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各镇兵马头绪纷然,若聚之一处,是谓分不分为糜军;散之各处,是谓合不合为孤旅,皆兵家所大忌也。莫若以辽东、山海、蓟、遵、通、津、宣、云、保定诸旅通盘打算,分隶微臣与总监各若干,随方援剿。臣与监臣分而合、合而分,惟锋是视……如此,既无孤旅之虞,又免糜军之患,有裨兵机非小也等因。”

    十月十四日,就在高起潜否决卢象升夜袭方案、并调走陈国威三屯营兵马两天后,经过一番仔细考虑后,卢象升终于下定决心采用了虎大威的建议,上疏向崇祯提出了分兵的奏请。

    当然,之所以下定这个决心,一方面是不想处处受到高起潜的掣肘;另一方面也确实如他所说,各路军队若是聚集在一起实在太过浪费兵力了。只不过若是任其分散在各处又成了一个个孤军,都犯了兵家大忌。所以,这才有了这份他跟高起潜各领一部的分兵奏请。

    “卢象升分兵之议,卿等以为如何?”

    乾清宫内,看完卢象升这分兵奏疏后,不置可否的崇祯随即便望向了杨嗣昌等一众文武。

    “陛下,行军打仗最忌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建斗、高公既然各习宣大、山西跟关、宁两镇,那当就各用宣大、山西与关宁之兵。加之此次入寇之建奴本就分左右两翼,臣以为分兵剿之倒是可行!”

    作为此次‘剿奴’之役实际上的最高负责人,深知将帅不和后果的杨嗣昌,对于卢象升这分兵的奏请只略一思索便赞同了起来。

    “既如此,那便准卢象升之请,着宣府、大同、山西之兵尽归其统。另保镇跟蓟镇之兵,山西、大同巡抚标营四千亦交付与他统领,以方正化为监军……”

    见杨嗣昌这‘军师’也对卢象升这分兵之议表示赞同,崇祯随即也是从善如流的同意了卢象升的分兵奏请。

    不仅如此,对卢象升期许正盛的他,除了宣大、山西之兵外,随即又把保定总兵刘光祚、山西、大同两巡抚的直属‘抚标营’以及蓟镇残兵也都划归到了宣大军这边,加起来纸面数字上也有四万人了。

    只不过,也不知道崇祯是真不懂还是假不知卢象升的意思,在批准了他这分兵之议的同时,却是又给他重新派了一个太监来监军。

    所以很显然,卢象升想要通过跟高起潜的分兵来消除掣肘的想法,算是彻底失败了。

    而且退一万步讲,即便没有崇祯再次派来的监军太监,分兵之后他就真能摆脱来自各方的掣肘吗?

    ……

    十月二十五日,岳托所领建奴右翼军由顺义南下,在通州与多尔衮所领左翼军会师后,兵锋直指东直门。

    说起来,没了高起潜的掣肘,卢象升也是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水平。在其率领下的宣大军发起的猛烈进攻下,建奴先是在十一月三日夜被他赶到了德胜门外土城,随即又被他在第二天赶到了西直门外,并且在一番激战后缴获了对方准备用来攻城的十余门红衣大炮。

    而失去了红衣大炮这个攻城利器,面对京师高大坚固到让他们绝望的城墙,建奴也只能放弃京师选择撤退。

    然而,在这正是乘胜追击的大好局面下,面对卢象升的追击请求,崇祯却是并未直接同意,而是将其交给了一众官员去商讨。

    “这他娘的等那些家伙商量完了黄花菜都凉了,到时候建奴跑远了咱们还追个鸟啊……”

    “督师,战机稍纵即逝,咱们岂能在此枯等军令?”

    “不等了直接追吧,督师!”

    西直门外,眼见这追击命令迟迟没有下来,虎大威、杨国柱等一众宣大军大小将领顿时不由得急了,纷纷请求不等朝廷命令自行追敌。

    “哼,不听朝廷调令擅自行动,你们有几个脑袋够砍的!”

    听到一众手下的提议,同样阴沉着脸的卢象升顿时不由得一声冷哼。

    其实说起来,大明到了这个时候,朝廷对军队的控制力度早已大不如前。要是真按虎大威、杨国柱等人说的干,到最后崇祯跟朝廷也不会真拿他们怎么样。

    当然了,前提是卢象升得跟左良玉学习,朝着听调不听宣的军阀路子上走。

    但很显然,读书人出身的他学不来左良玉。所以这该受的掣肘还得继续受着。

    然而让卢象升没想到的是,仅仅只是一个追与不追的决策,在那些朝廷官员的讨论下会让他等这么久。当一众官员讨论完毕,等崇祯下令追击的命令传来时,已经是到了第二天的下午了。

    而这个时候的建奴,却是早就经良乡已跑到了涿州,然后兵分两路开始朝易州、雄县跟安肃方向发起劫掠进攻了。

    “王八蛋,这些家伙到底是咱大明朝的官儿还是那些建奴的包衣奴才!”

    “这个时候还追得上个鸟啊,灰都吃不上了!”

    面对这足足浪费拖沓了一天多才等来的追击命令,一众宣大军将士顿时忍不住不满吐槽起来。

    开玩笑,敌人刚败的时候不乘胜追击,非要等敌人重整秩序后再追击,这他娘的到底是去杀敌还是去送人头?

    “哼,不知道什么叫军令如山吗,还是说你们想让本督动用尚方宝剑?全军听令,即刻拔营起寨,追击建奴!”

    就在一众将士的不满吐槽中,即便心中也同样郁闷无比,但面对崇祯这迟得黄花菜都赶不上的追击命令,卢象升还是选择了听令行事。

    没办法,他是从小读圣贤书的读书人,大明朝兵部尚书、总督天下援兵的卢象升,不是左良玉那种兵痞。为了国家大事,受点儿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只不过,一心为国剿贼剿虏的他还不知道的是,如今这点儿‘委屈’、掣肘还不过是开胃菜而已。接下来的剿虏之战中,他所要面对的委屈和各方掣肘,那才叫一个憋屈、绝望。

    当然了,有道是否极泰来。此时他同样不知道的是,一个或许可以让他摆脱宿命的机会,却是正朝着他悄然而来。