李靖,是韩擒虎将军的外甥,之前在幽州跟着阴寿将军抵御突厥和高宝宁联军,从小酷爱兵法兵书,得知您要来,便早早的候着了。”
宇文忻的眼神落在了李靖的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说:“少年英才,后生可畏,当初阴寿将军听十来岁军师的事情传回大兴城,众人还纷纷不信,后来才知道少年名叫李靖,年纪轻轻在战场上洞察时局,当机立断,便是很多成名已久的将军都做不到,李靖将来必是兵法大家。”
李靖被人夸赞当即站了出来:“国公,听闻您能妙解兵法,善于用兵,治军严整,用兵如神,小子在此想要跟国公讨教一番。”
杨广暗叹一口气,李靖这劲头又上来了,拦着他说:“国公莫怪,李靖敬仰兵法大家,到哪都想要讨教一番,说话比较直接,失了礼数还望莫怪。”
宇文忻哈哈一笑:“殿下,老臣今日过来本就是与您还有这位李靖小友一起探讨一下兵法之事,小友说话直接才是行军打仗的人该有的风格,作战最忌讳军令有异议,让部下自己去领悟,就应当直来直去才是。”
杨广接过话茬说:“国公,这次本想要去拜访您是想要请教一件事情。”
“殿下,您请说。”
“之前我们在和突厥作战的时候,用的是汉武帝时候马邑之谋相同的办法,几乎全歼突厥主力部队,还俘获了突厥的沙钵略可汗,虽然看似胜了,但是突厥之患其实只能算是短期内平定,突厥人等到壮大起来后绝对还是会进犯我朝,我在此有意谋划,需要国公帮忙指教一番。”
“指教说不上,老臣若有想法定会直言。”
“好,突厥人一旦有了力量就会对方扩张,我觉得得想办让突厥人不断的保持着内部的争执与矛盾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现在虽然分为了东西突厥,但是他们势弱的时候,争端却少了,国公可有办法引发其争端?”
宇文忻面色凝重:“殿下有没有考虑过,乘胜追击,杀而灭之?”
杨广摇摇头:“自然是想过,但是那不实际,草原何其广阔,我们杀不完他们的,不知道草原的哪个犄角旮旯里面就又会跑出来一个部族,多年后还是可能强盛起来,而让我们的人移居关外又不切实际,没人会舍弃中原肥沃之地而去草原。”
宇文忻点点头:“殿下此似乎并非行军打仗之谋,老臣一时间还真说不上话来。”
“国公,过谦了,万变不离其宗,离间之计兵法里面都是有的,国公熟谙兵法,怎么可能说不上话。”
宇文忻便说了起来:“离间之计,无外乎两件事情,一是谣言,二是利益,古往今来不论是王翦攻赵还是范睢间廉颇这些事情,既然是离间必然是有利益的冲突点,找到这个冲突点,然后以谣言或谗言攻之便能成行。”
宇文忻接着说:“殿下想要离间突厥内部,之前长孙晟分东西突厥就是找到了突厥内部的利益冲突点,然后游说突厥部族,道理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因为突厥现在大败,元气大伤,其内部的矛盾点反而不好找了。”
“国公可有何意见?”
宇文忻叹了口气说:“唉,老臣也不知可行不可行。”
“国公但说无妨。”
“老臣觉得,草原人存在着一个永远的矛盾点,想要过上安稳富足日子的想法与无法安定的民族习性之间的矛盾。”
闻言杨广一愣,宇文忻还说自己不了解,这明白着是研究过的啊,没研究过这话怎么可能脱口而出。
“国公高见,愿闻其详。”
宇文忻话都已经说出口了,只能继续说:“之前陛下用长孙晟离间突厥的时候,老臣在家中听到此事,便觉得陛下宏才大略,如此办法对付突厥不可谓不妙,就私自在家也想了想了此事。”
“老臣研究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之间的关系,草原人攻打我们,除了少数野心勃勃之辈外无外乎缺钱少粮,换做我们是草原人,若是我们没粮食的,也是一样得往外抢,这是人的本性,但是他们和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百姓大部分都可以守着一块地过一辈子,丰时还懂得存粮,他们的民族是逐水草而居,信奉强者,既想要富足又不满足于稳定,这应该是他们民族内在中最大的矛盾。”
宇文忻对于突厥人的研究不浅,因为之前有传言皇帝想要启用他对战突厥,他满心欢喜的研究了许久,为了配合皇帝对突厥的政策特地研究了这些东西,可惜了都没派上用场。
他终究还是被抛弃了。
杨广马上追问:“国公可有什么具体的措施?”
“之前难,现在打赢了倒是真有一计。”
“国公请说。”
“分封。”
“???分封?如何分封?”
杨广一脑门子的疑问,这个答案是他没有想到过的。
宇文忻反问一句:“在我们打赢他们之前我们中原对于草原人都是以钱粮赠送,女儿和亲来维持稳定的关系,其实我所谓的分封也是一样的,只是不是对全部的草原人,而是对每个部落形成不一样的政策,分封他们中亲近我们一部分为某某可汗,每年赏赐一些东西开放互市用以维持稳定,而除此之外的部族并不给予支持,想要获得我们的支持就得像大隋效忠。”
“并且这些靠近我们的部族还会给我们提供情报,甚至阻拦一部分将来可能的外敌,一旦有野心勃勃之辈妄图统治草原,就会侵犯他们的利益,他们会提前告知我朝。”
杨广听的一愣,这是想要在东西突厥的基础上,将突厥境内的势力范围进一步的分割瓦解,两个势力将来达成一致意见的概率很大,但是十个二十个呢?甚至更多呢?
当大大小小的部族,大家各自的意见不一致,互相的矛盾就会出现了,那么草原上就会一盘子的散沙。
杨广哈哈大笑了起来:“国公好计谋啊好计谋。”
“殿下见笑了,此计谋是听的好,但是执行起来非常的困难。”
“难点在何处?”
“最难的一点就是我们需要有人专门和突厥的各个部族保持联系,维持良好的关系,一个人显然是不行的,需要一群人,而这群人需要秉公执法,不能贪污至少不能太贪,不然反而是激发突厥人的不满,甚至聚而攻我朝。”
果然是老谋深算的将军,将人性也考虑在内了,历来天高皇帝远在家的监军之流常有为非作歹的情况出现,宇文忻领兵大战多年深知其中利害,再好的政策想法,落地不了就没用。
“国公真乃有安邦定国之策,本王佩服。”
“殿下谬赞了,小老儿不过在家中无所事事的时候多想了一些事情,都是些空想而已,殿下能用马邑之谋赢了突厥,一扫几十年来的阴霾才是真正的好谋略,有此战,其实后面的事情才会变得好做起来。”
杨广马上说:“国公这等大能之人,安居在家实在是可惜了,容我下一次入宫必然禀告父皇,让国公出山,接下来还要打南陈呢,国公不论计谋还是经验相信一定帮的上忙。”
宇文忻先是微微笑着,而后叹了口气说:“老臣啊年纪大了,走不动道,骑不了马,安享晚年便算是最好不过了,罢了罢了,殿下若是觉得老臣帮的上忙,老臣常来殿下府上为殿下谋划一番倒是可以的,但是其余的就算了吧。”
“国公有报国之心,我便会为国公说话。”
一番交谈到了告别的时候,杨广在正门送别宇文忻。
杨广问李靖:“你觉得这个宇文忻如何?”
“老国公计谋很好。”
“是聪明,而且是绝不自大的聪明,既在我面前展现了自己的才能,谋略,又不没让人觉得有任何的自大自夸,保持着谦卑的态度,虽然没见过他行军打仗,但是人人对他的评价都那么高,说明他应该是个真的懂治军的人,如此人才荒废在家可惜了。”
杨广说着面色却也阴沉了下来:“也难怪父皇会不用他,用好了是把利刃,用不好了或许也是把利刃只是会扎向自己,且得小心谨慎着,毕竟人心隔肚皮。”
杨广正要回府,此时宫内的太监就到了:“晋王殿下,陛下召见您入宫。”
“哦?今日是什么事情?”
来杨广府上的小太监每每都能得到一些打赏,便小声的说:“殿下,陛下得知了您私会杞国公的消息,所以紧急召见您入宫。”
没曾想皇帝居然如此在意此事,今日自己不过为了探探口风,就皇帝得到了消息就急的马上宣召自己入宫,看来皇帝一直都派人盯着杞国公,有什么风吹草动就马上反应。
杨广苦笑一声:“看来还得想想怎么和父皇解释才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