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攘外安内!
“诸位臣工,宣府奏报,奴酋皇台吉兵犯宣府,言称欲跟我大明‘议和开市’,若不同意便要兴兵入寇……如今剿兵难撤、敌国生心,这安内攘外当如何两全?”
崇祯十一年三月,就在朱聿键或明或暗的掌控南阳、汝宁两府土地人口之时,京师紫禁城乾清宫内,在崇祯的示意下,一份建奴酋首皇台吉兵犯宣府逼和的奏报,随即便传到了一众奉命而来参加御前会议的内阁五府六部官员手中。
说起来,虽然自萨尔浒之战后,建奴对大明便逐渐占据了军事上的优势,但其所据辽东毕竟是缺少生活物资的关外苦寒之地。
出于互市获取生活物资的需要,同时也为了巩固在辽东的地盘、降低大明对辽东地区的战略威胁,对于跟大明‘议和’的事,建奴上层贵族们还是十分热衷的。
毕竟想比于建奴来说,不管是国土还是人口上,大明的体量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建奴其实还并没有生起取代大明鲸吞中原的野心。
而对于大明来说,此时跟建奴议和也还有着足够的实力跟资格。若是能够与其虚与委蛇争取时间好生承平内政,即便不能像朱聿键那样从根本上铲除国家身上的毒瘤,至少为大明续命一段时间还是没问题的。
因此,作为皇帝,其实深知同时内外两线开战对国力消耗巨大的崇祯,对于跟建奴议和的事,却是并不像其表面上所展示出来的那么抗拒。
只不过,向来重名声、好面子却又缺乏担当的他,却是并不愿意背这对敌妥协的名声,尤其是这种城下之盟,而是希望有臣子能够体会上意提出来。
“陛下,自萨尔浒之役后,建奴屡犯大明,杀我子民、掳我百姓……若朝廷与其议和,与宋之城下之盟又有何异、我大明之威信何在?臣以为卢总督之言有理,他夷可抚,然东虏断不可抚!”
然而,让崇祯失望的是,就在他等话音刚落之际,还没等那份奏报传到自己手中,身为‘清流’一员的翰林院侍读王铎便第一个站了出来,旗帜鲜明的表达了自己反对跟建奴议和的立场。
“陛下,我大明从无汉唐之和亲、两宋之纳岁币及兄弟敌国之礼。寇虽强,死战可也,至多有死而已。若堂堂天朝上国与蛮夷奴仆议和,实乃丧权辱国,有辱祖宗……”
随后,继王铎之后,工科给事中何楷、御使成勇等一批清流言官也是纷纷出列,慷慨激昂的反对起了跟建奴议和之事来,大有谁敢提再议和就是汉奸卖国贼一般。
没办法,且不说明初洪武、永乐时期国势太强,周边敌人一个不剩全被干趴下集体喊大明爸爸,天下唯我独尊的心态早已根植进了大明官民百姓骨髓之中,单是崇祯这溜肩膀的行为,又有几个臣子能有那份责任心?。
所以,同样不愿承担责任,且不顾现实,依然沉浸在‘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心态下的清流言官,对于跟建奴议和之事那是根本就不用考虑,张口就不分情况的一律反对。
“杨卿怎么看?”
眼见一众清流言官无一赞同并体会上意,内心其实对于跟建奴议和颇为意动的崇祯,最后也只能把目光投向了杨嗣昌这个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兵部尚书身上。
“臣以为不然!常言道攘外必先安内,古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再复越国成就一代雄主,我朝隆庆时亦有‘俺答封贡’……如今正值剿灭流贼的关键时期,朝廷何不同建奴虚与委蛇暂时议和,待腾出手来肃清流贼、恢复国力之后再一举复辽?”
面对崇祯的隐晦暗示,心中有些无奈的杨嗣昌此时也只好硬着头皮站了出来,再次重申起了自己当初献上‘四正六隅、十面张网’剿贼之策时,提过的以空间换时间、暂时先跟建奴议和以争取时间彻底剿灭亡国内农民军的战略。
说起来,虽然是杨嗣昌是朝中少有主张跟建奴议和,然后集中力量先整顿国内的人,但他的想法却也只是跟建奴暗中议和,而不是明着跟这些清流言官们正面硬刚。
“嗯,杨卿所言倒也有些道理。如今剿灭流贼确是到了的关键之时,若是能暂缓建奴之骚扰……”
见杨嗣昌果然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代自己说出了议和之事,崇祯也是赶紧开口支持起来。
只不过支持归支持,但这支持的力度么,却是只能‘呵呵’了。
面对那些就等着卖直搏名的清流言官,向来缺乏担当的崇祯,却是并不肯明着说出支持议和的话。
而正因为他这缺乏担当的行为,不出意料的自然又给了一众所谓的清流们攻讦反对议和的勇气和信心。
“杨尚书此言差矣!正所谓时移事易,勾践卧薪尝胆之事乃是春秋之时,与我大明如今的情况并无相似之处。至于隆庆封贡,俺答可是有如建奴一般占据我大明国土……”
“陛下,杨嗣昌身为兵部尚书,不思为国御敌,却反欲与敌媾和是为不忠;守制未过便夺情起复,是为不孝。如此忠孝两不全之人,有何面目立于朝堂之上!”
见崇祯不敢明着支持议和,一众清流言官们也是当即便再接再励起来。而其中御史成勇更是得寸进尺,在继续攻讦杨嗣昌的议和策略有辱国体的同时,更是直接从纲常名教、礼仪廉耻方面否定弹劾起了他来。
没办法,这便是所谓的言官清流,为了达到目的从来都是不择手段。
在他们看来,想要杜绝同建奴议和的‘卖国言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择手段的把主张议和之人给搞烂、搞臭搞下台。如此一来,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再敢言议和了。
“清原是美德,然不可扬诩。太祖皇帝曾有言,俗儒是古非今,奸吏舞文弄法……”
虽说因为好名声和缺乏担当不能明着支持议和,但杨嗣昌被夺情那是因为崇祯九年建奴入寇京畿、兵部尚书张凤翼畏罪自杀,朝廷急需干吏主持大局自己才下令起复的,而非杨嗣昌自己为了个人的仕途私心。
所以对于成勇这无理取闹、颠倒黑白的攻讦,实在看不下去的崇祯随即也是祭出了‘祖训’这根无往而不利的大棒来。
“陛下此言差矣!纲常名教、礼义廉耻乃是立身之根本,若无此根本,又岂能做得事业……”
然而,崇祯还是高估了祖训对言官清流的威慑力。就在他话音刚落之际,詹事府少詹事黄道周却是又接过了成勇的话题,就这纲常名教的重要性辩论了起来。
只不过,黄道周这话表面上是就纲常名教的重要性在辩驳,但话里话外的影射之意却是再明显不过。不忠不孝就是无廉无耻。像杨嗣昌这样的人,压根就算不得什么人才。
而且退一万步讲,就算他杨嗣昌是个人才,皇帝你重用这样的人那也照样是污秽天下。
“黄道周,你这一身学问莫非就只学得这一张佞口不成?”
眼见现在连祖训这大棒居然都镇不住这些清流言官了,性子本就峻急的崇祯也是怒了,当即便指着黄道周的鼻子厉声呵斥了起来。
“圣上若是忠奸不分,邪恶与正义混淆,又如何治理好国家?臣今日不尽言,便是臣有负陛下;陛下今日杀臣,则是陛下负臣……”
然而,面对龙颜大怒的崇祯,黄道周也是毫不相让,如同吃了熊心豹子胆般当面硬顶了起来。
“好你个黄道周,先前朕以为你只是偶有偏执,故只稍示裁抑,不图如今却是如此偏矫恣肆、目无君父……”
虽说在面对整个文官集团的时候崇祯不得不妥协,但他毕竟不是汉献帝那种傀儡皇帝,想要惩处或是打杀几个臣子那还是轻而易举的。
所以眼见皇帝动了真怒,脸色变得越来越阴沉,包括最先攻击杨嗣昌私德的成勇在内,一众刚刚还慷慨激昂的清流言官们,顿时便如同鹌鹑般唯唯诺诺、战战兢兢起来,没有一人站出来敢帮黄道周说好话。
“尔无端诋毁当朝大臣,本该拿下严惩。念尔向为言官,姑着降六级外调……嗯,就去南阳唐王府做个典薄吧!”
然而,就在殿外值守的锦衣卫都已经摩拳擦掌、准备随时听令拿人之时,龙颜大怒的崇祯那已经高高举起的大棒,最后却是出乎意料的轻飘飘落了下来,只给了黄道周一个降级外调的处分。
没办法,擅杀言官对一个皇帝来说这名声可不太好。
所以即便心中愤怒不已,但重名好面的崇祯,却也不得不从轻处罚以示宽宏,只能将其贬为了没啥前途的王府官职。
“还有尔等,议事便议事……”
随后,在发落完当面顶撞自己的黄道周后,崇祯随即又给了成勇、何楷等弹劾杨嗣昌夺情起复的清流言官一个不痛不痒的降职处分,算是把这事给糊弄了过去。
只不过,只顾着自己名声的他却是不知道,他对清流言官这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处置态度,落在为了他甘冒众人指责的杨嗣昌心里又会是一个怎样的感受。
而且夺情起复的事虽然糊弄了过去,但经此一闹,跟建奴议和的事自然也是商讨不下去了。
……
“陛下,建奴虽强,然此番奴酋兵犯宣府不过虚张声势而已。依臣看,即便其想要入寇,也当在秋高马肥之际。朝廷只要在此之前尽快剿灭流贼,便可集中兵力应对东虏……”
眼见跟建奴议和之事暂时商讨不下去了,杨嗣昌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了尽快剿灭农民军、然后集中力量对付关外建奴这唯一的办法上了。
说起来,这跟建奴议和之事一众清流言官之所以如此强烈反对,除了天朝上国唯我独尊的心态外,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也是在杨嗣昌那‘四正六隅、十面张网’围剿下,如今农民军正处于整个崇祯年间最为低谷的时期。
就比如原本实力最为强大的张献忠,先是在南阳挨了朱聿键一记闷棍损失惨重,随后又被老对手左良玉一路追杀,最后好不容易才仗着历史车轮的惯性逃回了谷城,被围困在了郧襄山区。
而另一边的李自成更惨,被洪承畴赶鸭子一般在陕西四川之间来回追杀不说,甚至还被追杀得逃到青海番地浪了一圈。而如今更是和被困在陨襄山区的张献忠一样,被洪承畴围困在了岷州西和及礼县山中。
所以,在如此大好的形势下,杨嗣昌这在建奴入寇前剿灭流贼的想法,从理论上来说倒也不是没有可能。
“启禀陛下,总理六省军务熊文灿八百里急报!”
然而,还没等他把话说完,伴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只见提督东厂太临王之心,此刻却是急匆匆的送来了一份湖广发来的紧急军报。
“哈哈,如今张献忠请降,文弱这集中兵力应对建奴之法可行矣!!”
很快,随着熊文灿这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军报被打开,只片刻之后,崇祯顿时忍不住欣喜大笑起来。
不用说,在历史车轮的惯性下,与原历史上一样,张献忠叕一次投降了。
“陛下,张贼生性狡诈、反复无常,前番便已多次降而复叛。此次投降也定是势穷诈降的权宜之计,陛下当急令左良玉等即刻趁势进剿,万不可轻信贼言啊!”
看着欣喜不已的崇祯,跟自己老子杨鹤不同,从来就不相信招抚这一说的杨嗣昌赶紧开口阻止起来。
开玩笑,且不说张献忠自从造反之后都降而复叛多少次了,特喵的你自家祖坟被谁刨的你不清楚吗?这要是还能相信对方的投降诚意,那不是纯纯的脑子有包、自欺欺人吗?
“陛下,这些流贼终究也是我大明子民……如今既已幡然悔悟,陛下何不准予便集中兵力应对建奴之入寇?”
就在杨嗣昌话音刚落之际,还没等崇祯表态,之前一直没表态的首辅薛国观这会儿却是开口了。
“嗯,首辅助说得不错,这些流贼原本也是我大明子民,只因天灾人祸活不下去了才造的反。如今他们既有心归顺,朕又岂能一味剿杀!”
有了薛国观这首辅的背书,依旧还是虚名、面子心作祟的崇祯,面对杨嗣昌这人间清醒的劝阻,却是根本不不以为然。
“陛下……”
“陛下仁厚恤民千古罕有,百姓必将感恩戴德……”
正当杨嗣昌还想再劝之时,先前被降职处分的一众言官清流们这会儿也是群起赞颂,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直接抢在其前面大拍起崇祯的彩虹屁来。
“呵呵,此事就这么定了,传令熊文灿……”
在薛国观及一众清流言官们的一片赞颂声中,崇祯也是忘记了刚刚被这些人反对议和之事所带来的恼怒,当即便给熊文灿下达了接受张献忠投降并招抚的命令。
至此,除了朱聿键重新打锣另开张、重塑大明这个方法之外,唯一能够让大明再续命一段时间、免去崇祯自挂东南枝的机会,就这么随着他这道招抚命令的下发而无奈失去,历史的大车轮再一次不可避免的回到了原本的轨迹。
只不过,虽然在巨大的历史惯性下大明崩塌的总体趋势不可改,但如何令其‘可控性崩塌’,有人却是正为此想尽办法,做着种种尝试!
崇祯十一年三月,就在朱聿键或明或暗的掌控南阳、汝宁两府土地人口之时,京师紫禁城乾清宫内,在崇祯的示意下,一份建奴酋首皇台吉兵犯宣府逼和的奏报,随即便传到了一众奉命而来参加御前会议的内阁五府六部官员手中。
说起来,虽然自萨尔浒之战后,建奴对大明便逐渐占据了军事上的优势,但其所据辽东毕竟是缺少生活物资的关外苦寒之地。
出于互市获取生活物资的需要,同时也为了巩固在辽东的地盘、降低大明对辽东地区的战略威胁,对于跟大明‘议和’的事,建奴上层贵族们还是十分热衷的。
毕竟想比于建奴来说,不管是国土还是人口上,大明的体量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建奴其实还并没有生起取代大明鲸吞中原的野心。
而对于大明来说,此时跟建奴议和也还有着足够的实力跟资格。若是能够与其虚与委蛇争取时间好生承平内政,即便不能像朱聿键那样从根本上铲除国家身上的毒瘤,至少为大明续命一段时间还是没问题的。
因此,作为皇帝,其实深知同时内外两线开战对国力消耗巨大的崇祯,对于跟建奴议和的事,却是并不像其表面上所展示出来的那么抗拒。
只不过,向来重名声、好面子却又缺乏担当的他,却是并不愿意背这对敌妥协的名声,尤其是这种城下之盟,而是希望有臣子能够体会上意提出来。
“陛下,自萨尔浒之役后,建奴屡犯大明,杀我子民、掳我百姓……若朝廷与其议和,与宋之城下之盟又有何异、我大明之威信何在?臣以为卢总督之言有理,他夷可抚,然东虏断不可抚!”
然而,让崇祯失望的是,就在他等话音刚落之际,还没等那份奏报传到自己手中,身为‘清流’一员的翰林院侍读王铎便第一个站了出来,旗帜鲜明的表达了自己反对跟建奴议和的立场。
“陛下,我大明从无汉唐之和亲、两宋之纳岁币及兄弟敌国之礼。寇虽强,死战可也,至多有死而已。若堂堂天朝上国与蛮夷奴仆议和,实乃丧权辱国,有辱祖宗……”
随后,继王铎之后,工科给事中何楷、御使成勇等一批清流言官也是纷纷出列,慷慨激昂的反对起了跟建奴议和之事来,大有谁敢提再议和就是汉奸卖国贼一般。
没办法,且不说明初洪武、永乐时期国势太强,周边敌人一个不剩全被干趴下集体喊大明爸爸,天下唯我独尊的心态早已根植进了大明官民百姓骨髓之中,单是崇祯这溜肩膀的行为,又有几个臣子能有那份责任心?。
所以,同样不愿承担责任,且不顾现实,依然沉浸在‘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心态下的清流言官,对于跟建奴议和之事那是根本就不用考虑,张口就不分情况的一律反对。
“杨卿怎么看?”
眼见一众清流言官无一赞同并体会上意,内心其实对于跟建奴议和颇为意动的崇祯,最后也只能把目光投向了杨嗣昌这个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兵部尚书身上。
“臣以为不然!常言道攘外必先安内,古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再复越国成就一代雄主,我朝隆庆时亦有‘俺答封贡’……如今正值剿灭流贼的关键时期,朝廷何不同建奴虚与委蛇暂时议和,待腾出手来肃清流贼、恢复国力之后再一举复辽?”
面对崇祯的隐晦暗示,心中有些无奈的杨嗣昌此时也只好硬着头皮站了出来,再次重申起了自己当初献上‘四正六隅、十面张网’剿贼之策时,提过的以空间换时间、暂时先跟建奴议和以争取时间彻底剿灭亡国内农民军的战略。
说起来,虽然是杨嗣昌是朝中少有主张跟建奴议和,然后集中力量先整顿国内的人,但他的想法却也只是跟建奴暗中议和,而不是明着跟这些清流言官们正面硬刚。
“嗯,杨卿所言倒也有些道理。如今剿灭流贼确是到了的关键之时,若是能暂缓建奴之骚扰……”
见杨嗣昌果然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代自己说出了议和之事,崇祯也是赶紧开口支持起来。
只不过支持归支持,但这支持的力度么,却是只能‘呵呵’了。
面对那些就等着卖直搏名的清流言官,向来缺乏担当的崇祯,却是并不肯明着说出支持议和的话。
而正因为他这缺乏担当的行为,不出意料的自然又给了一众所谓的清流们攻讦反对议和的勇气和信心。
“杨尚书此言差矣!正所谓时移事易,勾践卧薪尝胆之事乃是春秋之时,与我大明如今的情况并无相似之处。至于隆庆封贡,俺答可是有如建奴一般占据我大明国土……”
“陛下,杨嗣昌身为兵部尚书,不思为国御敌,却反欲与敌媾和是为不忠;守制未过便夺情起复,是为不孝。如此忠孝两不全之人,有何面目立于朝堂之上!”
见崇祯不敢明着支持议和,一众清流言官们也是当即便再接再励起来。而其中御史成勇更是得寸进尺,在继续攻讦杨嗣昌的议和策略有辱国体的同时,更是直接从纲常名教、礼仪廉耻方面否定弹劾起了他来。
没办法,这便是所谓的言官清流,为了达到目的从来都是不择手段。
在他们看来,想要杜绝同建奴议和的‘卖国言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择手段的把主张议和之人给搞烂、搞臭搞下台。如此一来,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再敢言议和了。
“清原是美德,然不可扬诩。太祖皇帝曾有言,俗儒是古非今,奸吏舞文弄法……”
虽说因为好名声和缺乏担当不能明着支持议和,但杨嗣昌被夺情那是因为崇祯九年建奴入寇京畿、兵部尚书张凤翼畏罪自杀,朝廷急需干吏主持大局自己才下令起复的,而非杨嗣昌自己为了个人的仕途私心。
所以对于成勇这无理取闹、颠倒黑白的攻讦,实在看不下去的崇祯随即也是祭出了‘祖训’这根无往而不利的大棒来。
“陛下此言差矣!纲常名教、礼义廉耻乃是立身之根本,若无此根本,又岂能做得事业……”
然而,崇祯还是高估了祖训对言官清流的威慑力。就在他话音刚落之际,詹事府少詹事黄道周却是又接过了成勇的话题,就这纲常名教的重要性辩论了起来。
只不过,黄道周这话表面上是就纲常名教的重要性在辩驳,但话里话外的影射之意却是再明显不过。不忠不孝就是无廉无耻。像杨嗣昌这样的人,压根就算不得什么人才。
而且退一万步讲,就算他杨嗣昌是个人才,皇帝你重用这样的人那也照样是污秽天下。
“黄道周,你这一身学问莫非就只学得这一张佞口不成?”
眼见现在连祖训这大棒居然都镇不住这些清流言官了,性子本就峻急的崇祯也是怒了,当即便指着黄道周的鼻子厉声呵斥了起来。
“圣上若是忠奸不分,邪恶与正义混淆,又如何治理好国家?臣今日不尽言,便是臣有负陛下;陛下今日杀臣,则是陛下负臣……”
然而,面对龙颜大怒的崇祯,黄道周也是毫不相让,如同吃了熊心豹子胆般当面硬顶了起来。
“好你个黄道周,先前朕以为你只是偶有偏执,故只稍示裁抑,不图如今却是如此偏矫恣肆、目无君父……”
虽说在面对整个文官集团的时候崇祯不得不妥协,但他毕竟不是汉献帝那种傀儡皇帝,想要惩处或是打杀几个臣子那还是轻而易举的。
所以眼见皇帝动了真怒,脸色变得越来越阴沉,包括最先攻击杨嗣昌私德的成勇在内,一众刚刚还慷慨激昂的清流言官们,顿时便如同鹌鹑般唯唯诺诺、战战兢兢起来,没有一人站出来敢帮黄道周说好话。
“尔无端诋毁当朝大臣,本该拿下严惩。念尔向为言官,姑着降六级外调……嗯,就去南阳唐王府做个典薄吧!”
然而,就在殿外值守的锦衣卫都已经摩拳擦掌、准备随时听令拿人之时,龙颜大怒的崇祯那已经高高举起的大棒,最后却是出乎意料的轻飘飘落了下来,只给了黄道周一个降级外调的处分。
没办法,擅杀言官对一个皇帝来说这名声可不太好。
所以即便心中愤怒不已,但重名好面的崇祯,却也不得不从轻处罚以示宽宏,只能将其贬为了没啥前途的王府官职。
“还有尔等,议事便议事……”
随后,在发落完当面顶撞自己的黄道周后,崇祯随即又给了成勇、何楷等弹劾杨嗣昌夺情起复的清流言官一个不痛不痒的降职处分,算是把这事给糊弄了过去。
只不过,只顾着自己名声的他却是不知道,他对清流言官这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处置态度,落在为了他甘冒众人指责的杨嗣昌心里又会是一个怎样的感受。
而且夺情起复的事虽然糊弄了过去,但经此一闹,跟建奴议和的事自然也是商讨不下去了。
……
“陛下,建奴虽强,然此番奴酋兵犯宣府不过虚张声势而已。依臣看,即便其想要入寇,也当在秋高马肥之际。朝廷只要在此之前尽快剿灭流贼,便可集中兵力应对东虏……”
眼见跟建奴议和之事暂时商讨不下去了,杨嗣昌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了尽快剿灭农民军、然后集中力量对付关外建奴这唯一的办法上了。
说起来,这跟建奴议和之事一众清流言官之所以如此强烈反对,除了天朝上国唯我独尊的心态外,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也是在杨嗣昌那‘四正六隅、十面张网’围剿下,如今农民军正处于整个崇祯年间最为低谷的时期。
就比如原本实力最为强大的张献忠,先是在南阳挨了朱聿键一记闷棍损失惨重,随后又被老对手左良玉一路追杀,最后好不容易才仗着历史车轮的惯性逃回了谷城,被围困在了郧襄山区。
而另一边的李自成更惨,被洪承畴赶鸭子一般在陕西四川之间来回追杀不说,甚至还被追杀得逃到青海番地浪了一圈。而如今更是和被困在陨襄山区的张献忠一样,被洪承畴围困在了岷州西和及礼县山中。
所以,在如此大好的形势下,杨嗣昌这在建奴入寇前剿灭流贼的想法,从理论上来说倒也不是没有可能。
“启禀陛下,总理六省军务熊文灿八百里急报!”
然而,还没等他把话说完,伴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只见提督东厂太临王之心,此刻却是急匆匆的送来了一份湖广发来的紧急军报。
“哈哈,如今张献忠请降,文弱这集中兵力应对建奴之法可行矣!!”
很快,随着熊文灿这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军报被打开,只片刻之后,崇祯顿时忍不住欣喜大笑起来。
不用说,在历史车轮的惯性下,与原历史上一样,张献忠叕一次投降了。
“陛下,张贼生性狡诈、反复无常,前番便已多次降而复叛。此次投降也定是势穷诈降的权宜之计,陛下当急令左良玉等即刻趁势进剿,万不可轻信贼言啊!”
看着欣喜不已的崇祯,跟自己老子杨鹤不同,从来就不相信招抚这一说的杨嗣昌赶紧开口阻止起来。
开玩笑,且不说张献忠自从造反之后都降而复叛多少次了,特喵的你自家祖坟被谁刨的你不清楚吗?这要是还能相信对方的投降诚意,那不是纯纯的脑子有包、自欺欺人吗?
“陛下,这些流贼终究也是我大明子民……如今既已幡然悔悟,陛下何不准予便集中兵力应对建奴之入寇?”
就在杨嗣昌话音刚落之际,还没等崇祯表态,之前一直没表态的首辅薛国观这会儿却是开口了。
“嗯,首辅助说得不错,这些流贼原本也是我大明子民,只因天灾人祸活不下去了才造的反。如今他们既有心归顺,朕又岂能一味剿杀!”
有了薛国观这首辅的背书,依旧还是虚名、面子心作祟的崇祯,面对杨嗣昌这人间清醒的劝阻,却是根本不不以为然。
“陛下……”
“陛下仁厚恤民千古罕有,百姓必将感恩戴德……”
正当杨嗣昌还想再劝之时,先前被降职处分的一众言官清流们这会儿也是群起赞颂,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直接抢在其前面大拍起崇祯的彩虹屁来。
“呵呵,此事就这么定了,传令熊文灿……”
在薛国观及一众清流言官们的一片赞颂声中,崇祯也是忘记了刚刚被这些人反对议和之事所带来的恼怒,当即便给熊文灿下达了接受张献忠投降并招抚的命令。
至此,除了朱聿键重新打锣另开张、重塑大明这个方法之外,唯一能够让大明再续命一段时间、免去崇祯自挂东南枝的机会,就这么随着他这道招抚命令的下发而无奈失去,历史的大车轮再一次不可避免的回到了原本的轨迹。
只不过,虽然在巨大的历史惯性下大明崩塌的总体趋势不可改,但如何令其‘可控性崩塌’,有人却是正为此想尽办法,做着种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